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jīng)典。..[詳情]

圓覺道場禮懺禪觀等法事卷第十四

  圓覺道場禮懺禪觀等法事卷第十四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 宗密 述

  第二十一上

  嘆梵準前 嘆佛

  如來應正等覺大智慧海。常有四種大智慧寶。具足無量威德光明。此智寶光觸諸菩薩。乃至令得如來大智。何等為四。所謂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除一切法愛大智慧寶。慧光普照大智慧寶。與如來平等無邊無功用寶大智慧寶。諸菩薩修集一切助道法時。起無量散善波羅浪。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不能壞。如來以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舍一切散善波羅。持心一境。住于三昧。又以除一切法愛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舍離三昧味著。超廣大神通。又以慧光普照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舍所起光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又以與如來平等無邊無功用大智慧光明。觸彼菩薩。令舍所起大明功用行。乃至得如來平等地。息一切功用。令無有余。若無如來此四智寶大光照觸。乃至有一菩薩。得如來地。無有是處。是為如來心第五相(入八禮)。

  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jīng)中大光明藏問依法離病普覺菩薩。

  第一 五 述問目

  于是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圣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fā)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

  解在從前六段經(jīng)  行于三觀及諸輪  我受最為幽隱鄣  上來委細又彼陳  始終修證文皆備  只要強緣發(fā)正因  緣者必須真善友  教令反妄契于真  長時用意無差舛  差修之柱□苦辛  菩薩修智如是事  威儀禮佛具咨陳  末世眾生去佛遠(如人有子。病者偏憂。菩薩大悲。先哀末世)  圣賢隱伏沒邪津  修行欲辨明師者(前云求善知識。不墮邪見。故求此也)  未委令求何等人  依何等法行何行  心除何病得精純  何以發(fā)心合大道  自他俱得出沉淪

  答處有五段。今二十一偈。一指示明師令事。答求何等人。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xiàn)塵勞。心常清凈。示有諸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yǎng)。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F(xiàn)清凈。乃至示現(xiàn)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搏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fā)明。照十方剎。

  佛言末世眾生等  大心將發(fā)(揀二乘心)欲修行(正因)  須求正見真知識(正緣也。佛種從緣起故。文殊告善財云。親近供養(yǎng)諸善知識。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光贊般若云。欲學般若。常與善知識相隨。常當承事)  理事窮通照未萌(法句經(jīng)云。善解深法空無相無作。了達諸法本來平等。無業(yè)無報。無因無果。于畢竟空中。熾然建立。名善知識。華手經(jīng)云。有四法者。當知是善知識。謂善知修道教化名及過患)  心不住于三界相(六塵)  亦非滯在二乘坑(不著聲聞緣覺境界)  外相順違無定跡  中心(恒清凈)悲智必專精(凈名云。雖有妻子。常修梵行。華嚴云。菩薩在家。與妻子俱。未曾舍離菩提之心)  雖現(xiàn)塵勞(貪等)贊梵行  雖同諸過毀迷情  撿察意根常寂靜  且將同事攝眾生(欲度有過眾生。先以同事。相攝。心既相親。方能受教)  抱持斷欲婆須蜜(華嚴說也。乃至攝我唇吻等。皆得解脫法門)。

  入舍呵淫是凈名(入于[淫]。示欲之過。又云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  或因事故乖真教  貶己乘非護法城(或為利益;蛴袆e緣。或厄難;虿〖驳。所作非儀。暫乖真教。只得貶己乘非。不得飾非說理。以誤凡下)  不使眾生入不律  終令塵濁至澄清  求得奴斯真善友  貪真減損智增明  無邊苦海終當出  阿耨菩提決定成  末世眾生見此輩  必須供養(yǎng)委身形  設令喪命須乘事  文在大乘四法經(jīng)(經(jīng)云。未來眾生。發(fā)意欲求大菩提者。當修四法。一者當發(fā)大菩提心。寧失身命。不應退轉(zhuǎn)。二者應當親近善友。寧失身命。不應遠離。三修忍辱。四住寂靜之處。云云)  因舍幻軀聞妙法  如將瓦器換金瓶  見師過患及清凈  不得必生一念輕  菩薩化儀何可測  須知貴寶弊囊盛(智度論文)  豈以跡乖便怠慢  豈觀順行始虔誠  身命尚猶不合惜  況于財食及名榮  始終不起(惡)猜疑念(猜疑即惡也。法句說。疑念之失云云)  正覺心華自發(fā)明  明照十方諸剎土  初心等佛不應驚(前章已說故。此不可驚也)。

  次說明師所證法  應離四病契心靈  便是答依何等問  眾人一一自專聽

  二分別四病令除。答依何等法令當。

  第三 九偈 述生心造作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念言。我于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若復有人作是念  欲求圓覺在修持  獨度籌量種種行(或此行;虮诵。非一人。悉擬行為種種)  興心計校擬營為  誦咒持經(jīng)僧俗講  拘身執(zhí)律事威儀  端然宴坐心心息  照有觀空種種思  供養(yǎng)佛僧申敬重  修營塔寺效驅(qū)馳  游行世界資聞見  棲止深山避過非  或受饑寒苦是行  或云衣食道之資  或擬終身唯自撿  或謀他日作人師  于此多門隨執(zhí)一  欲憑此行契玄微  既是生情屬造作  故于圓覺悉乖違  彼圓覺性非因作  作意如何得契之  有作有求非解脫(上皆準經(jīng)呵非了。此下以經(jīng)密意。影顯是云)  無求無作自圓伊  伊圓舉動皆無著  語默縱橫總合亙  還就上來諸行相  遇緣應作在隨時  隨智不隨于識念  即于圓覺不參差  貪嗔習氣量輕重  自看何病用何治  六度還須長順性(起信云性無慳吝。順本性故。修檀乃至般若皆爾)  利他方便運慈悲  聚沙積土猶成佛(法華經(jīng))  豈況多聞門(上來所引)何所疑。

  第四 六 述任意浮沉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生死涅槃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二者名之為任病  復有余人作是言  我今不斷于生死  復不求于寂滅門  生死涅槃無起滅  任他一切稱其根  各順自心隨法性  何須改作強生痕  衣食精粗但吃著  是非好惡不能論  要住要行看穩(wěn)便  誰能謙贊記寒溫  彼圓覺性非因性  故佛呵之為病源  前段驅(qū)馳欲覓佛  此科放縱任迷昏  定慧功能從不營  貪嗔習氣若為翻  尚味欲天勝福樂  焉真覺性出塵喧  四皓(商山之者)寧逃業(yè)力擊  七賢豈免死生吞  若不修行;没(前云若諸眾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  此之意見豈堪存。

  第五 三 述止息妄心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說此病者。防前奢摩他觀也?置匀§o澄念之言。成此病也)。

  第三止病今當說  有人患見眾攀緣  自心永息于諸念  一切均平皆寂然  圓覺性非偏止合  兼于觀照始名禪  故佛判之為止病  病者良由住一邊(救云。本性無念。念起乖[。荨=裰妄念。以合本性。何妨。今破之云)  念無而有猶能止  照有而迷何不研(研磨觀察)  念異真心既要息  止非覺性亦須甄(真本無念。念既乖真。性本無止。止亦違性。故須甄揀)。

  第六 三 述滅除根境

  (計之空無。是滅除義)。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說此病。防寂觀也。由前二十五輪中。指寂觀。皆云寂滅。及斷煩惱?置员顺纱)。

  前門息念令歸寂  此見身心畢竟空  何況根塵虛妄境  永除煩惱以為功  覺體虛明何永寂  滅心住寂是乖中  中道有空雖總泯  真源動靜必雙融  恒沙妙用元無礙  住寂之心豈是通  乍說不妨如近理  細詳方覺甚乖宗

  第七 九 述結(jié)明真?zhèn)?/p>

  離四病者。則知清凈。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四門皆是諸經(jīng)贊  三觀之中二亦然(□□)  今此佛呵為病者  有其兩意聽吾宣  一者四皆無觀慧  半浮半滯各成偏  二者率心住一行  所聞之法未精研  才悟一門離善友  才看一教厭文繁  不窮圣意為繩墨  不就明師為勝緣  但自性倩立意見  但貪單省情于邊  細詳經(jīng)意知如此  是故皆云作是言(是意中言。非出聲也)  若使一人即具四  但存互泯墮成圓  即此四門皆入道  結(jié)云清凈是無愆  遮莫施為種種行  元來止息不離運  雖觀根境皆空寂  任運見聞無所牽  由是結(jié)云名止觀  病除法在可精專  若怕四愆俱不用  更于四外有何詮  故云他觀名邪觀  不離不即實幽玄  若更生情為別見  斯為他觀涉邪阡(阡者[怕]路)  取四名邪離四正  離由俱用取由偏  猶如四謗因偏取  四謗俱融是四門(入法無門也。華嚴序云。四句之火莫焚。萬法之門皆入)。

  第八 三 征釋四病所屬

  已知四病心須離  未審經(jīng)文誡阿誰  為說學徒為善友  文中標結(jié)似相違(標處似明善友。結(jié)處似誡學人。故此征起而問也。下征釋云)  今勘佛言詳利害  學徒善友總須知  是以經(jīng)中回互說  令知此病貫師資  既知四病應當離  學道須憑離病師  依詫此師修道處  始終離病是常規(guī)

  第九 十六 述第三辨事師之心

  答行何等行(文云欲修行者。應當供養(yǎng)善友。結(jié)法如是修行。方入圓覺故)。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yǎng)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若復遠離。應斷嗔恨,F(xiàn)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菩薩問修何等行  佛言善友是因緣(悟是了因。本性是正因。善友是緣因。具三因。即證果也)  末世欲修三觀者  應當盡命永相親(善財問文殊。云何學菩薩行。文殊令事善知識涅槃云。善友成菩提具足因緣)  怡聲順色長乘事  發(fā)言吐氣即須真  若來親近除驕慢(善友度人種種方便。師徒相契。法意方傳。是以親近。愚者無識。驕慢即生)  若復遠離勿生嗔(或欲除慢;蛴霎惥墶O嗳ハ嚯x。便生嗔恨云。疏我親彼。說受說憎。既一念嗔。則百萬鄣起。非唯失道。乃墮三途。故佛誡之也)  慈悲度脫多方便  俯就機情尚與鄰  要妙行門難付授  師徒心契意方申  愚人因此生輕慢(論語云。女子與小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慢鄣如何法入神  直須供養(yǎng)無厭足(現(xiàn))  順逆(境猶)如(虛)空(心無改易。如空不變。于逆如空。不分別)始悟真  我與眾生兼善友  身心畢竟(平等同)體(無異)常均  如是修行方入覺  不能如是是頑器  不知善友何恩德  諸佛皆令沒命親  法句經(jīng)中撮要說  眾聽略引少多文(舉二十一喻)  眼能示導菩提路(具云善知識者。猶如眼目。示導汝等菩提路故。初六字。后一字。每喻皆同)  父母養(yǎng)(育汝等菩提路故)于智慧身  腳能荷負(汝等)離生死(第三句。皆有汝等字。無者少也)  橋梁運載出沉淪  日月照令離黑闇  財寶資令([枚]攝汝等)永(經(jīng)無永字)離貪(苦故)  利箭射于煩惱賊  勇將能降生死軍  絙繩挽拔離地獄  妙藥醫(yī)治貪與嗔  衣(寶衣蓋覆切色身)食(飲食能使長法身)梯橙(扶助至彼岸)并鎧杖(降伏汝等諸魔怨故)  利刀(能斷諸魔怨故)時雨(潤漬菩提牙)火燒薪(能熟涅槃食故)  善知識者有如是  無量無邊功德輪  善等如來能破惑  故令教汝倍殷勤  寶明聞說號啕哭  淚下推胸悶絕頻(于是寶明[寶明]菩薩與諸大眾。聞說此法及善知識甚深法要。舉聲號哭淚下如雨。悲啼懊惱。不能自裁。自念我等。從曠劫來。為善知識之所守護。是故今日。值于如來。得聞深法。善知識力。非我力能。自念我等從本已來。未曾報恩。無心親近。說是語已。重復舉聲云云)  自恨多生蒙守護  不知恩德但因修  世尊憐愍虛長嘆  動殺普光菩薩臻  情問如何事善友  佛言善友德無倫  能于三毒塵勞處  便令頓悟出迷津  如有將船相濟渡  不覺身心到海濱(水際)  欲行險路須依詫  備有寶車鎧仗人  甘露獸王金翅鳥  無邊功德實希聞  應當供養(yǎng)忘軀命  何況妻兒及七珍  善友所為種種行  不應疑念一微塵  具引一經(jīng)為類例  華嚴等教卒難陳  是以善財求大行  文殊一向遣南巡

  第十 三 述第四除病之行

  答除去何病(于中先說病后說除)。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上皆病也。此下說[活;睿葜杏侄3跚业刃挠^人云)。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此下明等心觀法云)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末世眾生不得道  皆由憎愛自他心  現(xiàn)行前段論粗重  種子斯文說甚深(唯識論中。引經(jīng)偈云。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直朔謩e執(zhí)為我)  若見怨家如父母  始終不作二胸襟(胸襟心也)  如此能除諸病本  修行圣道始堪任  于諸法處還如是  生死涅槃非古今  人法自他平等見  華嚴萬行自成林(十行菩薩皆同名林。謂功德林等)

  第十一 四 述第五發(fā)心深廣

  答云何發(fā)心之問。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fā)心作如是言(揀器也。準彌勒頌釋金剛經(jīng)發(fā)心安住。有四種心。謂一廣大心。四生悉度也。二第一心。令入無余涅槃也。三常心。實無眾生得度。四不顛倒心。無我人相等。今經(jīng)亦同)。盡于虛空一切眾生(一廣大心)。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二第一心)。于圓覺中無取覺者(三常心也)。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四不顛倒心)。如是發(fā)心不墮邪見。

  佛言末世眾生等  若求圓覺決心求  應當廣發(fā)無邊□  世界虛空等廓周  所有卵胎濕化等  悉皆度脫永無休(一。廣大心)  令歸究竟圓明覺  盡使出于生死流(二。第一心)  于□覺心無取者(三。常心也)  我人諸相已今搜(不顛倒心)  念念自熏悲智種  心心自煉漸調(diào)柔(十地)  品地地有調(diào)柔果  乘斯愿力逢緣化  豈假生情我計修  三世如來皆若此(如是發(fā)心)  不(墮邪見)然便是二乘收

  至心懺悔

  弟子等。已懺殺罪。次懺劫盜之罪。經(jīng)中說言。物若屬他。他所守護。于此物中。一草一葉。不與不取。何況盜竊。但自眾生。唯見現(xiàn)在。故以種種不道而取。致使未來受此殃累。是故經(jīng)言。劫盜之罪。能令眾生墮于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生。則受牛馬驢騾駱馱等形。以其所有身力血肉。償他宿債。若生人中。為他奴婢。衣不蔽形。食不充口。貧寒困苦。人理殆盡。劫盜既有如是苦報。是故弟子。今日至到稽首歸依佛。

  弟子。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虮I他財寶。興刃強奪;蜃允砚锷砹Α1破榷;蚴压;蚣賱萘Α8哞齑笮。枉厭良善。吞納奸貨。栲直為曲。為此因緣身羅憲網(wǎng);蜃⌒爸晤I他財物。侵云益私。侵私益公。損彼利此。損此利彼。自饒口與心吝;蚋`沒祖佸。偷度關稅。匿公輸課。藏隱使[仁-二+(兒/又)]。如是等罪。今悉懺悔;蚴欠鹞锷铩2慌c而取;蚪(jīng)像物。或營治塔寺物。或供養(yǎng)常住僧物;驍M招提僧物。或盜取誤用。恃勢不還;蜃越栀J人;驈蛽Q貸漏忘。或三寶物混亂雜用。或以眾物谷米。樵薪。鹽豉。醬醋。菜茄。果實。錢帛。竹木?暡省aιw。香華。油燭。隨情逐意。或自用;蚺c人用;蛘鹑A果。用僧鬘物。因三寶財。私自用;蚺c人利己。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作周旋朋友師僧同學父母兄弟六親眷屬。共住同止。百一所須。臾相欺罔;蛴卩l(xiāng)鄰比近。移籬拓墻。侵他第宅。改標易相。虜略田園。因公托私。奪人邸店及以屯野。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或攻城。破邑。燒村。柵壞。偷賣良民。誘他奴婢;驈屯鲏簾o罪之人。使其形殂血刃。身被徒鎖。家業(yè)破散。骨肉生離。分張異域。生死隔絕。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到。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蛏坦啦┴洝[〉晔幸。輕秤小計。滅割尺寸。盜竊分銖。欺罔圭合。以粗易好。以短換長。巧欺百端。希望毫厘。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穿逾墻壁。斷道抄略。抵捍債息。負情違要。面欺心口;蚍堑懒陫Z鬼神禽獸四生之物;蚣偻胁废。取人財寶。如是乃至以利求利。惡求多求。無厭無足。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不可說盡。今日至到。向十方佛尊法圣眾。皆悉懺悔。

  次復懺悔貪愛之罪。經(jīng)中說言。但為貪欲。閉在癡獄。沒生死河。莫之能出。眾生為是五欲因緣。從昔以來。流轉(zhuǎn)生死。一一眾生。一切生中。所積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羅山。所飲母乳。如四大海水。身所出血。復過于此。父母兄弟六親眷屬。命終哭泣。所出目淚。如四海水。是故說言。有愛即生。愛盡即滅。故知生死貪愛為本。所以經(jīng)言。淫欲之罪。能令眾生墮于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生。即受鴿雀鴛鴦等身。若生人中。妻不貞良。不得隨意眷屬。淫欲既有如此惡報。是故弟子。今日稽顙歸依佛。

  弟子。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蛲ㄈ似捩。奪他婦女。侵陵貞潔。行比丘尼。破他梵行。逼迫不道。濁心邪視。言語嘲調(diào);驈蛺u他門戶。污賢善名;蛴谀凶游宸N人所。起不凈行。如是罪。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驗檠凵。愛染玄黃紅彩朱紫珍玩寶飾;蛉∧信L短黑白姿態(tài)之相。起非法想。耳貪好聲。宮商弦管伎樂歌唱。或取男女音聲語言啼笑之相。起非法想;虮墙甯飨闾N麝幽蘭郁金蘇合。起非法想;蛏嘭澓梦鄂r美甘肥眾生肉血。資養(yǎng)四大。更增苦本。起非法想。身樂華綺錦繡羅縠一切細滑七珍麗服。起非法想;蛞舛鄟y想。觸向乖法。有此六想造罪尤甚。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到。向十方佛尊法圣眾。皆悉懺悔。

  上已懺悔身三業(yè)竟。今當次第懺悔口四惡業(yè)。經(jīng)中說言?跇I(yè)之罪。能令眾生墮于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生。則受鵂鹠鳩鴿鳥形。聞其聲者。無不憎惡。若生人中。口氣常臭。所有言說。人不信受。眷屬不和。常相斗諍?跇I(yè)既如是惡果。是故弟子今日至誠歸依佛。

  弟子。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妄言兩舌。惡口綺語。傳空說有。說有言空。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聞言聞。聞言不聞。不知言知。知言不知。欺賢罔圣。言行相乖。自稱己譽。得過人法。我得四禪四無色定。阿那波那十六行觀。得須陀洹。至阿羅漢辟支佛。不退菩薩。天來龍來。鬼來神來。旋風土鬼皆至我所。彼問我答。顯異或眾。要名利。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蜃嬔远穪y。交扇彼此。兩舌間構。販算口舌。向彼說此。向此道彼。離他眷屬。壞人善友。使狎密者為疏。親舊成怨;蚓_辭不實。言不及義。誣議君父。評薄師長。破壞忠良。埋沒勝己。通利二國。彼此扇作浮華虛巧。發(fā)言常虛?谑切姆。其途非一。對而譽嘆。背即呵毀。贊誦邪書。傳邪惡法;驉嚎诹R詈。言語粗獷。或呼天扣地。牽引鬼神。如是口業(yè)所生諸罪。無量無邊。今日至到。向十方佛尊法圣眾。皆悉懺悔。

  至心發(fā)愿

  愿弟子等。承是懺悔劫盜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如意寶。常雨七珍上妙衣服。百味甘露種種湯藥。隨意所須。應念即至。一切眾生無偷奪想。一切皆能少欲知足。不耽不染。常樂惠絕。行濟急道。頭目髓腦。如棄涕唾。回向滿足檀波羅蜜。

  又愿弟子等。承是懺悔淫欲等罪。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自然化生。不由胞胎。清凈皎潔。相好光麗。六情開朗。聰利分明。了達恩愛猶如桎梏。觀此六塵如幻如化。于六欲境。決定厭離。乃至夢中不起邪想。內(nèi)外因緣。永不能動。愿以懺悔眼根功德。愿令此眼徹見十方諸佛菩薩清凈法身。不以二相。愿以懺悔耳根功德。愿令此耳。常聞十方諸佛賢圣所說正法。如教奉行。愿以懺悔鼻根功德。愿令此鼻。常聞香積入法位香。舍離生死不凈臭穢。愿以懺悔舌根功德。愿令此舌。常[(歹*又)/食]法喜禪悅之食。不貪眾生血肉之味。愿以懺悔身根功德。愿令此身披如來衣。著忍辱鎧。臥無畏床。坐四禪座。愿以懺悔意根功德。愿令此意成就十想。洞達五明。深觀二諦空平等理。從方便慧。起十妙行。入法流水。念念增明。顯發(fā)如來大無生忍。

  又愿弟子。承是懺悔口業(yè)眾罪。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具八音聲四無礙辨。常說柔和利益之語。其聲清雅。一切樂聞。善解眾生方便言語。若有所說。應時應根。令彼聽者即得解了。超凡入圣。開發(fā)慧眼。

  發(fā)愿已。歸命禮三寶。

  ○白眾等聽說此時無常

  人生一世內(nèi)  妄想萬年期  黃昏氣撮心  半夜命已盡(集者標舉)  眷屬皆舍去  財物任他將  但持自善根  險道充糧食  若無諸善業(yè)  不免趣三途  方悔一生中  虛為別計挍  勸諸徒眾等  數(shù)數(shù)諦思惟  動求正法門  動修出苦道

  (各說無常偈)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