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法要》貳、贊凈土超勝【三】
《靈巖法要》
貳、贊凈土超勝
二、凈土勝易
、缧谐趾喴
總持妙法深淺隨宜
念佛一法,乃佛法中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yù)入其中。語其淺,則婦孺均能修持;語其深,則圣哲莫能了解。而且于在家善信,最為合機(jī)。(續(xù)編下·涵江三江口仙慶寺凈業(yè)社緣起(民二十年))
凈土修持,隨機(jī)自立。既無幽深莫測之悶,亦無艱難困苦之煩。且又不費(fèi)錢財(cái)氣力,不礙職業(yè)營生。若能隨分隨力,常時憶念,則神凝意凈,業(yè)消智朗。自然身心安樂,諸緣順適。其為樂也,何能名焉?愿見聞?wù)呦そ孕蕹?各懷自利利他之心,共發(fā)己立立人之愿。恭敬受持,隨緣倡導(dǎo)。展轉(zhuǎn)流通,令遍國界。俾一切同倫,同沐佛恩,同生凈土,實(shí)為大幸。(三編下·印光法師嘉言錄題辭二)
極難極易修即得益
凈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jīng)藏者,尚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xiàn)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jīng)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主自力。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fā)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脫死也。
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則決定肯認(rèn)真修持?闲蕹,則即可得往生之益。非如禪宗、密宗,要常有善知識教導(dǎo)。否則,或恐入于魔道,則佛也難救矣。(續(xù)編上·復(fù)習(xí)懷辛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修法最易利益最深
凈土法門,乃即小即大、即淺即深、至極平常、至極奇特之殊勝法門。即此一生,便出生死。其修法最為容易,其利益最為宏深。(續(xù)編下·靈巖山寺萬年簿序(民二十一年))
、钄z機(jī)最廣
最大慈悲普度之法
無量法門,皆須自力斷惑證真,方出生死。求其攝生普遍,利濟(jì)無方,上中下三根同修,初中后始本不二,不斷煩惑,不歷異生,即得了生脫死,超凡入圣者,唯凈土法門為然也。以故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下根如五逆十惡之輩,皆為凈土法門所攝之機(jī)。以其至簡至易,至頓至圓,故能如大地之普載萬象,大海之普納眾流也。(增廣下·吳淞佛教居士林發(fā)隱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此千佛萬佛普度眾生,令其「近出生死,遠(yuǎn)成佛道」之一大法門。(三編下·復(fù)李吉人居士書)
圣人凡夫總攝無遺
佛法廣大,普蔭人天,唯茲凈土,攝機(jī)周全。
等覺大圣,逆惡小凡,平等攝受,令登九蓮。
(增廣下·佛說輪轉(zhuǎn)五道罪福報應(yīng)經(jīng)集解題詞)
上之文殊、普賢、馬鳴、龍樹,下之五逆、十惡,極重罪人,皆為此法所攝之機(jī)。(續(xù)編下·天臺山國清寺創(chuàng)建養(yǎng)老養(yǎng)病助念三堂碑記(民二十三年))
古德謂「念佛求生凈土一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者,即此是也。則一切上根利器,凈土總攝無遺矣。《大集經(jīng)》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箘t一切人天六道具縛凡夫,凈土亦總攝無遺矣。(增廣上·凈土決疑論)
但能回心莫不皆往
《無量壽經(jīng)》「乃至十念,咸皆攝受。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者,此約平時說,非約臨終說。以其既有五逆之極重罪,又加以邪見深重,誹謗正法,謂佛所說超凡入圣,了生脫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誆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jù),實(shí)無其事。由有此極大罪障,縱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無極慚愧極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觀經(jīng)》下下品,乃約臨終阿鼻地獄相現(xiàn)時說。雖不說誹謗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必不能不謗正法。若絕無謗法之事,何得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無謗法,彼有謗法解者,亦極有理。但既不謗法,何又行三種大逆乎?是知四十八愿,系約平時說!队^經(jīng)》下下品,是約已見地獄至極之苦相說。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聞佛名,哀求救護(hù),了無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雖是乍聞?wù)?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故雖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約平時說,《觀經(jīng)》下下品,乃約臨終說。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續(xù)編上·復(fù)善覺大師書(民國二十九年二月))
《往生論》謂謗法者,決定不生。以既謗正法,自無正信,何能往生?此極勸人生正信耳。若先曾謗法,后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后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準(zhǔn)繩。與儒教尚不合,況佛以一切眾生同具佛性,皆當(dāng)成佛乎?(三編下·復(fù)陳薪儒居士書)
【注】凡凈業(yè)行人,無不注目《大經(jīng)》、《觀經(jīng)》于「五逆謗法」之不同說法。攝與不攝,生與不生,成為行人關(guān)注焦點(diǎn)。印光大師對兩經(jīng)之不同,分「平時說」與「臨終說」。若平時姿意五逆謗法,其于凈土法門必?zé)o信仰,自然不得往生,此即《大經(jīng)》義。若平時五逆謗法,臨終能悔改念佛,則可得往生,此即《觀經(jīng)》義!赣蓵r事不同,故攝否有異!构手鹩诒娚鸁o不攝取,而往生與否則在眾生信受與否?v雖五逆,但能回心,即得往生。誠如大師所言:「逆惡歸心也來迎。」
若與善導(dǎo)大師「抑止」與「攝取」之說并參,其義更明!队^經(jīng)疏》言:
此義仰就抑止門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謗法、五逆者,然此之二業(yè),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歷劫周慞,無由可出。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謗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轉(zhuǎn),還發(fā)大悲,攝取往生。然謗法之罪未為,又止言:若起謗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業(yè)而解也;若造,還攝得生。
通觀兩位祖師之義即知:所言似異,大義是同。五逆謗法,未回心者,不得往生;已回心者,還攝得生。故善導(dǎo)大師云:「以佛愿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知此,方知彌陀愿力弘深廣大,無一不攝。雖有抑止之義,亦是慈悲之心,止惡以勸善也。若抑而不止,但能回心,仍攝取不舍,此至極大悲也。
、槠談裥蕹
阿伽陀藥萬病總持
大覺世尊,名大醫(yī)王,普治眾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藥,其數(shù)無量,戒定慧三,攝盡無遺。以故此三,名為藥王。若能服之,即凡成圣。然藥雖美妙,修合實(shí)難。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為阿伽陀藥,萬病總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即生皆出苦輪;戒定慧三法,當(dāng)念悉得具足。是知信愿念佛一法,乃藥王中之藥王也。(增廣下·募建藥王篷序(代撰))
【注】阿伽陀藥者,即無價之藥、不死之藥、總治萬病之藥。念佛一行,圓攝萬行,具諸功德,萬病總治,故名阿伽陀藥。蕅益大師《要解》云:「華嚴(yán)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出苦玄門成佛捷徑
華藏海中,凈土無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可知往生極樂,乃出苦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也。(增廣上·凈土決疑論)
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實(shí)一切諸佛疾成正覺之最上法門。不可以簡便易行,視作等閑。(增廣上·與某居士書(代了余師作))
不可輕視不可畏難
凈土法門,不可看得太輕,以法身大士,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皆不能出此法門之外。亦不可看得太難,以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但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則往生一事,如操左券。(三編下·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丙寅七月))
十方共贊九界同歸
佛愿洪深,普被三根,因茲九界同歸,十方共贊。
法門廣大,不遺一物,故得千經(jīng)并闡,萬論均宣。
(續(xù)編下·楹聯(lián)/諸法淵海)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quán)實(shí)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眾生,就路還家,復(fù)本心性而已。然此諸法,皆須自力修持,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絕無他力攝持,令其決于現(xiàn)生入圣超凡,成就所愿也。
唯凈土法門,仗佛誓愿攝受之力,自己信愿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現(xiàn)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已證悟者,直登上品;未斷惑者,亦預(yù)圣流。是知凈土法門,廣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統(tǒng)攝群機(jī),了無遺物。誠可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yù)入其中。暢如來出世之本懷,開眾生歸元之正路。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jīng)俱闡,萬論均宣也。而況時值末法,人根陋劣,舍此別修,不但具縛凡夫,莫由出離生死;即十地圣人,亦難圓滿菩提。以故文殊、普賢、馬鳴、龍樹、遠(yuǎn)公、智者、清涼、永明,悉皆發(fā)金剛心,為之宏贊。以期六道三乘,同得橫超三界,復(fù)本心性也。(續(xù)編下·凈土十要序(民十九年))
法門之妙莫此為最
如來欲令一切眾生,同于現(xiàn)生了生脫死,超凡入圣,特開一信愿念佛求生凈土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如來之萬德洪名,熏自己之無明業(yè)識,久而久之,習(xí)以成性,則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法門之妙,莫此為最。(三編上·復(fù)陳飛青居士書三)
但具真信切愿,懇切至誠持佛名號。能如是者,萬不漏一。如人墮海,乘救船力,速得到岸。末世眾生,舍此一法,欲出生死,萬無一得。是知如來大法,撫育群萌。如天普蓋,似地均擎。森羅萬象,無一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如日月麗天,普照萬國。雖生盲不見光相,亦蒙其照。如時雨普潤萬卉,大根大莖,小枝小葉,悉皆向榮?v焦芽敗種,亦復(fù)平等沐澤。如大海普納百川,大江大河亦入,小溝小渠,乃至一勺一滴亦入。既入大海,則與大海,同一咸味,同一深廣。失彼故名,得此海號。故知佛法,鈞陶化育,了無棄物。為諸法之本源,作眾生之恃怙。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增廣下·廈門流通佛經(jīng)緣起序)
道雖高貴法無奇特
凈土,道雖高貴,法無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當(dāng)知佛的護(hù)念眾生,過于父母愛子,所以有感必應(yīng)的。(三編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未成佛前皆當(dāng)修習(xí)
凈土法門,三根普被,未成佛前,皆當(dāng)修習(xí)。(三編上·復(fù)德培居士書一)
凈土法門,乃一代時教契理契機(jī)之特別法。下自五逆十惡,上至等覺菩薩,皆當(dāng)修習(xí),皆可即生超凡入圣。其余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多是契理,而絕不能普契上中下三根之機(jī)。我等從無始來,以至今生,尚在輪回中流轉(zhuǎn),皆因夙生,或以愚而不敢承當(dāng),或以狂而絕不信受之所致也。(續(xù)編上·復(fù)翟智淳居士書(民國二十七年))
現(xiàn)今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凈土法門為主。蓋凈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語其深遠(yuǎn),唯佛與佛方能究盡。凈土,為凡夫依之現(xiàn)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縱將一切法門通究得十分通徹,誰能現(xiàn)生將煩惱斷得凈盡無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則所學(xué)之佛法,皆為現(xiàn)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欲得真實(shí)了生死利益,則難之難矣。(三編下·復(fù)福州佛學(xué)社書)
我佛法門無量,總要量自己身分,擇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損也。凈土法門,是十方諸佛下化眾生,諸大菩薩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門也。根無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聽人說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陬^上說得天花亂墮,心地上絲毫也用不著。所以古來大法師、大宗師,對此凈土法門,莫不提倡。有不提倡者,不知此法門之廣大故也。今試言之,唯此法門,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后,賴以度世。三根普被,凡圣兼資。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種子。高之不能超此外,卑之亦能預(yù)其中。廣大圓滿,無以復(fù)加矣。(三編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jì)念日開示法語)
回向凈土無愿不成
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凈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凈土,每難成就。若生凈土,無愿不成。(三編上·復(fù)愚僧居士書)
【注】但凡學(xué)佛之人,無不有自己的心愿,或欲即身成就,或欲早日開悟,或欲效法普賢大行、地藏大愿,生生游化娑婆等。如是眾愿,佳則佳矣,以凡夫之資,若不求生凈土,則窮劫亦難成就。若生凈土,則如是大愿,無愿不成。故印祖言,唯有往生:「方可圓證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薩四宏誓愿,與阿彌陀佛四十八愿,及普賢菩薩十大愿王也已。」以此可知,唯有往生,方可圓滿吾人種種愿望。如《往生論》云:「眾生所愿樂,一切能滿足!故枪薀o論何人,回生凈土,為唯一不二之妙法也。文殊以此示跡,普賢因茲普勸。
- 上一篇:《靈巖法要》叁、勸信愿專稱【一】
- 下一篇:《靈巖法要》貳、贊凈土超勝【二】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yīng)當(dāng)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jì)劃,更應(yīng)該有往生計(jì)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quán)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yīng)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shí)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dá)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shí)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shí)念佛,重在一生堅(jiān)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cái)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jiān)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