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之道講記 a30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七 從前生到后生
“七、從前生到后生:再述死生相續(xù)的道理。
在不斷的身心活動中,有無數(shù)的業(yè)力增長或消滅!
我們在每一世甚至每一天每一刻都在造業(yè),其中有善業(yè)有惡業(yè),有的業(yè)受報了就消弱一點;同時又在造業(yè),就又增長了新業(yè),所以業(yè)力是增增減減的消長過程。
“這些業(yè)力由于性質不同,成為一系一系的,其中又是一類一類的。如五趣果報,即人、天、地獄、畜牲、餓鬼業(yè)。而每一趣業(yè)中,又有種種差別,彼此相攝相拒,成為有情內在復雜的潛能。雖有種種業(yè),由于感得此生的業(yè)力,規(guī)定了此生的特性→如生在人類,即為人類的特性所限制,只能在「人類生活」的限度內活動。”
如果生為人類就受人類的主要條件的束縛,如果生為鬼就受鬼的條件束縛。這一生沒有死以前大部分都在自己的類別限度內活動,不會有其它的變化。
“其它的業(yè),可能暗中活動,給此生以有限的影響,但終不能改變此生的特性→一期生存的能力,不能不老、死!
為了讓我們明白,導師的論述講得很清楚。比如說我們身為人,這一生就在以人類的特性范圍內為主,這個趨向不會有很大的改變,除非到你死的時候,另一類的業(yè)力起來作主,你才會投生到天界、人道或畜生、鬼道去。
“等到進入死亡時,從前及現(xiàn)生所造的業(yè)力,加上「后有愛」的熏發(fā),則占有優(yōu)勢的另一系類業(yè),又起來重新組合新的身心,成為又一有情!
什么叫后有愛?我們這一生充滿了欲望貪愛,死了也不會安心,希望未來還永遠存在,這就叫后有愛,即這一生最染著最執(zhí)著的,并且希望未來還繼續(xù)存在的這種意欲。這一生不能體證無常無我,就不能斷我見我執(zhí),貪愛當然不可能破,就存在后有――后面相續(xù)的生命。
“例如:在一國家中,人民結合成不同的黨派;相攝相拒,互相消長,F(xiàn)在由甲黨當政,于現(xiàn)在的政治施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雖同時有其它政黨,但只能部份影響現(xiàn)在之政局。在甲黨未倒臺以前,其它政黨到底不能取得領導的地位。這些政黨,有以前的,有新起的。在甲黨失敗時,必有一占有優(yōu)勢的乙黨起來執(zhí)政,開拓一新的政局。而甲黨可能解體,或與其它黨派退為在野黨!
政黨有以前的有新起的,說明有舊業(yè)和新業(yè)?纯船F(xiàn)在的政治生態(tài)就比較能了解業(yè)力是一類一類、一系一系的。佛法中有的理論說:我們的阿賴耶識中含藏著很多點點的業(yè)力,只要其中一點出來了,我們這一生就形成了。其實業(yè)力絕對不是只有“一點”,而是一類一類的,引生成為一種強大的主要力量,就像現(xiàn)在的執(zhí)政黨一樣。其它的業(yè)力就像在野黨一樣,因為不是很強大主要的,所以對于現(xiàn)生的身心行為即便有影響,也不至于改變主要政黨的功能作用。這些業(yè)力慢慢熏習增長,加上我們這一生的新的業(yè)力熏習,在野黨的勢力愈來愈強大,主政黨的業(yè)力逐漸消退,它就會影響到這個政體。當我們死亡時,新的強有力的業(yè)就起來變成主導。所以我們這一生雖然為人類,下一生就不一定了,有幾個方向不同:一是解脫的路,這一生學了法,破了我見我執(zhí),斷了無明貪愛,那就是親證法性,不再受后有了――解脫涅槃,不再生死輪回了;另是沒有解脫的眾生,修定修善業(yè)福報,修了很多好因緣,來生還可以做人;如果造了強大的惡業(yè),身不由己,不是到餓鬼道就是畜生道或地獄。這樣的輪替,就像執(zhí)政黨一樣,哪一個強大的勢力起來作主,就隨它而走。如此公平的業(yè)力說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不要以為自己做的沒有人看到!有人說“天在看”,其實不需要天在看,而是騙不了我們自己的意識。你所造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意識里面,并不需要誰來監(jiān)視記功過,你的意識里面記得一清二楚,每件事情都是你自己造的,沒有一件事情跑得了!不是誰來審判規(guī)劃主宰的,而是業(yè)力本身成熟了,就會變化。所以佛法講業(yè)力是自作自受,業(yè)力自然成熟而自然輪回六道,沒有任何外在力量的主宰。這與一般傳統(tǒng)的尊佑論和宿命論不同。我常常講,你能騙別人,不能騙自己。今天不管做善做惡,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這里有一個很厲害的東西——業(yè)力,那是騙不了誰的,更騙不了你自己,一切都得自己負責。
“以「薪盡火相傳」來比喻:火燒薪時,發(fā)為熊熊的火光(如生命的顯現(xiàn)活動),等到燒完了,火焰沒有了(如死亡);雖然火熄了,熱灰也似乎冷了,但如遇到易燃的對象,加上微風的吹拂,又會「死灰復燃」起來,又重新發(fā)出火光。這等于因緣和合時,過去的業(yè)力,又會引發(fā)一新的生命。死灰復燃的火光,不是前火,但與前火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這如后生不是前生,但后生與前生的行業(yè)有關。這就是所謂的「業(yè)滅過去,功能不失」,生命的潛能還會影響到后世的!
其實人死后,這一生的因緣幾乎不再持續(xù)到新生命,未來的生命不是這一生的,然而不離這一生。未來有新的因緣變化,但不是離開這一生而有后一生――不一不異。一般都以為我們有一個靈魂,這一生死了,靈魂就到下一輩子去。照這樣的講法,靈魂就是同一個了?其實佛法的緣起論揭示,沒有永遠不變的靈魂(我),只是業(yè)力的感果作用,如同薪盡火相傳的比喻。很多人在追究自己過去幾輩子是干什么的,執(zhí)著實有的一個“我”在輪回,那是外道的思想,不是佛法的業(yè)力說。講業(yè)力要懂“不一不異”,也就是說這一生與下一生不是同樣的(不一),但不離這一生的因緣條件而有下一生(不異),一定要明白,千萬不要以為有實在的靈魂、不變的主體。佛法的緣起論闡述的生命本質與外道的我見我執(zhí)完全不同。
- 佛法是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zhí)
- 體方法師:修行把握關把握關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修行不要怕犯錯,勇于去體會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
- 真正的法就在一切法的當下
- 正定跟四禪八定有何差異
- 修行把握關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1)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2)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3)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4)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5)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6)
- 身苦與心苦
- 雜阿含經選集 三十、安那般那
- 雜阿含經選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 雜阿含經選集 六、佛云何說法、以何敎之
- 雜阿含經選集 前言
- 《中觀今論》講座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解脫之道講記 a25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二 業(yè)集與煩惱
- 解脫之道講記 a26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三 業(yè)的類別
- 解脫之道講記 a27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四 業(yè)報的意義
- 解脫之道講記 a28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五 人死以何業(yè)受報
- 解脫之道講記 a29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六 業(yè)感的比喻
- 解脫之道講記 a30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七 從前生到后生
- 解脫之道講記 a31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八 業(yè)感說的價值
- 解脫之道講記 b1 十二因緣 第三項 識
- 解脫之道講記 b2 十二因緣 第四項 名色
- 解脫之道講記 b3 十二因緣 第五項 六處
- 解脫之道講記 b4 十二因緣 第六項 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