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六次課程 第十一講之:清凈名言在二諦中的判定

  《入中論》第六次課程總第十一講之:清凈名言在二諦中的判定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xué)

  時間:2009年4月25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xué)二教407室

  清凈名言在二諦中的判定

  好像是第二次課,我們就見識過這張表了。對于勝義諦,二轉(zhuǎn)*輪和三轉(zhuǎn)*輪的判攝有所不同的,關(guān)鍵的區(qū)別就在這個清凈名言。

  二轉(zhuǎn)*輪的判攝把清凈名言說成是世俗諦,三轉(zhuǎn)*輪的判設(shè)把清凈名言說成是勝義諦。就是說在我們當下所存在的這塊凈土,雖然我們現(xiàn)在看不到,但它必將在我成佛的時候顯現(xiàn),就是這塊凈土的問題,或者說我們一個杯子的凈土的問題,或者說我們一個凡夫身上的凈土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二轉(zhuǎn)*輪的時候說它是世俗諦的,三轉(zhuǎn)*輪的時候說它是勝義諦的。

  它有一個很直接的應(yīng)用,《金剛經(jīng)》當中,釋迦牟尼佛在須菩提請問他什么是佛的時候,回答了一句,叫做“不住于相,即名諸佛”。這個“相”指的是什么呢?這個相指的就是清凈名言,就是所謂功德的形式。當時不是有很多人做功德嗎?說《金剛經(jīng)》的時候有很多人來供養(yǎng)鮮花、供養(yǎng)水、供養(yǎng)飲食、供養(yǎng)臥具、供養(yǎng)了好多東西。供養(yǎng)完了以后,釋迦牟尼佛說出了好幾個主題,第一個是不住相布施才是名布施。還有一個就是關(guān)于佛,什么是佛?“不住于相,即名諸佛”,“不住于相”,就是直接把清凈名言的問題放下。所以《金剛經(jīng)》是屬于二轉(zhuǎn)*輪,這就是二轉(zhuǎn)*輪的修行。實際上是不是放下了呢?單獨地修行大空性,單獨的這個空性的修行,是不是說就真的在否定凈土的存在呢?

  是否定不了的。

  二轉(zhuǎn)*輪的訣竅在哪里?它的訣竅就在于,雖然間接有這個意思要承認如來藏的存在,但是現(xiàn)在就否定,就把這個如來藏也說成是世俗的,因為現(xiàn)在不否定它是沒有辦法的。對老百姓而言,如來藏跟庸俗的五濁惡世完全是捆綁在一起的。只要說如來藏是有的,他一定相信五濁惡世也是真實存在的,根本就跟空性不沾邊。也就是說,要存在如來藏,要承認說如來藏和清凈名言是有的,那對老百姓而言,就等于是讓他不相信清凈名言。承認如來藏是有的,就讓他永遠都得不到如來藏。

  為什么呢?因為老百姓的概念,如來藏一定要跟五濁惡世捆綁在一起的,這兩個東西是一定捆綁在一起的。釋迦牟尼佛二轉(zhuǎn)*輪的時候,是從核心的正法來讓當時的更多的有緣人來得道的時期,釋迦牟尼佛一定會減輕負擔,會用直接推進對于空性修行的方式,來使更多的人直接進入勝義之門。

  二轉(zhuǎn)*輪的勝義諦就簡單了,雖然二轉(zhuǎn)*輪并沒有徹底反對過清凈名言,但是從表面的語言上處處都在反對。一定要反對,因為對凡夫而言,這個清凈名言就是跟不清凈的世間捆綁在一起的。如果是確定清凈名言,對一個不成熟的人說它是有的,他就一定把甘露和毒藥一起吞下去了,他就會認為因為凈土是存在的,所以五濁惡世也都完全是真實的,不需要放棄對它的執(zhí)著,這樣也就麻煩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釋迦牟尼佛選擇單獨的空性來確定成為勝義諦,把這些(其他的部分)都說成是世俗諦,這是十分善巧的方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