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二十三)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二十三)
上面略把「涅槃」的種類講完,接下來要解釋它的含義。
「涅槃」是梵語「波利昵縛男」音譯。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舊譯為「滅度」,或云「寂滅」、「無為」、「解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相同,F(xiàn)僅就「滅度」和「寂滅」二義略作解釋:「滅度」,即「滅」除煩惱,「度」脫生死的意思(小乘涅槃滅見思煩惱,度分段生死;大乘則滅塵沙、無明煩惱,度變易生死)!讣艤纭,寂謂理性「寂」靜,滅謂煩惱「滅」除。亦可說,證得「寂」靜之體性,自然煩惱「滅」除;煩惱滅除,自然證得寂靜體性。《智論》云:「『涅』名為『出』;『盤』名為『趣』,謂永出諸趣生死!顾砸嗫勺g為「出趣」。
若據玄奘法師新譯則譯為「圓寂」,此義比較完善,因為寂滅、滅度、解脫等譯,不過僅約斷德方面言(斷滅生死煩惱)。圓寂則統(tǒng)明智、斷二德。以下略作說明: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圓」;永離一切煩惱生死叫做「寂」。簡單的說:即德無不「圓」,患無不「寂」。詳細的說:即福、慧二嚴做到圓滿無缺(圓),三惑煩惱徹底清除,二種生死完全度脫(寂),永遠不再被煩惱生死所困,回復「圓」明「寂」照的本有心體,而獲至一種至善至美的究竟解脫。這就是涅槃的境界——圓寂。圓約進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約滅惡方面言(斷惑滅苦)。
要而言之,圓寂所指的也就是「圓明寂照之真心」。因為此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圓),永離一切煩惱(寂)。一旦成佛,就能證此真心,而涅槃并非諸佛所獨有,不過凡夫一向為夢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證得。所謂迷則顛倒夢想,悟則究竟涅槃。今以般若妙智照見夢想虛妄不實,自然不生顛倒執(zhí)著,而真心顯現(xiàn)。但此夢想其根本乃依本覺真心而起,我們如能滅一分夢想,即證一分真覺(如明鏡拭除一分塵埃即現(xiàn)一分光明),乃至全滅全證。至此則一切功德智慧無不復歸「圓」?jié)M,一切煩惱生死無不畢竟空「寂」,便可稱為究竟涅槃。若福德智慧有所未圓滿,則仍有所求;煩惱業(yè)惑有所未寂滅,則仍有所斷;有所求所斷,又怎能說得上「究竟」二字呢?唯有無所求、無所斷,才能夠稱為究竟涅槃。(究竟涅槃也就是指得「大滅度」;而非「小滅度」──只「滅」見思煩惱,只「度」分段生死。)
若再深究,「究竟」二字乃「至極」的意思,乃相對于「不究竟」而言。小乘「有余涅槃」謂之不究竟,今指大乘「無余涅槃」,所以說是「究竟涅槃」。此「究竟」二字,亦有人將之作動詞解,謂能遠離顛倒夢想,便可以究竟證得涅槃。若依這種說法,就不一定是指大乘無余涅槃,但由于本經屬大乘般若部,所明的是大乘理,因此所證的當然是大乘涅槃。所以,還是作形容詞解,指大乘無余涅槃比較來得完善。
此外,世間亦有一些不懂教義的人,竟以涅槃為「死」的別名,這實在是大大的錯誤。要知道,「涅槃」是由諸佛歷劫辛苦累積一切功德所換來的代價。就以小乘涅槃來說也要積修許多功行才能成就,豈可以一般人的死就是涅槃,這實在把涅槃的意義誤解了、淺化了。至于僧人逝世稱為「圓寂」,這是用贊嘆其修行功圓果滿的一種表示;也就是說,他的功行,已經證到涅槃的境界亦未可知。所以,絕不能說死就是涅槃,這全完是錯誤的。
現(xiàn)在再來把這段文總釋一下:「無所得」,即是無任何自性見的執(zhí)著。雖則諸法本無自性,本來皆空,但是有情眾生由于無明夢想的蒙敝,妄生種種計度執(zhí)著,若無般若畢竟空慧,如何能照徹諸法皆空之理?諸法在般若妙智的照察之下,一一悉皆現(xiàn)出其原來的本性,也就是「空」──無所得。
因為有所得,就有執(zhí)著;有了執(zhí)著,就會發(fā)生「罣礙」;有了罣礙,就免不了「恐怖」,如是「顛倒、夢想」就會繼而生起,不斷地活動,那如何能獲得寂滅解脫?菩薩依般若照見諸法皆空,自然不生執(zhí)著;既不執(zhí)著,就沒有罣礙;既無罣礙,又怎會有恐怖呢?既無恐怖,那么顛倒夢想不就自然消失于無形了嗎?于是自然能獲得圓滿解脫──究竟涅槃。故曰「菩提薩埵依般若……究竟涅槃」。菩薩究竟涅槃即是證成佛道,所以下文接著說:「三世諸佛……三藐三菩提。」
經文全句的意思是說:因為般若能照見諸法實相,本「無所得」,所以菩薩依「般若」法門修行,而能獲至「心無罣礙」;由于心無罣礙,所以沒有什么可以「恐怖」,因而「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的妄見,而證得大滅度、大解脫的「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世言時之多,即現(xiàn)在、過去、未來;約豎言,指一切時代。諸佛言佛之多;「諸」是不一之詞。約橫論,即指十方世界之諸佛。
「佛」的全稱為「佛陀」,我國喜簡略,故單稱為「佛」!阜鹜印篂殍笳Z的音譯,意譯為「覺者」!赣X」是覺悟,「者」就是人,合之為覺悟的人。何故不譯為「覺人」而譯為「覺者」呢?因為「人」的范圍比較小,「者」的范圍比較大!刚摺棺挚梢园ㄈ祟愐酝獾囊磺杏星。經云:「凡有心(知覺)者皆能作佛。」如譯為覺人,則人類以外的其它一切有知覺的生命,是不是就不能成佛了呢?這與佛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的理論就發(fā)生矛盾了。因此,不譯為「覺人」而譯為「覺者」是比較妥當的。
佛陀到底覺些什么?他所覺悟的內容,也就是宇宙的真理和人生的實相。然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實相究竟又是什么一回事?也就是緣起性空;此為佛陀觀察宇宙人生的一種正確結論。一切有情迷了緣起性空的道理,妄認宇宙萬有的現(xiàn)象為實法,四大假合的幻軀為實我,處處迷戀取著,顛倒夢想,是故流轉生死。佛陀覺悟了這些道理,因而不被所迷,所以被稱為「覺者」。同時,也可以說,佛陀是覺悟了人生是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眾生愚癡迷昧,不知三界火宅,眾苦充滿,以苦為樂;不明萬有緣生全體是空,認假作真;不識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無常計常;不了四大皆空,本無有我,無我計我,于中顛倒是非。這種種的虛妄,都是從無始而來,眾生一向迷而不覺,如夢未醒,而佛陀卻徹徹底底、明明白白地看穿了、覺悟了──這宇宙萬有乃至人生一切的道理,也不過就是如此。
佛陀的覺悟可說是突破人生迷惑,揭開宇宙奧秘,因而被稱為真正的「覺者」或「大覺者」!赣X」的意義有三:
一、自覺:外而覺悟一切諸法苦、空、無常、無我,如幻不實等道理,內而覺悟人人本具不生不滅的常住佛性。
二、覺他:即是以先覺覺后覺的意思;眾生之所以不能解脫,就因為未有覺悟。佛陀不忍自己解脫安樂而坐視眾生沉淪苦海,所以將自己所覺悟的道理,一一拿出來教化、啟導眾生,讓所有眾生一同覺悟,最終都能獲得解脫與安樂。
三、覺滿:在自覺、覺他的兩種功德都做到究竟圓滿——自覺慧滿,覺他福滿。自覺慧滿者,由最初發(fā)菩提心依本覺理起始覺智,依智斷惑,先斷見思,次斷塵沙,終斷無明,三惑圓斷,三智圓證,覺至一心本源,智慧圓滿,此為自覺慧滿。覺他福滿者,從自覺后,惟依最上乘,發(fā)菩提心,利生為事業(yè),弘法是家務,經三祇劫,廣修六度萬行,普遍開覺法界有情,功德圓滿,此為覺他福滿。自覺、覺他;圓滿,所謂三覺圓、萬德具,才能名之為「佛」。
釋迦世尊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說明:從舍棄一切權勢王位、榮華富貴出家修道,至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豁然悟道為「自覺」;從初轉*輪至涅槃前于中四十九年之說法利生為「覺他」;直至應緣既畢,雙林示寂為覺滿。(未完待續(xù))
- 上一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二十四)
- 下一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二十二)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