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清凈心說法
(一)非不說法
有些人對大迦葉的一個主要的偏見,就是認(rèn)為尊者有隱遁、獨善的傾向,不問僧事,甚至不愿意說法。前文已經(jīng)說過,頭陀行并非隱遁的、獨善的,也有利他的一面。這是因為頭陀行者本身就是一種身教。況且大迦葉并非不說法,這在經(jīng)律中都是有所記載的。
頭陀行法之一就是要乞食,從這一點來說,頭陀行者雖住于閑靜處,但還不能離城邑、聚落太遠(yuǎn),因為要乞食。其實頭陀行比丘與聚落比丘一樣,依眾乞食,隨緣教化,因而決不能武斷地說他們是隱遁的、獨善的。也就是說,他們也會隨緣說法、教化眾生。因為在印度的當(dāng)時,出家人受人信施后,普遍地要為施者說法。
如經(jīng)中記載,有一位婆羅門婦敬信婆羅門,欲供養(yǎng)婆羅門。大迦葉在佛陀的提點下,顯婆羅門身而方便度化這位婆羅門婦。大迦葉為她說種種法后,婆羅門婦即得法眼凈,無有狐疑,自皈三寶,受持五戒。她的婆羅門丈夫回家后,竟也受她感化,一同皈依佛陀,得法眼凈,受持五戒。[16]
而印順法師卻說大迦葉“是一位女性的絕對厭惡者”。[17]但就是在大迦葉的指引下,他原來的妻子妙賢由外道而皈信佛陀,依大世主(即大愛道)出家受具。因為妙賢“姿態(tài)絕倫”、“儀貌端正”、“人間希有”,外出乞食時很受男人的矚目與騷擾。因為慚恥心,妙賢比丘尼就不再入城乞食。大迦葉經(jīng)過佛陀的許可,從此就將自己乞食所得分一半給妙賢比丘尼。也正是在大迦葉的關(guān)懷與指導(dǎo)下,妙賢比丘尼“發(fā)大勇猛”,很快證得阿羅漢果。[18]經(jīng)中也記載大迦葉為諸比丘尼說法。而另外有些常為小惡、戒行不清凈的六群比丘、比丘尼,如偷羅難陀,自己不如法修持,卻極度辱罵、譏毀行持嚴(yán)謹(jǐn)?shù)拇箦热~,佛陀因他們制定了很多的戒律,F(xiàn)在印順法師卻拿極個別不良份子的惡意毀謗來代表當(dāng)時的比丘尼眾,甚至搬出大迦葉出家之前與妙賢同修梵行、責(zé)女人污佛足作證據(jù),斷定大迦葉“與尼眾的關(guān)系,十分不良好”,[19]這也未免夸大其詞了。
大迦葉作為四果圣者,堪為世間福田。在大迦葉的隨緣教化中,時時不忘利益廣大眾生,常常哀愍、拔濟貧窮孤陋者,令他們共沾法益。他甚至有一次為了成就一個女乞丐布施,竟向她乞討洗米水;為了成就她的歡喜心,竟一日一夜不再另外乞食。正是因為大迦葉的慈悲攝受,這個女乞丐以布施功德,命終后轉(zhuǎn)生天上睹史多天(又稱兜率天)。后來帝釋天在佛陀那里證實了這件事,為了能供養(yǎng)大迦葉培養(yǎng)福報,天帝釋竟化作一個“丑陋”的、“頭發(fā)蓬亂”的、“手皴腳劈”的、“著粗麻衣”的女織師,以便供養(yǎng)大迦葉。[20]可見,說大迦葉絕對厭惡女性確實是誣謗。
從《阿含經(jīng)》中我們又看到,大迦葉也,F(xiàn)神通度化有情。如《雜阿含經(jīng)》卷44第1196經(jīng)中,大迦葉繼佛以神通折伏梵天。如《增一阿含經(jīng)·聲聞品》第1經(jīng)中,大迦葉與阿那律、目連一起度化跋提長者。又如《分別功德論》卷1中所說,天帝釋福盡快命終時,唯有大迦葉能以滅盡定力濟天帝命。
另一方面,大迦葉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頭陀行,也為人宣說頭陀行法。如經(jīng)中說:
(世尊告曰)今迦葉比丘亦復(fù)快哉!所以然者?迦葉比丘己身(習(xí))是阿練若行,復(fù)能嘆說閑居之行;身能乞食,復(fù)能嘆譽乞食之德;身著補納衣,復(fù)能嘆說補納衣之德;己身知足,復(fù)能嘆說知足之德;己身處巖穴,復(fù)嘆說巖穴之德;己身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復(fù)能教人成此五分法身。身能教化,復(fù)能教人使行其法。[21]
因為大迦葉慈心教化,他的身邊也有很多常隨眾,從他修學(xué)頭陀行。如經(jīng)中說:
(佛)又問:“汝等見迦葉將諸比丘而經(jīng)行乎?”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佛告之曰:“此諸上士,皆是十一頭陀行法之人也!盵22]
(佛言)復(fù)有尊者大迦葉,與眾多比丘于近處經(jīng)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頭陀苦行、不畜遺余。[23]
大迦葉不僅自己成就,也教人成就。佛陀又在經(jīng)中稱贊唯大迦葉能以清凈心說法,乃至為正法久住而為人說法。如經(jīng)中說:
(佛言)而諸眾生沉溺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此眾生聞?wù)ㄕ?以義饒益,長夜安樂。以是正法因緣,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為人說,是名清凈說法。唯迦葉比丘有如是清凈心為人說法,以如來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而為人說。[24]
大迦葉也曾為利益眾生而經(jīng)管五大精舍,其中有著名的耆阇崛山精舍和竹林精舍。[25]當(dāng)時的精舍,作為僧眾修學(xué)與常住的場所,就是現(xiàn)在寺院的前身,大的精舍也能住幾百人。大迦葉為利益眾生,經(jīng)管五大精舍,照顧這么多人的修學(xué)及衣食住行,也是要耗費很大心力的。
由以上可見,大迦葉隨眾乞食隨緣教化,廣利有情不舍乞丐女,為度妙賢分與半食,自行頭陀亦教人行,自己成就亦教人成就,為法久住而以清凈心說法,為利僧團(tuán)經(jīng)管精舍。大迦葉如此的利他廣行,怎么可以說他是隱遁的、獨善的,而貶斥為“小乘”呢?這將是怎樣的誣謗!
(二)為何不愿說法
既然大迦葉也如其他聲聞弟子一樣弘揚佛法、廣度有情,那為什么還是有人指責(zé)大迦葉不愿說法呢?其根據(jù)是《阿含經(jīng)》中有三經(jīng)都記載有大迦葉不愿為比丘說法。但是我們?nèi)艏?xì)看經(jīng)文,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簡單,這不僅不足以成為指責(zé)大迦葉自利獨善的借口,反而更因此彰顯了大迦葉利益眾生的悲心。
如經(jīng)中說:
爾時,世尊告尊者摩訶迦葉:“汝當(dāng)為諸比丘說法、教誡、教授,所以者何?我常為諸比丘說法、教誡、教授,汝亦應(yīng)爾。”尊者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今世比丘難可教授,或有比丘不忍聞?wù)f。”佛告摩訶迦葉:“汝何因緣作如是說?”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見有兩比丘,一名槃稠,是阿難弟子,二名阿浮毗,是摩訶目揵連弟子。彼二人共諍多聞,各言:‘汝來當(dāng)共論議,誰所知多,誰所知勝。’”時,尊者阿難住于佛后以扇扇佛,語尊者摩訶迦葉言:“且止,尊者摩訶迦葉,且忍,尊者迦葉,此年少比丘少智、惡智!弊鹫吣υX迦葉語尊者阿難言:“汝且默然,莫令我于僧中問汝事!睍r,尊者阿難即默然住。[26]
在佛陀座下長久聽聞佛法的弟子很多,其中阿難被贊為“多聞第一”。而頭陀尊者大迦葉重于行門,講究勤苦、嚴(yán)謹(jǐn)、實證的作風(fēng),有時也可能會顯得威嚴(yán)峻肅,又或許說法技巧不夠圓熟,因此受到一些人的輕視甚至譏諷。如吐(偷)羅難陀比丘尼,極為輕賤大迦葉,她說的就更明白:
“彼乃元是外道邪徒,極愚極鈍而來出家。我是釋女,從佛出家,博通三藏,善閑說法,契合真理,問答無滯,何合見彼從坐起焉?”[27]
再看大迦葉不愿說法的另一經(jīng):
佛告迦葉:“汝當(dāng)教授、教誡諸比丘,為諸比丘說法、教誡、教授。所以者何?我常為諸比丘說法、教誡、教授,汝亦應(yīng)爾。”尊者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今諸比丘難可為說法。若說法者,當(dāng)有比丘不忍、不喜。”佛告迦葉:“汝見何等因緣而作是說?”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于諸善法無信敬心,若聞?wù)f法,彼則退沒。若惡智人于諸善法無精進(jìn)、慚愧、智慧,聞?wù)f法者,彼則退沒。若人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惑,身行驁暴,忿恨失念,不定無智,聞?wù)f法者,彼則退沒。世尊,如是比諸惡人者,尚不能令心住善法,況復(fù)增進(jìn)。當(dāng)知是輩,隨其日夜,善法退減,不能增長。世尊,若有士夫于諸善法信心清凈,是則不退。于諸善法精進(jìn)、慚愧、智慧,是則不退。不貪,不恚、睡眠、悼悔、疑惑,是則不退。身不弊暴,心不染污,不忿不恨,定心、正念、智慧,是則不退。如是人者,于諸善法日夜增長,況復(fù)心住?此人日夜常求勝進(jìn),終不退減。”佛告迦葉:“如是!如是!于諸善法無信心者,是則退減,亦如迦葉次第廣說!盵28]
我們知道,大迦葉自行頭陀行,也為人廣為宣說頭陀行。頭陀行是苦行的、重戒的、嚴(yán)謹(jǐn)?shù)摹⒕M(jìn)的行門,若是沒有吃苦的精神、堅定的信心和勇猛的道念,這些人則無法行持。但就是佛陀在世時,還是有些弟子于精進(jìn)的教法或聽而不聞,或聞而不信,或信而不行,或行而不堅,或堅而不久,正如經(jīng)中說,“于諸善法無精進(jìn)、慚愧、智慧,聞?wù)f法者,彼則退沒”。對于這些人,倒真的不如不說法。
又有些人不能恭敬、尊重、信順大迦葉,常興輕視、誹謗與中傷。如大迦葉已于“善法上受具”,而六群比丘說他既沒有“善來受具”、“三語受具”,又沒有“白四羯磨受具”,而責(zé)難大迦葉“汝非受具,云何與諸比丘同共布薩羯磨”。[29]又如偷羅難陀比丘尼,因為大迦葉在阿難前為比丘尼說法,竟然大興辱罵,說阿難是“針師”,而大迦葉則如“針販兒”“于針師家賣”。[30]又如釋種比丘闡那,以前為釋迦太子的侍從,主張釋種比丘在僧團(tuán)中應(yīng)有優(yōu)越的地位,而打出佛教的“釋迦種姓”旗號。此等比丘剛強難調(diào),因而在經(jīng)律中被稱為“惡性比丘”。如《善見律毗婆沙》中說:
此惡性比丘,不受諸比丘教語,言:“汝等不應(yīng)教我,我應(yīng)教汝等。何以故?佛是我家佛。何以故?我與揵陟將佛入山學(xué)道,不見諸長老一人侍從佛者,佛得道已而轉(zhuǎn)*輪。是故佛是我家佛,法亦是我家法,是故我應(yīng)教諸長老,長老不應(yīng)反教我!盵31]
大迦葉因為行頭陀行、精于持戒,常為佛陀贊嘆,卻也因此招來誹謗與中傷。另一方面,有些比丘剛強難調(diào)。為了宣說頭陀行法,利益眾生,大迦葉甚至要佛陀親口宣說頭陀行法。這正是大迦葉不愿說法的第三經(jīng)中所說:
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汝當(dāng)為諸比丘說法、教誡、教授,所以者何?我常為諸比丘說法、教誡、教授,汝亦應(yīng)爾。”尊者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今諸比丘難可為說法、教誡、教授,有諸比丘聞所說法,不忍、不喜。”佛告摩訶迦葉:“汝何因緣作如是說?”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世尊為諸比丘說法,諸比丘聞已,當(dāng)受奉行。”佛告迦葉:“諦聽!善思!當(dāng)為汝說!盵32]
所以佛陀在這一經(jīng)中,教導(dǎo)比丘們要贊嘆稱說阿練若法,要贊嘆稱說、恭敬禮拜乃至親近阿練若比丘,如是則“長夜當(dāng)?shù)冒矘佛堃妗薄?/p>
由此可見,大迦葉之所以不說法,是因為有比丘、比丘尼或自恃“多聞”,或不堪勤苦精進(jìn),或?qū)Υ箦热~無信敬心,對善法無信敬心,因此他們“難可教授”、“不忍聞?wù)f”,“于諸善法無精進(jìn)、慚愧、智慧”,“聞?wù)f法者,彼則退沒”。在這些經(jīng)中,大迦葉所說的那些比丘都是特指的,而并非在責(zé)怪一般的大眾比丘。所以他并非退失悲心、放棄說法,而是為了僧團(tuán)的和合,要佛陀以他的威德親口宣說,調(diào)伏那些難以調(diào)伏的僧侶,如六群比丘、比丘尼。有些人根據(jù)以上三經(jīng)武斷地認(rèn)為大迦葉不愿說法而將他貶斥為“小乘”,這實在是不明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