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苦之道 后語 一

  后語

  一、

  世人為卑下業(yè),種種求財(cái)活命而得巨富,世人皆知。如世人所知,我亦如是說。所以者何?莫令我異于世人。

  諸比丘!譬如一器,有一處人名為揵茨,有名缽,有名匕匕羅,有名遮留,有名毗悉多,有名婆阇那,有名薩牢。如彼所知,我亦如是說。所以者何?莫令我異于世人故。

  如是比丘!有世間、世間法我自知自覺,為人分別、演說、顯示、知見而說,世間盲無目者不知不見,我其如之何!

  比丘!云何為世間、世間法我自知自覺,為人演說、分別、顯示,世間盲無目者不知不見?色無常、苦、變易法,是為世間、世間法。受、想、行、識(shí)無常、苦、變易法是世間、世間法!酒踅(jīng) 五陰誦】

  對(duì)佛弟子而言,佛陀的偉大是無庸置疑的,佛陀的成就遠(yuǎn)超過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所謂: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這雖然是佛弟子一致的信念,但若欲向世人宣揚(yáng)佛法、傳授正道,就必須舉出佛陀之所以偉大、成就之所以過人之處,沒有例證的吹捧、吹噓,絲毫沒有取信于人的說服力,是以佛弟子得盡其所能地描述佛陀的豐功偉業(yè)。

  于是,佛弟子遇上了前所未有難題:世人只習(xí)慣世間思惟,所有的認(rèn)知、價(jià)值取向與思考模式,全都是一貫的向外攀緣,所關(guān)心的無非是些獲利多寡、官能的愉悅舒適、他人的認(rèn)同與肯定、眷愛對(duì)象的一顰一笑、生活環(huán)境的變遷等等外境的狀況。至于必須反觀內(nèi)省的五受陰無常、六根律儀、離欲寂靜等隨順四圣諦的思惟方式,人們不但陌生,而且還會(huì)引起本能性的抗拒與反彈,因?yàn)槿藗儠?huì)感到不能隨心所欲甚至覺得受到侵犯。然而,寂滅涅槃是佛陀成等正覺的內(nèi)涵、四圣諦思惟是正法的核心、離欲解脫是僧伽畢生努力的唯一目標(biāo),舍此別無佛、法、僧可言。世間與出世間、欲貪與離欲這類二律背反的僵局,幾乎不可能有妥協(xié)的余地,佛弟子想破解僵持而弘揚(yáng)佛法,注定要成為不可能的任務(wù)。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佛弟子開始以世人所欣然接受的方式介紹佛陀,為了推崇佛陀的神圣不凡,六牙白象入胎、從右脅生、九龍吐水以及各式各樣的本生故事被肆無忌憚地渲染,佛陀成就被推演為多生累劫的努力,以利于逐步被「提升」到超越平凡人的神化地位,成為眾人信仰的對(duì)象,而且時(shí)隔佛陀入滅的年代越久,佛陀成道的故事越是光怪陸離,似乎唯有如此,世人才能心悅誠(chéng)服地拜伏于佛足。殊不知,今日佛教徒所信仰佛陀的各種萬德莊嚴(yán),諸如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放光動(dòng)地等,都是在佛陀入滅之后才被謚封的,無關(guān)于佛陀本人的真實(shí)事跡。

  雖然,這樣的異方便的確吸引了眾多信徒,讓佛教因而盛極一時(shí),可是卻也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遺癥,借大乘《楞嚴(yán)經(jīng)》的名言「因地不直果招紆曲」來描述最貼切不過。原本打著「先以欲勾牽后令入佛智」的如意算盤,但這些受欲勾牽而入佛門的教徒,卻再不肯修正他們?cè)人J(rèn)同的觀點(diǎn),他們堅(jiān)持「唯此真實(shí)異則虛妄」而不肯改入佛智,因?yàn)槟遣攀撬麄?a href="/remen/faxi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發(fā)心入佛門的誘因與動(dòng)機(jī),也是他們唯一能夠接受的信念?上攵,佛、法、僧的面目在新潮流全面性的顛覆下,也就不得不與史實(shí)漸行漸遠(yuǎn)。佛教徒回憶起佛教史上的中印法難、西北印法難,及傳教至漢地后所遭受三武一宗滅佛等劫難,無不哀傷悲慟?墒悄切┩饬又T于正法的傷害,比起佛弟子自廢武功式地壞亂正法,實(shí)在是無足輕重。

  佛陀早說了:「如世人所知,我亦如是說。所以者何?莫令我異于世人!狗鹜邮侨,和所有正常人一樣,佛陀的色無常、苦、是變易法,受、想、行、識(shí)無常、苦、是變易法。種種求財(cái)活命而得巨富的商業(yè)行為是一種平實(shí)、平凡的生命活動(dòng),其間的因果法則是人人都能輕易理解的;而解脫欲貪束縛的梵行也是一種平實(shí)、平凡的生命活動(dòng),其間的因果法則也是同樣的昭然若揭,并不帶有神秘、神化色彩,行商和梵行的差別,僅在于求財(cái)活命是淪落生死的「卑下業(yè)」,清凈梵行則是解脫煩惱的「增上業(yè)」!

  神話、預(yù)言雖能制造「不可思議」的驚奇、崇敬與神圣氣氛,并引發(fā)虔誠(chéng)信仰的效應(yīng),但它終究只是由五受陰經(jīng)營(yíng)起來的世間世間法。思惟四圣諦雖然僅是平凡無奇的思考行為,卻是能令五受陰寂滅的出世間依憑。莫令佛陀異于世人,別將佛陀妝扮成不生不滅如如不動(dòng)的佛性,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千處祈求千處現(xiàn)的神祇。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