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主講:法聞法師(北京廣濟寺)

  2010 年8月7日北京漢唐華夏美術(shù)館

  這一品題目是“分別功德品”,經(jīng)文一開始承接上一品如來壽量品:

  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shù)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于時世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

  這就是聽聞了上一品——如來壽量品之后,有這么多眾生得無生法忍。

  復(fù)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復(fù)有一世界微塵數(shù)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復(fù)有一世界微塵數(shù)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

  復(fù)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shù)菩薩摩訶薩。能轉(zhuǎn)不退*輪。復(fù)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shù)菩薩摩訶薩。能轉(zhuǎn)清凈*輪。復(fù)有小千國土微塵數(shù)菩薩摩訶薩。八生當(dāng)?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菩薩很多,數(shù)字都用微塵數(shù)來形容。這是無數(shù)無量無邊的眾生,聽聞了如來壽量品以后,他們所證得的悟境或者是法益、法利,法的利益。為什么聽完如來壽量品之后眾生獲得如此大的法利呢?在上一品中我們也強調(diào)了,佛作為千古圣賢,應(yīng)現(xiàn)于世,雖然他前半生苦行,說法很多場,但是最要說的是他晚年所說的這一部《妙法蓮華經(jīng)》,在壽量品里面提到了如來壽量劫數(shù)長遠,用我們今天話說就是永恒生命,生命實相。能夠證得法身慧命,就能夠確信、確認生命實相是永恒存在的,是無量壽,F(xiàn)在凈土宗很普遍,凈土宗的行人經(jīng)常念誦《無量壽經(jīng)》,但是不見得能夠體悟為什么是無量壽。我們說時間對于存在的事物是至關(guān)重要的,存在就是指的他擁有的時間,離開了時間一切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

  佛祖給眾生說法,指點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困惑,或者是與生俱來的生命自身的根本問題。首先是生命存在的時間問題,也就是壽命的問題,生命存在擁有時間長短的問題。如果說生命只此一生,只有短短的百年的話,那就不需要佛法了,佛法是不承認這一點的,生命存在不是僅僅這幾十年上百年的事。佛說法很大一塊分量,橫說豎說,無非是想證實生命實相的永恒,擁有永恒時間,都是為了說明這一點,也就是我們每一個靈性生命存在是永恒的,無所謂生,無所謂滅,不生不滅。一般眾生由于對生命實相不了解、不理解,他體悟不到這一點。在凡夫知見上,認為生命就是這幾十年上百年的事,他習(xí)以為常,認為這才是自然規(guī)律,才是真實的。要有人說長生不老,或者說生命實相是永恒的,在常人常態(tài)下,就說這是迷信,不切實際。如來正是要打破這一觀念,他來到世間為眾生說法,主要就是強調(diào)生命的實相,法身慧命永恒存在。他強調(diào)這一點以后,有這么多眾生得如是的法益:有的證果,得無生法忍;有的得總持陀羅尼門;還有的得樂說無礙辯才;得不退轉(zhuǎn)*輪,能轉(zhuǎn)不退*輪,能轉(zhuǎn)清凈*輪;還有的八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大的功德。聽了生命實相,永恒生命以后,這些智慧根器非常猛利的眾生,就能夠獲得這么大的法利。這也說明時間對于我們生命存在的可貴,所以佛祖特別強調(diào)了如來壽量品。

  我們要證得法身,見到法身,都能成為如來。見法身,就成就法身佛。像禪宗說的“即身開悟,見性成佛”,就指成的法身佛。成就法身佛,我們這一生完全都有可能。而要成就圓滿報身佛,那要一點一滴的,經(jīng)過長劫的積累才能夠成就。成就了法身佛,我們在佛的十大名號里面,首先是“如來”,如來就是知道了生命的來龍去脈,就可以稱為如來了。我們在座的大家能夠體悟法身,大家都能夠理解如來的真實含義:如如不動,如其本來;乘如實道,來成正覺。為什么說如來壽量品而不說佛壽量品?主要從法身的角度,我們體悟了法身,就體悟了什么是如來,所以說是如來壽量品。聽完了法身永恒以后,竟然有這么多數(shù)量的眾生,獲得不同的法益,證得不同的成果。

  這一品主要是以彌勒菩薩為代表,為什么以彌勒菩薩作為這幾品中聽法的代表呢?因為我們知道彌勒佛將來要接續(xù)釋迦牟尼佛的教主位,將來要在我們此世界成佛,繼續(xù)宣揚佛法。佛祖特別囑咐彌勒佛,這就是如來無上妙法承上啟下的大事因緣,所以彌勒佛作為這幾品的代表。

  這一品關(guān)鍵的佛經(jīng)術(shù)語,我們先看“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一種思想精神境界,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證得四果阿羅漢,才能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完整地說,就是不生不滅,體悟到事物的原本存在,見到了事物的本源,確認、發(fā)現(xiàn)了本源是不生不滅的,法爾如是,原本如此。首先是認知、認識,從認識再上升到一種境界,認識是理論上的指導(dǎo),理論上體悟到了,上升到了境界,就是這種認知思想為我所用,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起心動念,能見到自己的法身,自己確實能夠受用,這就是境界,從思想認識到精神境界,見到這種不生不滅的境界,就是獲得無生法忍。我們看到有“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眾生”聽到如來壽量品以后,也就是聽到如來說法身不滅以后,當(dāng)下獲得無生法忍,就見到了自己的法身,體悟到了法身,也就是成了法身佛。開悟就是法身成就,這是無生法忍。

  我們再看“陀羅尼”,陀羅尼是古印度梵語的音譯,沒有翻譯過來,翻譯過來意思是總持,總一切法門,持一切功德;蛘呤强傄磺蟹,持無量義。陀羅尼細說有四種意思:1、法陀羅尼:對于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2、義陀羅尼:對于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3、咒陀羅尼:對于咒(秘密語),總持而不忘。4、忍陀羅尼:對于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持忍名為忍陀羅尼。 總持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對于古德的教法能夠從義理上融會貫通,同時還能夠堅持、持守,能夠跟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從理論轉(zhuǎn)化為實踐的指導(dǎo)方向!皬(fù)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聞持陀羅尼,就是他們能夠時刻思維生命實相究竟怎么理解?從何把握?他們經(jīng)常思維。所謂參禪,就是不斷地思維生命實相,究竟怎么理解怎么把握?久而久之,功夫成熟的時候,我們就會豁然開悟,豁然明白生命實相原來如此,確實如此,像古德所說。這就是在佛祖如來壽量品的啟發(fā)下,有很多的大菩薩,雖然他們是菩薩摩訶薩,但是不見得他們就成就了法身的智慧,達到法身佛的境界。所以他們聽到了如來壽量品之后,就獲得了思想認知上,或者是境界上的大提升、大超越。證果是修行上的大的突破,根本性的突破。

  為什么這一品叫作“分別功德品”,就是這一段,雖然是同樣的聽聞如來壽量品,但是大家所得的利益不盡相同。首先我們看到最殊勝的是“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其次是證得陀羅尼門,再其次是辯才無礙,再再其次是多生以后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分別功德品,同樣聽聞一法,但是大家所獲得的利益各不相同,所得的功德不盡相同。

  功德這個詞,大家最熟悉不過了。我們看古德對功德的解釋:何謂功德?功是對外而言;德是對內(nèi)而言。在外邊能立功,在內(nèi)邊思想認識或者說精神境界才能夠提高,才有德。功是你所行所做的善事。本來這種善事,也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墒,在可做可不做的情形之下,你若能做這種善事,那就是功德。既不是責(zé)任也不是義務(wù),可做可不做,不一定是份內(nèi)的事,份內(nèi)的事做了不算是功德,份外的事主動做了才算是功。就像國家機關(guān)場所能夠看到的一句話:“無功便是過”。確實從發(fā)展的角度講,要不主動地去有所作為,坐享其成的話,不僅無功,反而有過。說到我們個人的修行上也是這樣,不要以為我們眼前的一切現(xiàn)狀都是很好,何必還講什么修行呢?眼前一切跟周圍的人比或者是跟過去比都很不錯了。這就是一種懈怠。要知道我們生命存在,隨著時空的推移轉(zhuǎn)換,我們要時刻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認識、精神狀態(tài),否則的話,我們就是懈怠、墮落。在古圣先賢的提示下,更應(yīng)該要樹立起功德意識,主動地來做份內(nèi)份外的事,這就是功德。有功之后,在自性上產(chǎn)生一種快樂之感覺。有了快樂之感覺,那就是德。德者得也,品德的德同時也是獲得的得,我們主動做功,自然就有所得。功德是積累而成的,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外立功,內(nèi)培德,我們才能夠逐漸地圓滿、完善自己的報身。這里所說的道業(yè),應(yīng)該指的是報身,成就我們的報身佛。

  大家學(xué)習(xí)參悟了上一品——如來壽量品以后,所得到的悟境是什么樣的?我們探討了真身和化身,還有法身、報身、化身。因為我們所做的功德不同,所以根器就有差異,從而聽聞了如來壽量品,如來開示法身不滅的大法以后,大家所領(lǐng)悟到的、所體悟到的,對于法身的理解都不盡相同,所以叫作分別功德品。為什么所得不同呢?因為功不同,所以所獲得的得不同。功德是我們體悟妙法的資糧和基礎(chǔ),我們以前所做功德多,那我們聽聞妙法以后,我們的領(lǐng)悟就深刻一些,從思想認識到精神境界的提升程度就會多一些。如果我們以前積功累德的意識比較淡薄,所做功德很有限的話,我們聽聞了妙法從思想認識到精神境界上所獲得的法益就很有限。這就是為什么在同一個法因下,大家所獲得的法益不盡相同的原因。因為在因地,以前我們功德的積累的多少不同,所以就有法的獲益程度不同。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以后,就要加強功德意識,份內(nèi)的事我們要做,份外的事我們也要盡可能地去做,這樣才能夠立功。

  接下來接續(xù)上次課中居士提到的問題,我們先從概念上明確一下什么是法?法,簡單說是方法、途徑、渠道。我們世間大家經(jīng)常遇到事情的時候說:想想辦法。怎么樣想一個辦法、方式解決遇到的困難。法是因人、因事、因地的不同,可以去發(fā)現(xiàn)他、創(chuàng)造他、使用他。法是方法、途徑,沒有一定的限定,不是一成不變的。途徑是路,怎么直接我們就怎么走,渠道就像飲水一樣,水的河道也經(jīng)常會改變自己的水路,沒有一定的,怎么樣最直接、最順暢就怎么走。就是為了達到目的,從此地到自己的目的地,這中間怎么走最容易、最直接、最順暢,我們就選擇怎么走。在佛法里面所說的法,佛說了那么多的經(jīng)典,就是跟我們說他的解決生命根本問題的方法,這是佛的法,我們簡稱為佛法,佛所說的法,所發(fā)現(xiàn)的法。佛法是做什么用的呢?就是解決生命的根本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們一定要了解佛法的目標是什么?佛說的是什么?為什么要說佛法?我們要把這個弄清楚。佛法所針對的就是生命的根本問題,與生俱來的問題。根本問題有很多,但是大問題,就是當(dāng)年佛祖在做太子游四門的時候,所見到的四種現(xiàn)象——生老病死,大問題無非就這幾個。佛法主要是解決這幾個大問題,其中最關(guān)鍵的是死。針對法身,我們有幻身,幻身有終結(jié)的一天,有死亡的一天。美好生命還有一個結(jié)束,這是很可怕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呢?能不能解釋為什么有死?能不能不死?佛所說的方法是針對這個問題,這是佛法。

  前面不加佛,只說法,那法就太多了,凡事物都有自身的法,規(guī)律性的東西都叫法。凡事物都有自身的規(guī)律,他與眾不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瓜有瓜的法則規(guī)律,豆有豆的法則規(guī)律,這就是他為什么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獨特性,因為他有他自己獨特的路子,所以他才能保持他的個性。凡事物都有他的法,我們不說那么多,我們不研究一般的現(xiàn)象事物,那是世間法,物理學(xué)、化學(xué)、社會學(xué),都研究物質(zhì)的法則。我們佛法的方向是生命的實相,這個方向要牢牢把握,否則我們就失去了方向,沒有目標。

  再有居士提出的一個問題是:是不是能說法遍一切處?不能說法遍一切處,我們佛法里面說的是法身遍一切處,這跟我們佛法的大目標是一致的。法身慧命就是我們生命的實相,他是遍一切處,怎么理解?不是說他像無線電波一樣,無序地在虛空中游歷,飄忽不定,那不是法身。法身遍一切處是針對靈性生命,非靈性生命,或者純物質(zhì)的存在就不具備法身,佛說的要普渡眾生,就是指靈性生命,小到蚊蟲螞蟻,他的生命的本源和我們高級生命都是一樣的,是平等的。法身遍一切處,指的是只要是靈性生命所在之處,都具備法身,是這個意思。佛經(jīng)上經(jīng)常說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怎么理解?佛跟眾生無差別是指法身無差別,法身都是一樣的,平等的。眾生有高級生命、低級生命,三惡道也是眾生,人天阿修羅也是眾生,對法身來說都是平等的,甚至佛的法身跟眾生的法身都是平等的,都是普遍的。凡是有靈性眾生的地方都有佛菩薩化身的存在,因為佛達到大平等、大自在的大境界,《無量壽經(jīng)》是清凈平等覺經(jīng),清凈就是自在,平等就是佛跟眾生融為一體。大自在、大平等就不舍棄眾生,不放棄眾生,大清凈自在,才能夠化身到眾生里面來,哪怕是三惡道眾生,佛菩薩都有他的化身去度脫眾生。為了度眾生,化身到具體的每一道眾生里面去,所以是法身遍一切處,或者是法身佛大家都具備,都具備成佛的可能,法身佛大家都平等,所以六道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

  所以我們要尊重一切有靈性的生命,不傷害他們。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不傷害他們同時,我們還要盡量不食眾生肉,因為大家是同體,法身是一體,究竟這個法身怎么理解呢?是不是所有的眾生就一個法身呢?不能這樣理解,之所以把他稱為身,是為了理解上的方便。古代自然科學(xué)不發(fā)達,對于法身空間上的普遍存在,時間上永恒存在不好解釋,語言上不好表達,就形象地用身體的身來代表,用形象語言來代表。在自然科學(xué)很發(fā)達的今天來說,可以把法身理解為生命實相、生命本源、生命的原本存在,或者是生命的能量,生命的原動力,這就是法身。本源是一個,我們每一個靈性生命的存在,我們的本源、我們的出處、我們的來歷都是非常了不起,非常殊勝。從這個意義上說,佛經(jīng)上說眾生原本是佛,這句話怎么理解?原本不是說他曾經(jīng)是佛,現(xiàn)在變成眾生了,不能這樣理解。原本應(yīng)該倒過來說本源是佛,本源是什么佛?是法身佛,這里我們必須要注意是法身佛,如果他報身都圓滿了,不可能淪落到眾生里面去。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是古人語言陳述上的顛倒,應(yīng)該說眾生源本是佛,再具體說眾生的出處,本源是一個,也就說都具備成佛的可能,也就是他的潛力、潛能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他這一生哪怕是蚊蟲螞蟻,他前生的前生,六道里面都經(jīng)過,天人也做過,人也做過,因為時空不斷相續(xù),不進則退,不上進就要墮落,這一生他淪落為低級生命,蚊蟲螞蟻了,前生不是這樣的,不一定就是蚊蟲螞蟻。因為本源,是原本存在的東西,原本如此,不生不滅,本源不滅,所以這一生是蚊蟲螞蟻,在無限時空里面還會無限地延續(xù)下去,他將來也會成為高級生命,甚至他一旦體悟生命實相,還能跳出六道輪回的束縛,可以成佛,得到自在圓滿。所以要尊敬一切有靈性的生命。法身不滅,潛力無限,不要小看任何生命。這一生我們以強欺弱,我們踩了他,殺了他,滅了他的形,滅不了他的靈體,法身。結(jié)了惡緣了,回頭來就要報復(fù)我們,所以我們要尊重一切靈性生命。這是佛在認知上非常究竟徹底到位,其他宗教也講輪回,但是還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這一點,其他宗教沒有做到嚴格地不殺生,不食眾生肉,因為認知上還不到。佛法之所以有這樣的戒律,不有意殺生,盡量不食眾生肉,這是他認知上的徹底到位,所以才有這樣的戒律。說了這么多就是解釋法身的平等。

  另外,還有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唯一性,真理就是絕對之理,相對真理的一般理,各有各的理,六道眾生擁有同樣的法身,在同樣的巨大潛能下面,為什么各自的成就千差萬別呢?就是知見、觀念上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執(zhí)自己的理,所以才有六道六種不同的境界,這都是相對的理。相對的理在相對的時空里,一時一地是有道理的。我們這里說的是絕對的理——真理。世間的事物,生命世界和物質(zhì)世界組成的大宇宙,大千世界,每一個現(xiàn)象背后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存在,都是相對的,但是對所有存在的紛繁復(fù)雜萬事萬物,我們推究他的本源、原本只有一個,就是世界是從一而來,無限的數(shù)字是從一開始,這個一就是指的絕對真理,絕對真理只有一個,所以說真理的唯一性,說真理的唯一性,就是指世界的本源就只有一個,在理上說各有各的道理,相對道理有很多,但絕對的真理只有一個。真理的唯一性是從這個角度講。唯一性本身就具有普遍性,多大的數(shù)字都離不開一,萬事萬物從現(xiàn)象上說再怎么不盡相同但是本源是一個。對真理的唯一性、普遍性要這樣理解。用真理就可以理解生命的實相——法身。法身關(guān)乎我們每一個生命存在的根本,所以在佛法來看,對于真理的標準,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宗教認為他們占據(jù)著世間真理,上帝說他就是真理,還有真主,甚至唯物論,馬列主義認為他們發(fā)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人類社會存在的真理。真理是唯一的,本源只有一個,都說自己是真理,到底誰對呢?我們就要對真理本身有一個概念上的限定。馬列主義所謂的真理,前面還是要加解釋的,他是針對人類社會規(guī)律而言,人類社會必須要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再到共產(chǎn)主義社會?茖W(xué)家所說的真理只對于物質(zhì)、事物而言,科學(xué)哲學(xué)都是針對于事物、物質(zhì),或者說是意識形態(tài)。我們說他們所說的真理都是有局限性,有針對性的。沒有談及到真理的根本。佛法看來,根本真理是什么?是跟人相關(guān),跟生命存在相關(guān)的。人自身的問題都沒有解決,人都不在了,要真理干什么?共產(chǎn)主義再好,科學(xué)家的尖端科學(xué)把飛行器飛到河外星系上去,有什么用?人都沒有了,物質(zhì)世界建設(shè)得再好,人的問題沒解決,人都變壞了,人都墮落了,物質(zhì)的真理再發(fā)達也沒有意義。所以佛法始終牢牢地把目光限定在整個人的問題上,而且佛祖一開始對人類的宣告:“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就是請大家注意,我要宣說第一真理;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說,第一真理在我這邊,我不是指釋迦牟尼佛祖本人,而是指每一個生命自身,就是真理在人這邊,跟人相關(guān)的,能解決人自身問題的才是真理,否則就不是第一真理或者唯一真理,要往后排。當(dāng)然人的存在離不開物質(zhì)世界,我們要探求物質(zhì)規(guī)律;離不開社會,我們要探求社會規(guī)律,這些也可以說他們是真理,但要往后排。就像主席很多,要第一主席,書記很多,要第一書記。天主教和基督教就完全不對嗎?也不能完全否定,作為相對真理可以。第一真理或者根本真理就是解決生命自身根本問題,如果認識不到輪回的真實相狀,真理就有問題。所以佛祖是認知上的徹底,生命輪回,我們要尊重一切靈性生命,這就是出輪回的根本辦法。有意的殺生,還刻意地吃眾生肉,那真理就成了擺設(shè)了,不去用他,就得不到他的好處。

  佛祖的根本真理就是指出了生命的實相,生命是永恒存在的,在無限的時空里無限延續(xù)。我們要跳出循環(huán)的束縛,輪回的怪圈,真是一個怪圈,眾生,尤其是到了人高級生命這個層次的時候,愿意輪回的人恐怕不多,都不愿意輪回,但是又不自知不自覺地隨波逐流,陷落到輪回的圈子里面去。如果沒有成就的佛祖不舍眾生,化身到我們?nèi)碎g來提示、提醒,光有這個愿望,還是沒法掙脫輪回的圈子,因為我們沒有有效的方法。佛祖給我們一個出輪回最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我們稱為佛法。佛法就是讓我們眾生得自在、得解脫、得圓滿的方法,就這么簡單。從生命自身完善與圓滿解脫的角度講,佛法是人人必需的,同時也是急需的。

  我們要從功德入手,積功累德。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做功就是通過傳統(tǒng)的禮拜靜坐、念誦,來平心、靜心,心靜下來,自然我們原本的福德智慧就會顯現(xiàn)。所以要通過禮拜、靜坐、念誦,來修定力,來平心靜心,每天都應(yīng)該堅持。外功就是主動地、積極地,無論是分內(nèi)還是分外的事都要做。功德首先要從不有意殺生入手開始做,比如有的人隨緣放生,其他的善事也做了很多,但是還有意地殺生,刻意地食肉,始終不重視,不去思維他的利弊。這就是放生再多,善事好事做得再多,沒有從根本上做到。有意殺生,殺害生命是命債的問題,你做再多的其他善事也抵不上,這是第一位的。我們做善事的目的無非就是和眾生結(jié)善緣,完善自身,圓滿自己。完善圓滿自身首先就要從認識不殺生開始,要是認識不到這一點,不重視這一點的話,那我們生命自身的完善與圓滿,開智慧,認識生命實相,想這一生增幅增壽,健康長壽,下一期生命還有一個好的繼續(xù),有一個好的開始,就很難!因為我們沒有從根本上去做,不有意殺生,起碼就堵上了輪回的缺口。一切功德都要從認識不殺生開始。

  我們現(xiàn)代影響人類健康長壽的種種因素很多,從佛法的角度最根本的一點,被自然科學(xué)、醫(yī)學(xué)、營養(yǎng)學(xué)、養(yǎng)生學(xué)忽略的就是殺生問題。這不是人類智慧認識不到,主要是習(xí)以為常的觀念在作怪,習(xí)以為常的幾千年來弱肉強食,這成了人類社會自然的法則,好像天經(jīng)地義的,低級生命就是作為高級生命的營養(yǎng)來付出他們生命的代價。

  佛法從生命究竟解脫的角度,完全認識到了這一點,很關(guān)鍵!一定要認識到殺生的危害:殺生影響自己的健康,影響自己的壽命,折福折壽。如來壽量品,如來講的是認識法身,壽量講的是認識法身之后所擁有的無限壽命,從哪兒建立?我們這些學(xué)長,這些菩薩摩訶薩還有無量的眾生,他們聽聞了如來壽量品之后都證得了無生法忍,獲得了種種的功德。我們呢?我們不能白浪費時間,從哪兒獲得法益?沒有獲得法益的從何入手?就要從認識不殺生,不刻意吃眾生肉開始。這樣我們很快就能體悟如來法身慧命,從而擁有無量壽,永恒壽命。對生命存在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無量壽,一旦認識到法身之后,時間就不分段落。六道輪回為什么我們始終很難脫離?就是因為時間有段落,一期生命就是一個段落,我們看不到下一個段落的狀況,所以我們處在這一段落就眼光短淺,不關(guān)乎下一個段落。如果我們能看到下一個段落,因為殺生討命債的,因為殺生或者是造種種的業(yè)而墮落,如果我們能看到這些,在因地上就決不會再造這些業(yè)。認識到法身,時間上就不分段落了。就像講凈土往生的人,百年的時候,念佛功夫成片就能活著往生,這就是直接過渡,不是說還要經(jīng)過一個很危險很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要跳過去才行。認識到法身,也就是直接接續(xù)下一期生命。擁有法身,體悟法身,擁有無量壽,無限時空,百年到來的時候,直通生命的本源。

  這一品是分別功德品,這里面有一個很關(guān)鍵的詞——功德。我們說主動做善事,就是功德。通過禮拜靜坐念誦堅持修清凈心、平靜心,就是堅持做功德。佛經(jīng)上佛祖的方法,做功德有六波羅蜜,這也是具體做功德的方法,我們再強調(diào)一下,六波羅蜜也就是菩薩六度。

  1、檀波羅蜜:譯為布施。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 我們現(xiàn)代有一句廣告詞:智慧人生,品味舍得。就是要體悟品味舍得,舍得就是布施。這個舍不一定只是財施,還有法施,在精神上給人幫助;無畏施,從義氣上給眾生幫助。從根本真理上來說,關(guān)乎靈性生命的就是根本真理,否則,世間學(xué)問再好也要往后排,世間學(xué)問有博士、博士后,他們研究世間學(xué)問研究的很深,但是他是世間法,不是第一真理,不關(guān)乎靈性生命。關(guān)乎靈性生命,能夠尊重靈性生命,幫助靈性生命,是無畏施,不有意殺生是最大的無畏施。如果連眾生的生命都要剝奪,還談什么無畏施,讓眾生連自己的生命都沒有保障,還談要讓眾生無畏?所以能夠不有意殺生就是無畏施,這是大功德!

  2、尸羅波羅蜜:譯為持戒。戒是止惡防非。這是消極防范,這是最起碼的。大家所遵循的一些規(guī)則,我們要堅持。他的精神就是規(guī)則意識,現(xiàn)代人規(guī)則意識比較淡化,這是要不得的!沒有規(guī)則意識,我們很難達到體悟生命實相,法身實相。別說無量壽了,就連這一段落的健康長壽也很難。影響我們健康的觀念上的因素就是規(guī)則意識淡,現(xiàn)代人近身的健康問題,環(huán)境上來說,招感而來的天災(zāi),究其原因就是現(xiàn)代人的規(guī)則意識太淡了,無所畏懼。用古德的話說“惡業(yè)牽引”,惡業(yè)牽引著他,他不由自主,控制不住自己,眼睛里面沒有規(guī)則,所以才有這樣的過失。尸羅波羅蜜就是規(guī)則意識,要知道這也是我們認識如來法身慧命,增福增壽,將來走向永恒生命的一個必要條件。

  3、羼提波羅蜜:譯為忍辱。就是人所不能忍,而你能忍。如果人人能忍,那就不出奇。譬如有人無緣無故來找你的麻煩,或者罵你,或者打你。你能無動于衷,不起無明火,不生報復(fù)心,忍之于心,處之泰然。到了這種火候,才算是出家人。否則,說的很好聽,絕對不發(fā)脾氣。等到境界來考驗,理智控制不住情感,大發(fā)雷霆,平日所修的功德,被無明火燒得干干凈凈。所以希望各位,謹之慎之,為切為要!忍辱,有一個把意思用到反面去的詞是“忍無可忍”,我們應(yīng)該恢復(fù)他的本意,他的原意是沒有什么忍不了的,沒什么可忍的,F(xiàn)在這個詞的意思走到反面去了,忍無可忍,變成了忍不了。對于忍辱我們要有高著眼、大境界,從關(guān)切自身完善與圓滿,體悟法身,解決生命生死輪回的角度看世間的問題,沒有什么忍不了的事。動怒和清凈心、平靜心是相對的。我們之所以不認識法身,就是我們常常有嗔心、煩惱心,心不平靜,心的波動在虛幻中消耗了我們的心力。靜不下心來,沉不下氣來,就沒法體悟生命實相。所以要從體悟生命實相、永恒生命這個角度來看世間,就沒有什么忍不了的事,再難忍再難熬的境界,你能靜一靜,等一等就過去了,要知道時空是在時時刻刻的變化中,隨著時空的變換,再難的境界都會過去。

  4、毗梨耶波羅蜜:譯為精進,就是不懈怠。用我們今天的話說要有緊迫感,時間是分分秒秒地過去,如流水,水不可倒流,時間也不可再來。我們要有時間上的緊迫意識。完善生命自身,認識生命自身,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急需的。沒有緊迫感,不加緊用功的話,即使理論上我們掌握了第一真理或者根本真理,也是很難達到一定的境界,所以我們要用功。

  5、禪波羅蜜:譯為思惟修。又譯靜慮。我們剛才說的禮拜靜坐念誦的目的就是靜慮,平和我們的心態(tài)。專一、清凈我們的心境,心平靜了,自然就達到無師智,智慧就能顯現(xiàn),我們生命的潛能才能顯現(xiàn)。禪不是什么念頭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你要想止住我們的意念是不可能的。生命的原動力,具體說就是我們的意念,永恒的生命為什么還有前生和來世?就是要從意念上下功夫,我們所說的思維法身,其實就是在過濾自己的意念,在認識自己的意念。在《西游記》里面孫悟空就代表意念,能量潛力非常巨大,但是又非常難以控制,必須要認識,然后找到他的特點,用有效的方法去束縛他。用什么有效的方法?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靜觀法,觀自在。在《西游記》里面觀世音菩薩束縛孫悟空的是金箍,在佛法修行用觀照法,也就是在禮拜靜坐念誦的時候,觀自己的意識,過濾自己的意識,沉淀自己的意識,讓意識專一下來,靜下來,這就叫作禪。只有通過這樣的途徑方法,才能夠通向法身慧命。心靜不下來,我們永遠也見不到法身慧命。所以禪的重要,離開禪就沒有佛法,佛法就成了虛幻的東西,談玄說妙,成了玄學(xué),甚至成了神學(xué),成了抽象的精神寄托的東西。只有通過禪法才能提升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是不管唯物唯心,天王老子也管不住你的意念,世間的法律更管不住我們的意念。在《西游記》里面,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將都管不住孫悟空。意念是很難管的,唯心的神管不住,從唯物的角度,科學(xué)家有沒有研究出管住我們意念的科學(xué)成果?目前為止還沒有。所以人的根本問題是人的意念問題,要想解決人的意念問題,只有佛才有這個方法。所以說,別看我們佛祖是在二千多年前找到的解決生命自身的唯一方法,就是到我們今天乃至將來自然科學(xué)再發(fā)達,都不能替代,不能夠頂替佛法或者找到比佛法更能解決人類自身根本問題的方法。因為單從物質(zhì)的方面,不可能來控制人的意識、意念,控制意念還是要從意念自身,用意念來控制意念。這就像統(tǒng)制一個地方,必須要“以夷制夷”。人的負面還是人的意識問題,人生命的美好也是人的意識,意識很活躍,發(fā)揮他的潛能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美好人生。但同時,人生的負面,人生的災(zāi)難也是意識制造出來的。從哪兒摔倒,還是要從哪兒爬起來。解決意識的根本出路就是在靜慮上。我們平時禮拜靜坐念誦,別人看起來搞什么迷信,甚至我們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從禪法的角度我們來解釋,禮拜靜坐念誦的目的是要平心、靜心的,針對我們的心意識。離開禪就沒有佛法,佛法就是解決生命根本問題,生命根本問題就是意識問題。

  這里為什么不說般若波羅蜜呢?因為般若是諸佛之母。若有般若,就有成佛的機會,F(xiàn)在講的是功德,不是講成佛,所以不講般若,F(xiàn)在這個人,他修這五種波羅蜜,經(jīng)過了八十萬億那由他劫的時間,所得的功德來和如來壽量品生一念信解心的功德比較,簡宜不成比例。就是百分不及一分,千分不及一分,甚至百千萬億分不及一分。就是用算數(shù)來推算,用譬喻來形容,也是無法能知道他的究竟能有幾何?

  通過修上面這種種的波羅蜜,再能忍,心再靜,這個功德是很大,但是要圍繞目標才有效,如果沒有目標,不圍繞目標效果就顯現(xiàn)不出來。目標是什么呢?就像是聽完如來壽量品所生的一念信解心,如來壽量品的關(guān)鍵就是我們原本的生命實相,原本是無量壽。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話,這是如來發(fā)現(xiàn)的生命的實相。如果對永恒生命能生起一念信解心的話,功德非常大。因為我們很難做到這些,所以要有針對性地去突破他,通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我們要能夠做到,就已經(jīng)能達到菩薩的境界,能忍、能布施、能持戒、能堅持靜坐修定,功德已經(jīng)很大了。但是菩薩不見得就能夠體悟生命實相,永恒生命,要是能夠?qū)ι鼘嵪?對永恒生命有一念信解心的話,功德更大。前面這五種修的再好,也不能跟體悟永恒生命,生命實相的功德相比。為什么?因為前面這些都是有限的,體悟永恒生命,永恒是無限的。一生、二生或者是百千萬劫,你時間再長,跟無限比較也是剎那間的事。無限叫作無量功德,剛才這一品也講到了做善事是立功德,但是那是有限的功德。功德無量這句話的本義是體悟、認識生命實相,體悟永恒生命,這才是無量功德的原本含義。這對于生命存在來說很重要,因為我們的存在離不開時間,時間的長短對我們至關(guān)重要。我們要能夠體悟永恒生命,擁有永恒的時間,這個意義是不是無量?功德是不是無量?

  這一品和上一品都強調(diào)了通過佛法,喚醒我們體悟生命實相的意識,去體悟他,去認識他,這就是參禪,這就是一步到位的佛法,真正的佛法,關(guān)注生命根本問題,根本出路的方法。

  這一品我們就重點就強調(diào)到這兒,其實也不是我講經(jīng),我們是在讀誦經(jīng)典的同時,挑出關(guān)鍵的地方強調(diào)一下,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強化一下大家思維體悟的意識,悟是意識的轉(zhuǎn)換、轉(zhuǎn)變。經(jīng)文后面還有很多內(nèi)容,主要是對前面的細說。有些名詞解釋由于時間的原因我們就不多說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