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為“凈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無量壽經》四十八大愿 第十四講

  《無量壽經》四十八大愿 第十四講

  好,這樣我們就對于四十八大愿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只是非常簡單,如果要把四十八大愿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去講的話,大概我們要講十個課時都可以占用的了。所以為了還講下面的,我們是非常簡潔地來講。那就通過這么一個非常簡略的介紹,我們至少都能獲得三個啟發(fā)。

  整個四十八大愿是阿彌陀佛愿心流現(xiàn)出來的,阿彌陀佛的愿心是什么?就是大慈悲心。首先是他的大悲心,對苦難眾生悲以拔苦。所以你看第一愿、第二愿——國中無三惡道愿、不復更生惡道愿,就是對苦難眾生——給他遠離恐懼的一個安樂的底線。包括信樂永離女身愿,對女人這種苦難的眾生,大悲心給她加持:你只要深信我的彌陀名號,就轉女成男。這都是他大慈心的表現(xiàn)。再就是大慈心,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條件的大慈心!按取本徒o一切眾生快樂,那你看這種快樂給予的是太究竟了。首先身相上給你快樂,像佛的那種顏色,像佛的相好光明;具足佛那樣的六種神通、內證的功德;具足像佛那樣的智慧、辯才,等等。最后讓你成佛——“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給眾生以究竟之大利。這是他大慈心的表達。

  那么我們說一個菩薩發(fā)菩提心,他首先是以大慈悲心作為核心的。這種大慈悲心實際上是從般若的空性里面升華出來的;沒有一種般若的空性,他是生起不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所以這個菩提心就包括般若。那有般若智慧、有慈悲心,他自然會流現(xiàn)種種善巧方便。所以智慧、慈悲和方便,構成了菩提心的三大要素。換句話來說,這四十八大愿就是大菩提心的一個高度的結晶。我們對菩提心總是討論很多內涵、很多概念、很多的層次;那在凈土法門,你只要理解四十八大愿,就把握了大菩提心的本質內涵——它的一切要素都在里面。那么這個大菩提心就有降伏一切煩惱、戰(zhàn)勝一切魔軍、引發(fā)自己無量性德、開發(fā)無有窮盡的悲智的力量,所以他就有強大的引導菩薩行的力量。所以四十八大愿就把一個大乘菩薩道——他的發(fā)心、他的愿、他的由愿導行、由行證果的全過程都在里面——含攝無疑。這個菩提心是一切眾生本具的。法藏菩薩在五大劫的思惟當中,就把菩提心整個的內涵信息,透過四十八大愿的這樣一個施設展示出來。由于把這個菩提心的本質內涵展示出來,九法界眾生就得到拯救。

  好,那么第二個啟示,就是四十八大愿它提供了一種模式,我們叫文化模式。這種文化模式可以說是普法界的。現(xiàn)在我們學術界常常講普世文化,普世文化只是限于地球——這個世間普遍、普世的一種價值。當然這也是基督教的一個概念——普世文化,我們學界都用得很普遍。普世文化還是非常狹小的,還是世間的東西;那么凈土文化它提供的一種文化模式,是包含世間文明的模式,更包含著整個法界的模式。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界定為普法界文化模式。

  那么這種普法界的文化模式,它是包含著一些終極價值觀念的。比如我們看到:當一切往生者——哪怕是地獄的眾生往生——一去西方極樂世界,從蓮華一出來,就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有的往生者沒有形貌美丑的差異,一切資生用具都平等。它這些反應了什么?反應了一個大平等的觀念,是不是?那么我們這個世間,也是把平等作為地球文明的核心價值,但人類社會在追求平等的過程當中,作為終極價值平等,往往這個不平等的來源和現(xiàn)實還沒有辦法鏟除。甚至為了追求大平等、大平均的一種所謂的理想目標,他的手段、方法又是非常殘忍。那么看一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大平等的世界,它的手段、方法是高道德的,也是充滿了大慈悲心的。這種平等的文化要素在西方凈土處處展示,這就是阿彌陀佛由他大平等心里面流現(xiàn)大平等——清凈平等覺!扒鍍羝降取本褪菬o量壽的一種表達。這個平等的價值觀念,是我們一切眾生心性當中本具的一種深層的文明原形。

  那這種文明原形怎么把它表達出來?實際上是不能靠分別、執(zhí)著表達出來的,這個平等是要從空性里面出來的。我們談平等,平等是什么?“平等”是一相,一——一相——平等。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相,你的相貌都一樣,你的資生用具、享樂都一樣,你的六種神通都一樣。它是一相,一相是什么?“一相”實際上是從無相里出來的,無相是從什么地方出來?是從空里面出來的。你只有空才無相,你無相才能一相,一相才能平等,F(xiàn)在我們人類社會為什么獲得不了這個平等?是它的源頭就沒有擺正。所以他就在現(xiàn)象上進行鏟平,實際上是鏟不平的。因為它內涵沒有大平等。大平等有他的大慈悲心、同體的東西在里面。如果你為了鏟平——這個效果,在過程當中做得很殘忍,很分別,本身就跟平等的精神背道而馳。這就是人類社會很多的悲劇所在。

  再就是自由的觀念。為什么四十八大愿常常講,哪怕是好的東西——讓你在那里無量壽,讓你在那里得到資生用具的滿足,讓你在那里聞到各種法,但是它都隨你自己的愿望,尊重每個個體自由選擇的權利。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處處充滿了這樣的一個尊重,真正是把“禮敬諸佛”落到了實處。雖然往生者是從九法界里面出來,乃至從三惡道里面出來的,但是到了那里,都像尊重佛一樣地尊重他。法藏菩薩雖然給予了眾生好的東西,但好的東西也得看你愿意接受。希望你接受,你不愿意接受,還是恒順眾生。這種自由的價值,是對每個個體尊嚴的重視。

  然后是一切眾生離開我和我執(zhí)的觀念。“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處”和心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實際上是同處一心。這個“一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心——那種離開分別、對待的心。由這個心產生的這個凈土的“處”,這個“處”它就能夠真正做到高水平的和合——六和敬!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諸往生者沒有冤家對頭,見面非常歡喜,每個人相處水乳交融。和合的觀念出自西方極樂世界對道德的尊重。實際上一切經濟的行為、政治的行為、競爭的行為,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有,唯一的一樁事情就是修道、積功累德。他過的是一個修道的生活,所以他把無為的價值,把利他的價值看得最高。所以你看后面會談到,西方三圣——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在每個七寶樹下坐侍論道,來觀察他方世界眾生的情況怎么樣,多么苦難,是不是得度的根機成熟。一旦成熟,馬上觀音、勢至分身飛行過去,能夠度化他過來。然后就輾轉相勸,輾轉度脫,輾轉成佛,輾轉度化眾生:眾生通過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讓他作佛,作佛之后他又到他方世界去度眾生過來成佛,成佛的眾生又去度眾生,它就不斷地輾轉無盡。所以道德是西方極樂世界最高的價值。

  然后西方極樂世界他的文化模式大自在——心能轉物即成如來。都有如來的德性,心能轉一切物,不被任何物所轉。我們這里,眾生為什么得到這種不自在,就是被外境的東西所緊緊地捆綁住,被這個我執(zhí)捆綁住,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自在,我們蹉跎沉滯——都是障礙,很不開心。西方極樂世界它大自在,包括一切日常生活都是高科技——勉強用一個概念高科技。如果用一個概念,叫佛能。這個世界它一切都是:你念頭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要什么就能得什么,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想聽什么就能聽什么,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也不需要用語言。他都有他心通,每個人的念頭都知道——念頭和念頭之間的交流。西方極樂世界區(qū)域很廣大,但是你想跟哪個有緣的同修見面,念頭一動,那個人儼然就在面前,你跟他談話,好像促膝談心。雖然他可能很遠,但是好像就在面對面地交談:它就有這么一個高科技。當然現(xiàn)在我們科技也在發(fā)展,據(jù)說一個手機,一看對方,好像圖像就出來了。但還畢竟你得要有個中介,要有個機械性的東西。西方極樂世界念頭解決一切。所以這些都是普法界文化模式的一些內涵。

  如果我們進一步去做一些探討的話——因為這是我們深層的、實相的一種文化模式,這種文化模式雖然我們疏離得很遠,但一旦顯發(fā)出來,我們會感覺到很親切。這種很親切的、深層的文化模式——這種普法界的東西,它對于我們世間是有啟迪意義的。它是能夠幫助我們的政治文明、經濟文明、道德文明、生態(tài)環(huán)境,包括它的依正不二、心物一體,能提供解決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最高哲學理念。要知道我們現(xiàn)在一切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包括現(xiàn)在這種排碳量的有增無減,這個氣溫這么高——溫室效應,臭氧層的漏洞,這些它不是來自于外界。你總是認為是外境的問題,總是在外面搞一些操作——技術操作層面解決,是永遠解決不了的。它來自于人類的內心,它來自我們內心的貪嗔癡——欲望的毒所顯現(xiàn)出來的。所以為什么會提一個心理環(huán)保,你不從心理環(huán)保開始,外面的環(huán)保是搞不好的。這些我們在《無量壽經》里面都能得到甚深的啟示,乃至于你搞建筑、繪畫、書法、音樂,里面都有最高的理念。但是理念呢,我們可能看得很簡單,實際上很簡單的就是最真理的。最真理的不是太多。

  昨天講那個治理國家的理念——夏、商、周三代這個圣王明君的禪讓天下,十六字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虞舜給大禹的。他這樣的一個遺囑——十六個字,就是治理天下的奧秘。實際上是告訴這個大禹:天下是你心里變現(xiàn)出來的;你只要把你人心當中危險的欲望對治下去,把人心當中微細的道心顯發(fā)出來。但怎么顯發(fā)這個——抑惡揚善?你要惟精惟一,制心一處,在“一”里面得到性德——明德的展示。你在惟精惟一的過程當中,得到這個心性明德的體——就是那個“中”。“中”就是我們講的中道的體性,換句話,在我們凈土法門實際上就是無量壽——“妙湛總持不動尊”的無量壽。你把它保持住了,就自然有無量光,你的心如如不動,你的天下就太平了。你能做到這十六個字,就無為而治啊——“垂衣裳而天下治”。所以真正的真理奧妙不是需要那么多語言的。那么在《無量壽經》里面,在四十八大愿里面,是把普法界文化模式最高的理念傳達給我們了。這是法藏菩薩五大劫的思惟提煉出來的,可以展示在各個領域當中,大家細心地去體會。

  這四十八大愿再有一個啟示,就是我們凈業(yè)行人怎么樣發(fā)愿?這四十八大愿就是作為我們凈業(yè)行人發(fā)愿的參照坐標。雖然我們是發(fā)四弘誓愿的菩薩總愿,但對凈業(yè)行人來說,那個通途的總愿還要具體到我們修凈土法門的別愿。但這個別愿怎么發(fā)?四十八大愿就是我們發(fā)凈土別愿的一個參照坐標。比如說,我們依據(jù)前面第十一愿——“正定必至涅槃愿”,知道第十一愿讓一切眾生得到大乘正定聚,得到大乘的佛果——是四十八愿的終極目標。所以順應這樣的一個終極目標,我們要發(fā)念佛往生成佛愿。念佛是干什么?是成佛的,不是求人天福報的,不是終止于化城的,所以一切聲聞緣覺、一切權教的菩薩法、一切天人法,面對這一愿來說都是低劣之法。藏、通、別教的法都不能吸引我們去,更何況外道。如果一個念佛行人最后還去練*輪功了,那說明他就太糟糕了,他對四十八大愿一點都不了解。就等于他不要摩尼寶珠,去找一個毒糖葫蘆吃一樣的:是這么一種感覺。

  這個念佛往生成佛的愿一旦從我們內心深處發(fā)出來之后,這本身就是菩提心——阿彌陀佛的菩提心轉化成了我們的菩提心。如果要在這個娑婆世界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去成佛,可能我們心很怯弱——實際上也很難做得到。但是我發(fā)往生的愿——往生有阿彌陀佛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三愿的接引愿,我就有信心發(fā)這個愿。一去了是阿禆跋致,就是一生補處——快速成佛。第十八愿傳達的:你只要信愿——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就能往生,如果你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所以往生就非常純粹的三個條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這里對你持名沒有提很高的要求,沒有說你一定要持到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他沒有做這個要求,他只要求“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于是針對第十八愿,我們就發(fā)深信、切愿、持名的愿!澳酥潦睢,我就平時每天早晨念十念——十口氣念佛,阿彌陀佛也一定會來接引我。如果不能接引我,這一愿就是虛設的;但這一愿絕對不是虛設的。這一愿是徹底體現(xiàn)阿彌陀佛平等普度九法界眾生——尤其是苦難眾生、根機陋劣的眾生——的一個至極至悲的愿。

  法藏菩薩要讓所有的眾生安穩(wěn)地往生,這往生的門檻一定不能太高。不是像我們凡夫眾生分別心:“我覺得那個地方很好,既然很好,我就要抬高門檻。什么門檻都沒有,就讓你去,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讓你賺個便宜,心里不舒服,得到好處——越好越要你付出代價,這是世間人的行為、心里狀態(tài)。阿彌陀佛是這樣心里狀態(tài)嗎?阿彌陀佛是把一切眾生看成他的子女——子女都在火宅里面,即將要被燒死,即將在苦海當中有滅頂之災的時候,他能談什么條件呢?佛伸手過去,你只要把手伸出來,他就把你拽出來。就是這么一個條件——只要你伸出手來,就把你拯救出來。難道你在水里掙扎,父母還說:“你現(xiàn)在給我下保證,以后一定給我完成好作業(yè),我才把你救出來!彼麜@樣說嗎?刻不容緩哪!不提任何要求啊,先把你救出來再說:是這么一個心。所以我們不能理解阿彌陀佛這種同體的悲心,我們就不能理解這個凈土法門是怎樣的威神愿力,是怎樣的無條件地救度——要理解佛心!

  我們要修普賢十大愿王。修普賢十大愿王,最能圓滿普賢十大愿王的地方實際上在哪兒?在西方極樂世界!俺龀愔T地之行,現(xiàn)前修習普賢之德”,那實際上這兩句經文也就告訴了我們,為什么普賢菩薩要以十大愿王,勸進善財童子與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在于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得彌陀愿力第二十二愿的加持,能夠讓他快速圓滿普賢十大愿王,能夠讓他在這個成佛的過程當中,不再經過一地一地的次第,能夠頓然圓滿,疾速成佛。

  所以四十八大愿——我們要把自己擺進去。四十八大愿就是為我發(fā)的,四十八大愿就是根據(jù)我的根機,根據(jù)我的苦難,根據(jù)我的困境來發(fā)的。我們越沒有辦法拯救自己的時候——越無助的時候,就越是阿彌陀佛最有力量救助我的時候:是這么一種關系。如果我們自己都能夠很自在,很逍遙——得到救度,法藏菩薩就比較放心了,就不需要這么急迫地發(fā)出這樣的深誓重愿:“……如果這一愿不能實現(xiàn),我就不成佛……這一愿不能實現(xiàn),我就不成佛!”他是把成佛這個大事因緣跟我們這些眾生能不能得到利益——尤其往生成佛修行得圓滿的利益——直接掛上鉤的。法藏菩薩現(xiàn)在已經成佛了,這就表達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真實的,每一愿都能兌現(xiàn)的,每一愿都產生了它的力量的。所以這里彌陀發(fā)愿之因,就包含著法藏菩薩圓成阿彌陀佛的果地上的威神力量:因中有果。所以四十八大愿是大乘菩薩道——一個無盡藏。阿彌陀佛的愿心也就是十方諸佛的愿心,也就是十方諸佛的大慈悲心,也就是大乘圓頓的菩提心全體內涵的展示。所以我們去體會、修大乘菩薩行,它的理念方法四十八愿里面都完整具足的。那么我們簡單談這三點啟示,實際上啟示是無量的。由于時間關系,今天就講到這里。南無阿彌陀佛!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于東林寺第二屆凈土文化進修班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