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修凈土詩》序
《勸修凈土詩》序
實賢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無大力,仰承前輩宗風。時有好懷,獨結(jié)西方凈愿。雖躬行不逮,原無實得于自心。而兼濟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凈土一門,理極頓圓,事誠簡易,在因強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淺之則夫婦與知,深之則圣賢莫測。三根普被,萬類均收。撈漉苦海之魚,信為巨網(wǎng)。挽回末法之癥,的是奇方。離斯捷徑,出生死以奚從?舍此法門,脫輪回而何日?但今時泛念者多,深信者少;蛴性X為著相,貶作小乘。并由不讀教文,只是任憑胸臆。豈知中天調(diào)御,開金色口以叮嚀。十方如來,出廣長舌而贊嘆。文殊、普賢,尚有求生之偈。馬鳴、龍樹,亦有愿往之文。至于智者、永明之輩,中峰、天如之流,并是教祖、禪宗,莫不垂文著論,闡明至理,深勸后人。奈何末代凡夫,鈍根淺識,乃欲遠勝古人,置之弗屑耶?
實賢因此感慨,嘗欲發(fā)揮論議,解釋疑情。于乙未秋,著詩三十首,一時草草付工刊版。惜乎理未周圓,事多疏漏。每欲從事添削,不遑下手。戊戌夏,依紹曇老人于隆興精舍,學律安居,聽經(jīng)坐臘。自恣既竟,同學攝兄,踴躍贊嘆,慫恿卒業(yè)。由是芟其繁芿,補其闕略。理隨事廣,語逐文多,不覺信筆任心,盈編成冊。于中鋪陳依正,描寫莊嚴,廣破群疑,深彰一理。指示工夫,以知操守,分張品類,以勸修行。于是總陳三教,別派眾流,所謂仕隱工商、漁樵耕讀,乃至苦樂閑忙之輩、生老病死之人,莫不皆導以念佛,示其往生。凡一日二六時中,每年十二月內(nèi),無時非念佛之時,無月不思歸之月。所以一其念,專其志也。夫信是道原,故首標依正以起信。疑為信障,故次釋人情以破疑。疑障既除,信心堪發(fā)。信心既發(fā),正行斯遵,故授之以工夫途路。非徒自善,尤宜利他,語貴隨機,事須逗巧,故分之以品第人倫。然有行無愿,終不往生。有念無觀,亦難見佛。故授之以恒時運想,頻月致懷。末則總嘆娑婆之苦,同歸凈土之樂,伸明信愿,結(jié)勸往生。蓋凈土法門,不出信、行、愿三,故為次第如此。
詩成,新舊共得一百八首。雖非法海之全珠,亦是義山之片石。文誠粗疏,語頗切實。伏乞觀者,知我苦心,鑒茲不逮,略其詞而察其意,行其事以踐其途。庶幾同脫苦輪,盡超樂土。幸勿因人廢言,徇名棄實,是所至望。
------------------------
大家手頭上都有一份材料,今天開始討論省庵大師的《勸修凈土詩》。省庵大師是我們凈土宗第十一代祖師,一生的德業(yè)隆盛,非常精進努力,通宗通教,臨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瑞相昭著。住世時間只有四十九年。我們看到《勸修凈土詩》有一個序文,就是把作凈土詩的緣起做了一個介紹。大家可以看看這個文字,我大概就這么串講一下,概略的介紹一下!皩嵸t”,就是省庵大師的自稱,又叫實賢。說自己非常的淺薄、陋劣,是一個平庸的僧人——這是祖師的謙德——知見狹小,是一個陋器,不是一個法器;本來沒有大的力量來做自行化他的事,只是“仰承前輩宗風”——就是前面凈土宗祖師的宗風;常常也有些好的興致,特別是發(fā)起了往生極樂凈土的這個大愿;雖然自己的行持還有諸多的不足,自己心地的功夫也沒有什么好的心得,但是由于悲心故,兼濟眾生的這個菩提愿未曾忘懷,這樣就有給世人一種教化的愚忠。好,這是他出于悲心來寫這個凈土詩。
再下面就談到凈土法門:它的理是極圓極頓;這個事相上下手的功夫卻是至簡至易。好,這就點明了凈土宗一個特色:理上極為深邃、圓頓;事相上下手極為簡易。那么它的功能作用就是我們至誠念佛的心。這個因心,感得阿彌陀佛果地上功德的加持——這個力量就很強,就能令我們快速圓成佛果。以果地覺作因地心的修行,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的修行:我們凡夫眾生用力少,但是成功就很大。這都是在點示凈土法門的一些本質(zhì)特點。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雖然是愚夫愚婦,他也能夠了解、修行凈土法門;凈土法門的深邃處,就是三賢十圣、等覺菩薩也沒辦法測量——凈土法門的底蘊。這樣就是:上、中、下三根普遍的都能夠修行這個法門,種種類別的眾生都能收攝在彌陀的愿海。在微塵數(shù)的剎土當中,這個凈土念佛往生一法就是在生死苦海當中“撈漉苦海之魚”。用“魚”來表明我們這些眾生在苦海當中的沉淪。在生死苦海撈漉眾生,這個凈土法門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網(wǎng),可以撈漉很多的“魚”。這凈土法門,它是佛所講的:末法最為對機。挽回末法一切無法拯救的人,這個法門確實表現(xiàn)它的特效。乃至到法滅盡的時候,這個法門都能為眾生作最后起死回生的良藥,所以這確實是一個奇妙的藥方。離開這個凈土往生一法的捷徑,想出離生死輪回,是萬難萬難——無從下手;舍棄這個法門,想了脫輪回,就不知到未來多少劫了。說明這個法門是末法眾生唯一得度的法門。
但是觀察現(xiàn)在的凈業(yè)行人深信切愿很難建立,所以泛泛悠悠念佛的多,具有深切信心的人少。這是難信之法啊!深信的人少。甚至還有空腹高心,談玄說妙,對凈土往生一法呵斥為著相,是心外求法;甚至把往生的人貶為小乘自了漢。自古到現(xiàn)在都有這些不正確的說法。之所以有這些不正確的說法,是由于這些人沒有讀到凈土宗的經(jīng)教,只是以他凡夫的知見——自己的揣摩,來建立這些不正確的觀念。實在是不了解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五時說法處處叮嚀往生極樂的婆心。還有十方微塵數(shù)的如來各在自己的剎土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來贊嘆這個念佛法門殊勝、不可思議的功德。那么這個法門,就像等覺菩薩——以智慧著稱的文殊師利菩薩、大行的普賢菩薩,都有求生極樂的偈頌:文殊、普賢這些等覺菩薩都求往生。那么在古印的馬鳴菩薩、龍樹菩薩,他們都有文章: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里面,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里面,都有愿往生極樂世界的文句。這是古印。至于我們本土,像天臺宗的祖師智者大師,還有禪宗的祖師——又是凈土宗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還有中峰禪師、天如禪師這些禪宗的祖師——都是宗門、教下的大祖師了,都寫下不朽的文句,撰述論文來闡明凈土至極的妙理,深切地勸勉后人要仰信這個法門,修持這個法門,求生凈土。
好,那只是到了末法的時候,我們這些凡夫根機很暗鈍,知見很淺陋,不知天高地厚,而且老是想要勝過古人,對這些古來祖師大德的言教都不屑一顧。那么省庵大師為此慨嘆。這些人置西天、東土歷代祖師的言教于不顧,他最后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所以省庵大師不忍眾生之苦,就再來撰文寫詩,發(fā)揮凈土的義理,來對眾生的懷疑解釋——疑結(jié)要解開。由此他在一七一五年,就是康熙五十四年的時候,曾經(jīng)寫過三十首詩。他認為當時是草草付工刻版流通,覺得理上還不是很周全、很圓滿,在事相上的詮釋還有諸多的疏漏。所以常常就想對這三十首詩再加以修正、添削——該添的添,該削減的削減。只是由于忙于種種的法務(wù),沒有時間來做這項工作。那這樣就到了康熙五十七年的時候——三年后,在紹曇老人的興隆精舍結(jié)夏安居學律。結(jié)夏安居自恣完成之后,當時有一位同學——攝兄,踴躍贊嘆省庵大師原來寫的詩,就希望他把這個詩給圓滿起來。由這位攝兄的因緣,省庵大師就開始對原來的詩進行修正:對繁雜的地方,把它削減;對于不完整的地方,把它補起來。這樣一寫呢,這個道理隨著事相就越來越廣泛了,文句也就越來越多了。這樣信筆來寫,就很快成了一冊。
在這個凈土詩里面,主要是詳細陳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來破疑生信,來深切地彰顯凈土的妙理,指示行人下手的功夫,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如何守本分,以及對各行各業(yè)——士農(nóng)工商,來勸他怎么修行。這些都有表示,要引導社會各界人士導歸到念佛法門。包括二六時中、每年十二個月怎么修行都有展示。整個的一百零八首詩,也是根據(jù)信、愿、行的次第來展開的。雖然不是法海的全珠,但卻是義理之山的片石;雖然詩文顯得粗疏,但是這種信愿勸勉的話語還是出自真誠心——顯得非常的懇切誠實。所以伏乞能夠讀到這個詩的同仁,知道我撰寫這個凈土詩的一片苦心,能夠?qū)ξ掖质璧奈木洳灰ネA?而對文句里面的意思深加照察,落實在自己的修行實踐當中。其目的是讓一切讀到這個詩的人,生信發(fā)愿,共同離開娑婆世界輪回的苦難,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樂土。希望大家不要因人廢言——我這個人不行,但是言語還是從佛言祖語里面出來的,是自有它的真實義的,所以懇望大家,一定要在這里面得到法的利益。
這是它的緣起。這樣就把這個詩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以及它的意思慨述了,從中也能看到省庵大師有一種多么謙卑的德能。
——庚寅年五·一佛七大安法師講于東林寺
- 上一篇:《勸修凈土詩》第一、第二首
- 下一篇:《西方確指》菩薩最后之開示
- 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zhuǎn)嗎?
- 凡夫的六根是輪回的根源
- 瞋恨心很重,對鏡時不能把持自己該怎么做?
- 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佛教的深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依教奉行?
- 如何收攝住散亂的心?
- 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為什么念佛、持經(jīng)要有至誠心?
- 在修清凈心的行門當中念佛是直接和圓頓的
- 至信與至樂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發(fā)第一愿是為了幫眾生帶業(yè)往生
- 一切眾生充滿貪嗔癡但人人皆有佛性
- 凈業(yè)行人為什么要讀誦大乘經(jīng)典?
- 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中,信佛和不信佛的人有差別嗎?
-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數(shù)字?
- 什么叫功夫成片?往生條件是念到功夫成片才行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