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名號成佛有余,何況世間的福德利益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由彌陀悲智愿心稱性緣起,乃法界至上不可思議之音聲,至簡約、至玄妙。六字洪名賅攝諸佛如來無盡的奧藏秘髓,具足度盡一切眾生的威德力用。其殊功妙德,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吾輩凡夫心意識所能擬議。茲謹依凈宗圣言量與祖師法語開示,從三方面予以闡述:一、因地立名,普度群萌;二、名號光明,秘訣神丹;三、諸佛護念,;駢臻。敷陳如下:
一、因地立名,普度群萌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是法藏菩薩無量劫來修因證果的悲智結晶,得來甚不易。阿彌陀佛初發(fā)愿心,就以莊嚴剎土、平等普度法界眾生(尤其是劇苦眾生)為主題。其五劫的思惟選擇肇愿,無量劫的積功累德,即是兌現(xiàn)因地之愿心主題。在肇立大愿的過程中,法藏菩薩得預立一種能令九法界眾生悉得往生凈土的方法。法藏菩薩考察他方凈土,或以持戒清凈為往生條件,或以禪定功深為往生條件,或以般若慧觀為往生條件,或以博聞廣見為往生條件,或以供養(yǎng)修福為往生條件……種種往生行業(yè)雖不無殊勝,然終局一隅,不能平等普使一切眾生往生。法藏菩薩考察甄別十方眾生的根機樂欲,寂爾醞釀,終于從同體大慈悲心中涌出一個守約而施博的方法。
法藏菩薩自稟:“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無量壽經》宋譯)法藏菩薩揀舍六度萬行種種往生行業(yè)(因所被根機狹而不廣故),最終選擇建立名號度眾生的方法。阿彌陀佛具有與諸佛如來度化眾生的共法,諸如顯現(xiàn)佛身相好、放光加持、講經說法、大顯神通等。于以上諸種共法外,阿彌陀佛特別建立以名號接引眾生的不共之法。稱名之法,不擇賢愚,不揀男女,若貧若富,若貴若賤,但凡有口能稱,有心能念,皆可修之。收機極廣,下手最易,如天普蓋,似地均擎,大造之中,不遺一物。如是方遂法藏菩薩平等普度一切眾生之愿心。
無量壽名號可內在地演繹為南無阿彌陀佛。梵文阿彌陀佛,意為無量覺。在佛的無量功德中有兩個核心功德,即無量壽與無量光。無量壽是豎窮三際、湛寂常恒的心體,無量光是橫遍十方、靈明洞徹的妙用。舉無量壽即含攝無量光;光壽交融,寂照不二,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受調熟一切眾生,俾令十方眾生生起南無的信心。是故無量壽三字展開即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有禮拜、恭敬、歸命等多義(多義不譯,故存梵音)。六字洪名中,從主格來看,南無表達念佛行人無我的全身心交托(歸命)的信心,阿彌陀佛是所交托的慈父。是故南無阿彌陀佛即是生佛互即、父子相逢的欣慰。從賓格來看,南無是眾生能感之機,阿彌陀佛是所應之法,是故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津渡眾生的船筏。
法藏菩薩本據(jù)普度眾生的悲愿,啟立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與十方眾生心性關聯(lián)甚密。吾輩凡夫本具無量光壽性德,只因煩惱執(zhí)著的遮蔽,無由顯發(fā)。法藏菩薩從無量光壽性德興起修德,無量劫積功累德,斷惑證真,將本具的無量光壽性德圓滿彰顯,自致而成阿彌陀佛。繼而酬愿,將果地無量光壽功德蘊攝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中,經由音聲光明之媒介,投入吾輩凡夫眾生的心內,俾令光壽果覺引發(fā)吾人本具的光壽性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信愿持名,往生凈土,圓成佛果。
可見六字洪名與吾人法身慧命具有深層次的耦合。沒有凡夫眾生本具的無量光壽性德,便沒有阿彌陀佛名號的依托之所;而沒有阿彌陀佛名號,凡夫眾生無以彰顯本具的無量光壽之心。彌陀名號與眾生心性,相依并存。托彼名號,顯我自心;眾生度盡,名號方止。吾人信愿持名時,阿彌陀佛的悲智愿力即在心性中顯示,念佛人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香光莊嚴。由信愿持名故,業(yè)力凡夫必定往生凈土;由彌陀正覺住持力故,諸往生者畢竟圓證無上菩提。阿彌陀佛因地立名普度群萌的愿心,獲得真實不虛的兌現(xiàn)。
十方諸佛見證到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是故伸廣長舌,贊嘆證誠,殷勤勸勉眾生信受奉持,千經萬論,處處廣贊念佛功德。善導大師慧眼獨具,揭示凈土三經不二之綱宗:“如《無量壽經》四十八愿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恒沙諸佛證誠不虛也。又此經(指《觀經》——注)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善導大師對凈土三經宗要綱領的把握,深契佛心。普門快捷,拯濟群萌,持名念佛乃凈宗諸經究竟結穴歸根處。大師注疏《觀經》,結云:“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愿,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善導大師的卓見亦得到印祖的贊許:“善導和尚專以平實事相法門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觀心約教等玄妙法門,其慈悲可謂至極無加矣。”祖師慧見,千里同風;冥契佛心,妙贊持名。吾人應仰遵佛言祖語的教敕,堅信持名念佛超勝諸行,如是方不負彌陀古佛因地立名、果地酬愿拯濟我等眾生的悲心。
二、名號光明,秘訣神丹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內具深廣幽邃的義蘊境界,外顯不可思議之威神力用。凈業(yè)行人宜如實體悟彌陀名號的兩種內涵:
其一,彌陀名號是實相身。實相之體乃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真實智慧即是無量光、自性照;無為法身即是無量壽、自性寂;光壽交融,寂照不二,即是阿彌陀佛。是故阿彌陀佛名號即是實相,具攝彌陀三身、四智、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名號之體亦與眾生一念無量光壽之心同構對應,阿彌陀佛全體即是當人自性。名號即法性,是故彌陀名號有著名具萬德、名召萬德的特質。
其二,彌陀名號是為物身。法藏菩薩立名無量壽,正欲十方一切眾生速生安樂剎。當法藏菩薩大愿圓滿,自致而成阿彌陀佛時,彌陀名號即具足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神通、智慧、福德、說法、凈土妙嚴等濟度眾生的一切功德。自證自利的實相身當下即是利他的為物身。凈業(yè)行人信知阿彌陀佛名號的實相與為物二身功德,至誠稱念,應和名號所具義理德用去念,方能與萬德洪名交感共鳴,如實修行,如愿往生。
阿彌陀乃佛法界的內在神妙音聲,是實相妙心的音聲化。阿字是宇宙開辟、萬有生命生發(fā)的根本音,表法界體相空義。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總持),自一切陀羅尼出生一切佛。在生理效應上,持念阿音可以打開人體內臟的脈結,清理臟腑之間的諸種宿疾。華嚴四十二字母中,阿字亦居首位。彌字表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陀字表含攝一切法藏之究竟處?芍浲幽朔ń缑钔恿_尼,是法界大神咒、大明咒、無等等咒?傄磺辛x,持無量法。《阿彌陀秘釋》云:“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如帝網(wǎng)一珠,頓現(xiàn)無盡寶珠;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也。”佛言祖語盛贊阿彌陀三字功德,吾人應如教領納。
阿彌陀佛以名號作佛事,亦以光明作佛事,名號光明,相資并用。阿彌陀佛光明中內具無盡的功德,釋尊所開示的十二光德悉凝聚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中。凈業(yè)行人通過稱念阿彌陀佛的有相名號,即可沐浴在阿彌陀佛的無相妙光中。稱念佛名即是依阿彌陀佛光明智相修行,念佛人直接以阿彌陀佛作大導師,菩提道上,得佛護念,不遭障難,一帆風順。正是由于名號光明的同源性,遍照十方世界的彌陀光明,唯對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名號光明即是溝通凡夫眾生與阿彌陀佛的媒介!稛o量壽經》云:“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愿,得生其國。”聞信阿彌陀佛光明妙德,方肯稱念佛號;執(zhí)持名號,即是稱揚贊嘆彌陀光明。稱名者身心領受彌陀光明加持,獲致即得往生的大安樂。
凈宗念佛法門乃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凡夫眾生的厭欣心亦難以激揚。阿彌陀佛遂將令眾生厭離穢土、欣求極樂的功能滲入名號光明中。阿彌陀佛名號如金剛種子,投入凡夫無明暗冥心中;阿彌陀佛光明如坤母,孕育這顆出世的善根種子,令其生根發(fā)芽,破土成長,終成菩提信果。以此表喻彌陀名號能滋培念佛人的信根,彌陀光明能激發(fā)增上念佛人的信力。阿彌陀佛悲智雙運,以名號光明攝化十方眾生,可謂善巧中第一善巧。
稱念佛名下手易,功效高。凡夫眾生妄想雜念,如急流水,心猿意馬,從未暫息。今此持名,以一遣雜,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漸至一心不亂,體悟本地風光。持念彌陀如來無生清凈寶珠名號,念念之中罪滅心凈,即得往生。念佛人至心稱念佛名,即以阿彌陀佛的法身香、智慧光,莊嚴自己的本覺心佛,如同世間衣服,實無有香,若蒙檀香久久熏陶,則不期然染上香氣。此之謂香光莊嚴,彰顯他力果覺的勝異方便。
釋尊曾用栴檀香改變伊蘭林惡臭的比喻,向父親凈飯王開示念佛功德。比如方圓一百六十里的伊蘭林(喻眾生的煩惱),其中有一棵牛頭栴檀(喻愿往生心),雖然有根芽,但尚未破土而出。這時伊蘭林唯有惡臭,若有人啖食樹上花果,便會發(fā)狂而死去(喻煩惱賊戕害慧命)。后時,栴檀的根芽漸漸生長出來(喻信愿持名),長到快成樹時,香氣昌郁,便能改變伊蘭林的惡臭而成香美。眾生見聞如是勝妙轉化,皆生稀有傾慕之心。“佛告父王: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如彼香樹改伊蘭林。”證知稱念佛名,便能轉化吾人的煩惱惡習。彌陀名號如凈摩尼珠,投入凡夫濁染心水中,即能轉垢濁為清凈。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故彌陀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是故稱念名號,必定往生。生到涅槃凈土,即能轉無量煩惱成大悲慧光。阿彌陀佛名號光明,可謂通玄秘訣、換骨神丹。吾人誠敬稟受,勢必獲益無邊。
三、諸佛護念,;垴壵
凈宗念佛法門是由阿彌陀佛所施設、釋迦本師所宣說、十方諸佛所證誠護念的出世大法,其終極目標固是橫超三界、往生凈土、圓成佛果,然稱念佛名亦能獲得消業(yè)障、增福慧的現(xiàn)世利益,世出世法圓融具攝。持名念佛將阿彌陀佛的大愿大行轉換為念佛人的善根福德。阿彌陀佛等視眾生,猶如一子,愍念我等窮途浪跡,遂以同體大悲心,肇愿嚴土,救度十方眾生。是故阿彌陀佛累劫的修持悉為眾生,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無條件、無保留地惠予眾生。只要吾人直下領荷,多劫窮子驟然富貴,現(xiàn)前當來,獲大安樂。阿彌陀佛大愿之王,能夠滿足十方眾生世出世間一切需要。念佛人所獲饒益無量無邊,茲略述凈業(yè)行人所獲致的六種現(xiàn)世利益,用資佐證。
1、滅罪除障益
稱念彌陀名號具有滅罪除障的功能!队^經》下品下生人,一生具造五逆極重之罪,經歷地獄,受苦無窮,罪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稱彌陀佛名十聲,于聲聲中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轉地獄境為凈土蓮華,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大智度論》云:“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余行,不能滅罪,后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凈土。”念佛滅罪勝過余行,阿彌陀佛威神愿力之廣大,由此可見一斑。
茲舉一例。唐代生員邵彪,一日夢至一公府,一官人問曰:“你知道自己科舉考試未中的原因嗎?”邵彪對曰:“不知。”官人即派部下帶引邵彪前行,見一大鑊中煮蛤蜊,蛤蜊作人語呼邵彪名字。邵彪驚怖,遂念阿彌陀佛,隨聲蛤蜊變黃雀飛去。邵彪后來科考及第,官至安撫史。此例表明,邵彪因殺生推遲了應得的命祿,而念佛消解了他殺生的業(yè)障,方得功成名就。可見殺生結怨,有損自己的福報,現(xiàn)代人宜應戒慎。
2、護念吉祥益
念佛行人得蒙諸佛菩薩護念加持,以及諸天大力神將隱形守護,道業(yè)事業(yè)悉皆吉祥安樂。善導大師云:若有人至心常念阿彌陀佛及二菩薩,觀音、勢至常與行人作勝友知識,隨逐影護。……又如前身相等光,一一遍照,十方世界,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舍,總不論照攝余雜業(yè)行者。……又如《十往生經》說:‘佛告山海慧菩薩及以阿難:若有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愿往生者,我從今已去,常使二十五菩薩影護行者,不令惡鬼惡神惱亂行者,日夜常得安穩(wěn)。’”(《觀念法門》)吾輩末法凡夫,發(fā)心修行,多諸障難,一虧正見,即陷群邪,求升反墮。由此,淺根機者懼怕修道而不學。今得彌陀愿力威神加被、諸佛菩薩影形護念,大光明中,不遭魔事,遠離群邪。從今發(fā)心,直至道場,自始至終,吉無不利,何幸如之!
茲舉一例。隋沙門法喜,常行方等懺法,忽一雉索命,有神人呵曰:“法師當生凈土,豈償汝命耶?!”后于病中發(fā)愿以一生行業(yè)回向西方,至心念佛,即見佛菩薩來迎,端坐而化。念佛行人往生凈土,永斷輪回,無始以來的宿業(yè)無從酬對。阿彌陀佛為諸往生者消解業(yè)障,證知持名念佛乃最上懺法。念佛人深信一切時處有諸佛菩薩常隨影護,將無有恐怖,敬畏感恩,精進求道,靜定安樂。
3、不受諸難益
阿彌陀佛因地,曾發(fā)“一切恐懼,為作大安”的悲愿。是故信愿持名者,得蒙阿彌陀佛威神愿力加持,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龍,悉不能害;一切火災、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茲舉二例。其一,俘囚脫難。元末張士誠攻湖州,江浙丞相與戰(zhàn),獲四十人,囚檻送官,夜宿西湖鳥窠寺。適大猷謀禪師徐步廊下,囚犯見禪師神觀閑雅,持誦不輟,一齊哀求:“長老救我!”禪師回答:“我不能救。但至誠念南無救苦救難阿彌陀佛,才能救得你們。”其中有三人信受其語,念不絕口。天曉發(fā)囚,易枷鎖,偶至三人,刑具不足,惟系以繩。既而審鞫,知是良民被擄者,遂得釋放!普門品》贊譽稱念觀音菩薩的功德云:“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這個俘囚脫難的事例表明:念彌陀名號具足念觀音名號乃至念一切諸佛菩薩名號的所有功德。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真實不虛。
其二,念佛卻鬼。民國王鐵珊,前清曾作廣西藩臺。其時廣西土匪甚多,彼于作兵備道時,即設計剿滅土匪,所殺的人甚多。以后得病甚重,一合眼即見在黑屋中,其鬼無數(shù),皆來逼迫,遂即驚醒。久則復合眼,其境仍如是,復驚醒。三晝夜不敢合眼,其人已奄奄一息。其妻因諭之曰:“你這樣下去怎么得了!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吧,念佛總會好。”王鐵珊一聞此言,遂拼命念佛,未久即睡著,遂睡一大覺,了無境界可得。而病亦漸漸痊愈,從此長齋念佛。阿彌陀佛對罪苦眾生的慈佑,可謂無微不至。稱念佛名,超度冤鬼。阿彌陀佛無對光德,惠予眾生解冤結緣的安樂。
4、天人禮敬益
念佛法門乃最勝不可思議的難信之法,有能信愿持名者,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果報亦不可思議。釋迦本師贊譽念佛者是人中芬陀利華,善導大師由此衍出五種嘉譽:“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凈業(yè)行人聽聞如是贊譽,應自尊自重自肯。阿彌陀佛因地預啟皈依感動天人愿,俾令念佛人無論貴賤男女,悉能獲得諸天世人的恭敬,由此顯示念佛的尊嚴與高貴,激發(fā)眾生神往傾慕之心。
茲舉一例。元至順庚午(1330年),浙西連歲饑饉,杭州城中,餓殍相枕藉。官員遣人將尸體運棄六和塔后山大坑中。有一婆子,肉身二十多天不腐爛,每日居于眾尸之上。大家對此現(xiàn)象頗感詫異,搜其身上,胸懷中有一小囊,貯放念彌陀佛圖三幅。此事奏聞官府,為念佛婆子買棺葬殮。焚念佛圖(即念佛記數(shù)冊),煙焰中現(xiàn)佛菩薩像,光明燁燁。由此發(fā)心念佛者甚眾。念佛人襟懷曠遠,種性高潔,行持脫俗,攝彌陀功德為己功德,其為天人仰重恭敬,法爾自然。
5、得常見佛益
值此釋迦文佛已滅度、當來下生彌勒佛尚未興世之無佛之世,眾生無福見佛。而凈業(yè)行人信愿持名能得常見佛之利益:一者臨終之際,親見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二者念佛禪觀之中,得睹彌陀圣相。阿彌陀佛以大誓愿力為外緣,凡夫眾生以深信切愿為內因,內外因緣和合,致使凈業(yè)行人得常見佛之勝益。
古往今來,念佛行人或臨終或現(xiàn)前見到阿彌陀佛的事例,載諸史籍,不勝枚舉。種種瑞相,啟人信心。茲舉夫婦見佛一例。宋代葛濟之,久事仙學,其妻紀氏,獨精誠念佛。一日一邊織布一邊念佛,忽覺空中清明,乃瞻仰四表,見西方有佛現(xiàn)身,寶蓋幢幡,映蔽云漢。紀氏喜曰:“經言無量壽佛,其即此耶!”遂五體投地,面佛作禮,葛濟之驚異就之。紀氏指示佛所,葛濟之亦見半身。俄而隱沒,祥云五彩,親里咸睹。葛濟之由是舍仙學而回心念佛。阿彌陀佛以無盡悲心,顯現(xiàn)佛身相好光明,俾令有緣眾生生起信心,念佛往生。度化眾生,不失時機,悲智善巧,妙德難思。
6、身心康復益
彌陀名號,阿伽陀藥;一劑妙方,萬病總治。凡夫眾生,因貪瞋癡三毒煩惱具足故,身心疾病每常纏綿。果能發(fā)心念佛,宿業(yè)漸消,疴疾日見痊愈。六字洪名,神丹妙藥,不費一文,療效極佳!稛o量壽經》(吳譯)中,與會人天大眾,蒙釋迦本師佛力加持,悉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于時,“諸有盲者即皆得視,諸有聾者即皆得聽,諸有瘖啞即皆能語,諸有僂者即皆得伸,諸跛躄蹇者即皆走行,諸有病者即皆愈起,諸尫者則皆強健,愚者皆黠慧,諸有淫者皆修梵行,瞋怒者悉皆慈心作善,諸有被毒者毒皆不行。”證知阿彌陀佛名號光明具有治療眾生一切身心疾病的妙德。
自古迄今,念佛愈病的事例多不勝數(shù)(參見諸往生集及感應錄)。諸如瞽者念佛雙目復明,佝僂者念佛胸脊得以挺直,精神病患者念佛心志恢復正常,乃至心血管病、癌癥、支氣管炎、風濕等疑難病人,至誠稱念,獲得或治愈或減輕的效果。至于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神經衰弱、失眠、焦慮等心因性調適不良癥狀,如能每日堅持稱念佛名,心理失調的癥狀自然化為烏有。當然,念佛愈病得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即是對阿彌陀佛的決定信心。至誠感通彌陀悲心愿力,方能獲致身心康健之益。若生疑心,因疑成障,泛泛而念,難獲實益。阿彌陀佛是大醫(yī)王,我等病人至誠歸投阿彌陀佛大醫(yī)王座下,定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療治(在凡夫份上,有病求醫(yī)服藥,理所應然。本文所提倡者,是在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輔之以稱名念佛。二者相輔相成,增進療效,速得康復)。
持名念佛利益弘多,上述六益,直如滄海一粟。然由此亦可知,念佛法門不僅能滿足了生脫死的出世大利,亦能獲致現(xiàn)世生存之福樂。一句名號,成佛有余,何況世間的福德智慧。舉凡世間的聰明辯才、壽康富足、身心安泰等,悉能于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中滿足無遺,吾人應如是信受。
- 上一篇:西方凈土的欣慕行
- 下一篇:念佛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大安法師: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大安法師: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印光大師: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大安法師: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大安法師: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大安法師: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嗎?
- 大安法師:凡夫的六根是輪回的根源
- 仁德上人:世間不能缺少的就是慈悲心
- 大安法師:瞋恨心很重,對鏡時不能把持自己該怎么做?
- 濟群法師:我們要從因果看世界嗎,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嗎?
- 大安法師: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大安法師:佛教的深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依教奉行?
- 大安法師:如何收攝住散亂的心?
- 凈慧法師: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的區(qū)別
- 濟群法師:如果所有人都消除煩惱,菩薩還怎么成佛?
- 仁德上人:為什么修行人要成佛很難?
- 仁德上人:改錯真成歌
- 大安法師: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