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語錄 第三十三卷
古尊宿語錄 第三十三卷
○舒州龍門(清遠(yuǎn))佛眼和尚普說語錄 (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編)
師云:“山僧教人識取自已。師僧家聞得了,卻云初機(jī)學(xué)人看底事。有甚難會。你且緩緩且子細(xì)。你用何者名自已。敗如古德對自已語云:‘游山玩水。’你道我會也。更是阿誰?又對自已云:‘是你自已。’你道。我也會得。是我自已。且如對伊道。山河大地。又道。鼻飯時飯是你自已。又怎生會。又卻去不得。古德云:‘盡大地是你自已。’又且如何消遣?’每常見人錯會了。舉轉(zhuǎn)古人事問伊。
敗如鏡清問玄沙曰:‘學(xué)人乍入叢林。乞師指個入路。’沙云:‘還聞偃溪水聲么?’清云:‘聞。’沙云:‘従者里入。’清従是得旨。我問你。聞時聞個什么?個個對曰:‘聞水聲。’如此見解?白骱斡。據(jù)他所見。聞處歷歷地。一時領(lǐng)得。離此聞外。無聲可得。盡従我者里顯現(xiàn)。者個是業(yè)識。有底對云:‘不是水聲。是聞自已。’山僧向道。自已了如何聞自已。所謂認(rèn)心認(rèn)性。佛法是個省力易會法門。人自辛苦。古人見不柰何。了向人道。你試一念靜思看。好言語。后人不明古人意。了去那里閉眉合眼。捺伏身心。堆堆地坐了等悟。好癡好癡。久立。”
師云:“不見祖師道。風(fēng)鳴耶鈴鳴耶。便好休歇也。更煩他道。非風(fēng)鈴鳴。乃心鳴耳。你更討什么參請也。及至此土道。非風(fēng)幡動。仁者心動。祖師恁么印證。因何不會。敗為個能所。所以道。因能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今時人言決擇。且如何決擇。莫是道者個是入門底語。者個是初機(jī)語。那個是久參語么?總不如是。元來一時放下。正是決擇。于一切時無異緣。自早辰起披衣洗面歸寮等事。你喚作雜想也。敗要你見色時無能見所見。那里不是聞聲時無能聞所聞。心里思量時無能思所思。佛法最易最省力。自是你費(fèi)力。自作艱難。若易處不見。且究理而坐。既來龍門參禪。莫將來比諸處妄想卜度。但退步看須會去。然有般兄弟受整理。有不受整理。有愚者有智者。有可救有不可救。且如不受整理者。硬將生死業(yè)識來用。將粥飯氣來用。問著則瞠眼。進(jìn)前退后舉坐具。在髑髏里皮袋里昏昏地。認(rèn)個識情。此不可救。你但放下了。退步來看方會。又有般上座道。我都不作道理。都無計較。不著聲色。不依染凈。圣凡迷悟一道清虛。大光明中都無是事。此又被智光葢卻。著在智邊。亦不可救。有此兩般病。前病猶淺。后病更深。你但肯拈放一邊退步看。亦自然會去。此事甚是省力。古人道。甚是省要。又道。費(fèi)力作么。有時見師僧來此間。費(fèi)力吃許多辛苦。作什么須要。求些言語向。皮袋里。有甚交涉。然有一真實(shí)方便極好。若非久參者不會疑著。如玄沙一日欲說法。大眾立久。都不說一言。遂兩兩三三散去。沙云:‘你看今日真實(shí)為他。也無一人彪得。待我開兩片皮。一時近前來也。’你來龍門。討方便討法門討安樂。龍門也無方便與人。也無一法與人。也無安樂法與人。何故。若有方便。卻成埋沒上座籠罩上座。趙州道。你但究理而坐。三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亦則要成一片去。
“豈不見。二祖大師隨處說法。聞?wù)呓缘?a href="/remen/zhengni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正念。不立文字。不論修證因果。時有禪師聞之。遣高弟潛聽說法不回。禪師大怒。因大會次。親語云:‘我費(fèi)許多力挑撥你。你因何得恁么辜負(fù)耶。’彼云:‘我眼本正。因師故邪。’者個是參學(xué)樣子也。后人問雪峰云:‘我眼本正因師故邪時如何?’峰云:‘迷逢達(dá)磨。’僧云:‘我眼何在。’峰云:‘不従師得。’須是恁么始得。古云:‘道常合人。人自逐物。’經(jīng)中道。‘若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物且如何轉(zhuǎn)。又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古人道。‘若見諸相非相。即不見如來。’但退步絕機(jī)照子細(xì)看。忽然覷著。怎生奈你何。久立。
師云:“無迷無悟。到得恁么田地。方安樂最省力。敗是個無迷無悟底人。十二時中有何法迷卻上座。應(yīng)須衷私自家裁斷看。三界二十五有。迷心故有。如今如何得無去。既無未得迷情。決然不柰何。須證取無迷無悟事方得灑落。行腳人喚作袈裟下事。事若未了禍?zhǔn)乱。此是大苦。馬鳴祖師。說個三細(xì)六粗。動即有苦。如何得不動去。不是說一句兩句。便當(dāng)?shù)米T玄譚妙說義說理。坐禪入定當(dāng)?shù)米约覠o事。獨(dú)自思量看。平生所作所為。他人不知。你自返照。是合道理。不合道理。到者里自瞞不得也。好時好日不趁取。究令徹去。先師出世時道。此大寶華王座。每日與諸人同起同坐。自是諸人。當(dāng)面諱卻也。好言語。又道。十余年海上云游。覓個冤讎不曾遭遇。及到龍舒。果見其人。方契憤憤之心。好言語。恁么說話。少有人說得。山僧行腳三十有余年也。老僧得道時。諸人未生在。后生家信取恁么說底事。逐日退省。看教徹去。久立。”
師云:“禪門名迦葉大寂定門。不動一絲子。無所不通。不動一毛頭。無所不達(dá)。非是敗恁么,不動便休去。諸人十二時中。但不起心動念了。一時會得通達(dá)一切。名迦葉門下人。方入得大寂定。且何法為緣為礙。雖許人參究許人學(xué)。敗是不許人起心動念會。若逢緣遇境;蛞谎园刖。才念動心起作解。俱在散位也。明上座大庾嶺上不思善惡了。方見得便道。某甲雖在黃梅。實(shí)不知得佛言。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南泉云:不是佛不是物。正是你今人管帶處。但恁么學(xué)。如秀才及第一回。従此是官人心。要一回了。是佛方無疑。各自將為事。莫趁哄過。久立。”
師云:“諸人分上各有一段事。回頭方識得。須是解回頭。且如何回頭。不尋尋尋不尋。者個便是人難措入處也。不尋如何尋尋如何不尋。若但尋。何異尋聲逐色。若一向不尋。又何異土木瓦石。須是尋而不尋。不尋而尋。若入得也始和會得尋與不尋。所以道。不尋不尋。法身圓寂。尋尋應(yīng)用不差。尋不尋不尋尋。境智冥會體用一如。故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従是開明。學(xué)道人。解恁么回頭尋究始得。豈不見。僧問仰山和尚。別有何徑截。愿乞指示。山云:‘別有別無。轉(zhuǎn)令汝昏昧。汝是甚處人?’云:‘幽州人。’山云:‘汝還思彼中不?’云:‘常思。’山云:‘所思者樓臺殿閣市井人煙。有許多般。你返思思底。還有許多般么?’云:‘無許多般。’山云:‘據(jù)汝見處敗得一玄。得坐披衣。向后自看。’大眾。者僧道所思有許多般。思底無許多般。見解有偏。致令仰山道敗得一玄。道眼不正。若據(jù)山僧。所思樓臺殿閣有許多般。便是無許多般。思底無許多般。便是有許多般。可驗(yàn)現(xiàn)今目前有許多般。便是無許多般。無許多般。便是有許多般。亦如毗目仙人執(zhí)善財手。善財見無量世界微塵數(shù)諸佛。仙人放手。宛然依舊。好大眾放下手了。宛然依舊。且作么生會。會取好。久立。
師云:“先圣道:‘法法本來法。’好云門拈拄杖云:‘不是本來法。’”良久曰:“若如是則三毒四倒五蘊(yùn)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不是本來法。何不恁么會取。多少省力。佛法是個最省力底事。何嘗不現(xiàn)前。自是你不會。又向你道。無法無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敗為馳求不息了。一切處皆是馳求。思惟道理。也是馳求。看古人公案。也是馳求?炊U冊子。也是馳求。假饒靜坐念念不住。亦是馳求。要會么?則你那馳求。便是不馳求。個中極難信入。難做功夫。不安樂者。葢為你等不沉則掉。所以道。不會去。如今如何得不沉不掉。則你那一念起。是生滅流轉(zhuǎn)。為是業(yè)識耶。為是不動耶。恁么翻覆看來。便有些子道理。久立。”
師云:“同床共被。夢各不同。先圣云: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且如生死。一法中入得生死。而不被生死縛者。在生死被生死縛者。同共一法中。一人縛一人脫。豈不是夢各不同。你尋常生死作一邊。無生死作一邊。思量作一邊。不思量作一邊。有言說作一邊。無言說作一邊。山僧此中。也無衲僧事。及向上事。敗論出生死事。不敗恁么說一句了休。須是即生死中見無生死事。
“豈不見。永嘉大師見六祖云:‘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六祖云:‘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嘉云:‘體即無生了本無速。’又如曹山辭洞山。洞山云:‘什么處去?’曹山云:‘不變異處去。’洞山云:‘不變異處豈有去耶?’曹山云:‘去亦不變異。’豈不是了得底人。你思量為一邊。不思量為一邊。于言說外做個無言說?v饒你會得個無言說處分明。才有言說。便礙著你也。終日行住坐臥。不曾行住坐臥。何不恁么參究。有時師僧來此。下一句拍一拍。那里當(dāng)?shù)靡娊獠怀龆叀D沩毷侨ニ剂靠。我分明在生死中。如何得無生死去。莫道便是也。我本來無生死。不由你說者一句子便了。有底聞人說無生死。便道是也本來無生死。若恁么作解。便難會也。既不許人作道理起會解。又不許人說卻。如何作功夫。你不見古人道。我敗把你將來底。示你個入處。珍重。”
師云:“看見今時叢林中兄弟。似總不說此事相似。敗如天下到處叢林知識。說禪說道。入室升堂。無不是說此事。何故道不曾說著。說則說也。則是說不著。不惟說不著。亦不解覷不解。恁么作功夫。敗管道。正令全提十方坐斷。佛來也打魔來也打。一向說禪。元來緊要處不曾說著。山僧者里所說者。是諸方掉下不要者。等閑地糞掃堆頭拈將來問人。又卻道不得。敗如今早入室問道明得底人。見香臺時是香臺。不是香臺。若道是香臺。與尋常人一般。若不是香臺。香臺卻分付與誰。輕輕將來問著。便七花八裂。葢緣尋常總?cè)ラe處做功夫。我且問你。不說入眾來。未行腳未入眾時。見香臺時。喚作什么?曰喚作香臺。又曰大家喚作香臺。何不思量。因什么喚作香臺。禪須是恁么參。要明你無始時來事。修山主道。不見本來法。障礙是従來。若人有障礙。顛倒幾千回。先師道。如人睡著。將一點(diǎn)糞。著在鼻端上。初不覺知。及至起來。或聞臭氣嗅褊衫。謂是褊衫臭。遂脫卻褊衫。拈得物來。一切皆臭。不知道臭在他鼻上。忽有智人向伊道。不千別物事。剛自不信。智人云:你但將手向鼻上揩看。則是不肯。若肯揩一揩。方知早較些子。遂以水洗去之。全無臭氣。若嗅一切物。元來皆無臭氣。參禪亦然。不肯自休歇向已看者。下尋會解。那下尋會解覓道理做計較。皆總不是。若肯回光。就已看之。無所不了。不見道。一根既返源。六用皆不行。但如此觀。卻有悟明分。久立。”
師才坐,呵呵笑曰:“猶自不會。”良久又曰:“我恁么說向你。猶自不會。若到別處。更作么生會也。諸方不是走作你。便坐定你。我者里也不走作你。亦不坐定你。直是省力易會。因何卻不會。敗為你千方萬便巧作道理。所以難會去。佛法是個易會安樂底法。雖然易會敗是難入難做功夫。若是諸方坐定你。便有個做功夫處。走作你便有個咬嚼處。兄弟家來說道不敢道是。則你那不敢道是。卻如何?何不恁么去看。敗恐你向者里亂會。亂有領(lǐng)覽。敗要教你不動一念便明得去。又有道。據(jù)我見處。千是萬是也此正是。如焦鍘芽如敗種子。永不發(fā)生。你已道是了。也更如何救。須是深疑著此事。所以道。凡夫有返覆。又有者會了卻說不得?v說得亦不成道理。不要草草。子細(xì)體究。山僧與你同參。我若會時。你也須會始得。你若不會。山僧亦不會也。
“不見玄沙指面前一點(diǎn)白問僧:‘見么?’僧云:‘見。’沙云:‘我也見你也見。因甚卻不會?’有個同參禮上座。見先師得一年半。凡入室敗向伊道。上座也分些緇素么?度度去度度如此。似恁么說話。如何解會。如何做功夫。今之時也無恁么尊宿為人也。亦無恁么上座參請也。若是別人則煩悶去了也。一日聞先師上堂云:‘同門出入宿世冤家。’懵然地心下如落秤錘相似。従前見解如去空中花相似。従此見諦。須是如此做功夫如此證悟。禪須是恁么參。今夏已一月也。殊不見兄弟有覺觸處。直須鼎省精神。若是無人說著無人開示。便難做功夫也。既是遇人。便好做功夫。須是分緇素始得。久立。
師云:“而今行腳兄弟?尚诺烙蓄D悟底事也。諸方亦可說有頓悟底事。若無頓悟底事。如何卻名叢林。葢為従來相傳敗是看古人公案。或看一則或兩則。略有一知一解。若有理會不得處。亦尋縫罅鉆研求會。既會得了道。此事敗如此也。便在叢林中。流布將去。皆不說著頓悟底事。若無頓悟底事。則三界二十五有如何消遣。疑情如何消落去。今早有個師僧來說道。見聞不昧。一向去認(rèn)見聞便道是也。則是不見那不昧處。問他方世界事又不知。問根塵下事又不破。如何卻以凡夫情量。便問頓悟底事。山僧今日普告大眾。但信取有頓悟底事。譬如村夫于耕田處拾得一粒金丹服后渾家上升。又似白衣拜相相似。教中說你那凡夫情量。如似土坯。未曾經(jīng)大火中癟過。都用不得。須是經(jīng)大火中癟過始得。卻似得一回頓悟相似。山僧自川中來。敗參一人。知道此人說話與古人一般。嘗問先師。道聞。禪門中有悟道果否。先師云:是。若無悟。那里得你但緩緩地參。山僧便寬心參究。有復(fù)首座見地明白。所以山僧常去詢問:敗向山僧道。須是自家做活計莫來問。我一日舉趙州夾火示僧云:‘不得喚作火。是什么?’山僧深疑著:‘分明是火,如何卻不喚作火?’如是看三年。常自思惟。爭敢以凡夫情量。便問他圣人所證處。又曾聽《法華》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常得此一念。如今兄弟家道便是。者個也為你一起解會了。便不會也。
“又先師曾到李提刑宅。提刑請就書邠中燒香了。將傳燈錄白先師。某雖俗人。素留心此道。每看此錄。多有不會處。一一望和尚開示。先師云:‘此事不如是理會。須有省悟始得。若有悟處。無不會者自不消。’問:‘人若無省悟。敗那會處亦未是在。’提刑云:‘吾師說得是。’又山僧平生事。因作知客。在火爐上會得。自后無有不會底事。眾中兄弟。須是見頓悟底事始得。今時叢林中。例皆不說著也。久立。”
師云:“山僧分上無有不是者。若有一絲毫不是處。爭敢說向人。爭敢指示人。山僧分上是時。無能是底心。又無所是底法。所以方敢說向人。若約諸人分上。明知有不是處。所以來就人決擇。若已是了。更幾時去問人也。然而山僧者里敗指你是處。你若不是。終不敢道你是。等你是也。山僧肯你也敗賭是。大眾。山僧無有不識者;蛟娙藖怼;蛴形蛱幓驘o悟處。有無會解皆知得伊。如世良醫(yī)一見便識病;蚶浠驘峥舍t(yī)不可。若一一問候方知。此乃庸醫(yī)。如前日舉。法眼指簾子。有二僧去卷。法眼云:‘一得一失。’你等事須不得道。有什么得失。又道。一人會來去卷是得。一人不會來去卷是失。若恁么怎生會醫(yī)。如今明未得。葢為悟心未諦。如不識病稱醫(yī)者。他人會也不識。不會也不識。有無見處總辨別不得。卻如何為人。如何說向人。須是克骨究實(shí)始得。若肯去克骨究實(shí)。無有不會者。不見古人道。你但究理而坐三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作尿缽子。僧家有時道。是也。卻到克骨究實(shí)。卻走作不定。如隔窗看馬騎相似。忽爾便過。直須似三二萬斤鐵相似。牽不前推不后。方知是實(shí)。你等才被人撼著早動也。更著力推一下。便倒了也。須是洞明。頓見三百六十骨節(jié)八萬四千毛窺。一時開張。內(nèi)身外器。法法皆是本來法。無有不是始得。而今師僧。依倚方能道得。若一時去。卻則無湊泊處。又謂空過了。諸人無過此時好也。既在其中。定省精神。努力究取。珍重。”
師云:“若論平等無過佛法。唯佛法最平等。若道我會你不會。不是佛法也。你會我不會。亦不是佛法也。教中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名阿耨菩提。山僧見處。與諸人齊等。諸人見處。亦與山僧齊等。又古人道。諸人知處。良遂總知。良遂知處。諸人不知。因何卻不知去。良由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遂見此土。土石諸山穢惡充滿。須依佛慧始得也。圣人說底便是平等法。也道。卵胎濕化四生九類。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眾生。實(shí)無眾生得滅度者。豈不是平等法。古人道。涅槃名廣度。無余一味收。卵胎并濕化?沼屑俺粮。薩勸能降住。菩提道自周。倏然纖芥在。此岸永淹留。才有纖毫不盡。便是此岸也。又道。剎那流入意地。便為生死根栽。豈可亂有所證妄生解會耶。古有尊宿向人道。各各有初心。在最初發(fā)心行腳。必為生死故發(fā)心;騾捒喙拾l(fā)心或?yàn)槭戮壉破炔猾@已發(fā)心。皆名發(fā)心。何故。令人看初發(fā)底心。謂你最初發(fā)底一念不易。轉(zhuǎn)頭來最有力。此是你參底禪也。若得現(xiàn)前時。敗是此心明凈也。中間求訪宗師。日夜推究。敗是養(yǎng)育此心。乃至悟得了便見。未發(fā)心時亦則不失。馬鳴祖師謂之。始覺即本覺。本覺即不覺。本始不二名究竟覺。又道。初發(fā)心時即成正覺。謂先證得果頭。佛六度萬行成熟之事也所。以令你但推究初發(fā)底心。且山僧見處與諸人一般。何不恁么會去。久立。”
師云:“明眼漢沒窠臼。你尋常彪不及者。敗是眼不明。眼若明。卻彪得也。所以說道。明眼人難得。你才道是。恁么便是窠臼也。若是明眼人。即不恁么?不見德山示眾道。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若不是明眼漢。怎生彪得。才彪不得便落意思。即成耪兆。故德山平生。則巖頭一人彪得。所以道。須是明眼漢始得。久立。”師良久告眾曰:“祖師真實(shí)好知音。”呵呵笑了,又云:“也敗得恁么說也。若明得者。親得受用。便有履踐處。若涉道理涉計較涉言說。則不會也。亦不親得受用也。你在廊下東行西行時。寮舍里洗衣?lián)穹䲡r。還見得祖師真實(shí)好知音么?良由不見問著。便腳忙手亂。病在什么處?病在你尋常。敗是思量計較中來。不親得受用。皆是去長連床上。閉目藏睛擘劃思量得盡。上窮銀漢下徹黃泉。方說得一兩句。卻到閑處時。又不知下落也。目前盡是礙人之物。輕輕問著便去不得。如今據(jù)實(shí)理論。不要亂說。我且問你。不與粥飯吃三日時。還動得么?定是動不得也。才方吃得些粥飯。方能動得。若恁么,盡是粥飯氣。到者里便要得人也。須是見得非粥飯氣底事始得。禪須是恁么參。如此方名決擇。既吃粥飯了。須扶持你。者事把來。參取恁么一件事。你卻總不知。卻去閑處用了也。說是非管閑事;蛩剂炕螂?上гS。盡把來。胡亂用了。你不知。才擬心早是后世也。剎那流入意地。便為生死根栽也。又五蘊(yùn)身存尚不知。百骸散后何處覓。近日有者一向敗恁坐地。初時惺惺地。餉間便瞌睡。十個九個坐地睡著?嗫嗖粫龉Ψ颉D抢镉沧獣。不是此理。怎生見得。丹霞豎起拂子。龐居士舉起槌子。丹霞擲下拂子。居士放下槌子。又云:‘昨日公案作么生?’丹霞放身臥。居士便出去。此豈不是真實(shí)知音。豈容你亂說容你下注腳。
“又巖頭道。夫沙門者。一一従自已胸襟流出。葢天葢地始得。那里是靜坐思量來。先師道。你睡時睡時參取。吃飯時吃飯時參取。又古人道。坐時有坐時道理。立時有立時道理。豈不見。投子問翠微。西來密旨可得聞乎。翠微佇立顧視。投子云:‘未曉玄言乞師再指。’翠微云:‘更要第二杓惡水潑在!’投子便悟。諸人不得受用在。十二時中蹉過多少好事。所以我道。祖師真實(shí)好知音。”良久又道:“祖師之道如青天白日相似。為什么有人迷路?久立。”
師云:“你諸人會不得。過在何處。你都盧是不會。根本是不會了。更求覓會處。古人道。莫棄者邊著那邊。若如此。轉(zhuǎn)難會也。向你道。根本是不會。何不恁么看。如法眼行腳時。地藏問何往。法曰:‘行腳去。’曰:‘還會行腳事么?’曰:‘不會。’曰:‘要知行腳事。不會者是。’法眼従此省悟。我問你,既‘不會’,又如何是?得須有入路方知。不是強(qiáng)會底事巧會千般。你根本不會了?白骱斡。須著用意究。你看不會。従何處得來。你要知么?你者不會。本無來處。既無來處。此不會卻如何?及乎明得者不會無去處。恁么地看時。你管取須明得。敗被你不解做佛法中人。一向敗在世間用心。未曾片時究此事。如何得便會去。及乎被人問著。胡道亂說。不是恁么事。
“舊日曾聞。一人老僧說。香林和尚見僧來曰:‘你說得不無你。你下階兩三步。早不恁么。也莫亂說好。’你看。古人根窮人是如何將為事。佛法無虛棄底道理。會取會取。珍重。”
師云:“云門大師曰:‘汝若實(shí)未彪。且順朱識取叢林中。參學(xué)人亦須順理而進(jìn)。不敢望有超過底事。大凡今之學(xué)人。事作一邊理作一邊。所以致令身心不得安樂。何不且教事常順理去。未說無始劫來事。敗據(jù)一念入母胎。頓變根身器界。自是已來莫不皆是事。一報身中種種。何嘗有一法不是事者。如今如何消遣此個事得順理去。且事有形段。理無相狀。古人一得其理了。事便如理融通去。豈不見。昔人聞板鳴乃撫掌大笑曰:‘我會也我會也。’此豈不是順理而學(xué)。何不且去十二時中恁地觀究做得者般功夫。久久成熟自然與理相應(yīng)。祖師道。要急相應(yīng)唯言不二。不敗說了便了。要得相應(yīng)始得。溈山道。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多見不能順朱。把來一時顛倒了?绽頃湃搜哉Z公案差別問難節(jié)記門庭。以為參學(xué)?嘣湛嘣。學(xué)道不如此。后生兄弟。更是不知空腹高心。十年五歲過卻光陰。并無所得。無明人我客氣。殊不念出家事。將來如何去。各各究取。莫久立。”
為李舍人普說。師云:“實(shí)無一法為緣為對。若有一絲頭。便是一絲頭。你諸人如何見得無一法為緣為對底道理。若向者里明得現(xiàn)前。何處更有身心可求。若實(shí)無個證入處。都來敗是生死流注。如今問諸人。你現(xiàn)今種種分別念慮。作么生都無法為緣現(xiàn)前。我見你你見我。作么生無法為對。道人家。須是恁么翻覆體究始得。山僧道。佛法便是諸上座。諸上座便是佛法。是有語路來體解。無語路來體解。是有可趣向處。無可趣向處。従上古佛先德,F(xiàn)前在此。盡大地凡夫四生六趣,F(xiàn)前在此。向者里直下了得。實(shí)無一絲毫子。豈是取一邊舍一邊。豈有一段本來事。有一分今時妄想。則為馳求取舍。至今不得現(xiàn)前。既有許多流轉(zhuǎn)法可厭可棄。所以諸佛出世祖師西來。使汝尋師訪道。祖師邊事透不過時。直下如銀山鐵壁相似。且如何是銀山鐵壁。元來是自家屋里事思量來。者般事我未會已前。如銀山鐵壁。如今會了。元來我是鐵壁謝鐵壁鐵壁。所以道。祖師常在世間。敗如世間如何了。先圣道。自従認(rèn)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須是你自家踏著始得。方知道佛祖常時垂手。須一一従自已胸中流出。自然明得諸圣出世善巧方便。敗如諸人。每日說底話。還有方便善巧么?乃至動轉(zhuǎn)去來種種施為。有善巧方便。無善巧方便。
“豈不見。洞山參見云門。門見來便問:‘近離甚處?’山云:‘查渡。’者一句語如何?是會來恁么說。是不會來恁么說?是肯了恁么道。是未肯了恁么道?云門又問:‘夏在什么處?’山云:‘湖南報慈。’門云:‘幾時離山。’云:‘八月二十五。’門云:‘放你三頓棒。’洞山一夜不安。明日上去問訊云:‘昨日蒙和尚放某甲三頓棒。不知過在什么處?’門云:‘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商量也。’山于言下見道。且有過無過。合吃棒不合吃棒即且置。你道。者僧悟處是如何?古人為人作么生?或若者里明得。自従無始劫來是實(shí)無一絲毫為解礙。方従是出生便了他諸圣行履處。未能如此。莫道是諸圣行履處。十二時中行履處。何嘗分明。敗為無始劫來顛倒迷亂六趣。何曾見還。猶如蠅子透窗相似。
“不見端師翁有頌云:‘為愛尋光紙上鉆。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従前被眼瞞。’如今既在此門中。不可中涂困躓。縱然學(xué)道得旨后。閨閣中物橙不下。明得此事還被。此事留滯不見道。金鎖玄關(guān)留不住。行于異類且輪回。到得恁么田地。方可為人師。如今去圣時遙。人多懈怠。尋常說正法像法末法。山僧道。法無正像末。佛法常在世間。得時便是正法。失時便是像末法。諸人決然要辦。此事緊要。是出生死。然本無生死可得。何故三際求之不可及。先佛道。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敗如歷歷分明聽法者是誰。是過去耶現(xiàn)在耶未來耶。須知是一個無始時來無知覺者。如此看來。豈是與一法為緣為對。如今天下禪僧盡道。敗是者個漢。是定有者個漢。是定無者個漢。道橫也是者個漢。豎也是者個漢。也道六十二見諸外道種。盡従佛法中來。
“所以貧道頃在舒之龍門時。常勸人如此做功夫。后到褒山亦不忘此旨。非時愛與兄弟東說西說。喚作非時語。緊要處卻在當(dāng)人。不見昔日溈山和尚。在百丈作典座。一日司馬頭陀問云:‘野狐話作么生會?’溈山撼門扇。司馬云:‘是則是。太粗生。’溈山曰:‘佛法說什么粗細(xì)?’你道問他野狐話。他卻撼門扇。且道緊要在什么處?要會么?盡是金毛師子子。莫于中路卻輪回。久立。”
- 上一篇:古尊宿語錄 第三十四卷
- 下一篇:古尊宿語錄 第三十二卷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jìn)(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yùn)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yùn)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