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二(4)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二(4)
巳四、三凈(分四科) 午一、標
又戒律儀有三種觀清凈因相。
在「二道資糧」這一大科里面的「廣辨」一共十一科。第一科是「戒律儀」,這戒律儀里面分三科,第一科「征」,第二科「嗢柁南頌」,第三科「長行釋」。長行釋里面分二科,第一科是「釋一切種」分五科,第一科是「辨」,第二科是「虧滿十」,第三科「六異門」,現(xiàn)在是第四科「三凈」。這「三凈」里面分四科,第一科是「標」。
「又戒律儀」,前面這一大段文里面說到律儀戒事情,現(xiàn)在這里「有三種觀」,它能夠使令戒律儀得清凈。這三種觀察的方法是清凈的因,就是持戒能得清凈,因「觀」而得清凈所以這個「觀」叫做「清凈因」。這三種觀的相貌,就是清凈的因相有三種觀。
午二、征
何等為三?
這是第二科,是征。下面第三科就是列出來這三種觀察的相貌。
午三、列
一、觀身業(yè)。二、觀語業(yè)。三、觀意業(yè)。
下面第四科是解釋這三種相貌,第一科是「辨相」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午四、釋(分二科) 未一、辨相(分三科) 申一、征
云何觀察如是諸業(yè)令戒律儀皆得清凈?
怎么樣「觀察如是諸業(yè)」?就是身口意三業(yè),使令我們所守護的「戒律儀皆得清凈」而不違犯,這是「征」。
下面第二科是「辨」,就是加以說明。分二科,第一科是「觀身語業(yè)」,這「意業(yè)」是第二科在下面。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舉身業(yè)」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又分二科,第一科是于「現(xiàn)未世」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觀察」。
申二、辨(分二科) 酉一、觀身語業(yè)(分二科) 戌一、舉身業(yè)(分二科)
亥一、辨(分二科) 天一、于現(xiàn)未世(分二科) 地一、觀察
謂希當造及欲正造、身作業(yè)時如是觀察:我此身業(yè)為能自損、及以損他、是不善性,能生眾苦招苦異熟。為不自損、亦不損他、是其善性,能生諸樂招樂異熟。
「謂希當造及欲正造,身作業(yè)時如是觀察」,這個「觀察」是這樣觀察:就是說你這位修行人你自己有意的,這「當造」我將來要采取這樣的行動!讣坝F(xiàn)造」,這個「欲」就是我想要現(xiàn)在就要做這種事情。這個「當造」和「正造」,就是現(xiàn)在和將來!干碜鳂I(yè)時」,就是在我們的身采取行動的時候,你采取行動的時候「如是觀察」,你先要在你心里面作如是觀。
怎么觀呢?「我此身業(yè)為能自損、及以損他、是不善性」,我現(xiàn)在由我的這個身體發(fā)出來的行動是能夠損害自己、對自己有傷害,「及以損他」也能傷害他人,是自他兩不利,這樣的事情是「不善性」是有罪過的!改苌娍唷,它有力量能發(fā)生很多的苦惱!刚锌喈愂臁梗瑢砟苷懈衼砜鄲赖果報。這是一個觀察,你觀察你的身業(yè)是這樣子。
「為不自損、亦不損他」,這是第二個觀察。我這樣的行動對自己沒有傷害、對他人也沒有傷害,這是有功德的事情,「是其善性」!改苌T樂」,它有能力能夠顯現(xiàn)出來安樂的事情、安樂的果報!刚袠樊愂臁梗F(xiàn)在有能力生諸樂,將來這個樂的果報就出現(xiàn)了,「招樂異熟」。
地二、清凈
如是觀己。若自了知我此身業(yè),自損損他、是不善性、能生眾苦招苦異熟,即于此業(yè)攝斂不作亦不與便。若自了知我此身業(yè),不損自他、是其善性、余如前說,即于此業(yè)而不攝斂造作與便。
前面這是「觀察」。下面第二科是「清凈」。
「如是觀已」這樣觀察了以后,「若自了知我此身業(yè)」若自己知道我現(xiàn)在這個身體的行動,我的行動有「自損」有「損他」,「是不善性、能生眾苦招苦異熟」,「即于此業(yè)攝斂不作」,那就對于想要做的這件事馬上的收回來,這個心不要動這種有罪過的念頭,不要有這種行動、就把這件事收回來不做這件事!敢嗖慌c便」,這個「便利」就是沒有障礙的意思、很順利的做這件事。現(xiàn)在因為這件事有罪過,「不與」不要給它方便、就是不要做這件事。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有一個前方便而后才有正式的行動,現(xiàn)在這個前方便就停下來不給它前方便。
「若自了知我此身業(yè),不損自他、是其善性」,「余如前說」就是「能生諸樂招樂異熟」的話,「即于此業(yè)而不攝斂」,那么這個行動、這件事你不要停下來,「造作與便」要立刻地采取行動給它方便、給它一個前方便叫它順利的成就。
這就叫做「清凈」,就是惡不可以做善才可以做。就是將來的、和現(xiàn)在的,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先做如是觀,這樣子。
天二、于過去世(分二科) 地一、觀察
復于過去已造身業(yè)亦數觀察,我此身業(yè)為能自損,余如前說。
這下面是「于過去世」。前面是「將來」和「現(xiàn)在」這二種,現(xiàn)在是對「過去」的時候。分二科,第一是「觀察」。
「復于過去」,說是這一剎那以前的就是已經過去的事情,我已經造作了這樣的事情!敢鄶涤^察」,也要數數地觀察、要回想,用你的智慧去觀察!肝掖松順I(yè)為能自損」也能損他,「余如前說」,能生諸苦招苦異熟。
這是觀察。這下面第二科是「清凈」。
地二、清凈
如是觀已;若自了知我此身業(yè),自損損他余如前說,便于有智同梵行所,如實發(fā)露如法悔除。若自了知我此身業(yè),不損自他余如前說,便生歡喜,晝夜安住、多隨修學。
「如是觀已,若自了知我此身業(yè),自損損他余如前說,便于有智同梵行所」,觀察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是有罪過的,那么后來應該怎么辦呢?「便于」有智慧的同修圣道的人的地方「如實發(fā)露」,要向他發(fā)露坦白出來「我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錯誤的事情」,向他坦白的、真誠的坦白出來!溉绶ɑ诔梗罁渎缮纤(guī)定的懺悔法把它除滅了這個罪過。
「若自了知我此身業(yè),不損自他余如前說」能生諸樂招樂異熟!副闵鷼g喜,晝夜安住」,心里面「我做的事情有功德能生樂異熟」,那么白天夜間心情很平靜!付嚯S修學」,多多的隨順他來繼續(xù)的修學這種善法。
亥二、結
如是彼于去來今世所造身業(yè),能善觀察,能善清凈。
就是這樣子,這個修行人對于自己過去的、將來的、現(xiàn)在的所做的事情,能這樣善巧的觀察思惟,你就能夠清凈了你的身口意三業(yè)。就持戒清凈,有錯誤的懺悔、有功德的繼續(xù)的增長廣大。
戌二、例語業(yè)
如于身業(yè),于其語業(yè)當知亦爾。
前面是說「身業(yè)」,下邊「例語業(yè)」。就是語業(yè)也和身業(yè)一樣也要這樣觀察清凈。
酉二、觀意業(yè)(分二科) 戌一、辨(分二科) 亥一、觀察
由過去行為緣生意,由未來行為緣生意,由現(xiàn)在行為緣生意,即于此意數數觀察:我此意業(yè)為能自損,余如前說。
前面是身業(yè)、語業(yè),下邊是觀察這個「意業(yè)」。這意業(yè)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分二科,第一科是先說「觀察」。
「由過去行為緣生意,由未來行為緣生意」,其實這身口意三業(yè)、意業(yè)是根本,還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這時候觀察的時候就知道「由過去行為緣生意」,說我過去的「行」作因緣而生起意識,這是什么呢?就是「作意心所」,或者如理作意、或者是不如理作意,這個「行」就使令這意識就現(xiàn)起來了,由這作意心所引起意識的現(xiàn)行,就是這么回事。「過去行為緣生意」也是這樣子、「未來行為緣生意」、「由現(xiàn)在行為緣生意」,都是這樣子。
「即于此意數數觀察」,即于所生起的這個意要一次又一次的觀察。「我此意業(yè)為能自損,余如前說」,也像前面身業(yè)、語業(yè)這樣子。
亥二、清凈
如是觀己;若自了知我此意業(yè)是其黑品,即于此業(yè)攝斂不起、不與其便。若自了知我此意業(yè)是其白品,即于此業(yè)而不斂攝、發(fā)起與便。
「如是觀已」,這樣觀察完了,「若自了知我此意業(yè)是其黑品」,這個貪心、瞋心、這個三毒,貪瞋癡的三毒若發(fā)動了這是有罪過的,這是「黑品」!讣从诖藰I(yè)攝斂不起」,這貪瞋癡這是有罪過的事情,馬上的把它收回來,叫它不要動!覆慌c其便」,不要給這貪瞋癡作方便,叫它不要動。當然這個地方就是要……還是「四念處」才能轉變自己的內心,或者「五停心觀」…這些事情。
「若自了知我此意業(yè)是其白品」,無貪、無瞋、無癡,是與慈悲喜舍與戒定慧這是一類的「是其白品」!讣从诖藰I(yè)而不斂攝」,那你就不要停下來,繼續(xù)增長廣大。「發(fā)起與便」,就是創(chuàng)造一些因緣給它方便,叫它繼續(xù)的有所成就。
下面這是結束這一段。
戌二、結
如是于彼去來今世所起意業(yè),能善觀察、能善清凈。
「如是于彼去來今世所起的意業(yè),能善觀察、能善清凈」,觀察了以后,不清凈的立刻要停下來,清凈的讓它增長廣大。
申三、證(分二科) 酉一、舉賢圣
所以者何?去來今世所有沙門、若婆羅門、于身語意三種業(yè)中,或已觀察、或當觀察、或正觀察,或已清凈、或當清凈、或正清凈,或已多住、或當多住、或正多住,一切皆由如是觀察、如是清凈。
前邊是解釋這個三種觀,第一科是「征」,第二科是「辨」,這二科說完了,F(xiàn)在第三科是「證」分二科,第一科「舉賢圣」。
「所以者何?」為什么要這樣作觀呢?說「去來今世」過去世、未來世、現(xiàn)在世「所有」的這些修行人,這些「沙門和婆羅門」,修學圣道斷一切虛妄分別的這些修行人!赣谏碚Z意三種業(yè)中,或已觀察、或當觀察、或正觀察」,這些「去來今世」這三世的修行人,對「于身口意」這三業(yè)都是這樣子:或者「已經觀察」就是過去世,「或當觀察」就是未來世,「或正觀察」就是現(xiàn)在世。只要是這三業(yè)一動要經過智慧的觀察,批準了才行動,不合法的不批準。就是用智慧來決定,而不是用煩惱來決定事情的。這可見這修行人是這樣的,修行人內心是這樣情形。
「或已清凈,或當清凈,或正清凈」,過去世他的身口意經過這樣的觀察,就是「已」經是「清凈」的。將來的時候也是要經過這樣的觀察,也是使令身口意清凈,F(xiàn)在也是要經過智慧的觀察,要使令他清凈,「正清凈」!富蛞讯嘧,或當多住,或正多住」,或者過去世,當然這位修行人他的心里面多數安住在觀察和清凈的上面!府敹嘧 咕褪俏磥硎馈!刚嘧 咕褪乾F(xiàn)在世。
「一切皆由如是觀察,如是清凈」,就是過去也是這樣子、未來也是這樣子、現(xiàn)在也是這樣子,一切都是由這樣的智慧的觀察,使令自己的三業(yè)清凈,也就是你的律儀清凈了。
前面是「舉賢圣」,舉人來說。下面「引圣教」。
酉二、引圣教
如佛世尊,曾為長老啰怙羅說:汝今啰怙羅!于身語意業(yè),應數正觀察;念諸佛圣教。啰怙羅汝應學是沙門業(yè)。若能于此學,唯勝善無惡。
「如佛世尊,曾為長老啰怙羅說」,說這個頌:「汝今啰怙羅!于身語意業(yè),應數正觀察」,佛就招呼羅怙羅;你現(xiàn)在于身業(yè)、語業(yè)、意業(yè)這三業(yè),「應數正觀察」,不止一次的、時時的要「正觀察」,依據佛教去觀察叫做「正觀察」!改钪T佛圣教」,這個「觀察」你自己是不懂得怎么觀察的,那你叫我觀察我怎么觀察呢?「念諸佛圣教」、要憶念,你要憶念諸佛的法語,依據佛的法語去觀察那叫做「正觀察」。「羅怙羅汝應學是沙門業(yè)」,你應該學習這樣修行人的這種事情!溉裟苡诖藢W,唯勝善無惡」,你若能這樣學習,你的三業(yè)只有殊勝的功德莊嚴而沒有罪過,慢慢的就可以得圣道了。
未二、略義(分二科) 申一、觀察
若于如是身語意業(yè)審正思擇:我此諸業(yè)為能自損,廣說如前。是名觀察。
這個「三凈」分四科,第一科是「辨相」,第一科是辨相這科說完了,F(xiàn)在就是第二科「略義」,就是它的要義。分二科,第一科「觀察」。
「若于如是身語意業(yè)審正觀察」,這個「審」就是很切實的、很認真的這樣觀察,不是馬馬虎虎的、不是。「思擇」就是觀察!肝掖酥T業(yè)為能自損,廣說如前」,「是名」叫作「觀察」。
申二、清凈
若于一分攝斂不作亦不與便,廣說乃至發(fā)露悔除。復于一分而不斂攝造作與便,廣說乃至便生歡喜,晝夜安住多隨修學。是名清凈。
這第二科是「清凈」!溉粲谝环謹z斂不作」,就是黑品的有罪過的,若發(fā)覺是有罪過馬上的要息滅了它、要除滅了它,不做這種惡事,「亦不與」其方便,「廣說乃至發(fā)露悔除」!笍陀谝环侄粩繑z」,就是白品有功德的事情,「造作與便」,這要主動的給它條件叫它方便的成就,「廣說乃至便生歡喜」,「晝夜安住」白天也是這樣子、黑天也是這樣子、不要超越這個范圍叫做「住」。「多隨修學」多而又多、多多的隨順這個道理去學習,「是名」叫做「清凈」。
這是第四科「三凈」。下面第五科「十種勝功德」分三科,第一科是「標」。
巳五、十勝功德(分三科) 午一、標
如是清凈尸羅律儀,應知有十功德勝利。
說是這位出家人,這個修行人他能夠守護他的戒律能得清凈,能這么樣的學習得清凈有什么好處呢?「應知有」十種「功德」、有十種「勝利」殊勝的利益。這個「功德」就是沒有過失、這個功德是「殊勝的利益」,「勝利」是贊嘆這個「功德」的。
這是「標」,下面是「征」。
午二、征
何等為十?
午三、釋(分十科) 未一、第一勝利(分二科) 申一、辨
謂諸所有具戒士夫補特伽羅,自觀戒凈便得無悔,無悔故歡,歡故生喜,由心喜故身得輕安,身輕安故便受勝樂,樂故心定,心得定故能如實知、能如實見,實知見故便能起厭,能起厭故便得離染,由離染故證得解脫,得解脫故便自知見我已解脫,乃至我能于無余依般涅槃界當般涅槃。
下面第三科解釋分十科,第一科是「第一勝利」,十種勝利現(xiàn)在說第一種勝利。分二科,第一科「辨」。
「謂諸所有」,并不是一個;所有的這個「具足戒」持戒清凈的人叫「士夫」、這個「補特伽羅」!缸杂^戒凈便得無悔」他自己觀察:我守護的戒很清凈一點沒有違犯,「便得無悔」那么心里面就不會恨、不會有遺恨。你若犯了戒心里面就會恨就會后悔,「悔」者恨也。這時候心里沒有悔!笩o悔故歡」,沒有恨故那么心里面就快樂、心里面就會快樂,「無悔故歡」!笟g故生喜」,心里一快樂了就生喜、就歡喜持戒清凈,持戒清凈使便令心情快樂那么就歡喜這件事、歡喜持戒清凈!赣尚南补噬淼幂p安」,你心里面快樂你這個心理影響到你的生理,心情快樂你的生理上也就會輕安,就是輕快安和、四大調和。
「身輕安故便受勝樂」,這個身體感覺到輕安的時候你就會有殊勝的快樂。這個事情,這里說「輕安」不是說是未到地定、初禪、二禪、三禪那個「輕安」,不是那個意思。而這個地方「輕安」應該是什么呢?應該指欲界定說的,欲界定到了等持的時候,到了等持的時候雖然沒有輕安樂但是身體輕安、輕快,就是身體有若無的樣子、這個身體,所以叫做「輕安」,指這個說的。到了欲界定,你再進一步就到了未到地定,就得「便受勝樂」那時候有輕安樂了,就是我們通常說「三昧樂」!笜饭市亩ā,因為那時候有三昧樂,而那時候你的心是寂靜住、明靜而住,那時候就叫做「未至定」,超過了欲界定了。
「心得定故能如實知、能如實見」,你得到未到地定的時候,心里安住不動明靜而住的時候,你在這里邊修四念處的時候,修無常觀、修無我觀、修空觀的時候「能如實知」過去的一切法、未來的一切法,「能如實見」,能如實見現(xiàn)在的一切法,說過去、未來、現(xiàn)在的都是無常的、苦空無我的境界,你能真實的就會見到,「能如實知見」!笇嵵姽时隳芷饏挕,你實在知道這是苦、這是集、是滅、是道那就得初果了,「便能起厭」這時候就能生厭離心。世間上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誰歡喜?誰都不歡喜。但是這個初果圣人,世間人認為快樂的事情他都認為都是苦惱境界、都不是快樂,你若長遠的看你才能知道那也是苦、并不是樂,「便能起厭」。
「能起厭故便得離染」,他生了厭離心,對于世間上的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厭離,這是一個生死的果報是苦惱,那么就能修不凈觀、修四念處了!副愕秒x染」;前面「如實知見」是斷除這個我、我所執(zhí),就是斷除見煩惱!副愕秒x染」就是斷除愛煩惱了,當然不只是欲界的愛,色愛、無色愛這些染著都遠離!赣呻x染故證得解脫」,就是把這個生死的苦惱已經解脫了。雖然沒有入無余涅槃,但是他圣道現(xiàn)前的時候這苦惱境界都不在。這個色受想行識的苦惱的境界,在他那圣道的境界里面是沒有這回事情的,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和《心經》說的道理是一樣,和《阿含經》說的是一樣的。
「得解脫故便自知見我已解脫」,他不用別人告訴他、他自己就知道,就是知道已經解脫了!副阕灾娢乙呀饷,乃至我能于無余依般涅槃界當般涅槃」,前面是得有余依涅槃,這就是他自己知道能入無余依涅槃,有這種堪能性。
這是「辨」,這是說明這個「第一勝利」。下面第二科結束。
申二、結
如是所有具戒士夫補特伽羅、尸羅清凈增上力故,獲得無悔、漸次乃至能到涅槃。是名第一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如是所有具戒士夫補特伽羅、尸羅清凈增上力故」,也就是把前這段文的要義再說一說。因為你持戒清凈,持戒清凈就有這樣殊勝的力量,「獲得無悔、漸次乃至能到涅槃」!甘敲谝皇_律儀功德勝利」,這是第一個勝利。
未二、第二勝利(分二科) 申一、辨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于臨終時起如是念:我已善作身語意行、非我惡作身語意行,乃至廣說。若有其趣,作福業(yè)者、作善業(yè)者、作能救濟諸怖畏者之所應往。我于斯趣必定當往。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于臨終時起如是念」,這是下面「第二個勝利」,先說明。「臨終」的時候他心里面有這樣子的「念」、有這樣的正念:「我已善作身語意行」,這個持戒清凈這個人,他臨終時候他心里想:我已經善作身業(yè)語業(yè)意業(yè),我的身業(yè)語業(yè)意業(yè)都是清凈有功德的!阜俏覑鹤魃碚Z意行」,我持戒清凈,我身業(yè)語業(yè)意業(yè)沒有罪過、沒有惡。「乃至廣說」,就是前面這個「你沒有惡、沒有犯戒所以就無悔、無悔故歡喜」這些,那個地方。
「若有其趣,作福業(yè)者、作善業(yè)者、作能救濟諸怖畏者之所應往」,這下面「若有其趣」;說「若有」那么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是「作福業(yè)」的人能到那地方去、「作善業(yè)」的人能到那地方去、「作能救濟諸怖畏」的那個人能到那個地方去,「之所應往」能到那個地方去。「我于斯趣必定當往」,若這樣的話我也能去,「我也能到那地方去」,他心里這樣子想。因為我沒有罪過、我持戒清凈,這樣子。
這個「作福業(yè)」,這個「!故强蓯蹣返墓麍螅@個業(yè)能得到可愛的果報那叫做「福業(yè)」。這個「作善業(yè)」,這個「善」字就是沒有罪過,作了這個事情是有利益的,不是有罪過的事情,所以叫「善業(yè)」!缸髂芫葷T怖畏者」,你作福業(yè)也好、作善業(yè)也好「能夠救濟諸怖畏」;你若作了惡業(yè)就跑到三惡道是可怖畏的,三惡道是令人恐怖的地方。你若作善業(yè)作了福業(yè)的話就能救濟諸怖畏,使令他遠離一切怖畏,是這樣意思。作福業(yè),作善業(yè),「能救濟諸怖畏」能遠離一切怖畏的這種業(yè)力,能到那地方去;那「我于斯趣必定當往」,我持戒清凈,我也會到那地方法。他臨終的時候他作如是念。
申二、結
如是獲得能往善趣第二無悔,由無悔恨所有士夫補特伽羅,名賢善死、賢善夭逝、賢善過往。是名第二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如是獲得能往善趣第二無悔」,這是第二科結束。就是這樣,這個持戒清凈這個人他這樣子作念,他就獲得這樣「能往善趣」,「我能夠往生到安樂的地方去」,他有這么樣一個決定的信心,就叫作能「獲得」。這是「第二個無悔」,能得到這第二個沒有悔的一種功德!赣蔁o悔恨所有士夫補特伽羅名賢善死」,這個人,這個持戒清凈這個補特伽羅這個人,他臨死的時候心情很安樂沒有恐怖,很自在很安詳所以叫做「賢善死」;若跑到三惡道去就不對勁了。「賢善夭逝」,這個「夭逝」,就是壽命不長他就離開了這個地方,但是他持戒清凈還是好的,他還是到安樂的地方去所以也是「賢善」!纲t善過往」,說是一剎那間就變成過去了,但是也是「賢善」。所以這個世間上的人,對于善惡果報這件事認識的不那么清楚,哎呀!這個人壽命無常就死了,夭往好像很不好。但在佛法上來說,只要是你生存的時候你的身口意都是清凈的,什么時候走都可以,都是吉祥的。
「是名第二尸羅律儀功德的勝利」,這是臨命終的時候心情快樂,這是一種。
未三、第三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遍諸方域、妙善稱譽聲頌普聞。是名第三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遍諸方域」,這是「第三個勝利」。前面說到二個勝利還沒說完,還有「余」、還有余的「補特伽羅」有什么好呢?「遍諸方域」,普遍到東方南方北方西方有「妙善稱譽」,有很好的「稱譽」,人家都稱譽贊揚他;那當然都是有智慧的人贊嘆他,愚癡人不一定!嘎曧炂章劇梗毡榈亩贾,別人都寫出來文章來贊嘆你,這是「聲頌普聞」!甘敲谌_律儀功德勝利!
未四、第四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寢安、悎安,遠離一切身心熱惱。是名第四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這還有「第四個勝利」,什么勝利呢?「寢安、悎安」,睡覺的時候也是心里也安,你持戒清凈睡覺睡得安。睡覺醒了,醒了心里也是安,也是平安。「遠離一切身心熱惱」,就是他那個身心沒有這些苦惱的事情,沒有。因為你思惟這個道理他心里自然就安下來,所以這些不相信因果的人、隨便的放逸的人,他說「沒有因果」,實在他心里還是不安的!甘敲谒氖_功德勝利」,這是第四種。
未五、第五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若寢若悎、諸天保護。是名第五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這是「第五個勝利」!溉魧嬋魫、諸天保護」,說是你若持戒清凈的話,你睡著覺也好你睡醒了也好,諸天來保護你,為你作護法!甘敲谖迨_律儀功德勝利」,這是這一種。
未六、第六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于他兇暴不慮其惡,無諸怖畏,心離驚恐。是名第六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這是第六勝利!赣谒麅幢┎粦]其惡」,說是這個持戒清凈這個人,對于另外有人特別兇殘暴的人,這個持戒清凈的人遇見了這個兇暴的人的時候「不慮其惡」,心里面不顧慮他會來傷害他,他不顧慮這個事情!笩o諸怖畏」,他心里面不怕!感碾x驚恐」,心里面沒有這個驚恐的事情。「是名第六尸羅律儀功德勝利」。當然這件事情,有諸天來保護當然沒有事情,所以你不能對他發(fā)惡的,這個事情。
未七、第七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諸喜殺者怨讎惡友、雖得其隙,亦常保護了知此是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或為善友,或住中平。是名第七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現(xiàn)在「第七個勝利」!笍陀兴嗑呓涫糠蜓a特伽羅,諸喜殺者怨讎惡友」說是這個持戒清凈的人,他也可能與這歡喜殺的人…,遇見了這種人,這個人他就是拿殺人不當一回事,歡喜殺害的人!冈棺嚒梗蛘呤潜舜碎g以前有過什么怨恨的事情,遇見了這個人。遇見一個惡知識,遇見這個人。
「雖得其隙,亦常保護」,這個歡喜殺的人、或者與這個修行人有怨讎、還一個惡知識這些人,這些人「雖得其隙」,對于這個修行人,雖然得到一個漏洞可以…要來傷害這個持戒清凈的人,但是雖得到這么個機會,但是「亦常保護」,那歡喜殺的人、和那個怨讎的人、惡友的人,反倒來保這個持戒清凈的人,保護他不傷害他!噶酥耸蔷呓涫糠蜓a特伽羅」,那個喜殺的人、那個怨讎、那個惡人,知道「哎呀!這個人持戒清凈!這個是應該恭敬尊重贊嘆,不可以傷害他的!
「或為善友」,他原來是怨恨、是惡友、喜殺的,反倒對這個持戒清凈的人認為「這是個好朋友!」對他這么想!富蜃≈衅健,或者彼此間安住在「也不是善友可也不是惡友」,在平平的境界,沒有惡意對他。
「是名第七尸羅律儀羅功德勝利」。
未八、第八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一切魍魎藥叉宅神非人之類、雖得其便、雖得其隙,而常保護。謂具尸羅增上力故。是名第八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一切魍魎藥叉宅神非人之類」,還有勝利,第八個勝利。就是一切的「魍魎」,這某個山里面這些怪,木石之怪或者水神這些…,不是人,就是「魍魎」,或者「藥叉」鬼,還有「宅神」,「非人之類」,總而言之都不是屬于人一類的!鸽m得其便、雖得其隙,而常保護」,也是保護這個持戒清凈的人。說是「雖然得其便」,就是有的時候,這個持戒的人有的時候也會有點事情,可能也有點兒事情,但是這些鬼神還是保護他。
「謂具尸羅增上力故,是名第八尸羅律儀功德勝利」,為什么這些鬼神對他這么樣子,特別優(yōu)待他呢?因為他這個出家人,這個修行人他持戒清凈的這種力量,自然會有這種感動使令那些鬼神、使令這惡人、這個喜殺的人、有怨讎的人、惡知識的人、兇暴的人對他有恭敬心,要保護他而不敢傷害他。這是清凈戒的威力有這種作用,「是名第八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未九、第九勝利(分三科) 申一、標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法無艱難,從他獲得種種利養(yǎng)。
這是第九科「第九勝利」,第一科是「標」!笍陀兴嗟木呓涫糠蜓a特伽羅」的勝利,什么呢?「法無艱難」,這個「法」者「!挂玻褪撬@個持戒清凈這個人,他沒有「艱難」這件事,常是沒有「困難」的這件事。怎么叫做「法無艱難」呢?「從他獲得種種利養(yǎng)」,從別人獲得種種利養(yǎng)這件事沒有困難,人家都愿意供養(yǎng)他幫助他。這是「標」,下面解釋。
申二、釋
所謂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yī)藥及諸資具。由依尸羅增上因力,國王大臣及諸黎庶、饒財長者及商主等、恭敬尊重。
「所謂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yī)藥及諸資具」,這些生活所需的這些事情。由于「尸羅的增上因力」,由于你持戒清凈的威力。「國王大臣」、「及諸黎庶」就是一般的老百姓!葛堌旈L者」就是大富長者、有財富的人!讣吧讨鞯取咕褪亲魃獾娜。「恭敬尊重」,你持戒清凈的威力,這些人都恭敬你、尊重你,這樣子。
申三、結
是名第九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未十、第十勝利(分三科) 申一、標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一切所愿皆得稱遂。
「復有所余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這是第十個「第十勝利」,先是「標」!敢磺兴附缘梅Q遂」,你一切的愿望(當然是合理的愿望),都會令你滿意的,這樣子。這是標。
下面第二科解釋分四科,第一科是「生欲人天」。
申二、釋(分四科) 酉一、生欲人天
若于欲界、愿樂當生或剎帝利大族姓家、或婆羅門大族姓家、或諸居士大族姓家、或諸長者大族姓家,或四大王眾天、或三十三天、或夜摩天、或睹史多天、或樂化天、或他化自在天、眾同分中。由戒凈故,即隨所愿當得往生。
「若于欲界,愿樂當生」,說是這個持戒清凈的人,他若是愿意還要來欲界,在欲界里面「愿樂當生」,他的心里面歡喜還要生到欲界來。在欲界什么地方生呢?「或剎帝利」在王族里面受生,「剎帝利大族姓家」!富蚱帕_門的大族姓家」,「婆羅門」就是讀書人、有智慧的人!竸x帝利」就是有權利的人。「或諸居士大族姓家」,就是有財富的人!富蛑T長者」,品德高尚的「大族姓家」。
「或四大王眾天」。前面這是人間、都是有地位的人,這后面「四大王眾天」這是天上,欲界天。「四大王眾天」、「或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富蛞鼓μ臁,就是時分天!富蚨檬范嗵臁,知足天。「或樂化天、或他化自在天、眾同分中!
你愿意生到天上去,或者是愿意在人間,「由戒凈故,即隨所愿」,由于你持戒清凈你沒有過失,你就能隨你所愿「當得往生」,就能生到這里來。
這是第一個「所愿皆得稱遂」,愿意生到人、天。下面第二個「住生有色」。
酉二、住生有色
若復愿樂入諸靜慮現(xiàn)法樂住,或有色天眾同分中、若住若生,由戒凈故,便得離欲。所愿皆遂。
「若復愿樂入諸靜慮現(xiàn)法樂住」,若是這個持戒清凈這個人他不愿意在欲界人天里面受生,他歡喜「入諸靜慮,現(xiàn)法樂住」就是入于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脯F(xiàn)法樂住」,就是你現(xiàn)在的色受想行識里面有三昧樂的存在,你愿意住在這個三昧樂里面。這個「愿樂入諸靜慮現(xiàn)法樂住」,這是希望在人間的時候修禪定。「或有色天眾同分中」,就是死了以后生到色界天去!副娡帧,天與天大家都是一樣的,一樣的所以叫「眾同分中」!溉糇∪羯,若是住在三昧樂里邊、或者生到色界天里面去。
「由戒凈故,便得離欲,所愿皆遂」,由于你持「戒」清「凈」,所以你就能夠容易「離欲」、遠離了欲界的欲,你愿意生到色界天、愿意得禪定都可以滿意,都可以滿足你。
酉三、住生無色
若復愿樂寂靜勝解,超過色定入無色定、具足安住,或無色界天眾同分中,當得往生,余如前說。
這是「住生無色」,這個「住」就是你安住在這個三昧樂里邊,安住在色界四禪、安住在無色界的四空定,這個「住」是這樣意思。生色界天是死了以后,將來的,「生無色」界天也是將來的。
「若復愿樂寂靜勝解」,就是得到無色界的四空定,這個定力是高過了色界定所以這個叫做「寂靜」。這個「勝解」就是「有力量的認識」,你這個心能安住在這個初禪里面那也是勝解,二禪、三禪、四禪都是勝解,安住在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都是勝解,如果你沒有勝解你不能得到那個定的!溉魪驮笜芳澎o勝解,超過色界」,進步到「入于無色界定」里面「具足安住」這樣子,這是在人間你修無色界定也就成功了,「或無色天眾同分中」。「當得往生」,將來死了以后到那邊去,也是可以!赣嗳缜罢f」,像前面說就是「由戒凈故,便得離欲,所愿皆遂」。
酉四、證極涅槃
若復愿樂當證最寂究竟涅槃,由戒凈故,便證一切究竟離欲。
這是第四科「證極涅槃」!溉魪驮笜贰,說這個持戒清凈的人他歡喜…,不愿意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他愿意「當證最寂究竟的涅槃」,這個不生不滅的圣人的住處這里!赣山鋬艄,便證一切究竟離欲」,因為你持戒清凈你這件事也就能成功,便能夠證入到「一切究竟」,就是無貪瞋癡,見到無眼耳鼻舌身意那個究竟的離欲的境界,你就可以證悟到。
申三、結
是名第十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這是贊嘆這個持戒有十種功德,持戒清凈有這十種功德。其實這十種功德應該常常念一念。
辰二、結勸修學(分二科) 巳一、牒略義
如是已說戒蘊廣辯、戒蘊虧損、戒蘊圓滿、戒蘊異門、戒蘊觀察及以清凈、戒蘊所有功德勝利。
這是第二科「結勸修學」。前邊是第一科是「釋一切種」,這一切種都是屬于「戒律儀」清凈的事情,F(xiàn)在第二科「結勸修學」,勸我們好好學戒。
「如是已說戒蘊的廣辯」,這五分法身第一個是戒、戒法身,像前面說這么一大段了。說到這個「戒蘊的虧損」有十種因緣,「戒蘊的圓滿」有十種因緣,「戒蘊的異門」有六種,「戒蘊觀察」有三種,「及以清凈」,「戒蘊所有功德勝利」這有十種。這前已經說過的。
這是「牒略義」,F(xiàn)在第二個是「勸修學」。
巳二、勸修學
于此宣說明了開示一切種相,最極圓滿資糧所攝尸羅律儀,若有自愛樂沙門性、婆羅門性諸善男子,應勤修學。
「于此宣說明了開示一切種相」,就是在這一大段文里面,「宣說」這個戒,「明了」、一點也沒有這個隱昧的地方,「開示」所有有疑問的地方都已經解釋了。這「一切種」的相貌,都是明了的開示了。「最極圓滿資糧所攝尸羅律儀」,尸羅律儀的資糧,「最極圓滿的資糧所攝」的「尸羅律儀」,它是得定、得圣道的「圓滿的資糧」。
「若有自愛樂沙門性、婆羅門性諸善男子,應勤修學」!溉粲凶詯邸谷粲幸粋人知道「自愛」愛護自己,他歡喜得圣道「樂沙門性」,「婆羅門性」,歡喜遠離一切虛妄分別的話,這樣的諸善男子諸善女人應該好好努力的學習,學習這個清凈的戒。
- 上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二(3)
- 下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三(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三(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8)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2)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