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
《阿毗達磨俱舍論》(簡稱《俱舍論》),義為對法藏論。全論通過五事(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內容與八品詞句進行抉擇,主要講述一切萬法之總相、別相、性質、類別,對世出世間法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詳細闡明流轉與還滅的因果法則...[詳情]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第四卷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第四卷
婆藪盤豆造
釋論中分別根品之三
說二定已。何法為命。偈曰。壽即命。釋曰。云何如此。阿毗達磨藏中說。何者為命根。謂三界壽。此非可知。此壽是何法。偈曰。能持身暖及意識。釋曰。此偈是佛世尊所說。壽暖及意識。此三舍身時。所舍身即眠。如枯木無意是故此法能持暖及識。為相續(xù)住因。說名為壽。若爾有何別法。能持此壽。此暖及識。還持此壽。若爾此三法。互相持起故。于中何法先謝。由此法謝余法后謝。若執(zhí)如此。應立三法恒起無謝。是義不然。此壽以業(yè)為持。如業(yè)所引。相續(xù)隨生住故。若爾是暖及識。何故不許以業(yè)為持。勿執(zhí)諸識從始至終皆是果報。若爾此暖應以業(yè)為持。此識應以暖為持。如此于無色界識應無持。以暖觸無故。此識于彼以業(yè)為持。君不可隨意作;蛘f暖為識持;蛘f業(yè)為識持。汝前已許何所許。勿執(zhí)諸識從始至終皆是果報。若爾是故唯有壽于二為持。我亦說此不無但非別實物。若爾汝立壽是何法是。三界業(yè)所引聚同分住時。何以故。此聚同分。速疾隨宿業(yè)所作。謂應住如量時。是聚同分。得如此時住。說名為壽。譬如稻等所引熟時。又如放箭所引住時。若有人執(zhí)。有別德名速疾。生在箭上。由隨此德故。箭行乃至墮。時于此人是德由唯一故。及無礙故。于余處急緩至時。差別不應成。若汝說由風此德有礙。是義不然。放時即應墮;驘o墮時。風不異故。毗婆沙師強說如此。此壽有實別物。今為但由壽盡死。為別由余法死。于假名論中說。有死由壽盡死由福盡。此義有四句。第一句者。感壽命報業(yè)盡故。第二句者。感富樂報業(yè)盡故。第三句者。二業(yè)俱盡故。第四句者。由不離不平等事故。若壽命已盡福業(yè)盡。于死有何能。于福業(yè)盡死中。壽命盡亦爾。是故于二盡死。是名俱盡死。又于發(fā)慧論中說。為應說壽隨相續(xù)起。為一起便住。彼答欲界眾生。不入無想定無心定觀。應說壽隨相續(xù)起。若入二定觀。及色無色界眾生。應說壽一起便住。此答顯何義。若由依止傷害。壽亦被傷害。此壽隨相續(xù)起。此是第一句義。若壽依止不可傷害。如起便住。此是第二句義。第一句顯有障礙。第二句顯無障礙。罽賓國師判義如此。是故有夭抂死。于經中說。眾生所得身有四種。一有眾生。身于中自害得行。他害不得行。此義有四句。唯自害得行者。于欲界中如戲忘諸天恨污諸天。此二天由重喜恨。從此處退墮。不由余緣。說諸佛亦爾。由自死故。唯他害得行者。如在胎卵中身。二俱害者。于欲界多。非二害者一切中陰眾生。色界無色界欲界隨一。如地獄比鳩婁。在見諦道慈悲滅心定無想定觀。王仙佛便佛所記。達寐羅郁多羅強耆羅長者。兒耶舍俱摩羅時婆等人。一切。后生菩薩母。菩薩在胎時。轉輪王。轉輪王母。王在胎時。于此中俱非二害。復次于經中云何說此言。婆檀多于何眾生。自害不行。他害亦不行。舍利弗非想非非想受生眾生。諸師解。于余定及余無色處。自害謂依自地圣道。他害謂依上地近分定。于中無此二。若爾依余地圣道。于彼應成他害。若不爾其義云何;蛴扇『蠹骘@前。或由取前兼顯后。取前兼顯后者。如經言。如梵眾天是第一樂生天。取后兼顯前者。如經言。如光曜天是第二樂生天。于彼經如言顯譬喻義。是故于彼經此義可然。謂取前兼后。取后兼前。何以故。是譬喻法。由顯一類。所余類例可知。此舍利弗問中。無有如言。是故不可引彼經為此經證。若汝執(zhí)顯譬喻。是如言義。則此經中。不應有如言。經言有諸眾生。身有別異。想有別異。如人及隨一諸天。是故應知。如言唯為顯不為譬。勿過多言。說壽命已。偈曰。復有有為相。生老住無常。釋曰。有為法唯此四相。若于法中有此四相。應知此法是有為。與前相翻則是無為。此中生者能生此法。住者能安立此法。老者能變異此法。無常者能滅此法。為不如此耶。如經言。有三種有為法有為相。若具言。于經中應說第四相。此經中不說。何相謂住。若爾此經中說何法為住異。此住異是老別名。譬如起是生別名。滅是無常別名。住異亦爾。是老別名。若諸法能起。唯為有為法行于世。此法于經中說是有為相。為起他厭怖心。何以故生者。從未來世。能引有為法令入現(xiàn)在世。老及無常能損其力。從現(xiàn)在世遣入過去世。譬如有人在棘稠林中。有三怨家。一能于稠林中牽令出外。二能損其力。三能斷其命。三相于有為亦爾。住者攝持有為法。如欲不相離。是故不立此住為有為相。復有無為法。于自相住故。住相相濫。有余師執(zhí)。此經中住與老合為一故說三相。何用如此。此住于有為是愛著依止故。佛顯此住。如吉祥王位與災橫相應。為令他于中不生愛著。是故有為定有四相。復有生等四相有為故。更有別生等四相不。說有。偈曰。生生等彼相。釋曰。彼言顯四本相。由諸法有本相故成有為。本相亦爾。由隨相故成有為。故立本相更有四隨相。謂生生住住老老無常無常。若爾隨一一相應更有四相。則有無窮過失。此隨相更立別相故。無有無窮過失。何以故。偈曰。諸八一法事。釋曰。如此諸相于八法有事。何法名事。功能人功。生生等諸相。唯于一法有事。云何如此。一切有為法。若生取自體為第九。共本相及隨相八。此中生者。離自體能生八法。生生者唯生本生。譬如雌雞有生多子。有生一子。二生亦爾。住者離自體能安立八法。住住者唯安立本住。如此老及無常。如前義應合之。是故無有無窮過失。經部師說。此執(zhí)即是破虛空事。何以故。生等諸法非實有物故。如汝所分。云何得知。非實有物。無量證故。于四相實有物中無隨一量。謂證量比量圣言量。譬如于色等諸法。若爾經中云何說。有為法者。若生可知。及滅住異可知。天愛汝今能誦伽蘭他。不解伽蘭他義。佛世尊說。義是量非文句。何者為義。無明所盲凡夫眾生有為法相續(xù)。執(zhí)為我及我所。于中生愛著。世尊為除彼愛著心。欲顯行法相續(xù)是有為相及緣生相。故說此經。經言有三種有為法有為相。非為顯一剎那有為四相是實有物。若法不可知。不堪立為相。是故此經中說。有為法若生可知等。經說重有為名。為令他知此相顯有為性。勿如此為顯有為法類。是有故立四相。譬如于水白鷺。及于好惡童女相。此中相續(xù)。初起名生。終謝名滅。此相續(xù)流名住。前后差別名住異。佛世尊顯示此義故。約難陀說。難陀。善男子。善知受生。善知受住。預善知受謝滅盡。此中說偈
生謂相續(xù)初斷名滅續(xù)住
住異此相續(xù)是前后差別
復次偈曰
非曾有名生住相續(xù)無常
- 上一篇: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第三卷
- 下一篇: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第五卷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