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jīng)

《地藏經(jīng)》,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本愿經(jīng)》、《地藏本行經(jīng)》、《地藏本誓力經(jīng)》。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jīng)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兜夭亟(jīng)》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詳情]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話 第一章 講述的微誠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話

  今日仁道不張,淳風掃地,人心險惡,達于沸點,有心之士,嘗思以佛法拯濟之;然佛法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法相繁賾,法性玄微,智者說食,愚人不飽,倒不如本經(jīng)用剛強苦切的三言兩語,剌其心肺,如晨鐘暮鼓,發(fā)人深省。所以對一般社會的化導,這個法門還是用得著的,需要推行的,何況本經(jīng)廣說因果報應之事,又足以激礪末俗,以補社會道德法律之不足呢!···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話

  竺摩老法師講述

  在澳門佛學社

  第一章 講述的微誠

  地藏經(jīng)在我國流行之盛,其情形可與金剛、彌陀、法華三經(jīng)相提并論。所以在近代中國講經(jīng)法師叢里,盛行著講‘四部頭\’的術語。所謂‘四部頭\’,即上面所舉的四部經(jīng);能講得這四部經(jīng)的,自然嬴得法師這個銜頭了。因此,學講‘四部頭\’幾乎也成了今日學做法師的‘登龍術\’!話雖如此說,這四部經(jīng)所以能夠這樣盛行,亦自有其里因:彌陀和地藏,與此土眾生緣力殊勝,所以二經(jīng)特別流行。法華自智祖大蘇妙悟,抉微發(fā)隱,唱為純圓獨妙;金剛自六祖得法黃梅,代替了襌宗傳佛心印的楞伽經(jīng);這都是二經(jīng)在后世暢行無阻的原因。如果沒有這些內(nèi)在底里因,即使你以為這是學做法師的‘登龍術\’,恐怕也難得給你學得成功,或?qū)W成而變?yōu)椤例埿g\’了。

  佛法的升華,表現(xiàn)在智、悲、愿、行四個字上。文殊的大智,觀音的大悲,地藏的大愿,普賢的大行,正足以代表了全盤佛法的升華;而地藏菩薩在眾生界中精勤苦干,不辭勞瘁,尤足以傳達了釋尊面對現(xiàn)實,克服困難的無畏精神。故在這里,很想一掬微誠,先來說一點地藏菩薩與地藏經(jīng)的好處,亦見得我們?yōu)楹我v頌本經(jīng)的微意。

  第一節(jié) 偉大的精神需要學習

  地藏菩薩在釋迦佛法中,是代表大愿的實踐者;從這實踐的大愿中,可以見到菩薩救度眾生的精神,也可以認識佛陀說法救世的事業(yè)。

  通常談學佛的三個步驟,是信、愿、行;而以愿為中心。大論云:‘莊嚴佛界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須愿力!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凈世界愿亦復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行艧o愿,行而不知所趣,故學佛之人,必須立愿。諸佛因地,莫不有愿,除非二乘人的灰心氓智,其他大乘行者都憑愿力而趣向菩提,莊嚴佛果的。今日學佛的人,亦莫不有愿,而多愿生凈土,消極的情意頗為濃厚;對于本師釋尊生此濁世,調(diào)伏剛強眾生,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神,反而被忽略,被遺棄!現(xiàn)在本經(jīng)中所講的地藏菩薩,卻特別重視此種精神,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無畏毅力!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云:‘我今學世尊,發(fā)如是大愿,當于此穢土,得無上菩提!’這種精神與振作今日佛教的衰頹,及在現(xiàn)實唯物的科學世界里,都是很需要的,我們有加以重視及提倡、學習的必要。

  第二節(jié) 苦切的法語今日用得著

  諸佛隨機說法,應病與藥,故其方法手段,種種不同。有的世界以光明色相以代口說,眾生見相,便能得益;有的世界,以香氣香飯以做佛事,眾生聞香而可悟道;有的世界以擎拳合掌,揚眉瞬目,拈花微笑,語默動靜;乃至如我國黃孽的棒,臨濟的喝,天龍的豎指,黃梅的頓杖,都可以代替說法而做大佛事。這因為人的根性利鈍不同,故得道遲速亦異:鈍根的直說橫說,說了又說,他都不懂;利根的只需揚眉瞬目,他便會意。好如良馬見鞭影而馳,與駑駘的拖拉不進大不相同了。

  現(xiàn)在地藏經(jīng)里,佛觀此世界眾生根性不馴,剛強難伏,故用苦切語,極惡辣語來替代妙法;因這些廣造五逆十惡的眾生,肆無忌憚,剛愎自用,若對他們說好話,一世也不會聽你的,那么只好用苦切語,粗惡語,呵責的語氣同他們說:‘此是地獄,此是地獄報;此是餓鬼,此是餓鬼報;此是畜生,此是畜生報;乃至此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都是極言三途苦事,苦切,苦報,欲以感化一般兇狠頑強,妄作妄為的劣根性者。經(jīng)云:‘譬如象馬,儱悷不調(diào),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后調(diào)伏!喗(jīng)云:‘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化,故我世尊隱其無量自在之力,為說剛強苦切之語!也坏f語惡,所示之土亦惡,如今五濁惡世,砂礫荊棘,污穢不平,正表示不但以苦切語來感悟剛強頑劣的眾生,且以濁惡土來威懾之,折伏之,使他們由此厭污欣凈,修習莊嚴佛土的勝業(yè)。

  今日仁道不張,淳風掃地,人心險惡,達于沸點,有心之士,嘗思以佛法拯濟之;然佛法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法相繁賾,法性玄微,智者說食,愚人不飽,倒不如本經(jīng)用剛強苦切的三言兩語,剌其心肺,如晨鐘暮鼓,發(fā)人深省。所以對一般社會的化導,這個法門還是用得著的,需要推行的,何況本經(jīng)廣說因果報應之事,又足以激礪末俗,以補社會道德法律之不足呢!

  第三節(jié) 推行孝道可以和睦人群

  孝道在我國,原為固有的美德,素為我國人所重視,如‘百行孝為先\’,‘忠孝節(jié)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我國固有的道德,都把孝字列在重要地位;但時至今日,人思詭變,那些際會風云灸手可熱的前進人物,往往把孝行視為舊禮教中的封建思想,予以輕視,甚至廢棄。實則天地大德曰生,生者莫不有其本;倘把‘生我者父母\’的根本恩德都忘記了,或否定了,那么所謂二十世紀知識刷新的文明人物,與愚蠢未開化的野蠻動物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現(xiàn)在且撇開孝字,來講忠字。忠是忠君,封建思想看來更為濃厚;但在一般新人物,對忠于君,忠于帝國,或忠于主子,固然反對,若忠于他的黨,他的主義,他管轄下的人民──即做人民的公仆,則亦一例認做公德,并不怎樣反對。這樣來反觀孝的思想,他們認為封建,或者是指孝一人父母,即孝自己個人的父母;若孝多人的父母,或孝于大眾,以大眾來做自己的父母,我看他們亦無什么反對的理由?如果這估計是對的,那么佛教所言的孝,正是適應這種需求。因佛教的孝,不但孝一己的父母,更要孝一切眾生,佛教認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自己的父母,我們應要為眾生服務,向眾生報恩。故本經(jīng)中說地藏大士要度盡眾生,方成佛道,便是這種孝義。

  世界之亂,亂于野蠻好斗;家庭之壞,壞在無禮失德。故能重視孝道,從狹義的孝以孝自己的父母,先使家庭和樂;再從廣義的孝以孝一切人類,大家互相孝敬,使在愛敬和睦中過生活,那末自家庭以至社會,世界,都可走上寧靜和悅的道路;‘世界和平\’這個漂亮名詞,也不至于永遠是一種理想。

  第四節(jié) 學佛在行不光是說的

  學佛,要學佛的福和慧;,是在多聞薰習,如理作意,如法思惟中得來的。福,是從廣修善行中得來的。今人愚于修福者,每多輕視修慧,認為多看佛經(jīng),多寫佛學文章宣傳佛法,都罵為‘文字障\’。而黠慧聰利者,往往又瞥棄修福,認為修福是愚夫愚婦的事,每每‘嗤之以鼻\’!這都有偏差,不算正見!今地藏經(jīng)為一般人說法,亦多說積善培福之事,地藏大士就是一個標準修福的行者,他在經(jīng)中說到他的福相莊嚴,就是從多劫度生修福中培植出來的。

  從佛教眼光看來,修福的類型亦有不同,如凡夫人認為一切都是實有,故一修福,即貪著其身。二乘人知身虛幻而厭棄,灰心氓智,什么利人培福的事,他都敬謝不顧了。菩薩人則不同,雖知人生如夢,現(xiàn)實如幻,而不妨普為大眾,廣修福德,以莊嚴他的身土。但在這里應要注意的,即因凡夫修福貪身愛果,故諸經(jīng)中多斥之為人天有漏的福報,是不徹底不究竟的,叫學佛的人不要希罕它!然能解空理而深染空境的人,往往亦輕修福,以誦經(jīng)禮佛等為多事,或譏為消極無用。殊不知在研經(jīng)說理之暇,能以余力修習福行,那是最好不過的,正是莊嚴身土的基本工作。故知善學大乘空理的固不當如凡夫之貪著和二乘之厭棄,尤不可一言福報,即譏為人天小果,認為不足取法。須知人天善福,為出世階梯,不有基礎,如何能建空中樓閣呢?故地藏十輪經(jīng)卷九云:‘若但發(fā)心發(fā)誓愿力,不由修行十善業(yè)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然無是事;所以者何?十善業(yè)道是世出世殊勝果報功德根本。’又說:‘若不修行十善業(yè)道,設經(jīng)十方佛土微塵數(shù)劫自號大乘,或說或聽,或但發(fā)心,或發(fā)誓愿,終不能證菩提涅槃,亦不令他脫生死苦’!所以有時代意識者,說修學佛法,應從‘人乘正法\’做起,則本經(jīng)所講積善培福之行,亦恰可以適應這種需求了。

  第五節(jié) 誠信受持必能獲得實用

  佛法與普通一般宗教哲學不同的地方,是在佛教乃從果說因,而一般宗教哲學是由因說果。佛從自己實證的果地說出自己的親歷經(jīng)驗,只要大家循此路徑善修勝因,便可保證你由因至果,達到佛位。這與一般宗教哲學,自己還沒有親證其境,光是在理想的因中模擬將來的結果如何如何,根本還沒有親見過那個理中的目標究竟好不好,對不對,能否決定達到亦毫無把握。若真的仔細做起來,便會感到渺茫了!佛法不然,能如說實踐,便可獲得證驗的實效;此即為佛法的特異點,否則佛法與世法便無從區(qū)別。現(xiàn)在不講別的,但講這地藏經(jīng),古來因讀誦、受持、供養(yǎng)、禮拜而獲得實際受用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在宋人所撰的《地藏靈驗記》等,都可獲得確鑿的證據(jù)。平常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們對許多靈跡如有懷疑,不能信受,頂好自己能死心踏地來做一番實驗工夫,見到個中真相,即時不需人說,自己也會起信。真如石琦大師所謂‘把手牽君行不得,為人自肯乃方親’。講者平時對這些因果報應以及什么菩薩靈驗的事跡,向來亦都淡然視之,漠不經(jīng)意,但自從讀地藏經(jīng)得到感應,始改變觀念,懺悔自新,對佛法的事,終不敢馬虎,F(xiàn)在就從這微誠中來寫這部講話,獻給我南無本師地藏和尚!算是我圖報菩薩的恩德于萬一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