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僧竺摩法師馬來西亞弘法傳奇

  僑僧竺摩法師馬來西亞弘法傳奇

  2005年10月29日,一座富有漢代佛教建筑風格的竺摩紀念館,在雁蕩山隆重開館,供廣大游人香客瞻仰游覽。這是為了紀念旅居馬來西亞的當代才子高僧竺摩法師,由海內外眾多信徒共同捐資興建的。

  年少披緇潛心學佛

  竺摩法師,俗名陳德安,19l3年出生于樂清市虹橋鎮(zhèn)河深橋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他天資聰慧,夙性純凈,自小即受佛教家庭的熏陶。10歲時入私塾讀書,由于他勤奮好學,聰穎過人,在80多名同學中,每次考試都冠榜首。l924年9月,他年僅12歲便禮黃塘壽昌寺方丈白云上人祝發(fā),從此走上了獻身佛教的人生道路。

  l928年,竺摩法師依寧波觀宗寺住持諦閑法師受具足戒,有幸成為這位天臺名宿的一名人室弟子。他隨即被轉到弘法研究社,從學于諦閑、靜權、寶靜法師等天臺名家。竺摩法師潛心研習,學業(yè)精進,在30多名同學中年齡為最小,但學得最為優(yōu)秀。他能夠“復講小座”,故眾學僧皆以“小法師”稱譽,一時在天臺佛教界傳為佳話。

  l930年夏,竺摩法師由師叔芝峰法師推薦,來到廈門南普陀,進入閩南佛學院深造,成為太虛大師的末座弟子。在芝峰、大醒法師等名師的指點下,竺摩法師學業(yè)卓著。1932年春,身為院長的太虛大師回院講學,舉行甲乙兩班同學會試,放榜時他名列第一。太虛大師十分贊賞,為他寫下一紙訓勉:“…思清筆雅,為少年之秀,若能多習憚,廣培福壽,則前途不可限量。”從此,竺摩法師學習益更淬勵,進步很快。在潛心研習之際,他開始在佛學院創(chuàng)辦的《現(xiàn)代僧伽》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初試啼聲,積極鼓吹佛教改革。

  1933年冬,竺摩法師從閩南佛學院畢業(yè),即隨侍太虛大師赴廣東潮汕等地弘法,后出任《海潮音》雜志主編助理。不久,他轉入武昌佛學院為研究員,兼任世界佛學苑編譯員,相繼存佛教刊物上發(fā)表大量的佛教論文,在國內佛教界開始嶄露頭角。

  輾轉港澳弘法救難

  1937年,正是竺摩法師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時候,令他意想不到的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了。竺摩法師毅然中斷學業(yè),拋棄一切物品,與廣大佛教僧伽一起,投身愛國救難活動。他隨即與閩南佛學院后期的幾位同學一起,參加了當?shù)氐摹按认箲?zhàn)后援宣傳組”的工作,為宣傳抗戰(zhàn)救國而奔走呼號。不久,他又奔赴武漢,甘愿為抗戰(zhàn)救國貢獻自己的一腔熱血。道經(jīng)南昌時,正遇日機空襲,他地生路疏,聞警報急避而誤入機場,旋躲入路邊草叢中才幸免于難。

  趕抵武漢后,竺摩法師立即參加了“僧伽救護隊”,并擔任干事,投身救難活動。后來,又奉命帶領部分“僧伽救護隊”成員開赴隴海鐵路抗日前線進行救傷工作。因被逃難的傷兵和難民沖散,他遇上民族大學的宣傳隊,旋參加山西臨汾一帶的抗日宣傳活動。他不怕敵機瘋狂轟炸,出生入死,幾經(jīng)危難,毫無懼色,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僧人的救世情懷!吧ぞ茸o隊”解散后,竺摩法師四處奔波,后經(jīng)洛陽、鄭州回到武漢,繼續(xù)參加抗R救難活動。

  在國難當頭之際,竺摩法師謝絕了重慶漢藏教理院的聘任,于l938年10月南下廣州,轉赴香港弘法,開展救濟難民的募捐和服務工作。他被選為“香港佛教救濟難民會”委員兼駐會干事,不辭勞苦,做了大量的募捐和服務工作,及時救濟難民,共渡難關。在繁忙工作之余,他拿起筆,寫了不少反映戰(zhàn)地救傷和離難生活的文章,及時反映佛教僧侶界抗日救難的狀況。因而,也認識了蕭乾、陸丹林、陶亢德、許地生、葉靈風、周揚、蕭軍、蕭紅、田間等在港澳的文化界名流。

  1939年春,竺摩法師應澳門佛教居士林之邀,創(chuàng)辦“佛學研究班”,開講《維摩經(jīng)》,一時引起轟動。而他在港澳弘法期間,影響最大的是主編《覺音》雜忐。自他主編這份佛教文化刊物后,貼近現(xiàn)實生活,把宣傳和鼓動佛教界奮起抗擊日寇的愛國愛教活動作為主要內容。不僅如此,自己不斷撰寫時政評論,無情鞭撻侵略 者的兇殘,呼喚正義力量奮起抗戰(zhàn)。因此,《覺音》雜志影響越來越大,被讀者稱為“華南佛教降魔寶杵”,是“華南佛革運動干部必讀書”。

  在澳門時,竺摩法師曾與藝術大師高劍父互為師友,日相過從,游藝耽禪,友誼彌深。在此期間,竺摩法師先后應邀擔任澳門寶覺佛學社導師、香港棲霞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主任,致力于佛教教育。l951年8月,他又創(chuàng)辦了《無盡燈》雜志,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駐錫檳城普施法雨

  1954年5月,竺摩法師應邀飛抵馬來西亞檳城,受聘為菩提學院導師,兼授菩提中學佛學課程。從此,竺摩法師與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佛教文化教育事業(yè)結下了不解之緣。竺摩法師初到馬來西亞,這里的佛教一片荒蕪。他作為一位高僧,面對一群毫無佛學知識的青少年,絲毫沒有感到委屈。他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啟蒙教育施教,悉心培植菩提幼苗。他自編共三冊的佛學教材,使用后效果很好,很快被港澳及東南啞各佛教中學采用,成為各地佛教中學的必備教科書。竺摩法師還應邀擔任新加坡多個佛教單位的導師,利用假期前往弘法講學,使一度冷落的新加坡佛教重新興盛起來。l957年12月,他又應邀赴夏威夷擔任中華佛教總會導師、檀華寺住持和啟華學校校長,為發(fā)展佛教文化事業(yè)作出努力。

  1959年竺摩法師回到檳城后,籌劃創(chuàng)辦了馬來西亞佛教會,被公舉為首屆主席。

  1970年他又創(chuàng)辦了馬來西亞佛學院,并出任院長。他以弘法為宗,于1962年率眾創(chuàng)建了三慧講堂,開展講經(jīng)弘法活動,使佛教由膜拜形式轉向學佛聞法。因竺摩法師名望極高,各地信眾爭相邀請弘法。他們先后在丹絨馬林、吉隆坡、馬六甲、昔加末、怡保、吉打和新加坡相繼興建了佛寶寺、寶林法苑、妙音寺、觀音堂、菩提心、佛法林和佛緣林等講堂寺院,為竺摩法師開辟了弘揚佛法的場所。除此之外,他頻頻應邀到各地弘法,足跡遍及全馬各州。他每到一地,都掀起了學佛的熱潮,紛紛成立了佛教團體。

  竺摩法師駐錫檳城近50年,不僅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弘法不輟,奔走香港、澳門、泰國、印度尼西亞宣講佛法,而且還遠赴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地,不辭勞苦地宣傳佛教文化,把菩提種子廣播世界各地。據(jù)統(tǒng)計,皈依竺摩法師門F的在家信徒有7萬多人.而經(jīng)他剃度出家弟子共有l(wèi)35人。這些弟子中,不乏政界高官、工商巨子、專家學者、藝術名人等等。

  竺摩法師對馬來西亞佛教作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大馬北傳佛教之父”。1998年9月,檳城元首向竺摩法師封賜DMPN高級拿督勛銜。這是馬來西亞佛教界首位出家人榮膺政府的最高封賜。2002年2月,一顆“佛星”隕落,竺摩法師于檳城安詳舍報。

  竺摩法師精通佛法,著述甚豐,先后出版了《竺摩長老佛學全書》(共16冊)、《篆香畫窒文集》(共26冊)。他多才多藝,精擅詩書畫,其作品有“三絕”之稱,在《篆香室詩集》、《篆香室書畫集》傳世。

  竺摩法師寄身佛門,漂泊海外,但始終愛國愛鄉(xiāng),不忘桑梓。1935年,他學佛lO年后曾回到家鄉(xiāng)雁蕩山省親。1987年,他率團同祖國朝禮四大名山,再次回到雁蕩山省親。晚年,他身患重病,仍關心家鄉(xiāng)的建設,曾派遣子弟到雁蕩山訪問,還邀請家鄉(xiāng)親人到馬來西亞做客,商談在雁蕩山捐建項目事宜。如今,在這位海外僑僧圓寂3年后,一一座雄偉壯觀的竺摩紀念館終告建成。名揚寰球的才子高僧,終于魂歸故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