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之道講記 c17 如實觀照
如實觀照
下面就講如實觀照了。如實觀照是我個人幾十年來,通過對法的探討及修很多法門后的體驗,最后濃縮了所有的問題,找到了直接而又能攝受一切法,能善巧地使大家受用的一個實踐的方法。先聲明在前:其它的法師及法門也有很好的善巧。如實觀照僅僅是將我個人的一些體驗經(jīng)驗貢獻給大家。
“「如實」兩個字的意思,就是照它‘原來\’的樣子,當下如何,即照著當下的因緣,去‘看\’(觀察)著‘它\’,無論是喜怒哀樂。
“看著它”,這個“它”是向內(nèi)(身心),注意聽!它不是外面的。在觀察時,不需要特殊的準備,不是刻意造作在某一種狀態(tài)來觀察。就在生活中,在生命活著的當下,時時刻刻的行住坐臥中,去觀察當時的身心,無論自己的身心處于怎樣的狀態(tài)都沒有關(guān)系。照著它原來的樣子,時時刻刻地向內(nèi)觀察,猶如打開探照燈。為什么要觀察?上課講過“無明”二字,我們的心一直在向外攀緣,不知道自己如何犯錯造作惡業(yè),也不知道由此而致的生死輪回,這叫無明,也就是對自己不認識不了解。上課建立了正確的知見后,現(xiàn)在就要觀察自己,來驗證知見的正確性。我們每天都在說:“我、我、我,我要這樣,我要那樣……”其實你真的認識那個“我”嗎?坦白講,你不認識那個“我”,因此糊里糊涂地隨著因緣轉(zhuǎn),被過去的習(xí)性轉(zhuǎn),貪愛執(zhí)取造業(yè)而不自知,F(xiàn)在要發(fā)覺真相的唯一辦法就是向內(nèi)去觀察自己,認識所謂的“我”到底是誰?誰在起心動念?我們做每件事一定先有意念動機,有這些心念在前,你才會去造成行為。但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的動機是從哪里來的。而如實的觀照的目的就是向內(nèi)去了解認識自己。因此不管你現(xiàn)在的身心處于什么狀態(tài)都沒有關(guān)系,只是照著你當下的樣子去觀察就行,這就叫“如實”,也就是照著當下原來的樣子去看它——向內(nèi)觀察。
“當你觀照身心的當下,必須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斷、不下結(jié)論,變成客觀的觀察者(只負責(zé)覺知),如此才能“照見”五蘊的實相。心經(jīng)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段話看起來簡潔明了,但是里面涵蓋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所以才要在禪修時一邊指導(dǎo),一面提示里面的重點。有些沒有來學(xué)禪觀的學(xué)員現(xiàn)在要注意聽。
在觀察時,不管自己的身心起了什么變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都要保持一種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斷、不下結(jié)論的狀態(tài)。迎,就是看到喜歡的就會相應(yīng)而接受;拒,就是看到不喜歡討厭的就會抗拒不要。取,就是歡喜、攝取(與迎相近);舍,就是排斥、放下(與拒相近);下結(jié)論和判斷:就是“我知道這是什么,嗯,原來是這樣;這個是對的,那個是錯的,我知道這是好的,那是壞的!边@些都是眾生的習(xí)性反應(yīng)――慣性。為了要讓你們脫離這個慣性,所以在觀照的當下,不管你發(fā)現(xiàn)內(nèi)在是什么狀態(tài),是好是壞(甚至起惡念邪念)都沒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了就達到目的了,不要迎拒取舍,也不要下結(jié)論和判斷。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起了,就讓它起,滅就讓它滅,知道來去的現(xiàn)象就行了。這樣的只是“看”(觀察覺知),就超越了我們的慣性,超越了思惟模式的習(xí)性,成為一個超越出來的很客觀的觀察者:你好象浮到虛空來看自己。
比如說我們身處地球,感到環(huán)境喧囂,車水馬龍,事相很繁亂。但航天員在太空看地球時,看到的地球是寧靜而美麗的,沒有一切的煩雜人動。因為不是在地球上看,而是遠距離來看這個世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俗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本褪钦f,你到山里去就無法發(fā)覺山的真相,因為你身在山中;但你在遠處看那個山,就能看清楚那座山的真相。同樣,我們每天迷失在這個身心及塵欲里,不了解自己身心的造作。現(xiàn)在你必須超越出來,它(你的身心)變成你觀察的對象,那樣你就會很客觀的看到真相了。當你在行住坐臥、待人處事中都加上這個觀察時,你就變成了一個很客觀的人。這個觀察是客觀的,只負責(zé)觀察覺知,不要干預(yù)它,不要下結(jié)論和判斷,更不可試圖改變它:要這樣、那樣。它好,就好;它壞,也行,一切都沒關(guān)系,你只是看著,這才叫“如實”。很重要喔!因為唯有這樣的觀照,你才能客觀的超越出來,發(fā)現(xiàn)它存在的問題,進而看到身心的真相。
這還只是初步的基礎(chǔ),剛學(xué)習(xí)觀照時,要做到客觀的、如實的觀照是很困難的,必須狠下功夫。不要看這個簡單哦,試試看,你做不到的,因為你一定會落入過去的思惟模式,落入你固有的習(xí)性中――迎拒取舍、判斷結(jié)論,所以你一直在陷阱中而超越不出來。這個如實觀照就是要達到一種客觀的觀照,變成“我”(假名)在觀察“我”。很重要!這是下手處,唯有透過這個方法,你才能看清真相。般若心經(jīng)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比绾握找?很難哪!只有深般若才能照見,F(xiàn)在上課建立的緣起正見就是般若深慧,然后在修行實踐中客觀的觀察,這樣就超越了主觀意識,再也不會用過去思維模式的慣性習(xí)性,漸漸就會發(fā)覺真相。
發(fā)覺真相有兩個層次:一是我們習(xí)性的真相,這是世俗的;另一個是超越了顛倒執(zhí)著習(xí)性的真相,這是勝義空的實相。當你真正體會到諸法實相時,就滅(度)一切苦厄而解脫。真是這樣嗎?般若心經(jīng)為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闭找娢逄N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這是重點。用什么方法才能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師父幾十年的心得――如實觀照。如果我們都在慣性習(xí)性的情見貪染執(zhí)著里,怎么能照見?怎么照還是顛倒啊!唯有從主觀意識中超越出來,從客觀的角度才能看清真相。直至哪天看到了自己內(nèi)心的問題,了解真相時你會啞然失笑;啊!夠糊涂的啦!就是這一念糊涂,無法了解真相,致使造業(yè)而生生世世長遠的輪回。真的明白時,你也許會笑,也許會哭。
注意,這個如實觀照看起來簡單,卻不容易啊!在實踐的過程中,單單要做到一個客觀的觀照,就非常非常不容易了。你就知道那個習(xí)性有多重!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會回到原來的習(xí)性里,慣性的力量實在太大了,一直拉,一直拉……,使得你要做一個客觀的觀察者都很難,單單這一點就要下功夫了!要做到“如實”兩個字不容易啊!尤其我們都處于散亂的狀態(tài),遇到事情就被外緣引走了——攀緣。禪修為什么很重要?在這段時間內(nèi),放下身邊的雜事,安住自己的身心,學(xué)習(xí)一下用功的方法并有一定的體驗,只有在禪修中體驗深刻時,平常才能用得上。所以不管是新老學(xué)員,也不管你體驗多深,每年一定要抽出時間,參加一二次的禪修,這樣對你的體證是有很大幫助的!否則都會落到習(xí)性中還不自知,在世俗里安逸,即使有一點點體會、覺醒也是很膚淺的。
“這是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觀照法,對一般人是很難了解的,必須先有法住智,否則只能產(chǎn)生對治的功能,而無法達到見法的效應(yīng)。雜阿含經(jīng)說,先得法住后得涅槃,就是此意!
如實觀照是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觀照法,它有兩個層次:第一是發(fā)現(xiàn)世俗這一邊的受用,你會發(fā)現(xiàn)可以善用它,可以不隨境轉(zhuǎn),暫時對治種種的習(xí)性及苦難,這些還只是世俗的。第二是深徹體證法性的寂滅,所謂見滅得道,這才是真正目的即直接契入法性空寂,是直接要見性、見實相的。所以一般人絕對不會想到,“人家修行都好困難,你用這個方法就要直接契入實相?”其實你們試試看就知道了,這不是自吹的。所以對一般人來講是很難了解的,怎么能直接契入實相?一般人認為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要了解,必須先有法住智,否則只是產(chǎn)生對治的功能而無法達到見法的效應(yīng)。所以為什么要上課?建立緣起正見,這就是建立法住智,有了法住智的正確基礎(chǔ),你在觀照時,這個正見自然會相應(yīng),不用再起心動念了。所以雜阿含經(jīng)說:“先得法住,后得涅槃”,就是此意。
我們不接受外面的人參加禪修,不是不慈悲、不是分門戶,而是因為他們沒建立法住智,任你再怎么用功,如實觀照也不相應(yīng)。如果上過課,建立了這些緣起正見(法住智),再用如實觀照的方法來觀照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有些人感到奇怪:一般人辦禪修,外面的人參加愈多愈好。但我們不接受外面的人,是因為沒有先建立前面的緣起正見,如實觀照就變成只是在對治,無法達到契入實相的這個效應(yīng)。我觀察南傳的禪師來臺灣辦禪修,他們很了不起,境界也很好,卻不一定馬上就有效果。因為大家沒有先跟他們學(xué)一些正知見,一來就講觀照方法,大家就在那邊搞,搞幾年還是在境界中,不容易真正超越出來。反而有一些人跟我們上課一段時間,建立了緣起正見后,他們?nèi)⒓幽蟼鞯亩U修,感到大歡喜,就知道知見的重要了;剡^頭來找?guī)煾?“師父啊,我現(xiàn)在才知道什么叫如實觀照?也明白了如實觀照的重要性了!彼晕覀儾环磳W(xué)緣起法的人去參加南傳辦的禪修,可以去經(jīng)驗建立一些基礎(chǔ)。但回過頭來,更能體會到我們大乘講的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重要,在那里透過禪修的學(xué)習(xí)基礎(chǔ),反而增加了直接契入的機會。所以我們不反對參加南傳的禪修,根本上沒有矛盾,只是有的是有次第,有的是直接契入法性。而我們今天建立緣起的正見,就是建立法住智,才能幫助大家直接契入涅槃寂靜,即“先得法住,后得涅槃”。
“什么是『法住智』?就是『緣起』的正見,唯有知緣起,才是真『正見』,才能了知生死煩惱之因,因果的必然性,法的必歸于滅,這些知見之確立,是得涅槃智的先決條件,所以上課聽聞熏習(xí),目的就是要建立緣起的正見,聽聞,思維,抉擇,在此階段。(緣起是甚深復(fù)甚深的)”。
不要以為建立緣起的正見很簡單,上課那么久了,大家都知道建立正知見的不容易。這就用一個比喻:
“緣起正見的重要,就如計算機的軟件程序,影響計算機的功能,程序如果是正確的,功能不會不相應(yīng),錯誤的知見(無明),才帶來貪瞋癡的煩惱,若知見是正確的,自與解脫的正道相應(yīng),可見正見的重要。
觀照是理論的實踐,如實觀照為什么要六個口訣,為了避免慣性的思維模式,大眾依據(jù)的是過去知識,經(jīng)驗的認知,都是主觀的我見,超越主觀而變成客觀的觀照,才能認清真相,先作為純粹的觀察者,才有看清“我”的真相的可能,你必須是觀察者而不是造作者!
這就是我剛剛講的內(nèi)容,為什么要作一個客觀的觀察者?為什么用如實觀照不迎不拒、不取不舍?原因就在這里:如何超越過去的慣性思惟模式?我們都在運用過去的知識作為思想的準則,F(xiàn)在如何超越它,不受它的控制、不被拉進那個陷阱里?如果過去的思惟模式是對的,我們不會痛苦煩惱生死輪回,它根本就是有錯的!所以首先要認識真相,不受過去的知識觀念影響,而以現(xiàn)在學(xué)的正見作為思維模式,所以要先得法住智。
“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慣性的威力,你會很容易落入‘想\’,而不是‘看\’著它(自己的身心當下),”
就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慣性的威力,會很容易落入“想”而不是“看”,所以如實觀照一個“看”字很奧妙。我們的思惟模式都是慣性的“想”,想東想西,想過去、未來,你們的意識像猴子在攀緣,其實那個攀緣心都是想。注意聽,但是我們從來不注意,我們真的每天都在想,你只要一觀照就知道了,百分九十九都在想。真正能學(xué)習(xí)觀照的“看”,確實不容易,所以你會很容易落入想,而不是看著“它”(即自己的身心當下)。這個它,是講自己的內(nèi)在。
“「想跟看」的作用完全是不一樣的,‘想\’是落入過去與未來,而‘看\’只有當下,生命只有當下,修行只能在此悟入。”
這就是要抉擇“看”的重要性。為什么我們落在想,不是想過去就是想未來,從來沒有活在現(xiàn)在?很多人都說我們生活了幾年幾十年,其實如果從法的角度來看,我們沒有一秒鐘真正活過,而是活在幻境里,活在虛幻里。因為不是在思考過去的,就是期望未來的,而眼前的都被忽視了。但是一個“看”字,讓你不得不回到當下,你就不會落入想了。所以“看”有截斷“想”過去、未來的功能。但是注意喔,看的能力還沒有培養(yǎng)出來以前,這個燈打開常常會忘記,又關(guān)掉了,又會落入想了。所以剛剛在用功時,你們會發(fā)現(xiàn):起觀照時就沒事,但一下子又忘了,又想東想西去了。你看到了又把它拉回來,剛開始都在打仗,看、想、看、想、看、想……這樣不停地拉來拉去,剛開始都是這樣的。不要以為容易,實在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才說,你在熏習(xí)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那個觀照確實是不容易的,因為慣性的威力很大,一直把你拉到“想”的地方去。
“你會發(fā)現(xiàn)保持覺照是不容易的,你必須只是‘看\’,而不是落于慣性的‘想\’,無論任何的身心變化,都只是‘看\’著它,只是覺知(發(fā)現(xiàn)或了解),而不干涉對治,這就是如實觀照的基本方法!
我們講的只是基本內(nèi)容,實踐及個別的指導(dǎo)只有在禪修時才能辦到。但這個基本的模式一定要先學(xué),即使你們現(xiàn)在還沒有深觀,先把“看”與“想”這個問題回家好好解決。你們就知道:為什么我們都落在幻相中無法覺知真相,“看”與“想”就是一個重點,要在這個地方多下功夫去發(fā)覺內(nèi)涵、真相。
“看起來很平凡又不稀奇,一般的直接反應(yīng)是這有什么用?”
所以要是討論如實觀照,那是討論不出什么結(jié)果來的。但你去實踐它,就會體驗出一些味道來。所以我才告訴你:不要討論如實觀照的對錯、好壞,因為討論是沒有用的,這是要讓你體驗、實踐的,不是讓你來推理討論的,推理討論絕對推理不到內(nèi)容,也不了解真相。有些人學(xué)了很多法,一聽到‘如實觀照\’馬上就犯亂下結(jié)論的毛病:“這有什么意思!這個我懂,沒什么的!蹦銖膩頉]有實踐過,憑什么說它沒有什么!這是很平凡的一個方法,看起來沒什么,你試試看做得到嗎?單單一個“看”字你都護持不住,你還說它沒什么!這就是眾生我慢自以為是的習(xí)性毛病。其實學(xué)如實觀照的方法,“如實”二字就是老實,老老實實的實踐看看,你就知道了,不要用理論想象。
“這不是用來推理討論的,而適用于實踐體驗,只有實踐者才能體驗它的奧妙,如果你尚未嘗試,也不要太快下判斷與結(jié)論!
你真正是一個如實觀照實踐者的話,一定會發(fā)現(xiàn)許多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問題。只要你體會到某個問題,那時可以來找我問,在這個過程中,再逐漸加以指導(dǎo),那你就會越來越正確,越來越受用相應(yīng)。后半段這些還沒有實踐的人,不管你聽法聽多久,不管你多么聰明智能,還是一樣體驗不到的。所以如實觀照非常重要,看起來很簡單,實踐起來卻不容易。要深入到真正見法,當然是要條件的,不是隨隨便便泛泛有空才看一點參一點,那是要下功夫的!真正的如實觀照下功夫到什么程度?時時刻刻、行住坐臥,活著就不離觀照,這樣你要是不見法,我頭給你!我這個頭賣很久了,但賣不出去。(師父爽朗的笑)
“那么它有什么功效?一個已建立緣起正見的人,觀照中本然的會起相應(yīng)的作用,它有兩個層次,一、較淺的受用是對治的功能,照見的當下,喜怒哀樂的情緒當下止息,”
一個已建立緣起正見的人,觀照中本然的會起相應(yīng)的作用。也就是說,你在觀照做到真正的看,如實的進入那種狀態(tài),心能與定相應(yīng)時,我們學(xué)的緣起正見會自然相應(yīng)。你不用起心動念的,自然就會相應(yīng),因為種子早就種進去了。這時的作用有兩個層次:一是較為淺的受用即對治功能。你在如實觀照中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功能:不管你現(xiàn)在處于喜怒哀樂的何種狀態(tài)中,在你如實觀照的一“看”(照見)之下,喜怒哀樂的情緒當下止息,這就是第一個層次的功能。在看的當下,在觀照的當下,一切的情緒,一切的種種內(nèi)心的造作當下會止息。“真的嗎?”你試試看。如果你真正在“看”的時候,它還在,你來找我。注意!因為這是必然的,如果不是必然的,就無法將它作為修行的一個方法。這點功用,如果明白的人就達到人間世俗的功用。
“可以作為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的尚方寶劍,一試便知,這還是有為的對治!
我們的瞋恨心一起,你一看著它,瞋恨心就不見了;煩惱起來,你看著它,煩惱就不見了;欲望起來時,看著它,欲望就消失了。注意聽!這個懂得善用的人已經(jīng)可以對治我們一般的煩惱。發(fā)現(xiàn)這個功能的人就有初步的功能(即對治當下的習(xí)性)。但這還是在對治而不徹底。禪宗講的“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怎么個斬法?告訴你:如實觀照的當下就是這樣,試試看你們就知道了,你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奧妙。
“二、深徹的體證法性的寂滅,所謂見滅得道,這才是真正的目的,諸法實相的體證,才能體達本來如此的真相,才能如如不動的安住,貪瞋癡的煩惱不再相應(yīng)!
徹見諸法實相才是我們真正要達到的究竟目的。所以注意,我們的如實觀照,你不要看它沒什么,好好的體會看看,即使是人間的對治的功效已是妙用無窮了,何況是真正體達法性空寂的見法(見實相),真正的究竟解脫!這個都沒有打妄語。
“實踐的過程,雖不刻意的修定,而定心自在其中,雖不刻意斷除煩惱,而煩惱淡而不起,如實觀照之下,戒定慧涵蓋其中,隨著各人的用心不同,所以也會有不同的受用,知見建立得越正確,受用越深越快,知可以助行,行可以證知,知行相輔相成,隨著精進度而提升,必然功不唐捐。”
佛法講的戒定慧三學(xué),如果你在觀照中,是不是不戒而戒?在觀照中是不是不定而定?雖沒有想要斷煩惱,煩惱是不是不再起?注意聽,如實觀照的奧妙就在這里:只要你真正進入觀照的一個“照”(即看),當下戒定慧具足。你雖然不想斷煩惱,煩惱不起;雖然沒有刻意要修定,定心自然止息。為什么?觀照的當下心是無法攀緣的,要注意!所以不要以為這個看起來沒什么,它可以使你修到戒定慧的具足,要明白啊!最重要的是下面:
“這不分出家在家,不分男女,不分貧賤,平等平等,在生命活著的當下,行住坐臥中任何因緣都能修驗,這就是契入三法印或一實相印的平凡的方法,沒有神奇的境界,也沒有神秘的感應(yīng),祇如阿含經(jīng)說的“如實知”而已。(以上個人知見僅提供參考)!
我們在家出家都一樣,不管身心好壞,不管職業(yè)身份,每一個人都能實踐,都能學(xué)習(xí)而體驗,這一點是最可貴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體驗而悟道,這就是契入三法印或一實相印的平凡的方法。平凡而又不平凡,就是這么一個“看”字而已。只要建立了我們的緣起正見,生活中一個“看”字,好比打開了日光燈,“看”著它,你會發(fā)現(xiàn)無限的巧妙,最后還能契入實相,所以是不是很平凡?這里有沒有神奇鬼怪?有沒有無上的神奇、奧妙偉大的境界?沒有!所以也沒有神秘的感應(yīng)!只如《阿含經(jīng)》說的如實知而已,但是注意哦,《阿含經(jīng)》的如實知會達到什么功效?解脫涅槃。
以上是個人的知見和體驗,僅供參考,不代表我是絕對唯一的。
太幸福了,謝謝諸位,能讓我有這個機會與大家結(jié)緣。我們明年的課程已排好,如各位有緣,明年再會,謝謝大家!
- 上一篇:解脫之道講記 c16 慧之進修
- 下一篇:解脫
- 佛法是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zhí)
- 體方法師:修行把握關(guān)把握關(guān)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修行不要怕犯錯,勇于去體會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
- 真正的法就在一切法的當下
- 正定跟四禪八定有何差異
- 修行把握關(guān)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1)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2)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3)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4)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5)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6)
- 身苦與心苦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三十、安那般那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六、佛云何說法、以何敎之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前言
- 《中觀今論》講座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