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愚路尊者
愚路尊者
作者:圣嚴法師
在佛陀時代,印度舍羅伐城的地方,有一位婆羅門種族的居士,他的太太雖然為他生了好多孩子,但是每次生下不久,就死亡了,這使他煩惱非常。
有一次,他的太太又懷孕了,并且快要臨盆了,這又使他焦急起來,他想他是命中注定絕子絕孫的了,這回生下的孩子,誰能擔保不跟已往所生的孩子一樣呢?
當他正在憂愁痛苦的時候,他家鄰居的一位太太來向他建議:「你太太臨盆的時候,可以來喚我一聲,我希望能夠幫助你,試試你的好運氣!
不久,孩子生下了,是一個又白又胖的男孩子。那位鄰居的老太太,替孩子洗干凈了,也包裹好了,又在孩子的嘴里喂了最好的生酥,然后交給了一個婢女,教她抱著孩子,放在大路的十字街口,如果看到出家人經(jīng)過之時,不管是佛教的出家人,或是外道的出家人,都要向他們恭敬虔誠地說:「圣者慈悲,接受這個小兒禮圣者之足!怪钡饺漳簳r分,如果小兒不死,你就把他抱回來。
那個婢女,照著所吩咐的話,一一做了。那天,街上來往的出家人特別多,有的是佛教的,也有好多是外道的,其中當然有著好多是得了道證了果的出家人。那些出家人,聽說「小兒禮圣者之足」,他們便會停下腳來為小兒祝愿:「愿令你這個小孩子無病長壽,天神擁護,父母所愿,悉令圓滿!
最難得的,那天上午,佛陀也出來托缽行化,經(jīng)過該處。那個婢女見到佛陀的威儀和相好,不禁五體投地,頂禮佛陀,并且指著小兒說:「世尊慈悲,接受這個小兒禮世尊之足!狗鹜勇犃,非常歡喜,所以也為這個小兒,作了同樣的祝愿。
這樣一來,一直到晚上,孩子還是好好地活著。那位居士見婢女仍舊抱著活的孩子回家,真是高興得不得了。繼續(xù)過了好幾天,孩子漸漸地大起來,他家便大會親友,大請客,大慶祝,并且為這孩子取名字。大家都說:「這個孩子既然是放在大路邊上才能活的,就應該叫大路!
大路是非常聰明的,漸漸長大了之后,也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技能和學問。當時印度外道最高的學問是四種吠陀經(jīng),也被大路通通學會了。因為他有學問和大智慧,好多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大路那里去做學生,后來他的學生,竟有五百個之多了。
同時,當大路生了不多幾年,大路的父母,又為大路生了一個弟弟,也用同樣的方法教婢女抱著放在大路上的十字街口。但是婢女偷懶,只在小路邊上坐了一天,幸而佛陀在那天的上午,也在那條小路上經(jīng)過了一次,并且也為小兒作了與過去同樣的祝愿。因此,在慶祝會上為之取名的時候,大家又說:「這個孩子既然是放在小路邊上才能活的,就應該叫做小路。」
可是,小路的頭腦,恰恰與他的哥哥相反,愚笨的程度,簡直難以形容。他的父親也請了最有名的老師教他讀書,但他還是沒有辦法:老師教他兩個字,他記住了第二個字,便忘了第一個字;再學第一個字,又忘了第二個字;學這樣不成,換學那樣也不成。最后,逼得他的老師無法可想,只好向他的父親辭職,并說:「我是沒有辦法再教令郎了,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因此,愚笨的小路,漸漸出名了,他已笨得不能再笨,大家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做愚路;這個愚路的外號,后來一直被人家喊了好久好久。
漸漸地,他們的父母年老了;父母對于大路是能夠放心的,至于愚路的低能,卻使父母擔心。所以當其父親臨終之際,特別叮囑大路,要好好地照顧弟弟。
當他們的父親死了不久,舍羅伐城里來了很多佛教的出家人,全城的人,聽說這些出家人是由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帶著來的,所以都到城門口去迎接,因此也引起了大路的好奇心,他也雜在人群里去湊熱鬧,致使他聽了二位尊者以佛法的開示,他發(fā)了一些疑問,也求得了滿意的解答,這使他敬佩得無以復加。于是,大路發(fā)心出家了,出家之后,如法修持觀想,不久以后便證了阿羅漢果,這是小乘出家人修道最高的果位了。
大路出家之后,愚路無依無靠,既沒有治家理財?shù)谋绢I,也沒有自謀生活的能力,他只好去做乞丐了。
有一天大路出外行化,在路上遇見了愚路,大路問了弟弟一些生活的近況,心里就想:我的這個愚笨的弟弟,如果也能出家,那該多好?但是不知道他有沒有出家學佛的善根?阿羅漢多數(shù)是有神通的,他便入定,用神通觀察,知道愚路是可以出家的。于是,便收愚路出了家,也給他授了比丘戒,成為一個真正的僧寶之一。
出家人不是吃飽了飯坐著玩的;出家的目的,是在如法的修行;但要修行,首先要懂得修行的方法,這就是出家人為什么要誦經(jīng)和看經(jīng)的理由了。
大路尊者,為了要使他的弟弟,現(xiàn)在又是他的弟子愚路,能夠如法修行,便教了他一個偈子:
身語意業(yè)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有之苦當遠離。
愚路是世界上最笨的笨人,小時候老師教他兩個字,他都沒有辦法記得住,現(xiàn)在教他這樣深奧的四句話,當然是更加沒有辦法了。但他并不灰心,他天天讀誦著這四句話,時時刻刻地讀誦著四句話,在寺內(nèi)讀誦,到寺外也讀誦,一連讀誦了三個月,在附近放牛牧羊的人,都因聽了他的讀誦而能朗朗上口,默默地記住了,愚路還是不得要領,甚至反而去向放牛牧羊的人求教。
像這樣的情形,使得大路尊者,也覺得束手無策,所幸大路尊者是一位有了神通的圣者,他便入定觀察愚路的根機,看他究竟應用什么方法才能化開他那愚笨的業(yè)障。大路尊者用神通觀察之后,始知應該采用呵責的方法來激勵愚路,他便把愚路叫到跟前,故意問他所學的功課如何了?見愚路無話可對時,便將他一把推出門外,并厲聲呵責他:「你是至愚極愚,至鈍極鈍的人,像你這樣的笨人,佛教里要你做什么?」
這使愚路太傷心了,他站在大路尊者的門外,思前想后,怨恨自己的愚笨,他想:我現(xiàn)在算是什么呢?我已出家了,所以不再是俗人,但我已被佛教趕出來了,所以也不是出家人了!于是越想越傷心,他傷心地哭泣起來,哭得像個迷失了路途,既哭得傷心,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好在佛陀是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大慈悲父,此時正好經(jīng)過大路尊者的門口,看到愚路在悲傷地哭泣,佛陀便走近去親切地問他:「你有什么困難,要我?guī)椭鷨?」
愚路見了世尊,先是吃了一驚,但當他發(fā)現(xiàn)佛陀的態(tài)度是那么慈祥親切時,他才定下心來,訴說他的苦衷:「世尊啊!因為我太愚鈍了,三個月誦不會一個偈子,所以被我的親教師大路尊者趕出來,不要我出家了,現(xiàn)在我真不知應該如何是好!我又無處請求申告,所以我很傷心。」
「這是不要緊的,佛法不是你的親教師一個人的,佛法是由我經(jīng)過三大無數(shù)劫的無量千百苦行而得來奉獻給一切眾生的!狗鹜佑纸又鴨栍蘼返:「既然如此,你愿意讓我來教你嗎?」
佛陀的慈悲,使愚路感覺太意外了,他還不敢相信,佛陀真會親自教他,所以他以懷疑的口吻說:「世尊啊!我是世界上至愚極愚,至鈍極鈍的人啊,怎可接受世尊的親自教導呢?」
于是,佛陀向他和藹而懇切地說了一個偈子:
愚人自說愚,此名為智者;
愚者妄稱智,此謂真愚疑。
因此,愚路便隨著佛陀走了。佛陀教他兩句法語:「我拂塵,我除垢!谷欢,笨人終究還是笨人,即使佛陀親自教他,他還是記憶不住。
佛陀知道愚路的業(yè)障太重了,要等業(yè)障消除之后,才會好轉(zhuǎn)起來,于是叫他為大眾比丘擦拭鞋履上的塵垢。大眾比丘們先還不肯讓他擦拭,唯恐他笨手笨腳,呆頭呆腦地把大眾的鞋履反而弄臟了,擦破了。為了這是佛陀的意思,大眾比丘們才沒有堅決反對。
佛陀的指示,當然是不會錯的,因擦拭鞋履的塵垢,與他所誦的「我拂塵,我除垢」,是能相應的,他天天誦著這兩句法語,天天擦拭鞋履的塵垢,一邊誦,一邊擦,經(jīng)過一段時日之后,他的業(yè)障果然消除了,他能將這兩句法語牢牢地記住了,他的心境也開朗了,他的智慧也顯現(xiàn)了,他對塵垢的意思,也豁然開悟了。
有一天夜里,他突然能向自己自問自答了,他想:「世尊教我讀誦的兩句法語『我拂塵,我除垢』,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噢!我知道了,塵垢有內(nèi)外兩種的分別,那么世尊教我的塵垢,究竟是內(nèi)心煩惱的塵垢呢?還是外在大地的塵垢呢?這是不可用言語表達的絕對真理呢,還是可用言語表達的相對真理呢?噢!我又知道了:
此塵是人的貪欲,而不是大地的塵土。
此塵是人的嗔恚,而不是大地的塵土。
此塵是人的邪見,而不是大地的塵土。
有大智慧的人,應離貪欲、嗔恚與邪見。
噢!我知道了,只有離了貪欲、鎮(zhèn)恚與邪見的人,才是真正能夠拂塵除垢的人!
就在這自問自答的過程中,他便斷除了一切煩惱,達到了「所作已辦,不受后有」的境界,證得了阿羅漢的圣果圣位。
現(xiàn)在是愚路尊者了,他已是佛陀座下的圣弟子與大比丘了。但他證道之后,仍然坐著不動,直到第二天大路尊者經(jīng)過他的面前,還以為他是坐在那兒瞎用工夫哩,所以走過去,拉起他的手臂,并且對他說:「你趕緊起來學習讀誦吧!學會了讀誦再去打坐思惟吧!」
大路尊者的好意關切,愚路尊者是能了解的,所以他任由大路尊者拉他的手臂。此刻的愚路尊者已經(jīng)有神通了,大路尊者拉著他的手臂走了好長一段路,他只是把手臂無限地延伸出去,身體卻依舊坐在原位不動,當大路尊者覺得不對回頭看他時,才露出欣慰的微笑,知道他已證得圣果圣位了。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奇跡,愚路尊者是眾所周知的大笨人,像這樣的大笨人,竟然也能在佛教中出家,也能證得阿羅漢果,這在一般的凡夫看來,實在很難相信。尤其是其他的外道,不唯不信真有此事,甚至利用這一機會來破壞佛教和毀謗佛陀,他們說:「大家看呀!佛教有什么了不起崇高偉大的呢?佛教的圣果圣位,連一個笨得不能再笨的笨伯也能證得到,那有什么稀奇?」
殊不知,佛教的崇高偉大也正在于此。佛法是平等的,只要有人肯學習,有信心,依教奉行,工夫到了,不論何人,都能證到圣果圣位的。佛陀為了用事實來證明表現(xiàn)給大家看,便教阿難陀尊者,差愚路尊者去教誡比丘尼。
這一個由愚路尊者教誡比丘尼的消息,在先一天傳出之后,比丘尼之中有十二個年輕而頑皮的人,便猜測著說:「這是瞧不起我們女性出家人的舉動嘛!長老比丘之中,有那么多智慧,能說能辯的大德比丘,為什么不來教誡我們,偏要派愚路來,愚路在三個月中誦不會一偈,他能教誡我們什么名堂?」
有的則說:「既然如此,我們也可以給他一點顏色看看,叫他能上臺而不能下臺!
她們?nèi)绱诉@般地計議了一番,便去分頭工作。一半人員布置講堂講臺與講座,布置得特別莊嚴華麗,法座擺設得特別高大,好讓聽眾們,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說法的人;另一半人員則分頭上城里去大肆宣傳,不論大街小巷,都去一家一戶地宣傳著說:「明天我們寺里有一位大法師來說法,來教誡我們,那位法師是最最有智慧,最最有辯才,最最會說法的上座比丘,凡是聽他說法之后的人,人人都能見道得道,不再輪回生死,而得涅槃清凈。所以勸請大家不要錯過了這個大好的機會!
因此,到了第二天,愚路尊者尚未到達,全城的善男信女,已在比丘尼寺內(nèi),擠得水泄不通了。大家都在等待著大法師的光臨,而那十二個年輕頑皮的比丘尼,卻偷偷地躲在一旁,吃吃地發(fā)笑,她們以為這一下子可叫愚路尊者難堪定了。
終于,愚路尊者,帶著一個伴從的比丘光臨了,大家見了,都很懷疑,這兩個比丘之中,究竟那一個才是大法師?如果說是愚路尊者嘛,那簡直是不能想像的事,如果說另外一個比丘嘛,顯然那個比丘的年紀太輕,不可能是上座大法師。
大家正在懷疑猜測之際,愚路尊者已經(jīng)走進了講堂,踏上了講臺,他以神通觀察知道那個高大的法座,不是為了恭敬,而是為了取笑,所以伸手一按,那高大的法座竟像棉花堆似地,縮了下去。但是當他安詳?shù)刈戏ㄗ畷r,年老證果的比丘們,固然相信愚路尊者會有大法供養(yǎng)的,一般的凡夫們,卻覺得大大地失望了,甚至覺得他們是被愚弄了,因此,大家議論紛紛地吵鬧著。
愚路尊者,胸有成竹,他知道,在這種情形下,用嘴說法是不中用的。于是,坐下之后,隨即入定,表現(xiàn)神通,從座上忽隱身不見,飛在空中,由東邊出向西邊入,由西邊出向東邊入,由南邊出向北邊入,由北邊出向南邊入;空中坐,空中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履水如平地,入地如虛空。一共作了十八種神通變化以后,還復坐于原座。
凡夫見到了神通變化,無有不起恭敬心的,無有不作稀有想的,無有不去五體投地而如大樹倒的。這樣一來,大家恭恭敬敬地靜止下來了。當靜得鴉雀無聲的時候,愚路尊者開始為比丘尼們說法了:
「諸位姊妹,你們都知道我在三個月中,誦不會一個偈子;但是我要告訴你們,即使用七日七夜的時間,也無法說盡其中的任何一個字。所以我想,今天只能約略講說其中的一句!
「你們聽著:佛說不令一切有情眾生,造作種種的惡業(yè);所謂惡業(yè),又不外乎身、口、意的三大類別:我們的身體,可以造作殺生、偷盜、邪淫的三種惡業(yè);我們的口舌,可以造作妄語、離間語、□人語、綺雜無意味語的四種惡業(yè);我們的心意,可以造作貪欲、嗔恚、邪見的三種惡業(yè),合起來說,就是身口意的十惡業(yè)。佛說這些惡業(yè),都是由心為主宰,如果大家不去隨著惡心而作惡業(yè),大家便能離苦得樂。....」
當愚路尊者說到此處,還想繼續(xù)向下說去,但是聽眾之中,已有一萬二千人,都因此而見道、得道了,從小乘的賢位乃至無上的菩提之心,都有人得到了。
這是一次最最成功的度化;這次的成功,使得愚路尊者的名號,永遠留在佛弟子們的心中,也永遠留在佛經(jīng)之中。也給愚笨的人們帶來了學佛的勇氣,也為平等的佛法創(chuàng)造了無上的光榮。
愚路尊者是什么人呢?他就是《彌陀經(jīng)》中的周利盤陀伽,《根本律》中譯為朱荼半托迦,意思是小路。
(此篇取材于《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一改編而成)
附記:在《增一阿含經(jīng)》卷11之12,記朱利盤特的出家學法,愚笨而證無盡的事:佛初教他念掃帚兩字,記住掃忘了帚,記住帚又忘了掃;但他卻由去塵除垢的意思,思惟而證了阿羅漢果。
-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