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識得聲外音
識得聲外音
寫了一篇《行腳老祖寺》的日記,有人對其中寫到的“途中即家舍”很感興趣,我就問他是對“途中即家舍”的語句感興趣呢,還是感興趣它的意思?它的意思又是什么呢?結果有一個回答,讓我大跌眼鏡,他說,快樂旅游不要回家。要是這么理解,我算是栽到家了。就不能再仔細地想想其中的意思?也許是年齡太小的緣故吧,沒有什么生活的負擔,不能體會到人生太多的艱辛。
佛法是讓人們離苦得樂的智慧,佛陀翻來覆去地講了49年,三百多會都是在教導我們怎樣更好地生活,怎樣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智慧離苦得樂,怎樣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別人離苦得樂。說教的方式有各種各樣,其中有一種方式是很含蓄,很有味道的——圓悟克勤禪師開悟的公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圓悟克勤禪師自幼稟賦聰異,一日能記千言,過目不忘,有神童之稱。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佛經(jīng),再三翻閱,愛不釋手,遂出家為僧。他參訪過許多著名禪師,后來投到法演禪師的門下,成為宋朝臨濟宗楊岐派著名僧人。
期間,圓悟克勤禪師精進不懈,時有所悟,并且將自己所寫的詩偈呈給他的師父法演禪師印證,但師父卻始終認為圓悟克勤禪師還沒有見到本來面目,以至于師徒不和而離開。后來圓悟克勤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回到師父的身邊繼續(xù)努力,最終親見本來面目。而他開悟的機緣尤為奇特——因一首艷詩而悟道。
一天,有一位曾在朝廷任職的吏部陳提刑辭官返回蜀中,特來向法演禪師問道:“什么是祖師西來意?”(這是古人請教禪師常用的問題,意思是達摩祖師千辛萬苦來中國是為什么啊?)如果禪師正面回答的話就已經(jīng)背離了祖師的西來意,如果反面回答那是誣蔑祖師的西來意,所以不同的禪師往往因人因機回答:“庭前柏樹子!”、“東山水上行”、“鎮(zhèn)洲大羅卜”、“西來無意”、“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東壁上掛葫蘆多少時也”、“板齒生毛”、“床腳是”、“擔不起!”、“問取露柱!、“還見庭前華藥欄么?”、“大好燈籠”、“面黑眼睛白”、“五男二女”、“三日風,五日雨”、“磚頭瓦片”、“誰在這里踏步”、“不可以在大白天尿床”等等,僅《五燈會元》中僧徒間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就出現(xiàn)了三百四十多次。所以法演禪師遇到這樣的問題就用了一個比喻的回答說:“你少年時代可曾讀過一首艷詩?‘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惱予情。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后面這兩句和祖師西來意頗為相近。”
古代的時候禮教很多,一個女子是不能主動對男性表示愉悅之情的,即使是洞房花燭之夜的新娘子,也不能大呼小叫自己的丈夫,只能枯坐洞房。等待丈夫的新嫁娘,自然就會引起愁惱之情。她為了引起丈夫的注意,比如頻頻使喚貼身丫環(huán)小玉拿茶倒水,無非是要引起丈夫的注意,讓他知道自己正在房中等待。
諸佛祖師就是這位用心良苦的新娘子,而眾生就是那位感覺遲鈍的丈夫。祖師們的語錄公案、諸佛的教示言說,就是那頻呼小玉之聲。那么頻呼小玉的弦外之音是什么呢?法演禪師引用這首艷詩,自有他個中味道。陳提刑口中頻頻稱諾(其實并未開悟)回去了。
站在旁邊端茶的圓悟克勤禪師,聽到這段公案,憑著自己平時的功夫有所悟入,他就滿臉疑惑地問道:“剛剛聽到師父對提刑舉一首艷詩,不知提刑會也不會?”
法演禪師回答說:“他只識得聲!
圓悟克勤禪師說:“他既識得聲,為什么不能見道呢?”
法演禪師知他開悟的機緣已經(jīng)成熟,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聲:“什么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聻(nǐ)!”圓悟克勤禪師豁然開解,跑出方丈室外,看見一只公雞飛上欄桿正鼓翅引頸高啼,笑道:“這豈不是‘只要檀郎認得聲\’的‘聲音\’!”于是將自己開悟的心得寫成一偈,呈給師父:
金鴨香爐錦繡帷,笙歌叢里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另外還有一個是佛陀開示一個外道的公案。世尊因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沉默良久。外道贊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云,令我得入!蹦俗鞫Y而去。阿難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稱贊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我們無始劫以來流轉生死沒有智慧,看不透祖師西來之意,但不管怎么樣都多多少少是種下了善根的,提刑大人如此,圓悟克勤禪師如此,我們也是如此。問佛陀的那個外道已能見鞭影而行;圓悟克勤禪師這匹良馬因聲而悟;提刑大人也識得了聲。我們呢?希望不要“再在這里踏步”,更不希望“在白天里尿床”。我們要覺悟,不要等到挨了鞭子再跑。哪怕就算以前沒有種下善根,現(xiàn)在也種下了,還等什么呢?——努力殷勤空里步!自利利他,讓自己離苦得樂,也讓別人離苦得樂!
* 延伸閱讀 【法演禪師】
- 佛教把眾生的心歸納為五種可觀察
- 為什么會煩惱?如何減少攀緣心?
- 想學習佛法,怎樣可以更好地入門?
- 禪宗講的開悟,最終是達到什么境界?
- 如何積極的去面對和接受一切?
- 《華嚴經(jīng)》中的“不可說”
- 放下包袱,以無所求心一門禪修
- 貪嗔癡三毒中貪毒最盛 請生活得簡單一點
- 日日放下,當下放下
- 放下借口精進修行 十地頓超無難事
- 開啟學佛之門 為什么學佛要隨緣皈依
- 經(jīng)常要行持的修行方法 皈依三寶
- 如何在日常修行中培養(yǎng)信心
- 信是修學佛法的基礎
- 《禪宗思想史》,說禪宗的思想是老莊思想的大眾化
- 只要你站起來,就和別人一樣高了
- 《楞嚴經(jīng)》揭示世界和輪回的由來
- 消費與惜福
- “忙”能幫助修入道
- 日日是好日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