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苦行僧
印度教的苦行僧
釋迦牟尼佛生前活動的地點和具體事件,實際上已經(jīng)很難一一地去考證了。而迦毗羅衛(wèi)故城遺址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是那古老的墻基、大樹和蹲在地上接受供養(yǎng)的苦行僧人。
我在摩耶夫人廟附近遇到了八位印度教的苦行僧。他們在地上鋪開半張芭蕉葉,在芭蕉葉上不停地用手攪拌著當?shù)厝斯B(yǎng)的大米飯和酸奶,之后就抓一小團送到嘴里吃。我和他們坐到了一起,互相傳遞著友好的信息,并詢問他們的生活。同行的中國朋友表示要供養(yǎng)他們,他們非常高興,高聲呼喊著:“ze……ze!”
這些苦行僧都是印度教的修行人,四處可見。他們面目奇畏,骨象超邁,隨處行住。他們不吃肉,也不吃大蒜、洋蔥和蛋,但可以抽大麻。在外來的“文明人”看來,這些修行人不僅貧窮落后,頑固不化,而且看上去很臟,甚至是邋遢。但你很難想象這樣形貌“原始”,不修邊幅的修行者可能曾經(jīng)裝束體面,家財萬貫,學富五車,手握權(quán)力,地位崇高。也曾有人諷刺說:他們說著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以此來獲得供養(yǎng)。但是這些須發(fā)長長、行步維艱的苦行僧侶通常能受到民眾的尊敬和善待,無論他們真假與否。
苦行僧的特權(quán)是值得人們關(guān)注的問題,他們不需要服從法律的管束,四處行走可以接受人們的供養(yǎng)。這種特權(quán)能夠在今天保留下來,實在令人贊嘆尼泊爾這個看上去臟、亂、窮的國家對傳統(tǒng)信仰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尊重和寬容。在印度的城鄉(xiāng),苦行僧也到處可見。他們得以繼續(xù)像歷史上那樣修行,與甘地、尼赫魯?shù)韧菩忻褡濯毩⒂嘘P(guān)。而且印度獨立以后,把鹿野苑阿育王石柱上的雕塑作為印度國徽的圖案,成為國家的象征。當年太虛大師訪問印度的時候,印度民眾曾經(jīng)萬人空巷來迎奉,曾經(jīng)有過“甘地尼赫魯太虛,萬民頂拜萬民呼”的詩句。人們所頂拜的是民族的獨立和信仰的自由,有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信仰才不被人辱虐,才可以自由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信仰讓人們找回了生命的根。
- 上一篇:和諧木訥的迦毗羅衛(wèi)人
- 下一篇:今日迦毗羅衛(wèi)的世情民風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