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之智 第七章 逆境與磨難

  第七章:逆境與磨難

  在開始本章之前,請大家隨我一道學(xué)習(xí)蓮花生大師所傳的《文殊菩薩開智慧咒》。

  唵啊哞,班扎咕嚕、唄呢叭彌哞!

  隨我一起念,從心底里發(fā)出感恩心,報恩心。

  然后再念三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本章主題是“逆境與磨難”。首先先讓我?guī)е蠹乙黄鸹氐皆?a href="/"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教時期。在原始佛教時期,釋迦牟尼佛就像一位父親,一位爺爺,一位老師一樣,領(lǐng)著比丘修行。不是像兩千五百年后,我們聽到佛的名號,我們沒有辦法看到他的形象,我們更沒有辦法帶著問題向他老人家去請教。所以這個故事,可以領(lǐng)導(dǎo)大家,進入到一個智慧的境界。

  佛陀也有磨難

  佛的身邊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提婆達多。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提婆達多的智慧、長相、莊嚴和佛相似。你們大家在社會上做人的時候常常會發(fā)現(xiàn),同等的學(xué)歷,同樣的年齡,同一個階層,同一個屆別,人們彼此之間會產(chǎn)生嫉妒心,也就是說大家在交朋友的時候,一般是和自己身邊同等的人去交朋友,但是往往這些人也帶給你很多的煩惱,那我們看看佛是怎么樣來處理煩惱的。佛說,要修行的比丘堅持一條基本的原則,有五條戒法作為最基本的法則。提婆達多為了讓僧團說他更加修行,更會修行,修行更嚴格,境界更高,他提出了在五戒之外又加了五條。因為大家在修行的過程中,沒有開智慧,他們并不知道哪一個是真正的覺悟者。我又要加一段評語:就像各位一樣,今天來一個和尚,明天來一個活佛,后天來一個喇嘛,今天來一個修禪的,明天來一個修密的,自己無法鑒定,哪一個人的智慧更為增盛,哪一個真正是佛法的傳導(dǎo)者和修證者。沒有辦法鑒定。沒有關(guān)系,你們大家聽完“在逆境中修行”這樣一個命題,那大家,就會有一個抉擇的智慧。心中抉擇的智慧就會升起。那這個抉擇的智慧是什么呢?就是對善惡、是非、真假的一種判斷,大家就有了心的能力了。

  我們還是從提婆達多來說。提婆達多在開始時用這些嚴格的戒條,多余增加的戒條,來引誘其他的比丘。實際上他的心里裝的是什么?他看到的是佛陀領(lǐng)了很多弟子在莊嚴的修行,是佛陀受到了帝王將相、國王的供養(yǎng),是老百姓對佛陀、對一個覺者的尊敬和愛戴,于是心里升起了嫉妒。拿現(xiàn)在心理學(xué)來說,就是他拿刀子在刺傷自己。他開始分裂僧團。他向別的比丘說,我的法更為殊勝,更為嚴格。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xiàn)在社會講“民主”,真是沒有多少人知道“民主”是從哪里來的。早在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領(lǐng)著眾弟子修行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概念叫“羯摩”,中文翻譯過來是什么意思?他的直接意譯為“民主”。為了讓我們和樂的在一起,為了讓我們靠近真理。大家既然五個人、三個人在一起了,我們就該制定規(guī)則共同去遵守,那就叫什么呢?“比丘不犯戒,佛不制戒!睕]有人觸犯法律,我不多加給你一條罪名,不會的。是因為有比丘在犯戒,佛才制定了戒律。那我還要告訴大家,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后的十二年間,他老人家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后,是沒有戒律的。因為人根非常的善良,非常的智慧,人性非常的純熟。他見到比丘以后,說“善來比丘,須發(fā)自落。”就成了一個比丘。包括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在佛的三言兩語的開示之下,他們立證羅漢果位。

  你和誰有約?

  由此我們大家再引申出一個議論來,大家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資訊這么發(fā)達,佛書這么多,寺廟這么多,為什么我們還不能夠開悟呢?是因為佛不慈悲嗎?是因為佛的智慧還不夠鋒利嗎?都不是。是我們的煩惱太沉重了,沉重到你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覺察到在煩惱。好好的往自己的心里看一下,我們的每一個念頭是那么的骯臟、不干凈。我們愿意聽好話,我們聽人表揚的時候,每一個毛孔都會笑出來。那些騙人的人,都是照著你心上笑開的那個穴位灌了迷魂湯。如果大家在生活中,摔跤了,吃虧上當了,尤其是受騙了,那大家不要怨法律不健全,也不要怨你的朋友騙了你,是因為你不夠智慧。你為什么不夠智慧呢?因為你的心被迷惑了。我是北方人,我不會講好聽的話。既然時間這么寶貴,大家愿意聽我講話,我就要直接告訴你,被騙的人和騙子之間,在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之前,早已經(jīng)達成了心靈的契約。那要我斬釘截鐵的回答,活該!!!沒有人能夠救渡你,也沒有人使你覺悟,只有自己來救助自己,自己能夠使自己覺悟。

  我們再回過頭來,回到我們的主題,看一看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他當時在修行的時候,是怎么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佛身邊有一個長的非常漂亮,非常聰明,又善于記憶的一個侍者,他的名字叫“阿難”。那“阿難”翻譯成漢語的意思叫“慶喜”。他跟著佛,聽了很多的佛經(jīng),來伺候佛陀。我們大家現(xiàn)在所看到的經(jīng),就是由阿難結(jié)集成的。當時阿難就到了佛前面說:“世尊啊,提婆達多在比丘中說他的法比你更加嚴格,更為微妙,有很多的人就跟著他去修行,而背離了你,你為什么不當面揭穿他的陰謀來制止他?”他三次來到佛的跟前來說這些話。到了安居期的時候,古印度分三個季節(jié),涼季、雨季和旱季。在雨季的時候,從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因為有昆蟲的衍生和活動,我們不可以亂跑,然后自己去專門的修行自己。佛陀,他默默無聞的離開了僧團,自己到了靈鷲山的山洞里去,自己獨自修行。雨季結(jié)束之后,他回到了僧團。提婆達多由于破壞僧團的這種野心,慢慢的被比丘們覺察了,然后大家就遠離了他,重新回到了佛的身邊。然后阿難就問佛說,提婆達多在破壞僧團的時候,你為什么不揭穿他的陰謀?

  別急,因果有報

  佛陀回到僧團以后,阿難就問佛說,說他這樣分裂僧團你為什么不指出他的缺點來?佛說,你看到過身上長膿包的人沒有?如果他身上長的這個膿包,沒有足夠的成熟,那如果你去切除的話,他本身很痛苦,同時沒有看到病癥的人,會以為你在爭權(quán)奪利。等到這個膿包長成熟了,你不捅它都會破的。我在看《阿含經(jīng)》的時候,領(lǐng)悟到了三個法則。第一個法則就是,佛講的因果的法則,他不是僅僅講給眾生的,他把自己的修行也納入在因果之中。第二個法則,他講的緣起的法則,他說世上的所有的事物,是緣起性空的,一切的物質(zhì)世界都在成住壞空當中,一切的精神現(xiàn)象都在生住異滅當中,一切的生命現(xiàn)象都在生老病死當中。大家用這三個法則好好的去觀想一下我們的生命和外部的世界,那一條法則能夠脫離了佛陀所覺悟到的這個法則?如果我們在人世間生活,一個佛教徒在人間修行生活,你深信因果,你的心當下就平了。如是因,如是果,哪有什么是非長短要人去評說呢?我們同時又會悟到,佛在修行比丘中修行,不在天上成佛的,他在比丘當中,在人間修行成佛,他自己對自己生命的觀照,也按照了緣起的法則。他可以按照他的威望,乃至于我們世俗間的權(quán)力,來鎮(zhèn)壓、反駁提婆達多,但他沒有,沒有給僧團造成傷害,而是讓他自然暴露。你們大家有這樣的耐心嗎?當你們在修行的生活當中,遇到了天大的委屈,遇到了煩惱,你們有這樣的耐心嗎?能夠升起這樣的智慧去觀照嗎?

  你們可能覺得我等不及,三個月我等不及,三年我更等不及,四年我不要說了。于是乎,我就開始反唇相譏,于是我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wèi)自己。我在東湖賓館講法的時候說,“法律是人類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線”。當我們每時每刻都想著法律的時候,在現(xiàn)在社會會表揚你說,這個人有法律意識,有法制觀念,知法、懂法、守法,你會受到表揚。但是我告訴你,在人性面前,你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當我們簽每一個合同,做每一件事情,先想到用法律來制裁別人的時候,人生活的意義何在?價值何在?你享受不了安寧與清涼。所以說,讓佛來告訴我們,怎樣來智慧的處理人間的事物,包括信仰者在內(nèi)。那我還悟到另一個法則,釋迦牟尼佛,他并沒有完全用他的說教去教育誰。我們大家都會知道佛經(jīng)是后來結(jié)集成的,根據(jù)他的言行,結(jié)集整理而成的。

  佛在因地中

  釋迦牟尼佛在僧團當中生活的時候,他為比丘舔拭膿瘡,他為比丘縫補破爛的袈裟,然后當他遇到了反對他的人的時候,他也同樣采取了忍辱的辦法。那我們大家都皈依了佛法僧三寶,我們佛書上都有很多很多,我們是不是對佛法的這樣一種理念,在我們腦袋里頭生根了。然后真的是用佛法的理念,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乃至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可能貼了很多的標簽,拿過很多的皈依證,說我到過多少多少名山,見了多少高僧,我的師父是某某大德,你們大家都會升起這樣的念頭,那些都是身外的,不是你的。就像你們大家現(xiàn)在很有錢一樣,是你們的,不是我的。所以說,修行要從心開始,從我們這顆心開始,心是真正的道場,尤其是對各位在家的菩薩。你們很辛苦,上有老,下有小,有很多的責(zé)任和義務(wù)你們都要承當。在承當這些責(zé)任和義務(wù)過程當中,必然要碰到很多的逆境。碰到這些逆境,你忍辱負重了嗎?你像佛所說的那樣去忍辱了嗎?但是,古今的圣賢,都是因為忍辱,而取得了大道。所以說,屬于你的責(zé)任應(yīng)當當下承當,不要把佛教看成是斷滅見的空,不要把佛教看成是不作為,也不要把佛教看成是封建迷信。所有這一切我們都有理由要走進佛陀的經(jīng)典,看一看佛原本是怎樣說的,千萬不要道聽途說。我在前面給大家講的這樣一個佛陀的故事當中,隱含著很多很多的法的意義,但是我們常常會當故事去聽,覺得佛真了不起呀,但是我做不到。真的要把佛法拿回家,還是我那樣一句話,聽了就能懂,學(xué)了就能會,回家就能用。不要說我現(xiàn)在開始出家,我修行到了八十歲以后,然后我修成了再來渡眾生,然后我再來凈化自己,再去解脫。不是,當下,當下去承當,當下去領(lǐng)悟,領(lǐng)悟多少做多少該有多好。讓我們的生命在佛法的滋潤之下,加寬,加厚,加長。什么叫加長呢?因為修行佛法,不求長壽而長壽。像我們本煥老和尚那樣,被世間人所尊重。什么叫加厚呢?讓我們兩種資糧都要擁有,;兩種資糧。在福慧兩種資糧的后面,另外兩種資糧我們也有,世間的錢財和佛法的法財。如果我們擁有了,但我們的內(nèi)心又不貪戀它,你們當下就是菩薩,金菩薩,銀菩薩,不如做個人菩薩!不是在死了以后去成菩薩,當下就是菩薩。如果說菩薩成天都在天上飄著,不到人間來,不提高我們的心智,也不幫助我們解決我們生活中的煩惱,我覺得這種菩薩早該下崗了。你們大家會在口里念很多很多的標語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蹦銈兇蠹依卫蔚陌哑兴_定在了地獄里頭。實際上我告訴大家,菩薩在你家里,菩薩就在你教書的學(xué)校,菩薩就在這里。有很多的人在默默無聞的為人類服務(wù),為每一個人服務(wù),在恩惠著別人,他們不求任何回報,那當下就是菩薩。這不是我的觀點,是太虛大師的觀點。

  當下承當

  人生佛教的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當下承當。承當什么呢?承當自己的責(zé)任和義務(wù),不要逃避。那什么叫當下呢?當下領(lǐng)會了佛法,當下去求證佛法。如果你們大家同意的話,你想一想該有多好啊。在城市中生活,環(huán)境污染,資源匱乏,人口過多,工作壓力,樓房壓力,精神糾纏,有多少的困惑。有的人說,學(xué)佛是佛教徒的事情,我真的想告訴你,學(xué)佛是每一個生命的事情。只要你有煩惱,你就要去解除它。身體病了,我們可以去住院,那我們的心病了怎么辦呢?到了醫(yī)院里以后,醫(yī)生發(fā)現(xiàn)你沒有神經(jīng)病啊,你某一個器官并不需要他切除啊。他認為你沒有病,但實際上我們不快樂,我們很煩惱。我們自己煩惱也叫別人煩惱,我們就是病人,甚至有些人還病得不輕啊。那我就講一個字,“貪”字。我走進城市以后,有一個字會常常在我腦子里泛起。因為一個“貪”字使多少人家破人亡,使多少人不能夠珍愛生命,不能夠享受生活。他們過早的辛勞成疾離開了人世,他們把公款貪為私有而被槍斃了。他們比我們笨嗎?他們比我們不會賺錢嗎?他們手里的權(quán)力還小嗎?他們什么都不少,他們就是缺少了信仰。因為信仰的缺失,讓自己像迷途的羔羊,走得很遠。所以說,掉進坑里,失去了性命。

  我說,信佛的人,是幸運的人,是有福報的人。大家說,這和尚見著人盡說好話,好像我要討好大家。我真的不需要討好大家,你們想一想我講的是不是這樣的道理。多少人事都在因果之中啊,整人害人的人,像提婆達多這樣的人,哪有一個會有好報的呢?但是,由于大家的共業(yè)造成了一種社會氛圍,大家會說,那壞人都很得利啊,發(fā)財很快啊,權(quán)力很高啊。不要著急,忍他,讓他,耐他,過三年你再來看他。我告訴你,我用我的生命證明了這一點,不到三年,兩年半,那你著急什么?所以說,要深信因果。如果信佛的話,讓因果在你心里頭深深的扎根。如果法律的天平?jīng)]有傾向你的一邊,道德的審判又沒有人給你作主的話,你用自己的信仰為自己解釋,一切都在因果之中。

  釋迦牟尼佛是不是在逆境中修行呢?我們會簡單的認為說,佛生下來就是佛。佛是在與魔的搏斗中,在與魔的交戰(zhàn)當中而成佛的,現(xiàn)出了佛的光芒與智慧。我們老百姓的話叫,不磨不成佛。如果一個修行人的道路,是一帆風(fēng)順的話,這個人絕對不會開悟,不會覺悟,也不會成為高僧。你們大家又想,最近這一段時間玄奘法師的研究掀起了一個熱潮,很多的電視頻道,很多的專家,紛紛登臺亮相在講玄奘法師。玄奘法師在取經(jīng)的時候,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正因為在這樣一種磨礪當中,在正常的人不能夠做到而他做到了,才現(xiàn)出了人性的光芒。你們大家看到本老現(xiàn)在一百零一歲了,大家很羨慕啊,然后我們大家去禮拜他,去供養(yǎng)他。非常好,一分恭敬一分福報,為我們種下一個善心。但是你們有多少人真的能夠和本老溝通呢?他的心完全傾向于眾生你知道嗎?他二十年的監(jiān)獄生活你知道嗎?他用自己的血去寫經(jīng)你知道嗎?到了一百歲,到了九十多歲,還有人在整他害他你知道嗎?所以說,這些老人,確實是國家的寶貝,佛門的泰斗,深圳人的福報。我們看到他,心里就會生起一種歡喜心。你們大家呢,應(yīng)該向佛陀學(xué)習(xí),應(yīng)該向本老學(xué)習(xí),學(xué)會在逆境中修行。那你們大家如果接受了我這樣一個觀念,并且認為,我講的佛法是純正的,你們大家下面就要做選擇了。我們怎么樣才能在逆境中去修行呢?從八正道,來看佛法的修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