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阿彌陀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夢參老和尚講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6-1 上
夢參老和尚:佛說阿彌陀經(jīng)(6-1)上
(夢參老法師2007年宣講于普壽寺)
在沒有講經(jīng)之前跟大家說幾句話。我們有很多錯誤的思想,今天我們講彌陀經(jīng),開始時大家可能就理會到了。是的,這個彌陀經(jīng)很簡單,念阿彌陀佛也很簡單,等我們講過了可就不是那么簡單了,不是像你們心里想的。念一句阿彌陀佛有幾種念法,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要觀想你自己,就是我們?nèi)A嚴境界把自己變成阿彌陀佛,這是一種。同時念佛的時候念到自他不二,念自性佛,這又是一種念法。念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一部華嚴經(jīng),這你信嗎?但是這就要看你怎么念了。
在明朝蕅益大師他注的注解很多、講經(jīng)也很多,在他臨圓寂的時候,他就對徒弟們說“臨行贈汝無多字(子),一句彌陀作大舟”。他說我就要死了,臨行就是我已經(jīng)要走了,沒有很多的話要跟你們說,也沒有很多字要囑咐你們,把一句阿彌陀佛作為大船。他的一生作靈峰宗論,蕅益大師作了很多注解,但在臨死的時候,囑咐最要緊的一句話卻是念阿彌陀佛。
因為念一句阿彌陀佛一般人把它看的很輕,你拿這一句阿彌陀佛來比,比什么呢?比你坐禪,禪堂;禪堂是選佛場,頓超直入,立證菩提。禪門一炷香,坐一炷香的時候開悟了,大徹大悟了;大徹大悟,他要在娑婆世界里照樣輪轉(zhuǎn)。大家知道輪轉(zhuǎn)的意思嗎?就是失掉現(xiàn)生的身還照樣輪轉(zhuǎn),比如說那些個禪宗祖師一代一代的,那就很多了。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生到極樂世界,念成了的一生成佛不再輪轉(zhuǎn)了,天天有善知識,蓮池海會那些都是善知識;也有阿羅漢,彌陀經(jīng)上也有阿羅漢,那些阿羅漢都是發(fā)大乘的阿羅漢,不是沒發(fā)大心的,已經(jīng)發(fā)了菩提心了。因為阿彌陀經(jīng)是無問自說,沒有人請佛自說的,佛跟舍利弗說。我們上回講金剛經(jīng),像須菩提這些都在轉(zhuǎn)小向大,把這個阿羅漢轉(zhuǎn)成為菩薩,讓他們發(fā)大心。釋迦牟尼佛是對著舍利弗說的,無問而自說的。
大家一般的看起來,念阿彌陀佛很容易。其實念阿彌陀佛是很不容易的,你在生就得念到一心不亂,不到一心不亂你能修的去得了嗎?同時這個就是華嚴境界,你怎么樣來理會呢?極樂世界離這里十萬億佛土。大家想想看,一個佛是三千大千世界,你要經(jīng)過十萬億的三千大千世界,你才能生得了。如果沒有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的力量,你能去得了嗎?就連這一個釋迦牟尼佛的三千大千世界你還沖不破,你會能達到極樂世界嗎?
所以大家在聽的時候,不要把它認為是很容易的。但是它有一個好處,不經(jīng)過什么復(fù)雜的語言,也不經(jīng)過什么文字,不論你學(xué)過佛法或者沒學(xué)過佛法,聽到了,你能一心一意的念,念到一心不亂就行了。為什么一個老太太什么文化都沒有,七、八十歲了,別人一教她,她就一心一意的,她也不懂得別的,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念佛,生極樂世界。那些知識分子他懂得的知識很多很多,但他的心里非常的亂,所以他往生不了,因為他不能一心。因此大家在聽彌陀經(jīng)的時候,都要發(fā)愿生極樂世界,等你到極樂世界后就一生不退,生去了直至成佛,不會再生生世世的輪回了,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可就不容易了。因此要發(fā)大愿,要發(fā)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去。
因為生極樂世界的不止只有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還有特別是般若部的勸生極樂世界的。我們在華嚴經(jīng)先講普賢行愿品,以十大愿王求生極樂世界,普賢菩薩的行愿最后導(dǎo)歸極樂,那個生不同了,是上品上生。如果你能念佛時加十大愿王,不要念十大愿王的經(jīng)文,因為原文較長,你就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開始,只念這么十大愿,跟阿彌陀佛結(jié)合起來,你生極樂世界一定是上品上生,普賢菩薩會專接你到極樂世界去的。
密宗,最密的金剛薩埵無上咒,那個就是把你自己身口意變成阿彌陀佛身口意,念那個咒的時候就不同了,你跟阿彌陀佛已經(jīng)結(jié)合起來,你去念吧!修密宗最上的就是金剛薩埵。凈土部的金剛薩埵念一個咒就行,但是那個咒念的時候可不是光念咱們所念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包括法、報、化。法身、報身、化身,念那一個咒就具足了法、報、化三身,就是把我們自己的身口意變成了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化身,F(xiàn)在咱們說極樂世界的這個是佛的化身。所以在生凈土是這樣講的,唯佛一人居凈土,那是指著佛的法身,住著佛的常寂光凈土。我們一般生的都是化土,蓮池海會這里頭菩薩、羅漢,乃至我們新生去的凡夫都具足了。但是那個凡夫就不同了,能夠生到極樂世界的,當(dāng)時生時是凡夫,很快就成菩薩了。當(dāng)你懂得這個含義了,然后再學(xué)。
金剛薩埵咒,“嗡啊吽,班雜,咕嚕,班瑪,悉地吽”,就這三句話,“班雜,咕嚕,班瑪”就是法、報、化三身,要是細講那就很多了,金剛不壞身,又是現(xiàn)無量的身,就是法、報、化。咕嚕就是身,班雜是智慧,班瑪是佛的法身,悉地吽是成就。就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這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具足了法、報、化三身,也具足了一部華嚴經(jīng),也具足了一部法華經(jīng),西藏的無上密,都在這一個咒里頭!拔税税嚯s咕嚕班瑪悉地吽、嗡啊吽班雜咕嚕班瑪悉地吽”,那你就具足了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就光念這一個咒,這叫密。要開闊起來講,那就能講好多部經(jīng)。密宗的金剛薩埵有兩部,有個智慧部的,有個凈土部的,我們念的這個咒是凈土部的。
所以要學(xué)之前,知道阿彌陀經(jīng)是非常的深,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因此大家要發(fā)愿生起信心來聽彌陀經(jīng)。彌陀經(jīng)不像法華經(jīng)、華嚴經(jīng)講那么長時間,多則講一個星期,一般的三四座就講完了。我們講得慢一點,因此大家在聽的時候,我說這個從淺到深。淺的,一般的沒有文化,你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有時念六個字的“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四個字的“阿彌陀佛”。但是念都會念,什么人都會念,念到一心不亂能做到的人卻是很少很少了。因此咱們講彌陀經(jīng)之前,囑咐大家要發(fā)信心,信佛說的這個特殊法門,沒有哪個弟子請,就是無問而自說。你只要信心具足了,你聽完了彌陀經(jīng)產(chǎn)生信心了,當(dāng)你心里煩惱時;我們一般都是求消災(zāi)難的,所以我有時候勸道友們念地藏菩薩消災(zāi)難;但是你念阿彌陀經(jīng)、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消災(zāi)難嗎?給大家評論一下,選哪部經(jīng),講哪部經(jīng),跟大家說哪部經(jīng),含義是一樣的。因此佛在說哪一部經(jīng)時都是無上的,不起分別心的。
現(xiàn)在發(fā)愿,信,愿;信了,極樂世界真實不虛的,相信自己能生得到。我們學(xué)過華嚴經(jīng)、學(xué)過法華經(jīng),因為極樂世界就在你心里,是你心變的,心生萬法,也得懂得華嚴義了,拿這個意思來念阿彌陀佛,那跟一般的念阿彌陀佛情況不一樣了。以學(xué)習(xí)法華經(jīng)的那個智慧來念阿彌陀佛,那又不同了,那是果位的佛,你也就進入果位了。所以看你以什么心,F(xiàn)在我們都是凡夫心,消業(yè)障,生極樂世界,把現(xiàn)生所有的生極樂世界的障礙都把它消掉,這你才能去。這等于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跟你修不凈觀、白骨微塵觀一樣,等你一步一步走來的,說九次第定,那就等于一步一步走到太原,你坐汽車就快了。我們五臺山還沒有飛到太原的飛機,將來可能發(fā)展到小型飛機,我們坐上飛機十幾分鐘就到太原了。你念阿彌陀佛等于我說的坐飛機,十萬億佛土一念間就到,這邊死了,那邊就生了,蓮華中生了。因為極樂世界還在你心中,都是你一心,這是圓滿的。要有這種愿,行要念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就是非常的簡單。經(jīng)文告訴我們念到七天的時候,一心不亂。要是你的定力好,三天你就一心不亂了,那你就三天走,一念間你就到了,這就靠信仰力,信、愿、行。我們開始講彌陀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咱們先講“佛”,在印度話叫佛陀耶,這句話具足了說“佛陀耶說阿彌陀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咱們先講佛,佛就是覺悟的覺。但我們現(xiàn)在是不覺的,大乘起信論講從不覺到始覺。因為現(xiàn)在我們都迷了,是不覺了;不覺,開始信佛,這叫始覺。從不覺到始覺,咱們現(xiàn)在都是在始覺當(dāng)中。但是始覺一分一分的覺、一分一分的成,叫分證覺,一分一分的覺悟。始覺到分證覺,分證就是漸次的一部分一部分的。始覺智,開始學(xué)佛覺悟了、有智慧了;完了再分證覺,一分一分的證入;由分證才能達到究竟,最后才能究竟成佛,這就是覺的意思。凡夫不覺。二乘人阿羅漢,也就是聲聞、緣覺。他已經(jīng)覺悟了,他這個覺悟不是大心的,光能自己明白覺悟,不去覺他人,叫自覺,就是光顧自己,不管眾生。菩薩就不同了,自覺還覺悟一切眾生,自覺覺他,這叫菩薩;但是他因為不究竟,一位一位的達到。佛達到自覺覺他,三覺圓滿,度眾生也圓滿,自己覺悟也圓滿,行菩薩道圓滿,這叫十法界之中的圣人,超過一切人。我們這是剛學(xué)佛法,還在凡夫地,只能入佛門,凡是受了三皈的都算入佛門了,這只是凡夫。
像在我們中國,特別儒教,或者印度的,也講先知先覺,那個覺跟我們佛教講的不同。像我們中國講孔圣人,把孔子叫成圣人,在佛教是不承認的;佛教不承認,那他還是凡夫,凡夫不能稱圣。像孔夫子、關(guān)圣帝君,那皇帝封的;皇帝封的不算真正的是。有管帝釋天叫圣人的,乃至諸天都叫圣人的,這是沒學(xué)過佛法的。學(xué)佛法的人,唯佛才能稱圣人。菩薩不能稱圣人,二乘人更不能稱圣人,而出世證得阿羅漢果的、辟支佛的那些菩薩,不得稱圣人。圣人是專指著佛說的,要;兩足尊,福德圓滿了,智慧圓滿了。像我們此土說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地藏,我們大家都稱這些人是圣人,有些是他已經(jīng)成佛了再示現(xiàn)菩薩,這就跟一般菩薩不同了。現(xiàn)在我們一般所認識的、所說的、所見到的形相只是化佛,釋迦牟尼佛是毗盧遮那的化身,叫化佛,他作這個娑婆世界的主人。娑婆的含義就叫堪忍,所以生到這個世界來你就要忍耐,什么都能忍,這就是堪忍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苦難太多,跟極樂世界完全不一樣。極樂世界是化的,是阿彌陀佛的愿力化的,娑婆世界這個化土是釋迦牟尼佛的愿力,他專度這些苦難眾生。所以娑婆世界眾生難調(diào)難伏,釋迦牟尼佛就發(fā)愿對這些眾生來度他們,所以堪忍,就是忍受一切。第一個眾生不信,不但不信還謗毀,那就要忍受,要慢慢的轉(zhuǎn)化他們。眾生無知、愚癡,那佛在五濁惡世教化眾生時就得忍受眾生的苦難。所以每個菩薩、大菩薩都發(fā)愿,所發(fā)的愿不同。就像我們念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發(fā)愿到地獄去,娑婆世界本來就夠苦的了,而地獄又是苦中之苦。為什么苦呢?因為人們不想出離,不但不出離,還愈發(fā)造業(yè)。因此全名的說毗盧遮那的報身是盧舍那,報身的化身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有大釋迦牟尼、小釋迦牟尼。佛還有大小嗎?化身就小,報身就大。咱們讀菩薩戒品,盧舍那佛給千釋迦說梵網(wǎng)戒。因為盧舍那佛坐的那個蓮華是一千葉,一葉一釋迦,一個葉就是一個釋迦牟尼佛的國土,說的梵網(wǎng)戒。盧舍那佛給釋迦牟尼佛說,那叫大釋迦牟尼。一個釋迦牟尼佛化身千百億釋迦牟尼佛,報身佛的一個,一葉蓮華和千百億釋迦。盧舍那佛跟化身說,也就是給大化說,大化又給小化說,小化就遍世間,到人間跟一切眾生說。
- 為什么眾生不能得見諸佛菩薩?
- 學(xué)佛的第一個要求--堅信不疑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如何修行禪定?修禪定的方法
- 學(xué)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極樂世界嗎?
- 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
- 為什么要求明心見性?
- 到寺廟里千萬不要起嫌恨心等嗔念
- 受了三皈五戒后需要注意什么?
- 護持佛法功德無量,人人都能弘揚佛法
- 隨喜是增長自己功德的便宜事
- 為什么修道的人障礙重重?
- 為什么依占察懺法來懺悔?因為地藏菩薩會加持
- 怎么離苦得樂?念地藏菩薩圣號
-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 如何修唯心識觀?什么叫真如實觀?
- 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要隨時地觀照自己的念頭
- 果報分為幾種?四種
- 聽聞了佛法需要去修才有用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