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佛教經典。亦稱《小無量壽經》,簡稱《小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經。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洝肥轻屽饶材岱鹪趹x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詳情]
夢參老和尚講經 佛說阿彌陀經 6-3 下
界是能生的,世是過去、未來,過去、未來還有過去、未來遷流不停的,事實如是。這按事上來說,一輩兩輩、一輩兩輩,無量輩,過去還有過去,未來還有未來,過去、未來無窮無盡的,未來的一切世。咱們一般說界,東、西、南、北這就叫界,此地他方。任何都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無窮究盡的。但是就事上來說,離娑婆世界往西邊去,有十萬億這些個佛國土,每一個佛國土都有上方、下方。咱們不說大的了,說我們這個五臺縣就有好多個村子,一個縣有好多個村子,好多村成立一個縣,好幾十縣成立一個山西省,省有省的界線,好多個省成立一個國,國又有國的界線,乃至村子有村子的界線,大大小小的界線,總說就叫世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有一個界線,極樂世界也有個極樂世界的界線,這是世間相,因此就說十萬億佛土。
這是依報,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依報,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依報,依報必須得有正報,正報又是依報。正報又分,分什么呢?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三位一體,釋迦牟尼佛就是盧舍那、毗盧遮那,F(xiàn)在說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有法身、報身、化身,但是法身阿彌陀就是大菩薩見的,跟大菩薩同的,像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大菩薩。極樂世界是講常寂光凈土,唯佛一人居凈土,只有阿彌陀佛住在常寂光凈土,真正的極樂世界,那個是報身的佛;咱們生到極樂世界的方便有余土,這個國土世界是一個,眾生見的不同。咱們生去了所見的不同,那你只方便有余土。阿彌陀佛還有一個方便,咱們說帶業(yè)往生,就是這個業(yè)在這世界業(yè)沒消,假佛力生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叫邊境的有余的土,方便有余土,不是真正的極樂世界,報身的是大菩薩所住的,因為各有各的界線。見法身阿彌陀佛的,法身無相。見自己心,明心見性,所以住在常寂光土,因為他沒相,身無相,土亦無相,身土不二,身即是土,土即是身。這約智慧說,所以叫光明遍照。阿彌陀佛翻光明遍照,就翻光明,無邊光、無智光,光明義,但是隨我們眾生的機,見深是深,見淺就是深。
因為佛有法、報、化三身,他土有常寂光凈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所以你見到只是方便有余土化身的阿彌陀佛,報身你見不到,法身你要證得法身了、證得法性了你就見到了。見報身為報的國土,所以我們見的求的都是化身佛,化身示現(xiàn)的方便土。法身是常寂光凈土,報身是實報莊嚴土,化身就是我們見到的方便有余土,就是所說這個極樂世界,乃至八功德水、七寶行樹這都是方便有余土,所行極樂世界都是方便有余土。像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這些大菩薩他們都證得佛的法身了,那叫法身大士,他們是分住于佛的常寂光凈土。阿彌陀佛的常寂光凈土跟釋迦牟尼佛的常寂光凈土是一個,沒有什么東方西方,那就沒方了。報不同,每個佛有他的修,有他的修因,因感果報。常寂光就常住不動的。我們學大乘起信論講要動,那苦就跟著來了;說無動,無動就沒有苦。說果,果一定要講因,果沒有言說的,一定講個因地,你要講極樂世界,得講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達到無動境界了,無動境界就完全是光明。所以阿彌陀佛翻無量光,那都指著常寂光說的,指佛的法身說的。
因為釋迦牟尼佛哀愍這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為這個娑婆世界眾生比哪個世界都苦,比哪個世界都不好,土地也不好,災害頻繁,佛就給我們慈悲地說一個方便法門,讓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乃至于生到方便有余土,漸漸的直至到常寂光凈土,這就果報所感的依報說的。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這個世界是極苦的,讓你求生極樂世界,那是極樂的,從極苦轉變成為極樂,能信嗎?所以真正能信得有極樂世界的決定能生。凡是抱二心的,二心是懷疑,哪有這么好的地方,心里總懷疑不可能有,不信,不信當然生不到了。但是這個經是佛親口所說的,告訴我們說那個國土里有佛住世,阿彌陀,不是假的,實實在在有極樂世界,你要念佛、求生、發(fā)愿,你就能生。這個不止彌陀經上說,其他的經也說,楞嚴經上講于一毛端現(xiàn)寶王剎,就一個毫毛端上現(xiàn)一個佛世界,寶王剎就是佛世界,就是可大可小隨你的心,那個佛剎里頭一切山河大地、動物、植物都在一毛端顯現(xiàn),毛端沒有大,那世界也沒縮小,這就叫妙。咱們講金剛經的時候是講的真空,現(xiàn)在我們講極樂世界叫妙有,這叫真空妙有,但是妙有不離真空,離開真空沒有妙有,對著妙有而說的真空。極樂世界的有是妙有,阿彌陀佛的愿力,你要求真實,真空!空沒有障礙,娑婆世界的空跟極樂世界的空,空沒有障礙。阿彌陀佛所證得的佛性跟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佛性是一個,他不是兩個。這個道理是圓融的、無障礙的。
因為你在這個世界,你認識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苦是無量的,拿這個無量的苦跟極樂世界那個極樂來相對比,我們要離苦得樂,你得生厭離;你對這個世界沒厭離,那個極樂世界的樂你是得不到的。這個世界的苦雖然無窮無盡,總說起來八個就把它們攝受了,也就是八樣就攝受了,“生、老、病、死”,咱們常念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不論任何人,貧富、老少、男女能免了這八樣嗎?一個也免不了。出生的人,生苦。生一定要老,老了體力衰退了,四大分離了,地、水、火、風四大分離。地大偏重,癡呆,舉也舉不起了,動也動不了了,叫地大偏重。地水火風都如是,每大偏重了,自然的,這是規(guī)律,任何人免不了。老了,耳朵聾了,眼睛花了,腦力衰退了,連吃飯穿衣服都忘了、都不知道了,老昏瞆了,那就叫老了。耳聾眼花,臉上皺紋皺得不得了,你看那六十多歲老太太,人跟人不一樣的,但是老苦誰都具足,這是一樣的。病苦,這個大家都經過,天寒了,穿衣服突然一脫,或者散到了;穿厚了,笨重的脫不起來;穿少一點,涼到了。一時涼到了,一時熱到了,叫寒冷不調,冬天跟夏天不一樣。好吃的盡吃,不好吃的不吃,飲食沒有個節(jié)約。乃至于四百四病,病也很多的,就是生、老、病,還要死,人人都要死,死了是地水火風四大分散的。人的肉體是無情的,情是你中間有個識,如果你沒有識了,地水火風有什么感情?原來這肉體是無情的,因為你有個八識主子!把邸⒍、鼻、舌、身、意”六個識,再加第七末那識,再加第八阿賴耶識,八識在這組成的。識先死,前六識先死,那你眼睛看見色沒分別了,但是八識始終不失。第七識是我執(zhí)我見,那個我執(zhí)著不放。這生、老、病、死苦,你生到極樂世界去沒有了,它沒有生老病死苦,蓮華化生的,化生的沒有住胎,沒有住胎,就沒有出胎,他沒有生老病死。你跟那蓮華化生的兩個比,因為你那蓮華化生沒有加諸觀念,你沒有個父母觀念,就是蓮華的,生了就沒有這個觀念。
愛別離,咱們是喜歡的,那也就是你六親眷屬,你父母、家庭、子女;蛘呱x開了,解放戰(zhàn)爭的時候,逃到臺灣去了,后來多少年都回不來了,死也回不來了。你看最近的臺灣訴苦,訴這個苦,這是愛別離。還是十五、六歲小孩子,特別是浙江、江蘇的舟山群島,抓回去當兵,你看臺灣那些老兵訴苦,沒辦法,有家歸不到。少小離家老大歸,鄉(xiāng)人相見不相識,那就是一個苦難。相親的非離開不可,怨家就是怨家路窄,好像路不寬,沒路走,經常遇到,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還有想求的事滿不到愿,求不得。這些苦我們沒什么大的體會,但是你把你五蘊熾盛哪一蘊偏大就苦了。五蘊就是色心二法,大多數(shù)色法,生老病死都是色,色法所促成的,哪一大偏盛你就苦了,非?唷槭裁?你妄想、煩惱。這個苦大家可能都體會到,沒有像我們佛教這樣分析,分析這么詳盡,你思想上煩惱比肉體的煩惱還苦,這叫五蘊熾盛。
但是極樂世界里沒有這些東西,那個國土就把我們這些苦,生到極樂世界蓮華化生,住胎苦、出生苦這些苦都沒有了,都是蓮華生的,沒有六親眷屬,那也就沒有愛別離、沒有怨憎會,沒有怨家,沒有情愛的。因為這樣那個國土就叫極樂,拿那個國土跟我們這個國土來對比,佛就跟舍利弗說了,這開始說正文了,開始說極樂世界了,阿彌陀經就是講極樂世界。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那個國土何故名為極樂?我們這個世界是苦世界,那個極樂世界是樂到極點了,極樂了,對比的,對娑婆世界來說的。你知道那個國土為什么叫極樂世界,你知道不知道呢?那個國土的眾生什么苦都沒有,所以叫極樂。但受樂,沒有苦,不是相對的。在我們這個國土說,你可別太快樂過分了,快樂過分了樂極生悲。在娑婆世界說那個國土是極樂的,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他也沒個什么樂、也沒什么不樂,自然的現(xiàn)象,果報的感召。所以那個國土沒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只是一個樂,沒有苦,這樣叫極樂。
“其國眾生”,因為享受的人,生到那個世界去的那些眾生,那些眾生跟娑婆世界不一樣,娑婆世界是凡夫,生到那個世界就是圣人了。因為眾生是眾法和合而生的,很多的條件促成的生的。眾生就是眾法和合,從等覺菩薩以下都叫眾生,眾生是個通名,有時候約凡夫的眾生而說。所以說娑婆世界的苦、極樂的樂,說極樂世界這是對娑婆世界說的,相對說的,要只是極樂世界也沒個什么樂,要對苦就樂了,相對而說的,所以那個國土沒有眾苦。為什么?大家看看等到后頭,生到蓮池海會里頭去的全是圣人。你能生到那里去,你就是圣人,你的道友都是阿羅漢、都是菩薩,能生去的,是沒有凡夫。因為你在這修因,你那個因修的如果沒有成熟,你生不到的,你能生到就是你業(yè)障已經消失了,這個是靠自力生的;還有佛加持生的,因為阿彌陀佛的愿力他攝受你去。但是彌陀經講六方佛,六方是“東、西、南、北、上、下”六方佛,六方不是一佛兩佛,無量諸佛。你一發(fā)愿,一發(fā)愿生極樂世界就決定了,決定什么呢?決定你一定能生極樂世界。在你發(fā)愿時候,東西南北中上下六方佛都震動了、知道了,這個眾生發(fā)愿要生極樂世界了,他們就護持你;你迷了,迷了他就提醒你,他們加持你,一定讓你生極樂世界。所以只要你發(fā)過愿想生極樂世界,念過阿彌陀經,念過往生咒,一定能生。
誰說的?釋迦牟尼。經文上有,“若已生”,已經生去了,那就不算了,作證明;“若今生”,我今生念佛要生極樂世界。今生念佛是念了,發(fā)愿生是生了,沒生到,要到哪一道不知道了,六方的諸佛就加持你,把你拉到極樂世界去,這叫當生,當來一定生。蕅益大師說過一句話,“生者決定生”,下一句話不大好,“去者實不去”,你想去極樂世界他不去;要去,你真正想去絕對去!叭フ邔嵅蝗ァ,他看這娑婆世界多好,六親眷屬都在這,我一個人生極樂世界怎么辦?又有一個人跟我這樣說過,他說:師父,我生極樂世界,我的六親眷屬去不去?我說:不知道。我說:去不到。他說:為什么?我說:他沒念佛呀!他也沒念阿彌陀佛,他怎么能去到?你念佛了,你念佛了你可能去,還得靠佛加持。所以我經常勸道友們說就念彌陀經就好了,你要想生極樂世界念彌陀經、念往生咒。說我力量不夠,沒生到。沒生到,來生吧!那些六方佛把你送去了,不止阿彌陀佛攝受你,咱們講到六方佛再跟大家說一下,那些都可送你去。還有這些大菩薩,還在阿彌陀佛跟前的,你念普賢行愿品就知道了,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都送你到極樂世界去,普賢十大愿王送你到極樂世界,送到極樂世界方法還多得很,“去者實不去”,不是生不到。人家說我們說這話有毛病,還有一個不愿去極樂世界的嗎?不但一個,包括我們現(xiàn)在在座大眾,真正的阿彌陀佛來接你時,“唉呀!我還有點什么事沒有完”。我記得一個老婆婆,她念阿彌陀佛,念到阿彌陀佛現(xiàn)前接她到極樂世界去,她跟阿彌陀佛告假,“阿彌陀佛你等等,我等看著我小兒子結了婚之后,我再去吧”!完了,佛就隱了,沒有了。等著吧!小兒子結婚,小孫子結婚她也去不了了。生死一念間,懂得吧!生死就在你一念間,好好注意你這一念吧!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