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十五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十五)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各位同修,上一次我們講到極樂世界清凈五根對勝妙五塵的受用,今天講五根當中耳根對聲塵的受用。

  己二、約耳根聲塵明受用

  【以此方耳根最利。故別就法音廣明。其實極樂攝法界機。五塵一一圓妙。出生一切法門也!

  彌陀經(jīng)主要是針對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而講的,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以耳根最利,所以在此地特別用音聲來廣作佛事。十方世界的眾生五根有利有鈍,佛隨機教化。佛在《維摩詰經(jīng)》菩薩行品中告訴阿難尊者,“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這是教導眼根利的眾生。有些地方是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教導身根利的眾生。也有些地方是以飲食而作佛事,教導舌根利的眾生,比如香積國眾生舌根最利,就以香飯來廣作佛事!楞嚴經(jīng)》中有“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辨镀攀澜绫娚亩罾,所以這個地方是以音聲廣作佛事,通過講經(jīng)說法能讓大眾明了佛的真實義。這就是為什么誦經(jīng)念佛一定要念出聲音,大家要明白這個意圖,就是要利益無量的眾生。我們在力用中講到四不退,蕅益大師特舉了畢竟不退,有些眾生雖然沒有福德因緣解脫,但是能得聞一句佛號、一句經(jīng)文,也給他種下了得度的因緣。要解謂“如涂毒鼓。聞者皆喪!毕窠饎偡N子一樣種下去了!法華經(jīng)》有“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鄙y心稱念佛號都成為得度的種子,何況我們在這里一心用功辦道。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以耳根最利,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誦經(jīng)念佛一定要念出聲音,不但自利,而且能夠利益無量的眾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捌鋵崢O樂攝法界機。五塵一一圓妙。出生一切法門也。”極樂世界不但攝受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還攝受了他方世界無量的眾生。彌陀經(jīng)中,六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贊嘆這樣殊勝的國土,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可見六方諸佛都教導他們的眾生求生極樂世界,在這些國土當中有些眾生耳根利,也有眼根利、舌根利、身根利的,不管哪一根利,在極樂世界全部統(tǒng)攝,極樂世界的五塵是相融相通的。

  壬初、鳥音法利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兹浮{W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這段經(jīng)文的大意是,釋迦牟尼佛再次告訴舍利弗等大眾,極樂世界有很多種奇妙雜色之鳥,比如我們這個世界比較稀少的白鶴、孔雀以及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其實極樂世界遠遠不止這些鳥,“種種”說明有很多,還有一些鳥在我們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也就不舉出了。這里例舉了一些娑婆世界比較稀少珍貴的鳥,六時之中出和雅音,常宣妙法,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就是三十七道品。眾生聞者能夠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由此而能圓會一體三寶,圓證三不退。

  【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種。舍利。舊云鹙鷺。琦禪師云是春鶯。或然。迦陵頻伽。此云妙音。未出殼時。音超眾鳥。共命。一身兩頭。識別報同。此二種西域雪山等處有之。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六時出音。則知凈土不以鳥棲為夜。良以蓮華托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

  這段是介紹極樂世界的眾鳥!胺N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種!边@些鳥形象與我們平時所見之鳥不同,很少見,故曰奇。能夠出和雅之音,以音聲說法,說的是三十七道品,故曰妙。雜色,眾鳥顏色不盡相同,色彩斑斕。下面從這些鳥中列舉出娑婆世界能夠見到的六種珍稀名貴之鳥。

  白鶴,我們彌陀寺后面一塊空地經(jīng)?吹桨Q鳥,立于水邊捕食魚類,顏色潔白,亭亭玉立,氣質(zhì)非常高貴?兹,去過動物園都可以看到,孔雀開屏色彩斑斕,非常漂亮。鸚鵡,能夠?qū)W人講話,非常聰明。這三種鳥是我們能夠經(jīng)常見到的,藕益大師在《要解》里沒有詳細地講。底下三種鳥在我們這里很少見,西域印度雪山才有。

  舍利,舊稱舍利,中文翻作鹙鷺,它的眼睛非常漂亮,透明雪亮。元朝楚石梵琦禪師稱此鳥為春鶯,并有詩云“舍利即春鶯。修眉漆點睛。”形容鹙鷺鳥非常美麗,眉毛修長,眼睛明亮!盎蛉弧倍,謂藕益大師也是聽說,他也不敢確定。

  迦陵頻伽,中文翻作妙音,此鳥音聲奇妙,未出世前,在蛋殼里就能發(fā)出美妙的聲音,超越眾鳥之音,出殼之后,其聲更是美妙,只有如來音聲才能超越其上。

  共命之鳥,有一個身體兩個頭,各有意識分別,關(guān)于共命之鳥有一個因果典故。大家知道,釋迦牟尼佛跟提婆達多是堂兄弟,提婆達多也追隨釋迦牟尼佛出家了,但他一直蓄意謀害佛陀,那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結(jié)下這樣的冤仇呢?往昔一世,提婆達多與佛陀就是一只共命之鳥。有一天這只共命之鳥落在一棵果樹上,提婆達多睡著了,佛陀很清醒,肚子餓了,他不想影響提婆達多休息,就摘了樹上一顆果實吃掉了。吃飽之后飛走了,提婆達多醒了過來,因為他們是一個身體,他感覺到肚子里面有東西,就問佛剛剛你吃了什么東西,佛陀講剛剛吃了水果,你在休息就沒有叫醒你,提婆達多就埋怨佛,說你怎么不叫醒我一道吃呢,從此以后就懷恨在心。有一次他們又來到一顆果樹旁停下來,這次釋迦牟尼佛睡著了,提婆達多就不叫醒他,自己去享用果樹的果實,不料這棵果樹是有毒的,提婆達多吃了之后非常難受,釋迦佛就驚醒了,問他吃什么東西了,他說我剛剛瞞著你偷吃果樹上面的果實,結(jié)果中毒了,因為他倆是一個身體,就都死掉了。因為這樣一段因緣,從此兩個人就結(jié)下了冤仇,冤冤相報,佛陀一直牽掛著提婆達多,而提婆達多一直要害佛。從這個典故我們可以看出,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就因為前世這樣小小的事情,造成了他們生生世世都成為冤家對頭。

  “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顯現(xiàn)出阿彌陀佛慈悲的細微之處。阿彌陀佛知道我們這個世間很多人把鳥作為寵物來養(yǎng),喜歡聽鳥的鳴叫,所以佛在此地變化這些鳥,主要目的就是吸引那些喜歡玩鳥之人,讓他們生起對極樂世界的信心,極樂世界鳥的種類特別繁多,而且非常稀奇珍貴。

  “六時出音。則知凈土不以鳥棲為夜!鼻懊嬷v過,印度把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晝夜六時,這些鳥兒六時出音,就是在晝夜不間斷地鳴叫。娑婆世界的鳥是晝鳴夜棲,晚間需要休息,不但鳥這樣,人也如此!傲家陨徣A托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睒O樂世界的眾生是蓮花化生,清虛妙體,沒有睡眠之欲,整天就是用功辦道,精進修持,這也是在極樂世界成佛很快的原因之一。極樂世界的人是這樣,其鳥也在晝夜不間斷地演暢各種微妙之音,說法利益眾生。所說之法,請看下文。

  【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三十七道品大家很少聽聞,而它對于修學佛法非常關(guān)鍵。有些人認為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其實它不但通小乘,也通一切大乘法。三十七道品按照內(nèi)容分為七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阿彌陀經(jīng)中只講到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這后四科,前面的沒有說到,但是這七科當中每一科都非常重要,不能缺少。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從這三十七道品下手。有些人認為,修學信愿法門不要修學這三十七道品,這是誤解。為什么現(xiàn)在念佛的人念佛不得力,念佛的人最后不能自在往生,甚至不能往生,其原因就是忽略了三十七道品,而這三十七道品恰是包括在“信愿”里面。藕益大師告訴我們,得生與否全由信愿,如何才能有真信切愿呢?就是要修學這三十七道品。

  第一科、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澳钐帯,念是能觀之智,處是所觀之境。娑婆世界眾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情執(zhí)很重,所以叫作“有情眾生”,愛欲很強。正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們看老菩薩最后往生的時候,很多都是不能放下自己最親的人,就是愛欲太強。釋迦佛臨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代表大眾去請教佛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這樣問的,佛在世時,我們依佛安住,佛涅槃后,我們依何安住?佛陀告訴阿難尊者,應依四念處安住。我們在座的佛弟子,有幾位能夠記住佛陀這些遺言的。可見四念處在修學佛法當中的重要性。為什么佛最后要強調(diào)四念處呢?因為娑婆世界眾生有四顛倒想,認為世間一切有為法是常樂我凈,無常執(zhí)常,非樂執(zhí)樂,無我執(zhí)我,不凈執(zhí)凈,就是要用四念處來對治這四顛倒想。

  一、觀身不凈。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由于無明、妄想、顛倒,不但貪愛自己的身體,而且貪愛別人的身體,所以叫“愛不重不生娑婆”。要想離開娑婆,首先要離開愛欲,如何能夠離開愛欲呢?就要了解這個身體的真相是怎么一回事情。我們非常愛護自己的身體,每天都要清洗,化妝、美容等等,但是仔細想想看,我們洗來洗去好像從來沒有把這個身體洗干凈過,剛剛洗好,要不了多長時間又要重新洗,所以這個身體它是根本不凈。具體來講有九種不凈:(1)種子不凈。我們這個身體是由于無明、妄想、執(zhí)著產(chǎn)生的貪愛心,感召去投胎所受生的業(yè)報身,它種子就不凈。(2)受生不凈。這個身體的由來,是由男女交歡血氣所成,阿賴耶識投入其中,是受生不凈。(3)住處不凈。在母胎當中住胎十月,這種環(huán)境骯臟不堪,吃喝拉撒全部在里面,整天與糞尿相伴。我們在座的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胎獄,大家都忘記了。(4)食啖不凈。十月住胎,唯食母血,想想都惡心。(5)出生不凈。十月懷胎之后,出胎之處也不干凈。(6)外相不凈。出生之后更是臟的不得了。我沒有見過人出胎,但是見過狗出胎,滿身膿血,骯臟不堪,我想人也不會好到哪里去啊。九孔常流不凈,眼睛流眼淚,雙耳出穢物,鼻孔流鼻涕,大小便道常出屎尿,毛孔經(jīng)常流汗,這個身體外相是非常不凈。(7)自性不凈。這個身體是業(yè)報身,靠穢物所養(yǎng),它的本性是不凈,不管怎么裝飾它,用最好的沐浴露、洗頭膏、化妝品,天天吃山珍海味,但是過了一晝夜香味也變成臭味了,排出來的是大便,所以這個身體不管怎么洗就是不會干凈。(8)舉體不凈。我們再仔細觀察這個身體,表面一層皮,里面皆是膿血、屎尿,蛆蟲遍腹,就是一個臭皮囊啊。有些人喜歡把臉上涂得白白凈凈的,身上穿好衣服,但是在衣服里面的身體有啤酒肚,就像雞大腿一塊一塊的難看死了,這叫舉體不凈。(9)究竟不凈。哪一天我們壽命結(jié)束了,去火葬場焚燒,現(xiàn)在還好一點,焚燒的時候沒什么味道,如果在露天燒會臭氣熏天,平時貪吃的人肥胖的人燒的快一點,脂肪多。要是不去燒,把尸體放在家里邊,大熱天,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腐爛發(fā)臭,蛆蟲遍覆,最后爛成白骨,所以這個身體是究竟不凈。好色的人,情執(zhí)重的人,就要修學這個不凈觀,才能放下對自己身體的貪愛,放下對別人身體的貪愛。我還是要講,修行的人一定不能化妝,不能涂紅嘴唇,臉上涂白粉。修學凈土法門的人一定要修不凈觀,你才會對娑婆世界產(chǎn)生厭離心。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是相反的,娑婆世界眾生身體有九種不凈,極樂世界眾生身體有九種干凈。(1)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發(fā)菩提心念佛求生到極樂世界的,它種子是干凈的。(2)托質(zhì)七寶蓮臺,是受生清凈。(3)住于蓮臺之中,住處清凈。(4)以禪悅法喜為食,食啖清凈。(5)花開見佛,出生清凈。(6)得紫磨真金色身,外相清凈。(7)此身從信愿念佛而生,到極樂世界蒙佛加被得三不退,與佛同等,是自性清凈。(8)往生到極樂世界與佛一樣,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舉體清凈。(9)一生成就,究竟成佛,是究竟清凈。我們看到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的對比,了解了這些,以后大家就不要把心思,把短暫的時間花在美容方面,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到用功辦道上面,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就具足與佛一樣的相好莊嚴,紫磨金色之身。

  二、觀受是苦。受是領(lǐng)納的意思。大家要知道,在娑婆世界我們感受的這一切都是痛苦的。有人說,我不是感受到快樂了嗎?五欲之樂,天倫之樂,這些不都是快樂嗎?前幾天我們剛剛學過了,這些樂是壞苦,不長遠的,它背后都隱含了痛苦,所以是苦受,在這個娑婆世界沒有樂受,所感受的都是苦受。到了極樂世界,佛在經(jīng)中告訴我們,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極樂世界是清凈五根對應妙五塵,享受的是絕待不思議之樂,我們明白了這個娑婆世界的苦,就不能執(zhí)苦為樂,而要追求究竟的快樂。對于我們末法眾生來講,要想離苦得樂,最究竟的方法就是具足信愿老實念佛。

  三、觀心無常。這個心是妄心,非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但是我們現(xiàn)在是妄心當家作主,整天胡思亂想,想東想西,從不停息。妄心指導我們的身口意三業(yè)不斷地造業(yè),而且所造皆是惡業(yè),這些業(yè)成為業(yè)力牽引著我們在六道之中生生世世地輪回,所以這個妄心從來沒有停息過。我們今世有緣得到人身,有緣聞到佛法,能夠修行,就是我們的大福報。八萬四千種法門,這么多法門都是要降伏我們的妄心,止住我們的妄念,能夠止住妄念,達到無念我們就成就了。對于修學凈土法門的人,我們是要把萬念,一切的妄念轉(zhuǎn)變成一個念頭——阿彌陀佛,安住在這句佛號上面,以這句佛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我們再通過修學,最后連這一個念頭也沒有了,那就成就了啊。如果現(xiàn)在還沒有斷煩惱,我們只能把念頭跟這句佛號相應,如果不與佛相應那必然跟貪嗔癡相應,那就是跟三惡道相應了。所以,對于我們修學凈土法門的同修來講,這句佛號一定要常掛心頭,保持這一念。

  四、觀法無我。我,有自在義與主宰義。我們現(xiàn)在迷惑顛倒了,執(zhí)著于四大五蘊和合的假我認作真我,這個假我是沒有辦法主宰一切的。比如說身體要生毛病,你能主宰它不生毛病嗎?它要衰老,你能主宰它不衰老嗎?沒有辦法主宰。我們連自己都沒有辦法主宰,怎么可能去主宰外面呢。極樂世界就不一樣了,極樂世界眾生皆具有常樂我凈四德,于一切法之中無不主宰無不自在。

  這四念處對于我們修學凈土法門的人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四念處作為修學的基礎(chǔ),那我們所修的就是空中樓閣。念佛念到最后,你還是沒有放下最親的人,還是執(zhí)著于自己的色身,怎么可能往生呢?所以我們回頭要好好地在四念處上下點功夫,特別是年輕眾。

  【四正勤。一已生惡法令斷。二未生惡法不令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

  正是正而不邪,勤是精進,四正勤又叫“正精進”。四念處主要是講智慧的觀察,是要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了解了世間是苦空無常無我的,就要開始修行離開這個世間,而修行就要從四正勤開始。四正勤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斷惡,二是修善。簡單地說,就是諸惡莫作和眾善奉行兩部分。善與惡的標準如何來界定?如果用佛法的標準,凡是跟自性相應的就是善的,凡是跟自性相違背的就是惡的,對于普通凡夫俗子來說,這個要求非常高。那我們講簡單一點,凡是利益他人的就是善的,凡是搞自私自利損害他人的,那就是惡的;蛘哂檬茦I(yè)道來講,與十善業(yè)道相同的就是善的,與十善業(yè)相違背的那就是惡的。

  “一已生惡法令斷!蔽覀冊诘寐劮鸱ㄖ,都是魔王的眷屬,是魔子魔孫,因為我們之前都是在搞名聞利養(yǎng),搞貪嗔癡慢。現(xiàn)在有幸聞到了佛法,知道以前所做的不如法,這時要懺悔,所以我們在皈依之前首先就要懺悔,懺悔過去所造的業(yè),要斷除一切惡業(yè),用功辦道。我們修學凈土法門的可以帶業(yè)往生,有些人在這里容易產(chǎn)生誤解,認為帶業(yè)往生那現(xiàn)在造業(yè)就不要緊了。大家要明白,所謂的帶業(yè)往生,帶的是過去的業(yè)不是現(xiàn)在的業(yè)。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還不斷地造業(yè),那邊在念佛,這邊在兩舌惡口妄語綺語,還搞人我是非,這樣的人能往生嗎?決定不能往生。

  “二未生惡法不令生!睂W佛的人要守護住我們的身口意三業(yè),要讓它遠離一切惡法,守住善業(yè)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持戒,F(xiàn)在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在家居士,對受戒存在很多誤解。比如五戒,很多居士不愿意去受五戒,不敢去受五戒,認為自己沒有做到,就不去受,這是一個誤區(qū)啊。修行一方面要修心,一方面要修身。修心就是讓我們的妄心定下來,這就要用定,一般的同修很難做到。那我們從修身著手,就是要持戒,用戒律來管住我們,當我們要去造惡的時候會想起,我是一名受過五戒的佛弟子,就是造惡業(yè)了,也是懷著慚愧心跟懺悔心去做的。難道你沒有受五戒,去造了這個業(yè),這個罪過就輕嗎?不可能的。而且沒有受過五戒的人,他覺得自己理所當然,我去犯戒不要緊,因為我沒有受過戒,這顯然是不對的。所以我們要鼓勵別人受戒,贊嘆別人受戒。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xiàn)在的出家人,比丘戒,如果做不到就不去受比丘戒了嗎?對受戒我們要鼓勵和贊嘆。以上兩條是斷惡,下面兩條是修善。

  “三未生善法令生!蔽覀儸F(xiàn)在開始學佛了,知道了很多善行,我們應該發(fā)起菩提心,發(fā)心受戒,行持四攝六度,利益一切眾生,讓一切未生善法統(tǒng)統(tǒng)生起。

  “四已生善法令增長!币呀(jīng)開始學佛了,我們要不斷地精進不懈,大家要知道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讓自己不斷地發(fā)更大的心去利益無量的眾生。對于我們修學凈土法門的同修來講,就是要信愿具足,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同時兼行六度。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進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

  第三科、四如意足。又稱四神足,如意就是如我們的心愿,足是滿足。修此四法能夠滿足我們的心愿,所以叫四如意足!耙挥缫庾。”我們信愿具足老實念佛,將來必定蒙佛接引滿足我們往生西方的愿望!岸M如意足!本M就是精而不雜,進而不退,修學凈土法門的同修一定要專一、不懈怠地去執(zhí)持彌陀名號求生西方。不要一會兒聽別人講修學禪宗好就去坐禪,一會兒聽別人講修學密宗好就去修密,修來修去最后都不能成就,修學一個法門一定要持之以恒要專一,凈土法門也不例外,F(xiàn)在比較流行一個說法就是專修跟雜修,好多同修對這個問題有誤解,覺得專修凈土法門就是念一部經(jīng),一句佛號。大家要知道,所謂專修就是我們這一輩子要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我們的最終目標,不要一會兒要到彌勒凈土去,一會兒要到藥師國土去,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生與否全憑信愿之有無。凈土三福講到讀誦大乘,有些人就誤解為讀誦大乘無量壽經(jīng),大乘是包括一切大乘經(jīng)典,我們把讀誦一切大乘經(jīng)典統(tǒng)統(tǒng)發(fā)愿回向成為往生的資糧。所以專修就是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們的最終目標,這個目標永遠不改變!叭娜缫庾!庇置钊缫庾,對于我們念佛人來講,就是要將萬念轉(zhuǎn)為一念,這一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別無他念,沒有一切雜念,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夠定下來!八乃嘉┤缫庾。”又名慧如意足,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起觀照,比如念佛,一定要都攝六根,自念自照,觀照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了不可得,雖然了不可得,但是要把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歷歷分明,制心一處,心不外馳,就是思維如意足。

  回向

  愿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fā)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