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五家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陀的樣子

地點:宜蘭念佛

聽眾:居士

一.佛陀的圣像

二.佛陀的金容

三.佛陀的真身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后我出生;

懺悔此身多業(yè)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佛陀涅槃已經(jīng)兩千多年了,生在末法時代的我們,不能親自瞻禮到佛陀的金容,每念及此,不禁就令人想到古人說的:“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后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yè)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自從佛陀應身的金容涅槃以后,我們只能瞻禮到佛陀的圣像,那么佛陀究竟長得什么樣子呢?

一.佛陀的圣像

圣像的種類──佛陀莊嚴的相好,慈悲的金容,初學者只有從圣像上才可以稍有認識。佛陀圣像的種類很多,有用木石雕刻的,有用金屬鑄造的,有用絹紙畫印的。圣像之中,有的是坐著,有的是立著,甚至還有的是臥著的。無論是木石雕刻的、金屬鑄造的、絹紙畫印的,或是坐著的、立著的、臥著的,總是表現(xiàn)佛陀的慈悲莊嚴、崇高偉大,令人一見就會生起仰慕之念。

佛陀的圣像,為什么有的要坐著?有的要立著?有的要臥著?可以說每一種式樣,都含有它深刻的意義,象征著佛陀的一份精神,一份圣格。

先說佛陀坐著的圣像:坐像中有的是結跏趺坐,象是正在禪定的樣子;有的是左手放在盤著的腿子上,右手高舉,以掌心向外,象是說法的樣子。前者可以說是表征佛陀的自覺,后者可以說是表征佛陀的覺他。自覺是說佛陀所以成為佛陀,要經(jīng)過相當?shù)男蕹?思惟觀照,深入禪定,方能識得自己;覺他是說佛陀從體起用,以真理普利眾生,用甘露法水,凈化人群。

次說佛陀立著的圣像:立像中有的垂手站著,象是正在接引眾生;有的是開步行走,象是忙于教化。垂手站立,接引眾生,見到佛陀的慈悲之手伸出,在苦海漂泊的人,怎能不誠懇的皈投到佛陀的懷抱?忙于教化,這正顯出佛陀對他體證的宇宙人生真理,充滿無限的熱情,雖然是功行圓滿的佛陀,也要用真理不休息的為眾生服務。

再說佛陀臥著的圣像:臥像中只有吉祥臥的涅槃像一種。涅槃,是;完成,到達不生不滅的境界。佛陀的涅槃像,可以說是由動歸于靜的意思。佛陀住世時,說法、行化,這都是由靜生動,動是有休止的時候,靜則是無窮的悠長。佛陀的生命,參入天地之至奧,流入無終的時間之流中,故說由動歸靜。因為佛陀的圣像中,有示現(xiàn)涅槃的一種,佛陀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與日月并光,與天地同長!

雕像之始──關于佛陀的雕像,始于什么時候?這在《增一阿含經(jīng)》第二十八卷和《大唐西域記》第五卷均有詳明的記載:

有一年夏安居的時候,僧團中不見了佛陀,佛陀到哪里里去了呢?大家都不知道這個謎。很多的弟子請問阿難尊者,阿難尊者也不知道,不過,阿難尊者介紹大家去請問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尊者入定以天眼觀察后,告訴大家說,佛陀上升忉利天宮為圣母摩耶夫人說法。

佛陀為什么不告而別,要到天宮說法?一、是為了報答圣母養(yǎng)育之恩;二、是因人間有些大眾不樂聞佛法,因為佛陀常在身邊的緣故;三、是因為教團中多諍,佛陀離開一下,使好諍者能夠幡然悔悟。

教團中大眾知道佛陀到忉利天后,最想念思慕的莫過于拔蹉國的優(yōu)填王。優(yōu)填王起初受王妃的感化皈依以后,對佛陀就生起無比的恭敬供養(yǎng)之心。現(xiàn)在聽說佛陀上升天宮,多日不見,他竟因思念之切而生起病來。

優(yōu)填王病后,大臣們商量治療王病的方法,一致通過建議優(yōu)填王請有名工匠來雕刻佛陀的圣像,以便朝夕瞻仰禮拜。優(yōu)填王大喜,立刻商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以神通力,接工匠上達天宮,親觀佛陀的金容妙相,雕刻五尺高的牛耳旃檀圣像。目犍連尊者接送工匠往返三次,旃檀圣像方才雕刻完成。優(yōu)填王因此病愈,其歡喜自不用說。

佛陀在忉利天宮說法,大約是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后,佛陀下降人間,旃檀圣像,竟起立迎接佛陀。佛陀微笑著對圣像安慰道:‘你教化辛勞了嗎?末世的眾生,實在要靠你開導哩!’

由此看來,雕刻圣像,并不在佛陀涅槃以后,在佛陀住世時,就已經(jīng)開始雕刻圣像供奉了。

雕刻的旃檀圣像,起立迎接佛陀,這表征了無論是佛陀的金身,或是佛陀的圣像,都是活潑潑的活在人間!

鑄像之始──關于佛陀的鑄像,始于什么時候?這在《增一阿含經(jīng)》第二十八卷以及《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中,各有記載:

第一、憍薩彌羅國的波斯匿王,聽到優(yōu)填王用旃檀雕刻佛陀圣像,為了對佛陀的崇敬,也為了好勝之心,乃以紫磨黃金鑄造圣像,高也是五尺,這算是最早的佛陀鑄像了。

第二、是給孤獨長者。有一次佛陀在只園精舍講法以后,他就上前頂禮佛足,稟白道:‘佛陀!教團中有您圣駕住錫的時候,一切就在莊嚴、威儀、肅靜中如法生活;有時佛陀到別處去弘化,這里沒有佛陀做中心,在秩序上有所欠缺,在大家的心靈上也有一種空虛寂寞之感。我們懇求佛陀允許,讓我們鑄造圣像,就是佛陀去他方,我們也可瞻仰,見圣像如見佛陀,這樣就可以維系教團中的清凈,讓佛陀的威德之光永遠普照著我們!’

佛陀聽后,很歡喜給孤獨長者的請求,慈悲的允許道:

‘你為了佛法,這樣的請求很好,我允許你。’

‘佛陀!我們要在鑄造的圣像之旁,安插旛蓋,香花供養(yǎng),也希望佛陀允許!’給孤獨長者進一步的要求。

‘這可以隨各人的心意。’佛陀回答。

我們從上面的兩段經(jīng)文看來,佛陀住世的時候,就有很多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等,發(fā)心鑄造圣像供人瞻仰了。

鑄造的紫磨金像,供奉在教團共修的道場中央,像一盞明燈,信者的心里就光明起來了。

畫像之始──關于畫像始于什么時候?這在《大唐內典錄》中有一段記載說:我國漢朝時秦景奉旨回月支國途中,看見優(yōu)填王旃檀雕像,于是請畫師照樣畫了一張,后來帶至洛陽,皇帝見了,敕命在西陽城門和顯節(jié)陵上供養(yǎng),從此素丹流傳,以至于今。

另在《行事鈔》中記載說:當初佛陀的諸大弟子,恐后世造像,無所表彰,所以請目連尊者親自引導工匠上天取圖,如是來往三次,旃檀圣像雕刻方乃逼真。后來到漢朝以后,中國僧伽紛紛前往印度留學,回國時,都想把旃檀圣像請回中國供養(yǎng),那時印度諸王,對此圣像,恭敬保護,不準圣像出境。但佛法流通,一定要有所表征,諸王就叫畫工依照旃檀圣像描畫,今日所傳的畫像,都是由于這種原因而來。

照此看來,佛陀畫像,始于佛陀涅槃后已將近千年,但另在《阿含經(jīng)》中有一記載,那是佛陀在涅槃的時候,大迦葉尊者很怕摩竭陀國的阿阇世王知道這個消息,過度悲哀,發(fā)生意外,因此就和雨舍大臣商量,恭畫佛陀圣像,以解王哀。這大概是最早的畫像吧!

不過近年來,英國皇家博物館中保存了很多佛陀的畫像,其中有一尊畫像,被當做國寶珍藏著,那幅畫像說是佛陀在四十一歲的時候,由弟子富樓那尊者所手繪的畫像,顏色原本至今依然。日本永平寺的住持北野,在英曾攝影帶回,此像現(xiàn)在臺灣各地,都有相片可見。

若依照這種說法,則佛陀的畫像,又更早了。甚至比雕像、鑄像還要早個幾年也不一定。

佛陀的畫像,《瑜伽法儀軌》上說:“所畫的布絹大小隨意,于蓮華臺上結跏趺坐,兩手臍下如入禪定。”因為畫像方便,信眾家中皆可供奉,佛光能夠普照家家戶戶,畫像者的功德無量!

頂禮圣像──佛陀的圣像,是木石雕刻的,是布紙描畫的,有人說這是偶像,為什么要向偶像頂禮呢?有些耶穌教的傳教師,他們批評佛教這是拜偶像,為什么要拜木石、金屬、布紙的偶像呢?

我們不否認,我們是拜偶像的,因為什么人都不能離開偶像崇拜觀念。全世界的人都向他們國家的國旗敬禮,國旗不是紙就是布的,為什么要向紙和布敬禮呢?要知道制成了國旗的紙和布,他在國民的心中,已經(jīng)不是紙和布,而是代表國家的象征了。耶教徒他們向十字架祈禱,十字架上還釘了一個可憐的耶穌,十字架、耶穌,不也是木制、鐵制、紙畫的嗎?耶教徒們?yōu)槭裁匆蚰、鐵、紙張跪下來祈禱呢?

所以,什么人都有偶像觀念,向偶像敬禮,沒有什么不好,耶教徒的十誡之一,不拜偶像,這只是他們千萬無理中的矛盾之一罷了。

一塊布,若做成帽子就可帶在頭上,做成鞋子就要穿在腳下,布是沒有貴賤的,做成的東西有貴賤罷了;一張紙印成父母的像,那我們對這張紙像就要好好的恭敬收藏,若是印的連環(huán)圖畫,隨便怎么拋棄,也不覺心中不安。紙有貴賤嗎?這只是我們心上起分別有貴賤罷了。金屬的物體,或化學原料所制成的圣賢之像,要高高的供奉起來,若是制成兒童玩具如不倒翁,放在地上踢他幾腳,取笑也不要緊。一切物質都是一樣,做成什么就是什么,佛陀的圣象是金屬、木石、布紙所做成的,但在我們的心上那已不是金屬、木石、布紙了,他是大智大覺的佛陀圣像!

請問耶教徒,把你們父母的照片,把你們的耶穌像,隨便拿來褻瀆,你心中怎么樣?你能在偶像上不起分別嗎?請聰明的耶教徒們反省反省,偶像崇拜沒有什么不好的,那表示我們心中有圣賢的觀念!

從事相上來說,我們修行,應該要有目標,偶像可以啟發(fā)我們的信心,幫助我們的修持,當我們瞻仰佛陀慈悲的圣像,心中頓息貪瞋的妄念;當我們禮拜佛陀莊嚴的相好,行為自然就端正不敢放逸。“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對圣像恭敬頂禮就會有所感應。

從法性上來說,真正沒有偶像觀念的是佛教徒而不是耶教徒,說一個禪宗的公案就可以知道:

丹霞天然禪師在一個佛寺里掛單,時值嚴冬,天氣寒冷,大雪紛紛,丹霞便將佛殿上的佛像取下來烤火,寺中糾察師一見,大聲怒斥道:

‘該死,怎么敢將佛像拿來烤火取暖?’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燒取舍利!’丹霞禪師從容不迫的回答。

‘胡說!木頭佛像那有舍利?’糾察師仍是大聲怒吼。

‘既是木頭,何妨多拿些來烤火!’丹霞禪師仍從容的去取佛像投入火中。

丹霞禪師才是佛教真正的弟子,他才是認識了佛陀的圣者,他是覺悟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道理。沒有覺悟的時候,要恭敬圣像,覺悟了以后,心外無佛,才可以說圣像就在自己心中。

唐宣宗未登基前做小沙彌的時候,他見到黃檗希運禪師在佛殿中央拜佛,他站在身后聚精會神地看著,忽然想起希運禪師常說的話,竟模仿的說道:‘你常說,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你現(xiàn)在禮拜又是做什么?’

希運禪師聽了,回頭就給他一個耳光,說道:‘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當做如是求!’

希運禪師的話,是一般淺知淺識的人所無法體會的真理,我們要向佛陀圣像頂禮,我們要禮拜偶像,因為這樣凡夫心和佛陀心才能交流啊!

二.佛陀的金容

圣容金身──佛陀真正的樣子,是清凈無為的法身,從法身理體而顯的妙用,那就是應身的金容。佛陀的法身,就是登地的菩薩都不能完全測知,佛陀的弟子,只能從金容的相好上去認識偉大的佛陀。

《心地觀經(jīng)》上說:“金光百福莊嚴相,發(fā)起眾生愛樂心。”兩千五百年前,為一大事因緣而降誕于世的教主佛陀,有著百福莊嚴的相好,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就是佛陀的圣容。

佛陀的身體是黃金的顏色,有一丈六尺高,《阿含經(jīng)》中說佛陀是“希有金容如滿月”。

在佛陀的弟子中,有不少的圣弟子未聞佛陀說法,初見佛陀的金容就決意皈投佛陀出家的很多。大迦葉尊者,本是婆羅門的富豪,在多子塔邊逢到坐在樹下的佛陀,他為佛陀的金容相好所攝受,不知不覺地向前頂禮,宣誓加入佛陀的教團;富可敵國的須達長者,作客南方,在夜中逢到佛陀,月光下,他也為佛陀的圣容所感動,跪在地上請求佛陀能到他的故鄉(xiāng)去宣揚真理,普渡眾生。

在佛陀傳教的生涯中,把迫害者懾伏回頭,把頑強者感化皈依,有很多也是由于佛陀慈悲威嚴的相好。叛徒提婆達多,收買了六名強盜,去行刺佛陀,但被佛陀的金容所流露出的威德之光征服,這六名強盜即刻放下刀劍跪在佛陀面前懺悔;鴦掘摩羅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佛陀特地在路上和他相逢,天不怕地不怕的鴦掘摩羅,一見佛陀的金容,心中不由一驚,五體投地的請求佛陀準許他重新做人。

山中的猿猴,采摘野果,毫不畏懼的獻于佛陀的金容之前;酒醉的狂象,見到佛陀金容,流出悔過的眼淚。如日月之光的佛陀金容,如萬德莊嚴的佛陀相好,使兇惡者生起慈悲,使暴戾者變?yōu)槠胶?在五十年傳教的歲月中,睹佛陀金容而得救的,為數(shù)不知多少。

金容相好──形容佛陀的金容相好,在經(jīng)里都說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謂相好,就是指佛陀的身體金容而言,微妙的形狀,可以一目了然的叫做相,不易覺察而使人見了生起愛樂之心的叫做好。實在說,八十種好是因三十二相而有的,所以又叫做八十隨形好。

這樣圓滿的三十二相,并不是天生如此的,佛陀是經(jīng)過九十一大劫的修行,才成就了三十二相,在《百福莊嚴經(jīng)》里說,每修一百福,才莊嚴一相,經(jīng)云:“百劫修相好,三只求;”,就是這個意思。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每一相,每一好,在經(jīng)里都有記載,現(xiàn)說明如下:

先說三十二相:

1.足下平滿,沒有凹處。2.足下輪形,千輻輪狀

3.手指細長,白凈如雪。4.手足柔軟,毫不粗硬。

5.指間縵網(wǎng),交互連絡。6.足踵圓滿,無凸凹處。

7.足背高起,前后均平。8.股肉纖圓,有如鹿王。

9.手長過膝,端嚴如山。10.男子之根,密藏體內。

11.頭足之高,如兩手長。12.一一毛孔,生青色毛。

13.身毛上靡,向上偃伏。14.身體之色,有如黃金。

15.身放光明,四方一丈。16.皮膚細滑,柔軟如油。

17.足掌肩頂,平滿無缺。18.兩腋充滿,無有凹陷。

19.身體平正,威儀嚴肅。20.身形端直,毫不傴曲。

21.兩肩平滿,豐腴異常。22.口中牙齒,計有四十。

23.齒白緊密,潔凈而堅。24.牙齒平齊,毫不參差。

25.兩頰隆滿,如獅子頰。26.咽中津液,潤食美味。

27.舌廣而長,柔軟細薄。28.口中音聲,遠能聽聞。

29.眼以紺青,澄如大海。30.眼睫之毛,殊勝非凡。

31.兩眉之間,白毫放光。32.頂成肉髻,無能見頂。

次說八十種好:

1.無見頂相。2.鼻高不現(xiàn)。

3.眉如初月。4.耳輪垂埵。

5.身體堅實。6.骨際鉤鎖。

7.身旋如象。8.行時現(xiàn)印。

9.爪如赤鋼。10.膝骨圓好。

11.身上清潔。12.皮膚柔軟。

13.身不彎曲。14.指圓纖細。

15.指紋藏覆。16.脈深不現(xiàn)。

17.踝不突出。18.身相潤澤。

19.身形滿足。20.行不逶迤。

21.容儀具足。22.行止安詳。

23.住無能動。24.威振一切。

25.見者安樂。26.面大適中。

27.貌色不撓。28.面容美滿。

29.唇如赤色。30.言音深遠。

31.臍深圓好。32.毛發(fā)右旋。

33.手長過膝。34.手足如意。

35.手紋明直。36.手紋細長。

37.手紋不斷。38.見者和悅。

39.面廣殊好。40.面如滿月。

41.說和悅語。42.毛孔出香。

43.口中出香。44.容如師子。

45.進止如象。46.行如鵝王。

47.頭如醉果。48.聲分具足。

49.牙齒白利。50.舌色如赤。

51.舌薄而長。52.毛多紅色。

53.毛軟而凈。54.眼廣而長。

55.死關相具。56.手足蓮色。

57.臍不現(xiàn)出。58.腹不突出。

59.腹細勻適。60.身不傾動。

61.身相持重。62.其身長大。

63.手足軟凈。64.光長一丈。

65.光照身行。66.等視眾生。

67.身相雄偉。68.不輕眾生。

69.聲不增減。70.說法不著。

71.隨緣說法。72.音應眾聲。

73.次第說法。74.觀不盡相。

75.觀不厭足。76.發(fā)長而好。

77.發(fā)長不亂。78.發(fā)自旋好。

79.發(fā)如青珠。80.有德之相。

上面所敘述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各經(jīng)的記載,稍有出入,但佛陀的金容不同凡人,自無異議。
 

其實,佛陀的金容,豈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能形容的,比方說佛陀是丈六金身,當時有一外道聽了懷疑,他就用尺去測量佛陀究竟有多高,但他量了丈六,又是丈六,永遠是量不完的!西游記》小說敘說孫悟空一個觔斗十萬八千里,但他翻了幾十個觔斗,也翻不出如來的掌心,這正可以形容佛陀的金容相好,崇高過山岳,深遠逾海洋。

三十二相中有一廣長舌相,這是形容佛陀說法的音聲,可以遠聞。音聲究竟能傳播多遠?在《寶積經(jīng)》中,說到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有一次想測量佛陀說法的音聲,飛翔到距離娑婆世界無量遠的東方佛國,再測聽佛陀的音聲,依然可以聽到。數(shù)千里外的歐美廣播,我們現(xiàn)在況且能夠收聽,何況功德巍巍的佛陀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只是我們凡夫所了解的佛陀,佛陀的真正金容相好,又豈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能形容包含?

八相成道──佛陀的金容雖然有著無量的相好,但是佛陀誕生在人間,他終究也是人。關于佛陀應身的金容,在人間整整八十年的教化,說明佛陀一生的經(jīng)過,那就是八相成道。

茲將八相成道略述如下:

1.降兜率:佛陀由燃燈佛授記,他就是娑婆世界的補處菩薩,先住于兜率天的內院之中,經(jīng)過四千歲,是在觀察娑婆世界教化的機緣。

2.入胎:在兜率內院住滿四千年后,即乘白象由天而降,由圣母摩耶夫人右脅而入胎。

3.誕生:是在四月八日的艷陽天氣,于藍毘尼花園中降誕,降誕后即能行走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4.出家:十九歲的時候,因感念世間無常,弱肉強食,而且人間多不平現(xiàn)象,遂毅然騎馬踰城出家學道。

5.降魔:在修道的時候,內心有貪瞋煩惱的魔,外境有聲色貨利的魔。征服魔軍的邪惡,不為魔女所誘惑,這需要大雄、大智、大無畏的降魔精神。

6.成道:降魔以后,終于在十二月八日,于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7.轉法輪:佛成道以后,于五十年中,談經(jīng)說法,把真理弘遍人間,使法輪常轉于世。

8.涅槃:八十歲的那年二月十五日,教化因緣已滿,由動歸靜,把生命進入宇宙造化之間,遂于娑羅雙樹下進入涅槃。

佛陀是人間的大圣者,佛陀既生于人間,他的金容相好,就有嬰兒、童年、青年、壯年、老年的不同,大迦葉尊者命雨舍大臣所繪的八相成道經(jīng)過,正可說明佛陀一生的化跡。

金身受災──佛陀的金容圣身,是那么相好莊嚴,我們就以為這應身的佛陀,在人間的活動,是順心如意,百無阻礙,那是錯誤的想法。

佛陀的教法,說明這個世間是無?嗥,但是成了佛陀的人,就能逍遙于這定理之外嗎?絕沒有這樣的道理。從佛陀一生有為的金容圣身的變化,說明世間諸行無常的真理。“身教重于言教”,佛陀口中講著世間苦空無常無我的真理,而他卻萬年常青,不病不老,這豈不矛盾?佛陀示教在人間,他有為的色身、金容、相好,仍有不少的災害發(fā)生。

不管怎么說,功德所修積而成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總是有為的身相,不是無為的法身。佛陀應化的有為金容圣身,所受的災害,那自然也是意料中的事。

佛陀在行路的時候,曾遇到兩次災害,一次是行走軻地羅山的時候,被有名的怯陀羅毒樹的木刺刺傷足踝;一次是在耆阇窟山下經(jīng)過的時候,為提婆達多從山上推下的巨石,擊傷右腿流血。佛陀又有兩次對大眾宣布他患病的消息,一次命名醫(yī)耆婆為他調下痢的藥服用,而后病愈。一次背痛命阿難尊者到村中乞求牛乳,命大迦葉尊者為其誦念七菩提分,病苦得以消除。佛陀又有兩次為飲食而遇到困難,一次是在婆羅村安居的時候,適逢饑饉之年,在三個月中,每日唯食馬麥充饑;一次出外乞食不遇,空缽而還,只有餓著肚子等待天明。

婆羅門的戰(zhàn)遮女,曾當面指著佛陀的金容,誣蔑佛陀;拘利城的善覺王,指著佛陀的圣身,批評佛陀;佛陀的災難迫害是不要緊的,提婆達多、戰(zhàn)遮女、善覺王,他們都得到不幸的果報,一個偉大的宗教家,要有向災難、迫害挑戰(zhàn)的精神。

佛陀的圣身金容,遭受如許的災害,不了解此中深義的眾生,很容易生起疑惑,憍薩彌羅國的國王波斯匿王,就曾經(jīng)將這個問題提出來請問佛陀,他問道:

‘佛陀!您的金容相好,品德威嚴,這是天上人間所沒有的,但是佛陀您在傳播真理的生涯中,為什么會有那些災害呢?’

佛陀回答道:

‘大王!諸佛如來的永恒之身是法身,為度眾生,才有應現(xiàn)這些災害,那些傷足患背、乞乳服藥,乃至涅槃,以其舍利分塔供養(yǎng),這些都是方便善巧,欲令一切眾生知道業(yè)報不失,令他們生起怖畏的心,斷一切罪,修諸善行,獲證永恒法身,壽命無限,國土清凈,不要留戀娑婆世界的有為色身!’

波斯匿王聞后,疑云頓除,歡喜踴躍,他不但認識了佛陀的金容,他更體會到佛陀甚深的大悲心!

偉大的佛陀,他的圣身金容,我們雖然沒有看到,但佛陀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那靈山會上的百萬人天,中央端坐著相好莊嚴的佛陀,依稀還會浮現(xiàn)在腦海之中: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三世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三.佛陀的真身

無相真身──佛陀的圣像,我們到處都可瞻禮;佛陀的金容,兩千五百年前,確實是曾應現(xiàn)于世間,但佛陀的真身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佛陀的真身,就是法身。法身,才是佛陀真正的樣子,但法身無相,九住菩薩尚不能見,何況我們給無明煩惱遮蔽了的眾生?法身,無為無作、無形無相、無去無來、無始無終,我們怎樣才能見到佛陀的法身呢?

經(jīng)云:“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可見法身不是在形相上求見的,法身的樣子,完全是修證的問題。

華嚴經(jīng)》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離語言、離文字、離思量的境界,“若人欲識佛境界,當凈其意如虛空”。法身,就是虛空身,雖無形無相可言可見,但無形而無不形,無相而無不相,法身是橫遍十方,充實法界的。

太原孚上座,有一次在揚州講《涅槃經(jīng)》,講到三德法身的時候,廣談法身的道理,當時有一位參禪的禪師,在法會中聽得失笑起來,講經(jīng)下座以后,孚上座搭衣持具,很虛心的向失笑的禪師頂禮道:

‘適才某所講法身,莫非有不是嗎?’

禪師回答道:

‘你如要認識法身,請你停講三日,閉目深思,看看法身究竟是什么樣子?’

孚上座聽后即日宣布,《涅槃經(jīng)》停講三日,自己閉門參究,三日后,他對法身似有所悟,就很歡喜的說道:

‘法身之理,猶如太虛,

豎窮三際,橫亙十方,

彌綸八極,包括兩儀,

隨緣赴感,靡不周遍。’

從這個公案里,可以知道法身非從形相上去了解的,非是用語言可以說明的。圣像金容,一說或一看,就可知道,唯有法身不是眼耳可以了知的,佛陀的無相真身是要從心上去認識的。

真身相用──法身之體,雖然不是有形可見,有相可看,但法身的莊嚴德相,微妙之用,又不是完全不可知道的。《大論》說:“法身畢竟體,非彼相好身;不離于法身,此二非不異。”佛陀的圣身金容,那不是法身,但圣身金容確又是從法身所顯現(xiàn)的相用。

在《密跡經(jīng)》中說:佛陀圣身,雖然分有法身、報身、應身,可是三身又不二的,因為報身、應身,是從法身理體上現(xiàn)起的,離了法身,也就沒有報身和應身,所以從應身的金容上也可以測知佛陀的法身。當佛陀應化世間,到處說法的時候,在每一講經(jīng)的法會中,有見佛陀是金色身的,有見佛陀是銀色身的,甚至還有見到佛陀是硨磲、瑪瑙、琉璃色之身的;有的見到佛陀與人無異,有的見到佛是丈六金身,與轉輪王無異,或見三丈、千萬丈等種種不同之身。甚至佛陀說法的音聲,也有種種不同,有柔軟微妙聲、有獅子大吼聲,其所說法,也是隨著各個聽眾的根器而不同,有聞布施、持戒,也有聞禪定、智能、解脫、大乘法等等,這怎么能說是普通的金容相好呢?這不就是從真身本體上所顯現(xiàn)的不可思議的法身神力嗎?

我們從各種經(jīng)典中可以知道教主佛陀,常常在同一個時間,在千萬國土里作佛事,有種種名號,有種種身形,有種種教化,這不就是從法身所顯現(xiàn)的相用嗎?若非法身能顯相用,何能至此?一佛的國土是三千大千世界,娑婆只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小世界,佛陀應現(xiàn)世間,若非法身到處可顯相用,何能教化三千國土?

《起信論》說:法身,自體有大智能光明,遍照法界,真實識知。由此可知,就是娑婆世界的一切,也無一不是法身的相用,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總是法身”。在覺悟了的圣者眼中,無一不是佛陀的真身,無處不是佛陀的真身。佛陀將有為的身形進入涅槃,就是佛陀契合法性,把真身遍在一切法中,一切法中都有佛陀的真身,佛陀至今還和我們活在一起,我們就活在佛陀的法身中。

不但我們活在佛陀的法身中,《楞嚴經(jīng)》說:“十方虛空世界,都在如來心中,猶如片云點太清。”這如來的心,就是佛陀的真身;宇宙萬象,都是佛陀真身的相用。

真身處處──法身,就是佛陀的真身,這真身遍滿十方虛空法界,所放的光明遍照無量的國土,要具足十住的菩薩,才能常常聽到法身演說妙法。法身,是佛陀的境界,《華嚴經(jīng)》說:“大海之水可飲盡,剎塵心念可數(shù)知;虛空有量風可系,無能說盡佛境界。”佛陀在各經(jīng)中不時的指導修學的弟子,如何很親切的認識佛陀的真身。佛陀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佛陀的法身就是諸法的自性,若能從緣起法中,通達諸法的空性,那就能見到佛陀的真身!金剛經(jīng)》也說:“若是經(jīng)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法在就有佛在,信法就是信佛,佛陀所以是佛陀,就是佛陀能契合法性,證悟法性,和法性打成一片;不相信法,不恭敬法,不了解法,就不能認識佛陀的真身。

佛陀的應身,應現(xiàn)的因緣將了,要進入涅槃的時候,弟子們都很悲哀,佛陀就對大家說道:

‘你們大家不要悲哀,有為的、年老的應身如同破舊的車子一樣,破舊的車子要壞的時候,用保養(yǎng)來繼續(xù)使用,這終不是永久的辦法。我把這有為的肉體生命,活上數(shù)千萬年,和你們共同在一起,但有會合就有別離,這是不變的道理!佛陀進入涅槃,在法性中照顧你們,讓佛陀的生命,和無為的法身相應,這生命與天地同長,與日月同光!你們大家今后能依我的教法而行,那綠色的楊柳,那青青的松柏,都是佛陀的法身。’能依著佛陀的教法而行,就能見到佛陀的真身。

因此,那戒定慧三無漏學是佛陀的真身,那三十七道品、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是佛陀的真身,甚至奉行這些教法的僧團,就是佛陀的真身。

常住真身──佛陀的真身,佛陀的法身慧命,就是六和敬的僧團,佛陀常說:“能供養(yǎng)僧,則供養(yǎng)我已!”佛陀是多么重視僧團!所謂“紹隆佛種”、“續(xù)佛慧命”,都是要靠僧團,希望今后僧團不要以為佛陀已經(jīng)入滅了,要知道佛陀的慈力永遠加被著我們,我們要分散在四方弘法利生,讓佛陀有無量的真身遍滿在世界之上!

唐朝的順宗皇帝,對于佛陀的真身究竟在哪里里,曾向佛光如滿禪師提出問答,現(xiàn)在把這問答寫在下面,作為本文的結束。

唐順宗問佛光如滿禪師道:

‘佛從何方來?

滅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

佛今在何處?”

如滿禪師回答唐順宗說道:

‘佛從無為來,

滅向無為去;

法身滿虛空,

常住無心處。

有念歸無念,

有住歸無住;

來為眾生來,

去為眾生去。

清凈真如海,

湛然體常住;

智者善思維,

更勿生疑慮。’

唐順宗得到如滿禪師這么回答,仍然有疑,又再問道:

‘佛向王宮生,

滅向雙林滅;

住世四十九,

又言無法說。

山河與大海,

天地及日月;

時至皆歸盡,

誰言不生滅?

疑情猶若斯,

智者善分別。’

如滿禪師又再回答道:

‘佛體本無為,

迷情妄分別;

法身等虛空,

未曾有生滅。

有緣佛出世,

無緣佛入滅;

處處化眾生,

猶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斷,

非生亦非滅;

生亦未曾生,

滅亦未曾滅。

了見無心處,

自然無法說。’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