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二)
第十一則云門兩病
示眾云。無身人患疾。無手人合藥。無口人服食。無受人安樂。且道。膏肓之疾。如何調(diào)理。
【舉】云門大師云。光不透脫。有兩般病(還覺口干舌縮么)。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白日見鬼莫是眼花)。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個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早是結(jié)胸那堪喉閉)。又法身亦有兩般病(禍不單行)。得到法身為法執(zhí)不忘。已見猶存。墮在法身邊是一(不唯邪崇更有家親)。直饒透得。放過即不可(養(yǎng)病喪軀)。子細點檢將來。有甚么氣息。亦是病醫(yī)博未離門又早癇病發(fā))。
師云。越州干峰和尚。法嗣洞山悟本。云門遍參曾見師與曹山疏山。此則公案先有來源。干峰示眾云。法身有三種病二種光。須是一一透得。更須知有向上一竅。云門出眾云。只如庵內(nèi)人。為甚不知庵外事。峰呵呵大笑。門云。猶是學(xué)人疑處。峰云。子是甚么心行。門云。也要和尚相委悉。峰云。直須恁么始得穩(wěn)坐地。門云。喏喏。干峰道。法身有三種病。云門道。法身有兩種病。萬松行腳時。諸方商量道。未到走作已到住著。透脫無依。是三種病。今言二種。少未到走作。后二種病顯然大同。佛眼和尚道。騎驢覓驢是一。騎驢了不肯下。亦是病。乃前二病少后一種。師家一期應(yīng)病施方。各垂方便。其二種光。與光不透脫有兩般病。無別。且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者。洞山道。分明覿面別無真。爭奈迷頭還認影。若具把定乾坤眼。綿綿不漏絲毫。方得少分相應(yīng)。又道。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個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溈山所謂。無一法可當(dāng)情。見猶在境。楞嚴(yán)經(jīng)云?v滅一切見聞覺知。內(nèi)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南院颙道。我當(dāng)時如燈影里行相似。所以道。亦是光不透脫。洞上宗風(fēng)。靜沈死水。動落今時。名二種病。爾但出不隨應(yīng)。入不居空。外不尋枝。內(nèi)不住定。自然三病。二光一時透脫。然后透脫不透脫。拈放一邊。子細點檢將來。有甚么氣息。亦是病。如何得安樂去。更請?zhí)焱\候。頌云。
森羅萬象許崢嶸(聽他何礙汝識得不為冤)。透脫無方礙眼睛(閃捧著榾朵)。掃彼門庭誰有力(拂跡成痕欲隱彌露)。隱人胸次自成情(心疑生暗鬼)。船橫野渡涵秋碧(死水浸卻)。桌入蘆花照雪明(住岸卻迷人)。串錦老漁懷就市(著本圖利)飄飄一葉浪頭行(隨流得妙)。
師舉。法句經(jīng)云。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一即萬萬即一。即此物。非他物。一任崢嶸磊落;奶锊粧。凈地卻迷人。直饒透脫無方正是礙眼睛處。圓覺經(jīng)道。于諸妄心。亦不息滅。洞山道。靈苗瑞草。野父愁耘。何必掃彼門庭?找磺蟹āT崎T道。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不是教爾除幻境滅幻心。別覓透脫處。三祖道。六塵不惡。還同正覺。與圓覺經(jīng)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便見作止任滅。如金剛與泥人揩背也。又道。隱人胸次自成情。此頌隱隱地似有個物相似。正是圓覺存我覺我。潛續(xù)如命。細四相病。故普覺云。大悲世尊快說禪病。舡橫野渡涵秋碧。此頌得到法身。纜舡于澄源湛水。疏山以法身為枯樁。此真系驢橛也。直待撥轉(zhuǎn)舡子。未免桌入蘆花照雪明處。到此清光照眼似迷家。明白轉(zhuǎn)身還墮位。此頌直饒透得。放過即不可。到此云門道盡。天童頌徹也。然后要見云門意旨天童眼目。這里便是計利害處。如何是云門意旨。不見道。子細點檢將來。有什么氣息。亦是病。云門但指其病不說治法。如何是天童眼目。述云門治方。云。串錦老漁懷就市。飄飄一葉浪頭行。云門大意。在入[(纏-糸)+(郊-交)]垂手不避風(fēng)波?芍^自病既除。復(fù)愍他疾。凈名之心也。還知么。病多諳藥性。得效敢傳方。
第十二則地藏種田
示眾云。才士筆耕。辯士舌耕。我衲僧家。慵看露地白牛。不顧無根瑞草。如何度日。
【舉】地藏問修山主。甚處來(道不知來處得么)。修云。南方來(好與下載)。藏云。南方近日佛法如何(行說好話)。修云。商量浩浩地(低聲)。藏云。爭如我這里種田博飯吃(少賣弄)。修云。爭奈三界何(猶有這個在)。藏云。爾喚甚么作三界(南方猶可北方更曬)。
師云。漳州羅漢院桂琛禪師。漳州牧王公。于閩城西石山。建地藏院。請師住。逾紀(jì)遷漳州羅漢。故師又名地藏。修山主。法眼。悟空。進山主。結(jié)友之湖外。至漳州阻雨雪。溪漲。寓城西地藏院。圍爐視地藏。若無人。藏欲驗之亦附火。乃曰。有事相借問得否。修曰。有事請問。藏曰。山河大地與諸尚座。是同是別。修曰。是別。藏豎兩指。修急曰。是同是同。藏亦豎兩指起去。法眼曰。院主豎兩指其意如何。修曰。亂與。眼曰。不得粗心欺他。修曰。鼠口豈有象牙。次日辭行。前至宿處。眼曰。兄輩前去。吾依地藏;蛴虚L處。無則復(fù)來相尋。眼既久參。修等三人亦至地藏。遂問。南方佛法近日如何。當(dāng)時只好。道與此方常日一般。卻云商量浩浩地。自領(lǐng)出頭也不知。藏云。爭如我這里種田博飯吃。當(dāng)時便好。道恁么則非但南方也。更道爭奈三界何。帶累他南方禪客。俗氣也不除。藏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道爾喚甚么作三界。不如只道個老僧種田事忙。免得天童一狀領(lǐng)過。頌云。
宗說般般盡強為(今日不著便。)。流傳耳口便支離(眾僧莫怪)。種田博飯家常事(不可別有)。不是飽參人不知(要知作么)。參飽明知無所求(更須請益天童一遍)。子房終不貴封侯(也是靈龜曳尾)。忘機歸去同魚鳥(隨流得妙)。濯足滄浪煙木秋(受用不盡)。
師云。清涼道。宗通自修行。說通示未悟。本出楞伽經(jīng)。佛告大慧。有二種通。宗通者。為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緣自覺趣。光明輝發(fā)。是名宗通相。云何說通相。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如應(yīng)說法。是名說通相。講徒云。說通。宗不通。如日被云籠。宗通。說不通。如蛇入竹個。宗通。說亦通。如日處虛空。宗說俱不通。如犬吠茅叢。既分宗說。已是兩岐。那堪禪分五派。教列三乘。個中一亦不立。皆強為也。何況出口入耳。請益拈頌。葛藤引蔓過新羅。鞏縣茶瓶湯不絕。非但南方商量浩浩地。若是道火不燒口底人。辯似懸河元無一字。種田博飯雖是家常。其奈不是飽參不知其趣。古人深山里。钁頭邊。折腳鐺中。煮脫粟飯。富不過知足。一世不求人。貴不過清閑。何須印如斗。所以道。參飽明知無所求。子房終不貴封侯。史記漢六年封功臣;蛑^張良未嘗有戰(zhàn)斗功。高帝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功也。使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計而幸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此頌不必開堂演法[學(xué)+(敲-高)]南方也。離騷經(jīng)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梢藻依t。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此乃猿鶴共處。魚鳥同游。且道。是甚么人。本色檐板漢。
第十三則臨際瞎驢
示眾云。一向為人不知有己。直須盡法不管無民。須是拗折木枕惡手腳。臨行之際合作么生。
【舉】臨際將示滅。囑三圣(老婆臨死三回別)。吾遷化后。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著甚死急)。圣云。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佯小心故大膽)。際云。忽有人問汝。作么生對(虎口里橫身)。圣便喝(當(dāng)機不讓父)。際云。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師云。臨際囑三圣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此與興化謂克賓維那汝不久為唱道之師。罰饡飯出院。機用一般。其實此事。千佛出世不增。千圣入滅不減。豈一三圣能興滅哉。古人臨終顯發(fā)此事。亦表眾中有人。果然三圣出云。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如人被罵不甘者承頭。當(dāng)時便與本分草料。正法眼藏。未到滅卻。卻道。忽有人問汝作么生對。當(dāng)斷不斷返招其亂。圣便喝。上代下世。門里出身。耳聾三日以來。不似而今這喝。際云。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當(dāng)時臨際門風(fēng)。自有正令。可惜放過。不知天童如何判斷。頌云。
信衣半夜付盧能(賊兒賊智)。攪攪黃梅七百僧(上梁不正)。臨際一枝正法眼(半明半暗全在今朝)。瞎驢滅卻得人憎。(心甜口苦)。心心相印(販私鹽漢)。祖祖?zhèn)鳠?鑿壁偷光)。夷平海岳。(拳倒黃鶴樓踢翻鸚鵡淵)。變化[昆+鳥]鵬(翻手是云覆手是雨)。只個名言難比擬(猶嫌少在)。大都手段解翻騰(正法眼藏猶在)。
師云。黃梅密付。二十年。南北紛爭。臨際明傳。至今有人不薦。這般手段。直得鯤鵬變化。海岳夷平。大溈秀云。古者忍死待來。因何正法眼藏。卻向瞎驢邊滅卻。臨際行計速速。三圣又卻匆匆。因斯父子情忘。遂使后人失望。若不得流水。還應(yīng)過別山。本錄三圣便禮拜。未當(dāng)好心。臨際乃付偈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偈畢儼然而逝。此公案天童拈到恰好處便休。三圣禮拜。臨際說偈。大有放過輕舍處。還有與古人出氣底么。險。
第十四則廓侍過茶
示眾云。探竿在手。影草隨身。有時鐵裹綿團。有時錦包特石。以剛決柔則故是。逢強即弱事如何。
【舉】廓侍者問德山。從上諸圣向什么處去也(在你鼻孔里)。山云。作么作么(迅雷不及掩耳)。廓云。敕點飛龍馬。跛鄨出頭來(家富兒嬌)。山便休去(饒人不是癡)。來日山浴出。廓過茶與山。山撫廓背一下(斷送上竿頭)。廓云。這老漢方始瞥地(覆車同轍)。山又休去(虎頭虎尾一時收)。
師云。德山尋常。敲風(fēng)打雨。呵佛罵祖。這僧過犯彌天。為甚卻放過。殊不知。撲牛不用索。殺人不用刀。幾曾放過來。老黃龍道。德山持聾作啞。雖然暗得便宜。廓公掩耳偷鈴。爭奈傍觀者丑。萬松道。豈止偷鈴。如九重淵底。驪龍頷下。抉珠正值龍睡。若覺時必為齏粉。大溈哲云。若不登龍門。焉知滄海寬。直饒浪擊千尋。爭奈龍王不顧。萬松道。纖鱗片甲不足為怪。佛果道。德山直是惡手腳。見這僧不是受鉆錘底人。所以便休去。萬松道。古人遇物臨機。各有方便。山謂巖頭曰。爾已后向老僧頭上屙去在。巖頭后來。果謂大小德山不會末后句。古人抑揚縱奪。豈得失勝負可拘。黃龍大溈只舉大綱。更看。天童頌出深細。頌云。
覿面來時作者知(昧者不覺)。可中石火電光遲(已過新羅)輸機謀主有深意(埋兵掉斗)。欺敵兵家無遠思(深入虜庭)。發(fā)必中(慣得其便)。更謾誰(并贓捉獲)。腦后見腮兮。人難觸犯(曾經(jīng)蛇咬)。眉底著眼兮。渠得便宜(佯打不知)。
師云。從上諸圣。向什么處去也。大似當(dāng)面蹉過。德山道。作么作么。德山影草藏身。拈出曜眼鏡。昔七賢女游尸多林。一女云。尸在這里。人在什么處。一女云。作么作么。諸女相顧悉皆悟道。感得天帝散花供養(yǎng)。德山用此一機。借路經(jīng)過。決不得恁么會。所以道?芍惺痣姽膺t。德山豈不知侍者放伊不過。下媒求鴿。著本圖利。果然出他彀中不得。忽有人問萬松甚么處去也。攔腮掌云。在這里。直教飛龍跛鱉縮項攢蹄。侍者德山亡鋒結(jié)舌。還識德山老漢么。少年曾決龍蛇陣。潦倒還聽稚子歌。
第十五則仰山插鍬
示眾云。未語先知。謂之默論。不明自顯。謂之暗機。三門前合掌。兩廊下行道。有個意度。中庭上作舞。后門外搖頭。又作么生。
【舉】溈山問仰山。甚處來(不是不知來處)。仰云。田中來(你為甚落草)。山云。田中多少人(只父子兩個)。仰插下鍬子。叉手而立(放去較危)。山云。南山大有人刈茆(打草驚蛇)。仰拈鍬子便行(收來太速)。
師云。師資合道。父子投機。溈仰家風(fēng)千古龜鑒。溈山問仰山。甚處來。溈山豈不知仰山田中來。垂此一問。要與仰山相見。仰山不負來問。只道個田中來。且道。還有佛法道理也。無溈山深入虎穴。更問田中多少人。仰山插鍬子叉手而立。便衲僧相見。玄沙云。我當(dāng)時若見。便與踏倒鍬子。萬松道。忍俊不禁。投子青禪師頌云。溈山問處少知音。插地酬他佛祖沈。踏倒玄沙傍不肯。免教蒼翠帶春深。萬松道。草枯鷹眼疾。南岳法輪。平禪師頌云。狹路相逢避不及。插下鍬時叉手立。過得橋來岸上行。始覺渾身泥水濕。萬松道。不堪回首月明中。二老宿頌處。只有千尺寒松。更看。天童放出抽條石筍。頌云。
老覺情多念子孫(婆心太切)。而今慚愧起家門(三十年不少鹽醋)。是須記取南山語(貴人多忘)。鏤骨銘肌共報恩(恨心不舍)。
師云。此頌如韓文毛穎傳。理事雙彰。真俗并舉。一往觀來。溈山為老覺。仰山以下為子孫。就里即不然。僧問長沙岑大蟲。本來人還成佛否。山云。爾道。大唐天子還割茅刈草否。是知。刈茆乃臣子邊事。而今慚愧起家門。千年無影樹。今時沒底靴。住持千嶂月。衣缽一溪云。皆是得力兒孫紹承家業(yè)。是知。君臣父子。非特曹洞創(chuàng)立。溈仰父子已行此令。若不是溈山點破。一向光影門頭。弄粥飯氣。驢前馬后。以當(dāng)平生。甚為可惜。所以天童教。記取南山刈茆一轉(zhuǎn)語。鏤骨銘肌報恩不盡。法燈云。野老負薪歸。催婦連宵織?此沂旅ΑG业莱姓l力。問渠渠不知。特地生疑惑。傷嗟今古人。幾個知恩德。知有后如何。斷臂不覺痛。立雪不敢倦。所以萬松老來住報恩院。
第十六則麻谷振錫
示眾云。指鹿為馬。握土成金。舌上起風(fēng)雷。眉間藏血刃。坐觀成敗。立驗死生。且道。是何三昧。
【舉】麻谷持錫到章敬。繞禪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可曬有禪)。敬云。是是(且信一半)。谷又到南泉。繞禪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來朝更獻楚王看)。泉云。不是不是(也且信一半)。谷云。章敬道是。和尚為什么道不是(棺木里睜眼)。泉云。章敬即是。是汝不是(雪上加霜)。此是風(fēng)力所轉(zhuǎn)終成敗壞(殺人須見血)。
師云。昔日仰山到中邑謝戒。邑于禪床上拍手云。阿耶阿耶仰從西過東。從東過西。復(fù)向中心立。然后謝戒。邑云。甚處得此三昧。仰云。于曹溪脫印子學(xué)來。邑云。汝道。曹溪三昧接甚么人。仰云。接一宿覺。仰復(fù)問。和尚甚處得此三昧。邑云。馬大師處得此三昧。蒲州麻谷寶徹禪師。恰如永嘉初見六祖。持錫到章敬。繞禪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也如曹溪脫印子學(xué)來。此名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皆從此生。章敬道。是是。萬松道。有何不可。勝默光和尚道。是無可是。非無真非。是非無主。萬善同歸。梟雞晝夜徒自支離。我無三寸。鱉得喚龜。迦葉不肯。一任攢眉。萬松道。多愁早老。麻谷要與諸方勘同。麻谷又曾到忠國師處。繞禪床三匝振錫而立。國師云。既能如是。何用更見貧道。谷又振錫。國師云。這野狐精出去?此e主相見。有照有用。有首有尾。良由熟處難忘慣得其便。又到南泉繞床。振錫依前而立。南泉卻道。不是不是。便似曾與章敬廝計會來。大溈哲云。章敬道是。落在麻谷彀中。南泉道不是。亦落在麻谷彀中。大溈即不然。忽有人持錫繞禪床三匝。卓然而立。但向伊道。未到這里好。與三十棒。萬松道。不可口行人事。便打。谷云。章敬道是。和尚為什么。道不是。不妨疑著。泉云。章敬即是。是汝不是。見機而作。臨險推人。圓通善國師道。麻谷即是。南泉不是。此語正如鄧峰永庵主問僧審奇。汝久不見。何所為。奇曰。近見偉藏主。有個安樂處。永曰。試舉似我。奇因敘其所得。永曰。汝是偉未是。奇莫測。歸語于偉。偉大笑曰。汝非永不非也。奇走質(zhì)于積翠南禪師。南亦大笑。永聞之作偈曰。明暗相參殺活機。大人境界普賢知。同條生不同條死。笑倒庵中老古錐。覺范云。觀其語言。想見當(dāng)時法喜游戲之逸韻。萬松道。麻谷章敬南泉。此興亦不淺。若聞此是風(fēng)力所轉(zhuǎn)終成敗壞。更是好笑。這王老師。不唯把定乾坤。兼有出身之路。保寧勇和尚頌云。顏色規(guī)模恰似真。人前拈弄越光新。及乎入火重烹煉。到了終歸是假銀。麻谷到此。瓦解冰消。若要冰河發(fā)焰鐵樹花開。須得天童別下一轉(zhuǎn)語。頌云。
是與不是(細腰鼓子兩頭打)。好看裷樻(刺頭在里許了也)似抑似揚(手□手捺)。難兄難弟(頭高頭低)?v也彼既臨時(翻手是云)。奪也我何特地(覆手是雨)。金錫一振太孤標(biāo)(脫塵離俗)。繩床三繞閑游戲(因行掉臂)。叢林擾擾是非生(矮子看戲)。想像髑髏前見鬼(家有白澤之圖必?zé)o如是妖怪)。
師云。此個公案。全在是與不是處。時人盡道。麻谷被草敬南泉調(diào)弄。唯大溈哲道。章敬道是。也落在麻谷彀中。南泉道不是。亦落在麻谷襭彀中。如金剛寶處于日中光色無定。天童道。好看裷樻。且麻谷落裷樻。南泉落裷樻。似抑似揚。難兄難弟。天童道。一往觀來。似抑似揚。點檢將來。難兄難弟。東漢陳元方子長文。即陳群也。與季方子孝光。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決。咨于太丘。太丘即陳寔。元方季方父也。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此謂章敬左眼半斤。南泉右眼八兩。金錫一振太孤標(biāo)。永嘉證道經(jīng)亦云。不是標(biāo)形虛事治。如來寶杖親蹤跡。雪竇道。古策風(fēng)高十二門。門門有路空蕭索。錫杖經(jīng)云。十二環(huán)者。用念十二因緣修行十二門禪。十二緣易知。十二門。四禪四無量四無色定。古策風(fēng)高。即太孤標(biāo)也。六祖亦云。夫沙門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何方而來生大我慢。天童意道。不是標(biāo)形亦。非我慢。繩床三繞閑游戲。章敬道是。南泉道不是。叢林?jǐn)_擾是非里走作。若無把定乾坤眼。盡是髑髏前見鬼。不見。僧問九峰。如何是把定乾坤眼。峰云。乾坤在里許。僧云。乾坤眼何在。峰云。正是乾坤眼。僧云。適來為什么。道乾坤在里許。峰云。若不恁么。髑髏前見鬼無數(shù)。萬松這里有個禁師。卓拄杖一下云。急急如律令。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一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二
侍者離知錄
后學(xué)性一校
生生道人梓
第十七則法眼毫厘
云眾云。一雙孤雁搏地高飛。一對鴛鴦池邊獨立。箭鋒相拄則且致。鋸解秤錘時如何。
【舉】法眼問修山主。毫厘有差天地懸隔。汝作么生會(誰敢動著)。修云。毫厘有差天地懸隔(斗百草有甚么難)。眼云。恁么又爭得(鐵山橫在路)。修云。某甲只如此。和尚又如何(捩轉(zhuǎn)鼻頭)。眼云。毫厘有差天地懸隔(將謂別有)。修便禮拜(將錯就錯)。
師云。修山主與法眼。同參地藏。深得傍參切磋之力。這個公案如折倒則監(jiān)院悟頭一般。金陵報恩玄則禪師。法眼問。曾見什么人來。恩云。見青峰和尚。眼云。有什么言句。恩云。某甲曾問。如何是學(xué)人自己。峰云。丙了童子來求火。眼云。上座作么生會。恩云。丙丁屬火。將火求火。如將自己求自己。眼云。與么會又爭得。恩云。某甲只如此。未知和尚尊意如何。眼云。爾問我。我與爾道。恩云。如何是學(xué)人自己。眼云。丙丁童子來求火。恩于言下頓悟。法眼鉤錐在手。去則印住。住則印破。打破則監(jiān)院情關(guān)。抽開修山主識鎖。三祖信心銘。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不憎愛。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懸隔。法眼將此。問修山主。作個敲門瓦子。今時問著一千個。一千個作道理會。不然一向打在無事界里。是他不落尋思。只道個毫厘有差天地懸隔。也大曬有蘊藉。法眼方復(fù)不許。道恁么又爭得。此所以為法眼一派之源也。萬松到此常令學(xué)人分身兩下看。前段修山主恁么道。為甚不許。后段法眼卻為甚恁么道。其間修山主道。某甲只如此。和尚又如何。望個斬新日月別作生涯。是他不蹉一絲。依前只道。個毫厘有差天地懸隔。東禪齊云。山主恁么祗對。為甚么不肯。及乎再請益。法眼亦只恁么道便得去。且道。淆訛在什么處。若看得透。道上座有來由。萬松道。恁么又爭得。所以道。只是舊時行底路。逢人說著便淆訛。修便禮拜。得即得。情理難容。五祖戒代法眼。劈脊便打。萬松道。果然有本出法眼語云。山主徹也。萬松道。弄泥團漢二俱不了。萬松當(dāng)時見法眼道恁么又爭得。向道。久聞和尚有此機要。不然擺手便行。管取一時坐斷。待伊不信。試問天童。頌云。
秤頭蠅坐便欹傾(謾他一星不過)。萬世權(quán)衡照不平(斗滿秤錘住)。斤兩錙銖見端的(莫錯認)。終歸輸我定盤星(領(lǐng)取鉤頭意)。
師云。天童破題一句。便頌毫厘有差天地懸隔。廬山遠公云。本端竟何從起滅有無際。一微涉動境。狀此頹山勢。三祖道個嫌字。先自憎愛了也。卻道。但不憎愛洞然明白。諸人退步。就己子細點檢看。梵語三摩地。此云等持。不沈不掉。平等任持也。此可以為萬世權(quán)衡照不平者也。尚書治要圖說。秤有三義。準(zhǔn)者系也。衡者平也。權(quán)者錘也。楞嚴(yán)經(jīng)云。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虛空花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凈明體。云何于中有是非是。到此正恁么時。不須嫌揀擇離憎愛。尚無毫厘之差。豈有云泥之隔。斤兩錙銖者。八銖為錙。三錙為兩。十六兩為斤。是他權(quán)衡在手底人。爾將一斤來。我也一移教平。將一兩來。也一移教平。稍似錙銖增減便欹傾也。諸方道。領(lǐng)取鉤頭意。莫認定盤星。蓋定盤星上。本無斤兩。又如北辰鎮(zhèn)居其所。鉤頭加減。計在臨時。萬松道。有心而平。未若無心而不平。所以無星秤上饒人賣。雙陸盤中信彩贏。還會法眼道山主徹也么。秤錘移到徹梢頭。忽然拶落翻斤斗。
第十八則趙州狗子
示眾云。水上葫蘆。按著便轉(zhuǎn)。日中寶石。色無定形。不可以無心得。不可以有心知。沒量大人。語脈里轉(zhuǎn)卻。還有免得底么。
【舉】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攔街趁塊)。州云。有(也不曾添)。僧云。既有。為甚么卻撞入這個皮袋(一款便招自領(lǐng)出頭)。州云。為他知而故犯(且莫招承不是道爾)。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一母所生)。州曰。無(也不曾減)。僧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狗子為什么卻無(憨狗趁鷂子)。州云。為伊有業(yè)識在(右具如前據(jù)款結(jié)案)。
師云。若道狗子佛性端的是有。后來卻道無。端的是無。前來卻道有。若道道有道無且是一期應(yīng)機。拶著說出。各有道理。所以道。明眼漢沒窠臼。這僧問處要廣見聞。不依本分。趙州道有。以毒去毒。以病醫(yī)病。這僧又道既有。為甚撞入這皮袋。不知自己生。入狗腹中了也。州云。為他知而故犯。一槌兩當(dāng)?毂汶y逢。這僧將謂。依因判果。若恁么會。作座主奴。也未得。后來有僧再問。便卻道無。是他得底人。道有也有出身處。道無也有出身處。這僧依文按本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狗子為什么卻無。似這一拶。敢道。撥天關(guān)底手。轉(zhuǎn)身無路。是他款款道。個為伊有業(yè)識在。爾且道。這僧皮下還有血么。天童不免。向赤肉瘢上。更著艾燋。頌云。
狗子佛性有。狗子佛性無(打做一團煉做一塊)。直釣元求負命魚(這僧今日合死)。逐氣尋香云水客(穿卻鼻孔也不知)。嘈嘈雜雜作分疏(競嚙枯骨啀喍嗥吠)。平展演(沒蹺欺休廝誺)。大鋪舒(材高語壯)。莫怪儂家不慎初(一言出口駟馬難追)。指點瑕疵還奪璧(白拈巧偷)。秦王不識藺相如(當(dāng)面蹉過)。
師云。狗子佛性有。狗子佛性無。兩段不同。一并拈出。正如雪竇道。一有多種二無兩般。天童要與趙州相見。故如是頌。應(yīng)天真道。直鉤釣獰龍。曲鉤釣蝦蟆。后來逐氣尋香。如獵犬相似。嘈雜分疏?莨巧嫌猩踔Zw州雖大開鋪席。要且只是平展商量。天童與趙州解腕。莫怪儂家不慎初。歸宗問秀才。業(yè)何經(jīng)史。才云。會二十四家書體。宗向空中一點云。會么。才云。不會。宗云。又道。會二十四家書體。永字八法也不識。刺史李渤問。三乘十二分教即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宗亦豎拳云。會么。李云。不會。宗云。這個措大。拳頭也不識。萬松道。翻身師子大家看。不唯狗子佛性道有道無。只這知而故犯。業(yè)識性在。也大曬顧前盻后。慎初護末。史記趙惠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以十五城易之。藺相如奉璧入。秦王喜傳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王無割城之意。乃前曰。璧有瑕。請示之。王授璧。相如因持起立。倚柱發(fā)上沖冠曰。趙王齋戒五日。使臣奉璧送書于庭。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見。王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示美人。似戲弄臣無割城意。故臣復(fù)取璧。必欲急臣。臣頭與璧俱碎于柱矣。王辭謝按圖割城。亦齋五日。相如使從者衣褐懷璧徑道歸趙。趙州先縱后奪。有相如手段。天童別曾有頌云。趙州道有。趙州道無。狗子佛性。天下分疏。面赤不如語直。心真必定言粗。七百甲子老禪伯。驢糞逢人換眼珠。趙州心真語直。便是直釣。元求負命魚。周文王出獵。見姜子牙磻溪之谷。去水三尺。直鉤釣魚。王異之曰。直鉤如何得魚。子牙曰。但求負命之魚。驢糞逢人換眼珠。此如相如奪璧也。佛鑒拈出[木+患]子數(shù)珠云。諸人還見么。良久云。此是老僧來京師。換得底。諸人各自歸堂摸索看。佛鑒用[木+患]子。趙州用驢糞。萬松既無用處。不曾移換。諸人若信得及。依舊眼在眉毛下。
第十九則云門須彌
示眾云。我愛韶陽新定機。一生與人拔釘楔。為甚有時也開門。掇出膠盆。當(dāng)路鑿成陷阱。試揀辨看。
【舉】僧問云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言清行濁漢)。門云。須彌山(險)。
師云。圓通善國師道。此個公案諸方商量。或云。才恁么問。早是起念。過如須彌;蛟。如須彌山八風(fēng)吹不動。千古鎮(zhèn)常安;蛟。為人難透。如須彌山。如此商量。要且未會云門意在。若是桶子底脫。紅絲線斷。方知總不恁么。不見道。三句明一句。一句明三句。三一不相涉。分明向上路。佛果道。云門答話多惹人識情。萬松道。以識情遣識情。非大手段為人。不能構(gòu)副。此須彌山天不能蓋。地不能載。風(fēng)吹不入。水灑不著。唯金剛眼睛。一覷覷透。便見七穿八穴。直得碎如微塵。然后卻向眉毛眼睫上。孤迥迥峭巍巍。白云端禪師頌云。須彌山兮塞宇宙。千手大悲看不透。除非自解倒騎牛。一生不著隨人后。萬松道。仰面獨揚眉。回頭自拍手。其山置和尚頌云。無事投人覓罪名。即時擒下喪全身。未招情款驅(qū)驅(qū)者。門外知他多少人。唯有天童不在此限。頌云。
不起一念須彌山(一句便了)。韶陽法施意非慳(天童也不少)?蟻韮墒窒喾指(只恐爾承當(dāng)不下)。擬去千尋不可攀(徒勞斫額)。滄海闊(涵天浴日無涯岸)白云閑(伴鶴隨風(fēng)得自由)。莫將毫發(fā)著其間(已太多生)。假雞聲韻難謾我(真不掩偽)。未肯模胡放過關(guān)(西天令嚴(yán))。
師云。爾問我不起一念有過無過。我便掇出一坐須彌山。在爾面前相似。其法施之利。固非慳吝。永嘉道。大施門開無壅塞。非但今日也。梵語須彌。此云妙高。四寶所成曰妙。獨出眾峰曰高。四天下山中。須彌最為第一。爾若自肯。我便兩手分付。古詩道。待伊心肯處。是我命通時。其實此事常顯露。如須彌山突屼崢嶸。誰能蓋覆。未分付時。爾豈無分。分付與爾。豈是新得。不見。長慶道。萬象之中獨露身。唯人自肯乃方親。天童頌。到這里大有含蓄功夫。爾若擬議不來。千里萬里仰望不及。璩源道。此事如崖頹石裂。壁立千仞。不可攀攬。其實爾亦不曾離。我亦不曾奪。此與上句迷悟相反。對偶分明。教中說。須彌山入水八萬瑜繕那。出水八萬瑜繕那。非娑竭海。不能涵容。山既古今不動。云亦出沒常閑。洞山道。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兒。白云終日倚。青山總不知。天童余才。頌須彌山如海闊云閑。曲盡奇妙。這里容得一念起滅么。所以道。滄海闊。白云閑。莫將毫發(fā)著其間。此又與雪竇道眼里著沙不得。同參。若論韶陽不慳法施。卻又眼里著得須彌山也。此須彌山頌中。筑著磕著。血脈貫通。拍拍是令。非妄生穿鑒增長識情也。其實不起一念底人。豈可更問有過無過。直饒常在不起一念處。點檢將來?白魇裁础K缘。假雞聲韻難謾我。未肯模胡放過關(guān)。孟嘗君入秦為相。人或說王。孟嘗君賢。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后秦。秦其危矣。王囚君欲殺。君因幸姬求解。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時裘已獻王。下客能為狗盜者。取裘獻姬。君得出。夜半至函谷關(guān)。關(guān)法雞鳴而出客。下客憑諼善為雞鳴。群雞皆鳴。君脫秦難。師拈拄杖云。萬松今日把關(guān)也。有學(xué)雞鳴者。出來。復(fù)靠卻拄杖云。放過一著。
第二十則地藏親切
示眾云。入理深談。嘲三[抨-平+羅]四。長安大道。七縱八橫。忽然開口說破。舉步踏著。便可高掛缽囊拗折拄杖。且道。誰是其人。
【舉】地藏問法眼。上座何往(羅織人作么)。眼云。迤邐行腳(索草鞋錢去也)。藏云。行腳事作么生(果然放不過)。眼云。不知(何不早恁么道)。藏云。不知最親切(就身打劫)。眼豁然大悟(險費盤纏)。
師云。楊無為問芙蓉楷和尚。相別幾年。蓉云。七年。公云。學(xué)道來參禪來。蓉云。不打這鼓笛。公云。恁么則空游山水。百無所能也。蓉云。相別未久善能高鑒。公大笑。南泉道。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今人見道不知最親切。更是法眼悟頭。便一向不知不會。只這是也。殊不知。古人一句子。如天普蓋。似地普擎。既不知最親切。荷澤道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又作么生。爾但是則總是。莫坐在是處。不是總不是。莫坐在不是處。兼通五位正偏。豈可死在句下。只這法眼悟處。也是偶爾成文。柏山大隱和尚道。因禍致福也在。地藏接人手段。鉤在不疑之地。驀下一釣。法眼猛省。元來卻在這里。磁州老師道。爾但行里。坐里。心念未起時。猛提起覷見即便見不見。且卻拈放一邊。恁么做功夫。休歇也不礙參學(xué)。參學(xué)也不礙休歇。投子青和尚道。既金龍失水。妙翅急提。地藏時節(jié)因緣。絲毫無間。天童筆端有舌。更為重宣。頌云。
而今參飽似當(dāng)時(吾猶昔人非昔人也)。脫盡簾纖到不知(猶有這個在)。任短任長休剪綴(枉費工夫)。隨高隨下自平治(不勞心力)。家門豐儉臨時用(闕鹽醋不得)。田地優(yōu)游信步移(要行即行)。三十年前行腳事(沒可思量)。分明辜負一雙眉(依舊在眼上)。
師云。宗鏡道。從來迷悟似迷。今日悟迷非悟。所以道。悟了還同未悟人。地藏問時。要知發(fā)足道理。法眼答處。亦非謙讓推辭。地藏就便。一提道。不知最親切。法眼大悟元來這不知卻親切。臨濟問洛浦甚處來。浦云。欒城來。濟云。有事相借問得否。浦云。某甲不會。濟云打破大唐國。覓個不會底不得。臨濟常用殺人刀。亦有活人劍。不似地藏殺人見血為人為徹。這個不知不會。脫體迥別。直須脫盡簾纖方到不知不會處。溈山普請開田。仰山問。這頭得恁么低。那頭得恁么高。溈曰。水能平物。但以水平之。仰曰。水也無憑。和尚但高處高平。低處低平。溈然云。肇公般若無知論曰。諸法不異者。豈曰續(xù)鳧截鶴夷岳盈壑。然后為無異哉。所以道。任短任長休剪綴。隨高隨下自平治。張無盡道。萬般支準(zhǔn)費工夫。一切順隨成善巧。只么信口便道。信手便用。信腳便行。春月花開。秋時葉落。恁么會得。行甚驢腳。所以玄沙不出嶺。保壽不渡河。不出門知天下事。覺范頌云。一個面如楪子大。眼耳鼻舌分疆界。髑髏里頭都不知。聽汝外邊爭捏怪?趩柋窃。飲食在我。言語在我。汝有何功。在吾之上。鼻曰。五岳之中。中岳居尊。鼻復(fù)問眼。汝何在上。眼曰。吾同日月。寔有照鑒之功。敢問眉。有何功處于吾上。眉曰。我寔無功。慚居上位。儻容在下。眼在眉上看。爾甚么面孔。是以寶月明禪師上堂云。古者道。在眼曰見。在耳曰聞。且道。在眉毛。喚作什么。良久云。憂則共戚。樂則同歡。人皆知有用之用。不知無用之大用。且道。賓頭盧尊者兩手撥眉意旨如何。師撥眉云。貓。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