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六)

  第五十一則法眼舡陸

  示眾云。世法里悟卻多少人。佛法里迷卻多少人。忽然打成一片。還著得迷悟也無。

  【舉】法眼問覺上座。舡來陸來(大似有兩般)。覺云。舡來(深談實相善說法要)。眼云。舡在甚么處(恐怕不實)。覺云。舡在河里(果然有下落)。覺退后。眼卻問傍僧云。爾道適來這僧。具眼不具眼(可惜許)。

  師云。黃龍晦堂問。黃魯直正窘迫次。一人至。堂問。誰遣汝來。人云。大林葉秀才。問。有書否。人云。有。又問。書何在。人即引手背。抽衣領舉書。呈堂。堂云。學道到此人田地方可。黃有愧色。法眼問覺上座。舡來陸來。覺云。舡來。眼云。舡在甚么處。這里一百個。九十九個。呈機顯示。是他穩(wěn)實平貼底人。那里與爾干戈相待。是他道舡在河里。磁州老師道。恰似沙地里放個八腳鏊子。更無些子不穩(wěn)當處。覺退后眼卻問傍僧云。爾道。適來這僧。具眼不具眼。只這一問大曬淆訛。若道具眼。有甚奇特玄妙。若道不具眼。見甚么破綻。試教天童定當看。

  水不洗水(絕點澄清)。金不博金(煉做一塊)。昧毛色而得馬(不得相取)。靡絲弦而樂琴(非可聲求)。結繩畫卦有許事(法出奸生)。喪盡真淳盤古心(弄巧成拙)。

  師云。水不洗水。金不博金。佛不求佛。法不說法。此談其神駿。略其玄黃。得琴趣者。忘其弦徽。淮南子秦穆公。使伯樂舉九方堙求馬。三月而返曰。得馬在沙丘。牡而黃。及馬至則牝而驪。公謂伯樂。子所求馬者。毛色牡牝。不知敗矣。伯樂太息曰。以至于此乎。堙之所觀者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見其內而忘其外也。果千里馬。晉陶潛字淵明。不解琴蓄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曰。但得琴中趣。何勞弦上聲。易云。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又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畫八卦。萬松道。盤古初分天地。已成對待。結繩畫卦。轉喪真淳。釋迦未出世。祖師不西來。還有真諦俗諦世法佛法么。舒州海會齊舉禪師。得法之后。嘗到瑯玡覺處。覺問。上座近離甚么處。舉曰。浙江。覺曰。舡來陸來。舉曰。舡來。覺曰。舡在甚么處。舉曰。河里。覺曰。不涉程途。一句作么生道。舉曰。杜撰長老如麻似粟。便下去。萬松道。行說好話。洞山初和尚問僧。甚處來。僧曰。汝州。山曰。此去多少。僧曰。七百。山曰。踏破幾緉草鞋。僧曰。三緉。山曰。甚處得錢買。僧曰。打笠子。山曰。參堂去。僧應喏。萬松道。便是手眼通身看爾不破。且道。這僧眼在甚么處。眉毛下。

  第五十二則曹山法身

  示眾云。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若到比不得類難齊處。如何說向他。

  【舉】曹山問德尚座。佛真法身猶若虛空(官不容針)。應物現(xiàn)形如水中月(私通車馬)。作么生說個應底道理(叉手近前云喏)。德云。如驢覷井(落花有意隨流水)。山云。道即大曬道只道得八成(欲窮千里目)。德云。和尚又如何(更上一層樓)。山云。如井覷驢(流水無心送落花)。

  師云。撫州宜黃曹山本寂禪師。或名耽章。必是賜名謚號。初離洞山。入曹溪。禮祖塔。回吉州之吉水。眾向山名。遂請開法。師擬曹溪。凡隨所居立曹為號。洞山之宗至師最隆。故有曹洞之稱焉。山問德上座。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xiàn)形如水中月。作么生說個應底道理。此四句贊佛。本出古本金光明經(jīng)。既如虛空。如何應物。覺范贊提婆尊者道。應緣而現(xiàn)。不落思惟。是故缽水以針投之。德云。如驢覷井。此豈情識計校可及。非久經(jīng)淘煉具衲僧巴鼻。不許到這田地。若是小作無向上關[木+戾]子。滿口許他也。山云。道即大曬道。只道得八成。如秤稱斗量來相似。德云。和尚又如何。這一拶詞窮理盡。敢道出他驢覷井一句不得。是他款款地。只與倒過?芍^觸類而長之。此所以稱曹洞宗派之源也。天童愛此兩轉語。翻覆一時頌出。頌云。

  驢覷井(五更侵早起)。井覷驢(更有夜行人)。智容無外(天下衲僧跳不出)。凈涵有余(萬象莫能逃影質)。肘后誰分印(天眼龍睛不可窺)。家中不蓄書(真文不醋)。機絲不掛梭頭事(花又不損)。文彩縱橫意自殊(蜜又得成)。

  師云。般若無知。靡所不知。故凈涵有余也。晉元帝永昌元年。王敦鎮(zhèn)武昌。舉兵犯闕。刀協(xié)勸帝。盡誅王氏。王導帥群從。詣臺待罪。周顗將入朝。導呼之曰。伯仁以百口累汝。顗不顧。及入極論導忠誠。申救甚至。及出導尚在門。又呼之不應。乃曰。今年殺賊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尋又上表。明導無罪。導不知甚恨之。敦兵既至。乃問導。周顗可得生否。導不應。敦乃殺顗。導后料中書。見顗救已表。流涕曰。幽冥之中負此良友。叢林又有肘后符。春秋后語。趙簡子告諸子曰。吾藏肘后寶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賞。諸子馳山上。求無所得。唯襄子母恤還曰。恤已得之符矣。他人皆不可分。簡子請奏之。母恤曰。從常山上下臨代可取也。簡子曰。母恤賢矣。立為太子。云巖示眾云。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洞山出云。他屋里有多少書籍。巖云。一字也無。洞山云。得恁么多知。巖云。日夜不曾眠。洞山又云。問一段事得也無。巖云。道得即不道。肘后誰分印。深密自得之道。他人皆不可分也。家中不蓄書。得恁多知。生而知之上。學而知之次也。這驢覷井。井覷驢。還許分割領覽分也無。還許學解傳布也無。夾山云。聞中生解。意下丹青。目下即美。久蘊成病。青山與白云。從來不相到。機絲不掛梭頭事。文彩縱橫意自殊。嘉祥一路智者知疏。瑞草無根賢者不貴。天童末后全用夾山一聯(lián)。以明此話不落思惟。文彩自備。且道。具何三昧。便得如斯。只個無巴鼻。諸般沒奈何。

  第五十三則黃檗[口+童]糟

  示眾云。臨機不見佛。大悟不存師。定乾坤劍沒人情。擒虎兕機忘圣解。且道。是甚么人作略。

  【舉】黃檗示眾云。汝等諸人盡是[口+童]酒糟漢(黃檗門下)。與么行腳何處有今日(今既不如昔后當不如今)。還知大唐國里無禪師么(眼高四海)。時有僧出云。只如諸方匡徒領眾。又作么生(黃檗兼身在)。檗云。不道無禪。只是無師(且救得一半)。

  師云。此話就簡。若全舉當曰。一日上堂云。汝等諸人欲何所求。仍以棒趁之。眾不散。師乃曰。汝等諸人盡是[口+童]酒糟漢。唐時愛罵人。[口+童]酒糟漢。齊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上問。敢問公之所讀何言耶。公曰。圣人之典。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古人糟粕矣。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扁曰。臣也以臣事觀之。臣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诓荒苎浴S袛(shù)存于其間。臣不能喻臣之子。子亦不能受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者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矣。又云。恁么行腳取笑他人。但見八百一千人處便去。不可只圖熱鬧也。山僧行腳時。或遇草根下有個漢。便頂上一錐看他。若知痛癢?梢圆即⒚供養(yǎng)?芍锌偹迫甑热绱巳菀。何處更有今日事也。汝等既稱行腳。亦須著些精神好。還知道大唐國里無禪師么。黃檗以來。巖頭羅山愛行此令。近代佛日。北來慶壽顗公。至死無可意者。寧絕嗣無人。香山俊和尚叔祖兒孫。亦行此令。不知者喚作點胸?芍幸獋不憤底出來承頭。果有一僧出云。諸方尊宿盡聚眾開化。為甚道無禪師。檗曰。不道無禪。只是無師。溈山問仰山云。作么生。仰云。鵝王擇乳。素非鴨類。溈云。此實難辨。五祖戒出僧語。謝和尚說得道理好。萬松道。生言孰語冷唇淡舌。石門聰云。黃檗垂示不妨奇特。才被布衲挨拶。失卻一只眼。萬松道。換了那僧兩只眼。承天宗云。五祖戒眼照四天下。萬松道。也只是一只眼。要見黃檗。猶未可。萬松道。果然。若要扶豎正法眼藏。須是黃檗宗師。萬松道。錦上更添花。翠巖真云。諸方商搉便道。黃檗坐卻這僧。萬松道。不知扶起這僧。又道。黃檗被這僧上來。直得分析不下。萬松道。緇素轉分明。何謂也。翠巖輒生擬議。霧豹澤毛。未嘗下食。庭禽養(yǎng)勇。終待驚人。萬松道。后五日看。檗又云。阇梨不見。馬大師下有八十余人。坐道場個個阿轆轆地。得大師正眼者。止三兩人。唯歸宗最較些子。夫出家須知從上來事分。且如四祖下。牛頭融大師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關[木+戾]子。有此眼腦。方辨得邪正宗黨。略舉至此。要見此話始末。其后尚有百十余言。此是最初。出世示人之語。故諸方盛行。雪竇頌。佛果評唱。最詳。尚闕本錄上堂正意。天童頌出。極盡善盡美。頌云。

  岐分絲染太勞勞(知事少時煩惱少)。葉綴花聯(lián)敗祖曹(議人多處是非多)。妙握司南造化柄(一朝權在手)。水云器具在甄陶(看取令行時)。屏割繁碎(大象不游兔徑)。剪除氄毛(大悟不拘小節(jié))星衡藻鑒(纖毫不昧)。玉尺金刀(度量深明)。黃檗老察秋毫(謾他一星不得)。坐斷春風不放高(預備不虞)。

  師云。列子說符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子追之。楊子曰。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既返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岐路之中又有岐焉。墨子梁惠王時。有道之人。出行見素絲染從余色。悲之曰。人湛然同于圣體。為居惡俗。染之成累。岐分絲染太嘮嘮。敕交切鬧嘮嘮也;蜃鲃谝嗫伞H~綴花聯(lián)者。達磨初祖頌云。吾本來此土。說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一花五葉。便是岐分絲染也。若大唐國里無禪師。達摩也無出頭分。宗鏡錄司南之車。本示迷者。照膽之鏡。為鑒邪人。古今注。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蚩尤作大霧。迷于四方。帝在車以指指南而示。士卒擒蚩尤而斬之。遂號指南車。甄陶。陳留風俗記。舜陶甄河濱。其后為氏。今姓甄。音真也。此玄爐陶乎群象。智海總乎萬流也。屏割繁碎。剪除氄毛。去岐分之差路。剪綴葉之旁枝。斗為衡星。以運平四時也。藻鑒文明之鑒也。秤所以定輕重。鑒可以辨妍媸。玉尺。拾遺記。禹游龍門。八神探玉簡。以授之。長尺二寸可以度量天地。金刀。古有金錯刀錢金刃書。此頌黃檗品第諸方。秤尺在手。更兼聰聞蟻斗明察秋毫。防微杜漸。坐斷春風不放高也。大圣安彝和尚竹筍詩。便好臨根下斤斧。免教節(jié)外更生枝。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三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四

  侍者離知錄

  后學性一校

  生生道人梓

  第五十四則云巖大悲

  示眾云。八面欞櫳。十方通暢。一切處放光動地。一切時妙用神通。且道。如何發(fā)現(xiàn)。

  【舉】云巖問道吾。大悲菩薩用許多手眼作么(爾恁么問圖個甚么)。吾云。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一上神通不同小小)。巖云。我會也(且莫詐明頭)。吾云。汝作么生會(果然放不過)。巖云。遍身是手眼(無空缺處)。吾云。道即大曬道即得八成(某甲舌頭短)。巖云。師兄作么生(理長即就)。吾云。通身是手眼(無隔礙處)。

  師云。李翱問鵝湖。大悲用千手眼作么。湖云。今上用公作么。昔有無目山人。貨卜。雨過泥。途著鮮白鞋入市。人問。山人失明。如何泥不污鞋。山人舉拄杖云。拄杖頭上有眼。以山人為證。夜間摸枕子。手上有眼。吃飯時舌上有眼。聽語識人耳中有眼。蘇子瞻與聾人說話。寫字而已。復笑云。我與彼皆異人也。我以手為口。彼以眼為耳。佛說六根互用。信乎不疑。無盡居士潞州紫巖大悲殿記。舉大悲經(jīng)楞嚴經(jīng)。最為詳細。嘗見一說。大悲昔為妙善公主。乃天人為宣律師說。然三十二應。百億化身。亦隨見不同。各據(jù)其說也。天覺曰。千手者示引迷接物之多也。千眼者示放光照暗之廣也。茍無眾生無塵勞。則一指不存。而況千萬臂乎。一瞬不具。而況千萬目乎。遍身通身。何必不必。似有淺深。實無損益。云居示眾曰。老僧二十年前住三峰庵時。興化來曰。權借一問以為影草時如何。老僧當時機思遲鈍道不得。為伊致得個問頭。奇特不敢辜他。當時伊曰。想庵主答這話不得。不如禮拜了退。而今思量當時不消道個何必。萬松道。若教容易得。后有化主到興化處。化問。山中和尚住三峰庵時。老僧曾問伊話只對不得。而今道得也未。化主舉前話了;。云居二十年只道得個何必。興化即不然。爭如道個不必。萬松道。斗兔角之短長。三圣云。云居二十年道得。猶較他興化半月程。萬松道。競空花之濃淡。僧問覺范。如諸老宿所示有同異否。范云。佛令訥鈍比丘誦苕帚。一日大悟得大辯才。于此當見先德為物之心。天童分上又作么生。頌云。

  一竅虛通(豎窮三際)。八面欞櫳(橫遍十方)。無象無私春入律(應時納祐)。不留不礙月行空(任運落前溪)。清凈寶目功德臂(顧前盻后拈東掇西)。遍身何似通身是(分疏不下),F(xiàn)前手眼顯全機(賊臟已露)。大用縱橫何忌諱(無可不可)。

  師云。天童道。由一竅虛通。便得八面欞櫳也。且如柳塘花塢暖日和風。春在何處。作何形段。然能應物乘時不留不礙。如月當天任運而轉。知。通身遍身。背手摸枕底是甚么人。傀儡棚中。必有抽牽線索者。楞嚴說八萬四千清凈寶目。八萬四千姥陀羅臂。八萬四千爍迦羅首。興化墮馬折臂頌云。大悲菩薩有千手。大丈夫兒誰不有。且道。那個是通身底手眼。師以手擘眼云。貓。

  第五十五則雪峰飯頭

  示眾云。冰寒于水。青出于藍。見過于師。方堪傳授。養(yǎng)子不及父。家門一世衰。且道。奪父之機者是甚么人。

  【舉】雪峰在德山作飯頭(少不努力)。一日飯遲。德山托缽至法堂(老不歇心)。峰云。這老漢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么處去(教得孩兒會罵娘)。山便歸方丈(盡在不言中)。峰舉似巖頭(家返宅亂)。頭云。大小德山不會末后句(父為子隱直在其中)。山聞令侍者喚巖頭問。汝不肯老僧那(潑油救火)。巖遂啟其意(人間私語天聞若雷)。山乃休去(果然不會)。至明日升堂果與尋常不同(隨風倒柁)。巖撫掌笑云。且喜老漢會末后句(家丑外揚)。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鼻孔為甚在我手里)。

  師云。雪峰低頭歸庵。德山便歸方丈。最好參詳。巖頭密啟其意。爾且道。道甚么。德山又休去。可謂。相逢不拈出。舉意便知有。山至來日上堂。果與尋常不同。也是將錯就錯。頭下至僧堂前。拊掌大笑曰。且喜老漢會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切忌。蓋覆將來雖然如是。也只得三年。德山果三年遷逝。天覺頌。鐘鼓聲沈捧缽回。巖頭一拶語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記來。萬松道。知爾被底穿。曾共同床臥。明招代德山云。咄咄。沒處去。沒處去。萬松道。鼻孔在他人手里。雪竇云。曾聞說個獨眼龍。元來只具一只眼。殊不知。德山是個無齒大蟲。若不是巖頭識破。爭得明日與作日不同。諸人要會末后句么。只許老胡知不許老胡會。半遮半掩漏逗。也不知。大溈哲云。巖頭大似高山石裂。直得百里走獸潛蹤。若非德山度量深明。爭得昨日與今日不同。萬松道。無齒大蟲。爪距尚在。魯祖凡見僧來便面壁。南泉聞云。我尋常向他道?战僖亚俺挟。佛未出世時會取。尚不得個半個。他恁么。驢年去。若識得南泉。便見巖頭。更與天童把臂共行。頌云。

  末后句會也無(這里不得會不會打折腰)。德山父子太含胡。(外明不知里暗)。座中亦有江南客(勿謂秦無人)。莫向人前唱鷓鴣(休得也)。

  師云。末后句如此。難明峻硬若德山。穎俊如巖頭。至今分雪不出。不見道。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鄭谷詩。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天童用后兩句。不勞再舉底意也。舉著后如何。師下座便歸方丈。

  第五十六則密師白兔

  示眾云。寧可永劫沉淪。不求諸圣解脫。提婆達多。無間獄中受三禪樂。郁頭藍弗。有頂天上墮飛貍身。且道。利害在甚么處。

  【舉】密師伯與洞山行次。見白兔子面前走過。密云?≡(爭奈荒草里走)。山云。作么生(怪你遲也)。密云。如白衣拜相(自地升空易)。山云。老老大大作這個語話(幾乎放過)。密云。爾又作么生(人無害虎心虎無傷人意)。山云。積代簪纓。暫時落薄(從空放下難)。

  師舉。洞山與潭州神山僧密禪師過水。山問。過水事作么生。密云。不濕腳。山曰。老老大大作這個語話。密曰。汝又作么生。山云。腳不濕。教中有性修二門。洞上名借功明位。大抵因修而悟。從凡入圣。白衣庶民直拜冢宰。若先悟后修。從圣入凡。積代簪纓本來尊貴。雖飄零萬狀。骨骼猶存。所以道。貧子喻中明此道。獻珠偈里顯張羅。汝等諸人。要見二尊宿見處么。看取天童一狀領過。頌云。

  抗力霜雪(貧則獨善一身)。平步云霄(達則兼濟天下)。下惠出國(苦瓠連根苦)。相如過橋(甜瓜徹蒂甜)。蕭曹謀略能成漢(葵花向日)。巢許身心欲避堯(柳絮隨風)。寵辱若驚深自信(悟須實悟參須實參)。真情參跡混漁樵(未免靈龜曳尾)。

  師云。蓬蒿貪雨露。松柏耐風霜。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此隨緣不變之旨。簪纓落薄之談。有力大人堪任此事也。平步云霄。一超直入如來地。已是太遲也。殊不知。積代簪纓本來富貴。論語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也。司馬相如字犬子。少喪父母。九歲與人牧豬。聞藺相如為卿相。改名相如。棄豬就學。豬主杖之。先生問知賢。留門外草庵。十年無書與讀。遣去。過升仙橋。題柱曰。若不乘駟馬車。不過此橋。后造得子虛賦。將軍楊得意。夜宿殿中。誦此賦。帝曰。朕恨不與此人同時。將軍奏曰。見在蜀地。帝命往召。同乘駟馬車過橋。封侍中。蕭何曹參。成漢高祖帝業(yè)。巢父許由。避堯洗耳飲牛。老子云。寵辱若驚。得之若驚。失之若驚。以上四雙八事。皆一句密老。一句洞山。妙哉圭峰舉喻。譬如皇族淪落微賤。習以性成。后遇薦拔。雖復本位。三端六藝。要重更改習學力用方全。雖然天童分上猶落階級。不見道。寵辱若驚深自信。真情參跡混漁樵。

  第五十七則嚴陽一物

  示眾云。弄影勞形。不識形為影本。揚聲止響。不知聲是響根。若非騎牛覓牛。便是以楔去楔。如何免得此過。

  【舉】嚴陽尊者問趙州。一物不將來時如何(猶是分外)。州云。放下著(貼體衣衫會須脫卻)。嚴云。一物不將來。放下個甚么(人不知已過牛不知力大)。州云。恁么則擔取去(喚不回頭爭奈何)。

  洪州武寧縣新興嚴陽尊者。初參趙州。問一物不將來時如何。此與僧問報慈。情生智隔。相變體殊。情未生時如何。慈云隔。暮故底。道情也未生隔個甚么。此與一物不將來放下個甚么。孟八郎漢大同。州云放不下則擔取去者。言下大悟。佛果法語舉。黃龍頌云。一物不將來。兩肩擔不起(果云。明眼人難謾)。言下忽知非(退步墮深坑)。心中無限喜(如貧得寶)。毒惡既忘懷(無始宿業(yè)盡時清凈)。蛇虎為知己(異類等解)。寥寥千百年。清風猶未已(誰不景仰)。師所居常一蛇一虎手中與食。故如得果人。尊者稱之。趙州古佛與尊者。不測圣凡底人。出一言發(fā)一問。千古之下。與人為龜鏡。天童見近日師僧粗心轉盛。所以打草驚蛇。頌云。

  不防細行輸先手(黑白未分前猶是正中偏)。自覺心粗愧撞頭(虎口里下子)。局破腰間斧柯爛(且道如今甚么時節(jié))。洗清凡骨共仙游(頭輕眼明)。

  師云。王介甫老。持棋隱語云。彼亦不敢先。此亦不敢先。唯其不敢先。是以無所爭。唯其無所爭。是故入于不死不生。棋乃爭先法。贏則贏個先手。輸則輸個頭撞。趙州于爾未下子以前。早先見數(shù)著。嚴陽只管橫飛直逴。剩占幾路。不知斧柯已爛也。王氏神仙傳。晉隆安時。信安縣王質。采薪至眩室坡。見石室四童子奕棋。與質物。如棗子。含之不饑。棋終斧柯爛于腰間。衣袂隨風。抵暮還家。已數(shù)十年矣。趙州放下著。擔取去兩轉語。抽筋拔髓。換骨洗腸。便與趙州。把手共行。步虛輕舉也。有底道。清閑真道本。無事小神仙。雖然莫將無事為無事。往往事從無事生。

  第五十八則剛經(jīng)輕賤

  示眾云。依經(jīng)解義。三世佛冤。離經(jīng)一字。返同魔說。因不收。果不入。底人。還受業(yè)報也無。

  【舉】金剛經(jīng)云。若為人輕賤(我作糞中蟲)。是人先世罪業(yè)應墮惡道(老僧最先入)。以今世人輕賤故(叢林驢騾蹴踏龍象)。先世罪業(yè)則為消滅(甚么處去也)。

  師云。見聞為種。八難超十地之階。解行在躬。一生圓曠劫之果。圭峰科此經(jīng)。為轉罪成佛。此菩提煩惱。不二。生死涅盤不二。梁昭明太子?婆写私(jīng)。為能凈業(yè)障分。傅大士頌。先身有報障。今日受持經(jīng)。暫被人輕賤。轉重復還輕。此正是依經(jīng)解義也。后面四句便有衲僧氣息。道。若了依他起。能除遍計情。常依般若觀。何慮不圓成。前四句功德力。后四句觀行力。六祖口訣云。佛言。持經(jīng)之人。合得一切人恭敬供養(yǎng)。為多生有重業(yè)障故。今生雖持此經(jīng)。常被人輕賤。不得敬養(yǎng)。自以持經(jīng)故。不起我人等相。不問冤親。常行恭敬。有犯不校。常修般若波羅蜜。歷劫重罪悉皆消滅。又約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后念覺心。以后念覺心。輕賤前念妄心。妄不能住。故云先世罪業(yè)即為消滅。妄念既滅罪業(yè)不成。即得菩提。此理事二解皆約觀行也。僧問云居。承教有言。是人先世罪業(yè)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yè)即為消滅。此意如何。居云。動則應墮惡道。靜則為人輕賤。崇壽稠云。心外有法。應墮惡道。守住自己。為人輕賤。萬松道。兩個老漢俗氣也不除。且道。天童分上又作么生。頌云。

  綴綴功過(唯除頓覺人)。膠膠因果(并法不隨順)。鏡外狂奔演若多(腳下煙生)。杖頭擊著破灶墮(百雜碎)灶墮破(靈從何生圣從何至)來相賀(伏惟墮[懺-千+羅])。卻道。從前辜負我(何不早道)。

  師云。功即持經(jīng)。過即先業(yè)。既立妄因。必招妄果。楞嚴云。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于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嗔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此迷真執(zhí)妄也。般若觀照真也。功過因果妄也。真智現(xiàn)前。妄業(yè)消滅。阿耨菩提皎然本具。此正教意。衲僧分上如何。嵩岳破灶墮和尚。山塢有廟。殿安一灶。烹宰祭祀不輟。墮領侍者入廟。以杖敲灶三下咄云。此灶泥瓦合成。圣從何來靈從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傾墮破落。安國師號為破灶墮。須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設拜云。我本廟神久受業(yè)報。今日蒙師說無生法。脫此處生在天中。特來致謝。師曰。是汝本有。非吾強言。神再拜而沒。土瓦合成。圣從何來。無我人相。般若智也。以真智為妄業(yè)。從來辜負。今日相賀。烹宰物命極多全無福利。禪老敲三拄杖便得生天。咄。鬼怕惡人難展掌。賊憑贓物易承頭。

  第五十九則青林死蛇

  示眾云。去即留住。住即遣去。不去不住。渠無國土。何處逢渠。在在處處。且道。是甚么物。得恁么奇特。

  【舉】僧問青林。學人徑往時如何(舉步即迂回)。林云。死蛇當大路。勸子莫當頭(慣曾著毒)。僧云。當頭時如何(許爾大膽)。林云。喪子命根(果然)。僧云。不當頭時如何(怎只由爾)。林云。亦無回避處(筑著磕著)。僧云。正恁么時如何(且莫著忙)。林云。卻失也(雖是死蛇解弄也活)。僧云。未審向甚么處去也(不信搜懷)。林云。草深無覓處(頭上漫漫腳下漫漫)。僧云。和尚也須堤防始得(回來也)。林拊掌云。一等是個毒氣(將謂侯白更有侯黑)。

  筠州洞山第三世。師虔禪師。初從夾山來參悟本。本問。近離何處。林云。武陵。本曰。武陵法道何似此間。林云。胡地冬抽筍。本曰。別甑炊香飯。供養(yǎng)于此人。師乃出去。本曰。此子向后走殺天下人去在。林在洞山栽松。有劉翁者。從師求頌。師示之曰。尖尖三尺余。郁郁覆荒草。不知何代人。得見此老松。翁呈悟本。本曰。賀翁之喜。此人第三世洞山也。林辭悟本。之山南府青銼山。住庵經(jīng)十載。忽憶悟本遺言。乃曰。當利群蒙。豈拘于小節(jié)哉。遂至隨州。緣會眾請。住土門小青林蘭若。故號青林。嘗曰。汝等諸人。直須離心意識參。出凡圣路學。方可保任。若不如是。非吾子息。僧問。學人徑往時如何。這僧大悲閣下要去中都。更夸知處直捷要路。殊不知。直下便是早太迂回也。林以死蛇當大路拒之。這僧不顧危亡道。當頭者如何。已著毒了也。有底道。何不棒喝行令。林又何曾放過。道。喪子命根。這僧稍覺痛癢。待覓出身之路道。不當頭者如何。林云。亦無回避處。只這青林也免不得。這僧筋舒力盡道。正恁么時。左右無可奈何。如何即是。林曰。卻失也;钊耸侄巍S谒鼓艘娔芮材芎。有擒有縱分。付爾身上取摘不下。與爾拈卻便有下落。僧云。未審向甚么處去也。林云。草深無覓處。不道無。只是不可見。這僧也怪。道和尚也堤防始得。青林將一條死蛇。招撥這僧。末后卻著腰纏腳。遂拊掌一下云。一等是個毒氣。萬松道。熏天炙地。無盡燈云。青林樞機急峻。非獨一時之光。亦曠世為標式耳。萬松道。惱亂春風卒未休。更看。天童吹花擺柳。頌云。

  三老暗轉柁(夜壑藏舟)。孤舟夜回頭(澄源著桌)。蘆花兩岸雪(自他玄契)。煙水一江秋(上下冥通)。風力扶帆行不桌(隨流得妙)。笛聲喚月下滄洲(任運落前溪)。

  師云。丹霞淳禪師頌。長江澄徹印蟾華。滿目清光未是家。借問漁舟何處去。夜深依舊宿蘆花。二老同頌澄源湛水尚桌孤舟。丹霞用雪竇頌玄沙和尚云。本是釣魚舡上客。偶除須發(fā)著袈裟。祖佛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萬松道。將謂別有。古今詩話云。川峽呼梢翁篙手。為長年三老。杜詩云。蜀鹽吳麻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長年三老長歌里。白晝攤錢高浪中。此事如人行舡相似。不著兩岸。不住中流。丹霞夜宿蘆花。天童信風橫管。且道。轉柁回舟時作么生。夜深不向蘆灣宿。迥出中間與兩頭。

  第六十則鐵磨牸牛

  示眾云。鼻孔昂藏。各具丈夫相。腳跟牢實?蠈W老婆禪。透得無巴鼻機關。始見正作家手段。且道。誰是其人。

  【舉】劉鐵磨到溈山(相見已了)。山云。老牸牛汝來也(撩蜂剔蝎)。磨云。來日臺山大會齋。和尚還去么(氣毒煙火然)。山放身臥(半路抽身)。磨便出去(一撥便轉)。

  師云。溈山自稱水牯牛。以鐵磨為牸牛。安名賞號作家相見也。他雖是尼。久參溈山。去山十里卓庵。一日參子湖。湖問。莫是劉鐵磨否。磨云。不敢。湖云。左轉右轉。磨云。和尚莫顛倒。湖便打?此c溈山。放則雙放。收便雙收。佛果謂之隔身句。意通而語隔。要知意句俱到么。更看天童脫體頌出。頌云。

  百戰(zhàn)功成老太平(安家樂業(yè))。優(yōu)柔誰肯苦爭衡(饒人不是癡)。玉鞭金馬閑終日(雖有如無)。明月清風富一生(受用不盡)。

  師云。小僧多說佛。老將不論兵。山前麥未辨青黃。廬陵米不知價利。更論佛法誰曾夢見。東漢陳蕃傳曰。蕃能樹立風聲?拐摶杷住6岏Y險隘之中。與刑人腐夫爭衡。二人相見不樹立風聲。不驅馳險隘。優(yōu)游平易。老成圓熟。天童賞贊不盡何也。得處自然忘計較。用時全不費工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