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五)
第四十一則洛浦臨終
示眾云。有時忠誠。扣已苦屈難申。有時殃及。向人承當不下。臨行賤折倒。末后最殷勤。淚出痛腸。更難隱諱。還有冷眼者么。
【舉】洛浦臨終示眾云。今有一事。問爾諸人。(猶自說兵機)。這個若是即頭上安頭(恁么也不得)。若不是即斬頭覓活(不恁么也不得)。時首座云。青山常舉足。白日不挑燈(語得分明出轉(zhuǎn)難)。浦云。是甚么時節(jié)。作這個說話(失錢遭罪)。有彥從上座。出云。去此二途。請師不問(易開終始口難保歲寒心)。浦云。未在更道(詩到重吟始見功)。從云。某甲道不盡(不教人見轉(zhuǎn)風流)。浦云。我不管爾道盡道不盡(放沒底未不得不休)。從云。某甲無侍者只對和尚(影草隨身)。至晚喚從上座。爾今日只對甚有來由(只管習(xí)粘頭)。合體得先師道。日前無法。意在目前(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他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月落來相見)。那句是賓那句是主(切忌話作兩橛)。若揀得出。分付缽袋子(把棒喚狗)。從云。不會(正合分付)。浦云。汝合會(將成九仞之山)。從云。實不會(不進一簣之土)。浦喝云?嘣湛嘣(賺殺一舡人)。僧問。和尚尊意如何(失火處拾膚炭)。浦云。慈舟不桌清波上。劍峽徒勞放木鵝(弄巧成拙)。
師云。洛浦臨終。婆心太切。首座盡情吐露。返責非時。彥從不出唇皮。許伊合會。直得再三撈漉?蓱z一向沉埋。克賓甘罰饡飯錢。瞎驢故滅正法眼。玄覺云。且道。從上座實不會。為復(fù)怕缽袋子沾著伊。故燈錄收從。入法嗣之列。浦嘗示眾云。直須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則。僧問行不思議處如何。浦云。青山常舉足。白日不移輪。以斯驗之。首座從公皎然可見。洛浦分上還有人收后也無。百年之后卻有天童。頌云。
餌云鉤月釣清津(不入驚人浪難逢稱意魚)。年老心孤未得鱗(氣急作么)。一曲離騷歸去后(在甚么處)。汨羅江上獨醒人(洛浦猶在)。
師云。古人以長虹為竿。新月為鉤。斷云為餌。清津可以桌慈舟。劍峽先須放木鵝。杭州五云和尚坐禪箴云。沿流劍閣無滯木鵝。蓋劍水險隘迅流。如二舡相觸必碎。故先斫木浮下。謂之木鵝。諸方異說難憑。莫若禪箴為良證也。年老心孤未得鱗。不知者。以謂洛浦無嗣。浦凡得一十一人。烏牙青峰等皆白眉老作。莫莫庵訥和尚詩。今古利名酒。沉醉皆豪英。憔悴澤畔者。未足為獨醒。屈原字平。仕楚懷王。為三閭大夫。靳尚所譖。貶長沙。獨行江畔。謂漁父曰。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沉汨羅江而卒。江在潭州羅縣。文選離騷經(jīng)。屈原所作。洛浦臨終。彥從鈍滯。下釣未分文入手。抗衡終水米無交。還會么。不得封侯。也是閑。
第四十二則南陽凈瓶
示眾云。洗缽添瓶。盡是法門佛事。般柴運水。無非妙用神通。為甚么不解放光動地。
【舉】僧問南陽忠國師。如何是本身盧舍那(汝豈是替名)。國師云。與我過凈瓶來(莫忘了話頭)。僧將凈瓶到(莫得錯認)。國師云。卻安舊處著(重宣此義)。僧復(fù)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甚處去來)。國師云。古佛過去久矣(離此不遠)。
師舉。石霜問道吾。如何是觸目菩提。吾喚沙彌。彌應(yīng)喏。吾云。添凈瓶水著。良久卻問石霜。汝適來問甚么。霜擬舉。吾便歸方丈。霜乃有省。道吾先用隔身句。后用拋身勢。若不傷鋒犯手。石霜有省。國師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只是知恩者少。天童所以采汲華水也。頌云。
鳥之行空(筑著磕著)。魚之在水(左使右使)。江湖相忘(這邊那邊)。云天得志(無可不可)。擬心一絲(只在此山中)。對面千里(云深不知處)。知恩報恩(念茲在芘)。人間幾幾(一子親得)。
師云。鳥之行空。魚之在水。所托愈安。其生愈適。莊子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白兆通慧圭禪師道。譬如空中飛鳥。不知空是家鄉(xiāng)。水底游魚忘卻水。為性命。圭峰云。魚不識水。人不識風。迷不識性。悟不識空。尋常本身盧舍那。滿凈覺者。現(xiàn)相人中。才起問時。忽然影現(xiàn)。忘恩失行。背親向疏。果能除卻靈床。始解子承父業(yè)。且道。如何是父業(yè)。拈來無不是。用處莫生疑。
第四十三則羅山起滅
示眾云。還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轉(zhuǎn)凡成圣。若知金鐵無二。凡圣本同。果然一點。也用不著。且道。是那一點。
【舉】羅山問巖頭。起滅不停時如何(金刪與泥人揩背)。頭咄云(星落云散)。是誰起滅(識得不為冤)。
神州羅山道閑禪師。先問石霜。起滅不停時如何。霜云。直須寒灰枯木去。一念萬年去。函蓋相應(yīng)去。純清絕點去。師不契。往問巖頭。頭喝云。是誰起滅。山于此有省。蓋巖頭只貴見地明白。石霜置枯木堂。要伊親到一回始得。不見。瑞巖問巖頭。如何是本常理。頭云。動也。巖云。動時如何。頭云。不見本常理。巖佇思。頭云?霞次疵摳鶋m。不肯即永沉生死。巖亦領(lǐng)悟。巖頭英靈倜儻。打發(fā)學(xué)人?说木舨粶p德山。后來出羅山法寶。冰寒于水。溈山所謂。只貴子見處。不問子行履也。羅山問處。天下人榜樣。而今初機。往往在這里。作活計。水上捺瓜相似。伏斷煩惱。智覺道。莫與心為伴。無心心自安。若將心作伴。動即被心謾。伴即伴妄心。無亦無妄心。祖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豈是教爾普州人送賊。認奴作郎來。羅山問處。迷真執(zhí)妄。巖頭咄處。即妄即真。若是萬松。咄了便休。真妄向上有事在。楞嚴經(jīng)。阿難言。如來見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笕暾嫘。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zhuǎn)。此喝如金剛王寶劍也。巖頭一喝。如踞地師子。全威大用不欺之力。龐居士云。一群六個賊。生生欺殺人。我今識汝也。不與汝為鄰。汝若不伏我。我即到處。說教人盡識汝。使汝行路絕。爾若肯伏我。我即不分別。共汝一處住。同證無生滅。巖頭道。是誰起滅。云巖提掃帚。這個是第幾月同參。天童貴伊善能點化。重說偈言。頌云。
斫斷老葛藤(轉(zhuǎn)生枝蔓)。打破狐窠窟(更吐頑涎)。豹披霧而變文(脫卻皮毛)。龍乘雷而換骨(別改軀殼)。咄(一喝萬機罷三朝兩耳聾)。起滅紛紛是何物(好客無疏伴)。
師云。截斷話頭。鏟卻問意。照用同時。人境俱奪。巖頭有超師之作。楊子云。圣人虎別。其文炳也。君子豹別。其文蔚也。辯人貍別。其文萃也。貍變即豹。豹變即虎。南山玄豹。隱霧而變文。漢劉向列女傳曰。陶答子治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抱兒而泣。姑怒以為不祥。妻曰。妾聞。南山有玄豹。隱霧而七日不食。欲以澤其衣毛。成其文章。至于犬豖。不擇食。故肥。以肥取禍。期年果被誅。任昉述異記。漢惠帝七年夏。雷震南山。林木火然。地燋黃。暴雨后得龍骨一具。羅山遭破家冤賊。陳詞過狀。巖頭招安。已后變作得力兒郎。且道。那個是招安處。咄。起滅紛紛更是誰。
第四十四則興陽妙翅
示眾云。師子擊象。妙翅搏龍。飛走尚別君臣。衲僧合存賓主。且如冒犯天威底人。如何裁斷。
【舉】僧問興陽剖和尚。娑竭出海乾坤靜。覿面相呈事若何(披鱗曲鱔帶角泥魷)師云。妙翅鳥王當宇宙。個中誰是出頭人(展翅崩騰六合云搏風鼓蕩四溟水)。僧云。忽遇出頭時。又作么生(許爾破膽)。陽云。似鶻捉鳩。君不覺。御樓前驗始知真(好勸不聽)。僧云。恁么則叉手當胸退身三步(更待第二錘)。陽云。須彌座下烏龜子。莫待重教點額痕(再犯不容)。
師云。郢州興陽山清剖禪師。嗣大陽明安。凡一十五人。皆先下世。后因浮山圓鑒。得投子青和尚。陽乃十五之一。青公之兄也。這僧問處。如牢度差與舍利弗。創(chuàng)給孤獨園。時斗勝。差現(xiàn)獰龍。欲傷弗。弗現(xiàn)妙翅鳥護裂食之。龍亦鱗蟲之長。奈何妙翅唯龍為食。娑竭梵語此云海也。平原君。趙勝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家起重樓。臨民家。民有躄者。美人笑之。躄者請美人之首。君諾而不行。賓客去半。君斬囚人代之。賓固不至。遂臬美人首。懸御樓前驗其真也。周歲賓集。此洞上家風不貴棒喝親行。要假傍來通信。這僧罪不重科。方能回互。還知么。蒲鞭示恥尤難犯。畫地為牢不忍欺。官法如爐心似鐵。天童從此費鉆錘。頌云。
絲綸降(聽圣旨)。號令分(有違者斬)。寰中天子(君臨萬國)。塞外將軍(獨鎮(zhèn)一方)。不待雷驚出蟄(五更侵早起)。那知風遏行云(已有夜行人)機底聯(lián)綿兮。自有金針玉線(難謾具眼)。印前恢廓兮。元無鳥篆蟲文(字義炳然)。
師云。敕遍天下。王不流行。禮記緇衣子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也。娑竭出海。妙翅當權(quán)。號令既分。君臣定位。馮唐曰。上古王者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nèi)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韋昭曰。此郭門之閫也。雷驚出蟄。頌此僧探頭太過。不待驚蟄二月節(jié)。早起龍頭。不知浮云將隨龍而行。而為妙翅威風。遏絕不覺頭撞也。有謂不因僧話墮。爭顯興陽機鋒者。不待那知四字。極不穩(wěn)順。機底聯(lián)綿。此非機鋒之機。謂錦機之下。必有巧婦針線。雪巖先師嘗舉。穴細金針。才露鼻。芒長玉線。妙投關(guān)。此乃洞上血脈。非其中人。不易知也。當印不當風。如印印空不彰文彩。蒼頡仰觀奎宿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文。后自蝌蚪為二篆。周宣主太史籀造大篆。秦相李斯造小篆。今之印篆。號曰方填。且道。興陽還刻劃也無。皓玉本無瑕。雕丈喪君德。
第四十五則覺經(jīng)四節(jié)
示眾云,F(xiàn)成公案。只據(jù)現(xiàn)今。本分家風。不圖分外。若也強生節(jié)目。枉費工夫。盡是與混沌。畫眉缽盂安柄。如何得平穩(wěn)去。
【舉】圓覺經(jīng)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不)。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不)。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不)。于無了知不辨真實(不)。
師云。圭峰科此一段。謂之妄心頓證。又名忘心入覺。萬松下四個不字。謂不起不滅不知不辨。此四八三十二字。諸方皆為病。此處為藥。且諸方病者。不起妄念。豈非焦芽敗種。不滅妄心。豈非養(yǎng)病喪軀。不假了知。豈非暫時不在如同死人。不辨真實。豈非顢頇佛性籠桶真如。且道。如何是四藥。須是天童修合將來。頌云。
巍巍堂堂(更窮須道鄒搜字)。磊磊落落(撩天鼻孔)。鬧處刺頭。(床窄先臥)。穩(wěn)處下腳(粥稀后坐)。腳下線斷我自由(信步過滄洲)。鼻端泥盡君休斫(彼此著便)莫動著(已是蹺手亂下)。千年故紙中合藥(大有神效)。
師云。黃檗初參百丈。丈云。巍巍堂堂。來為何事。檗云。巍巍堂堂不為別事。巍堂磊落。皆大丈夫相。干戈叢里橫身直過。荊棘林中擺手便行。腳跟下無五色線。舌頭上無十字關(guān)。鼻端無泥痕。眼中無金屑。豈不是安樂快活底漢。試將天童莫道著三字。換萬松四個不字。便見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德山道。一大藏教。是拭不凈故紙。為已了者恐透牛皮也。千年故紙中合藥者。為未了者不妨遮眼也。慈覺道。圓覺楞嚴恒為已伴。況世尊入滅至庚辰歲。已二千一百七十年。豈但千年故紙。仙傳葛由能刻木羊。騎羊上綏山。后遇浮丘公。曰。若不腳 下線斷。爾也不得自由。暗合永嘉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雖然如是。猶欠作云何梵在。
第四十六則德山學(xué)畢
示眾云。萬里無寸草。凈地迷人。八方無片云。晴空賺汝。雖是以楔去楔。不妨拈空掛空。腦后一槌。別看方便。
【舉】德山圓明大師。示眾云。及盡去也。(有這個在)。直得三世諸佛口掛壁上(留取吃被)。猶有一人呵呵大笑(且道是誰)。若識此人(是何面目)。參學(xué)事畢(與碗茶吃)。
師云。鼎州德山第九世圓明大師。諱緣密。云門嗣中唯師傳嗣最廣。師創(chuàng)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今傳為云門三句者。檢討不審也。一日示眾云。及盡去也。直得三世諸佛口掛壁上。此言廣長舌相話會不及。猶有一人呵呵大笑。且道。是何人笑個甚么。若識得此人。參學(xué)事畢。是真?zhèn)更有事在。投子青和尚拈云。藏盡楚天月。猶存漢地星。萬松道。車也去了。借甚油缸。此可與竿頭進步者道。寶峰照和尚道。直須如大死底人死了更死。僧云。莫是死中卻活么。師云。爾且死莫活。爾但吃飯里急自去屙屎。爾飯也未吃。早問屙屎作么。此乃貴大休大歇親到自證。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也。只如行不得處作么生說。問取天童。頌云。
收(向甚處著)。把斷襟喉(正好轉(zhuǎn)身吐氣也)。風磨云拭(纖塵必去)。水冷天秋(打成一片)。錦鱗莫謂無滋味(腥膻不少)。釣盡滄浪月一鉤(不犯清波意自殊)。
師云。圓明示眾不消。天童下個收字。和圓明。盛在布袋里也。思大云。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何處更有眾生可度。此水泄不通。凡圣路絕也。正恁么時。盡空法界。如一面古鏡用壞劫毗嵐風。磨瑩成劫金藏云揩拭。水天一色。云月交光。皆取純清絕點邊事。這里言淡而無味。如月鉤云餌。魚龍無可吞啖成湯祝網(wǎng)從君意。呂望垂鉤信我緣。不見道。山田脫粟飯野菜。淡黃齏。吃則從君吃。不吃任東西。
第四十七則趙州柏樹
示眾云。庭前柏樹。竿上風幡。如一華說無邊春。如一滴說大海水。間生古佛。迥出常流。不落言思。若為話會。
【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多羅閑管)。州云。庭前柏樹子(焦磚打著連底凍)。
師舉。趙州一日。上堂云。此事的的沒量大人。出這里不得。老僧到溈山。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溈云。與我將床子來。若是宗師。須以本分事接人始得。僧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柏樹子。僧云。和尚莫將境示人。師云。不將境示人。僧云。然則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庭前柏樹子。楊州城東光孝寺;塾X禪師。到法眼處。眼問。近難何處。覺曰。趙州。眼曰。承聞趙州有柏樹子話是否。覺曰。無。眼曰。往來皆謂。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庭前柏樹子。上座何得道無。覺曰。先師實無此語。和尚莫謗先師好。諸方名為覺鐵嘴。勝默和尚。必須教人先過此話淘汰知見。嘗曰。三玄五位。盡在其中。真如方禪師悟此話。直入方丈。見瑯玡廣照覺禪師。照問。汝作么生會。如曰。夜來床薦暖。一覺到天明。廣照可之。真如悟得此話最好。天童頌得此話亦不惡。頌云。
岸眉橫雪(吃鹽多如吃米)。河目含秋(一點難謾)。海口鼓浪(有句非宗旨)。航舌駕流(無言絕圣凡)。撥亂之手(也是柏樹)。太平之籌(也是柏樹)。老趙州老趙州(為甚不應(yīng))。攪攪叢林卒未休(天童第二)。徒費工夫也造車合轍(將來使用恰好)。本無伎倆也塞壑填溝(買盡風流不著錢)。
師云。七百甲子。經(jīng)事多矣。所以岸眉橫雪。古人以眉目為巖電。天童用河眸?诠适隆3伤木滟。如見活趙州指柏樹子相似。眉如蘆花岸。眼如秋水碧。古句野水凈于僧眼碧。遠山濃似佛頭青。?诠睦恕:缴囫{流。浪即能覆航。航即能駕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故次之。以撥亂之手。太平之籌。州嘗云。有時將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時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用此話本與人決疑。而今多少人疑著。趙州豈欲攪叢林哉。人見趙州答話應(yīng)聲便對。如不假功用。唯天童知八十行腳。三歲孩童勝如我。我從他學(xué)。此乃閑時造下。忙時用著。不是苦辛人。不知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道;勰軣o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shù)起。菩提作么長。恁么看來塞壑填溝底事。又作么生。如今拋擲西湖里。下載清風付與誰。
第四十八則摩經(jīng)不二
示眾云。妙用無方。有下手不得處。辯才無礙。有開口不得時。龍牙如無手人行拳。夾山教無舌人解語。半路抽身底是甚么人。
【舉】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問處第幾)。文殊師利曰(好與劈口筑)。如我意者(醞造將來)。于一切法。(更嫌少)。無言無說(把火照看)。無示無識(有也來)。離諸問答(面皮厚多少)。是為入不二法門(如何是)。于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我等各自說已(能說快說)。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一遞一刮不賭惡發(fā))。維摩默然(甚么處去也)。
師云。梵語維摩詰。此云無垢稱。亦曰凈名。妻名金姬。子名善思。女名月上。僧問云居簡和尚。維摩是金粟如來。為甚么卻預(yù)釋迦會下聽法。居云。他不爭人我。廣本維摩經(jīng)。三萬二千菩薩。各說不二法門。今唯三十二菩薩。末后文殊無卓錐之地。維摩錐也無。保福展云。文殊也似掩耳偷鈴。力盡烏江。維摩一默。未出化門。萬松道。人出是非難。又云。大小維摩。被文殊一坐。至今起不得。萬松道。要起有甚難便掌。瑯玡覺云。文殊恁么贊善也是。杓卜聽虛聲。維摩默然。爾等諸人。不得鉆龜打瓦。萬松道。杜撰不少。唯雪竇于文殊問罷處。不言默然良久據(jù)座。直云維摩道甚么。復(fù)云?逼屏艘。萬松道。不解作鬼。白日現(xiàn)身。天依懷頌。維摩不默不良久。據(jù)坐商量成過咎。至今諸方見呈似此事。猶曰良久云。有僧問一師。錄中多云良久者。良久乃何人也。答云。良久乃梁八之弟也。傳者以為笑。天依后兩句。忒曬峭拔。道吹毛匣里冷光生。外道天魔皆斬首。萬松道。暗度神鋒。不覺痛癢。白云端頌云。一個兩個百千萬。屈指尋文數(shù)不辦。暫時留在暗窗前。明日與君重計算。萬松道。有甚閑功夫。天童頌馬祖藏頭白海頭黑話。末后道。堂堂坐斷舌頭路。應(yīng)笑毗耶老古錐。今日維摩來也。不管面譽。頌云。
曼殊問疾老毗耶(仁義道中)。不二門開看作家(衲僧分上)[王+民]表粹中誰賞鑒(大辯若訥)。忘前失后莫咨嗟(大智若愚)。區(qū)區(qū)投璞兮楚庭臏士(獻直得曲)。璨璨報珠兮隋城斷蛇(夜光投人鮮不按劍)。休點破(幸自完全)。絕玼瑕(一任指點)。俗氣渾無卻較些(相上觀人失之多矣)。
師云。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梵音楚夏也。此云妙吉祥。毗耶離廣嚴城名。肇公涅盤無名論。釋迦掩室于摩竭。凈名杜口于毗耶。須菩提唱無說。以顯道。釋梵絕聽而雨華。斯皆理為神御故口。以之默。豈曰無辯。辯所不能言也。燕[王+民]次玉者。今涿郡靠水石也。亦名奪玉石。維摩外雖似訥。其不言之辯。精粹其中。言其石隱玉也。忘前失后者。永嘉集奢摩他頌。第四云。今言知者。不須知知。但知而已。則前不接滅。后不引起。前后斷續(xù)中間自孤。無盡燈末。未詳法嗣中。有開封府夷門山廣智禪師。諱本嵩。別無語緣。全舉此段。文公不知出永嘉集。謂嵩創(chuàng)設(shè)。因辨之于此。學(xué)者知之。此個忘前失后。正是三祖信心銘。言語道斷。非去來今也。韓子卞和于荊山昆岡谷得璞。獻楚厲王。王曰。石也遣刖一足。及武王即位又獻之。又刖一足。至文王立。和抱璞哭于荊山之下。王召問。和曰。不怨刖足。而怨真玉以為凡石。忠事以為慢事。王使剖石乃真玉也。文王嘆曰。哀哉二先君。易刖人足。難剖于石。今果是璧乃國寶也。史記隨侯祝元暢。因之齊。見一斷蛇將死。遂以水洗摩之。傳之神樂而去。忽一夜中庭現(xiàn)光。意謂有賊。遂按劍視之。乃見一蛇銜珠在地而往。知蛇感報也。維摩橫身為眾。不免禍出私門。那堪文殊點破已靈瑕玼。直饒?zhí)焱垃F(xiàn)居俗塵而無俗氣。也是掩鼻偷香。
第四十九則洞山供真
云眾云。描不成畫不就。普化便翻斤斗。龍牙只露半身。畢竟那人是何體段。
【舉】洞山供養(yǎng)云巖真次(誰道是假)。遂舉前邈真話(一回拈出一回新)。有僧問。云巖道只這是。意旨如何(且喜不錯認)。山云。我當時幾錯會先師意(以己方人)。僧云。未審云巖還知有也無(折草量天)。山云。若不知有。爭解恁么道(日出連山)。若知有爭肯恁么道(月圓當戶)。
師云。洞山辭云巖。山問。和尚百年后。人問還邈得師真否。如何只對。巖良久云。只這是。山沉吟。巖云。價阇梨。承當這個大事。直須子細。山亦不言便行。后因過水睹影。方始悟徹。乃作頌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yīng)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山在眾。供養(yǎng)云巖真。舉前邈真話了。僧問云巖。道只這是意旨如何。山曰。我當時幾錯會先師意。若向良久只這是處領(lǐng)略。正是替名通事。所以見影知形。過水方悟。僧曰。未審云巖知有也無。若道一向知有。是左右人。不見道。知有底人始解奉重。若道一向不知有。這里有利害。有全不知有有知有了卻不知有有不知有去成知有山云若不知有。爭解恁么道。若知有爭肯恁么道。華嚴宗謂理圓言偏言生理喪。此乃重玄復(fù)妙。兼帶[口+十]通。不偏枯。無滲漏底血脈也。山于唐大中末。初住新豐百吉。后遷豫章高安之洞山。為第一代。因為云巖作忌齋。僧問。師于先師處得何指示。山曰。雖在彼中。不蒙他指示。僧曰。又用設(shè)齋作么。山曰。雖然如是。焉敢違背。僧曰。和尚發(fā)跡南泉。為甚卻與云巖設(shè)齋。山曰。我不重先師道德佛法。只重他不為我說破。僧曰。和尚嗣先師。還肯他也無。山曰。半肯半不肯。僧曰。為甚么不全肯。山曰。我若全肯。則辜負先師。萬松道。云巖二十年在百丈。卻嗣藥山。洞山發(fā)跡南泉。卻嗣云巖。一等異苗翻茂。密固靈根。得芙蓉而宗派中興。至天童而文彩方備。那個是具文彩。頌云。
爭解恁么道(暗里抽橫骨)。五更雞唱家林曉(金烏東上)。爭肯恁么道(明中坐舌頭)。千年鶴與云松老(玉免西沈)。寶鑒澄明驗正偏(事窮的要)。玉機轉(zhuǎn)側(cè)看兼到(交互明中暗)。門風大振兮規(guī)步綿綿(西天令嚴)。父子變通兮聲光浩浩(見過于師方堪傳授)。
師云。洞山囑曹山云。吾于云巖先師。親印寶鏡三昧。事窮的要。今付授汝。汝善護持。寶鑒澄明驗正偏。豈非雞唱家林。鶴老云松。正偏之驗耶。鏡雖明而有背面。唯玉機轉(zhuǎn)側(cè)遞相綺;ルp明雙暗兼到之方也。易系辭曰。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洞山父子規(guī)行矩步。至今門風大振者。源深流長之效歟。
第五十則雪峰甚么
云眾云。末后一句。始到牢關(guān)。巖頭自負。上不肯于親師。下不讓于法弟。為復(fù)是強生節(jié)目。為復(fù)別有機關(guān)。
【舉】雪峰住庵時。有兩僧來禮拜(尋香逐氣)。峰見來以手托庵門。放身出云。是甚么(此猶是拋身勢隱身勢作么生)。僧亦云。是甚么(果然不識)。峰低頭歸庵(莫道無語好)。僧后到巖頭(傳消寄息)。頭問。甚么處來(不鉆不穴)。僧云。嶺南(這里是嶺北)。頭云。曾到雪峰么。(熟處難忘)。僧云。曾到(更諱不得)。頭云。有何言句(不醋不休)。僧舉前話(一字入公門八牛拽不出)。頭云。他道甚么(卻好低頭便出)。僧云。他無語。低頭歸庵(恁么則不曾到雪峰)。頭云。噫當時不向他道末后句(而今道了未)。若向伊道。天下人不奈雪老何(何不道我便是雪老)。僧至夏末。再舉前話請益(好酒醒人遲)。頭云。何不早問(貪瞌睡)。僧云。未敢容易(可曬慣叢林)。頭云。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索另者先窮)。要知末后句只這是(旋蒸熱賣)。
師云。云巖傍參道吾。雪峰傍參巖頭。君子不恥下問。今云巖雪峰之道大行。亦退己讓人之余慶也。而巖頭天資英邁。抑揚德山之道。天下橫行。無敢當鋒者。蓋見處洞達蘊養(yǎng)成就。故得如是。看他二僧。雪峰門下。箭鋒相直。也是個行腳漢。為甚直至夏末。尚疑末后句。只為眼鈍頭迷當面蹉過。巖頭與他說出許多道理。雪峰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一法雖無異。三人乃見差。這僧與雪峰。一時道是甚么。及至論末后句。說與也不知。豈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且道。這僧實不會。要放這話行。溈山哲云。大小雪峰巖頭。卻被這僧勘破。萬松道。冷眼不防。巖頭雪峰。猶可恕也。后來又點德山亦不會末后句。直是難甘。是故天童兩次頌出。頌云。
切瑳琢磨(不因一事)。變態(tài)肴訛(不長一智)。葛陂化龍之杖(已聞過海穿云)。陶家居蟄之梭(猶見倚墻貼壁)。同條生兮有數(shù)(世相近也)。同條死兮無多(習(xí)相遠也)。末后句只這是(且信一半)。風舟載月浮秋水(切忌垛根)。
師云。毛詩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guī)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詩也。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瑳如琢如磨。注曰。治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德山雪峰得巖頭。發(fā)明末后句。至今此話大行。切磨通變之力也。雪峰如化龍之杖。這僧如居蟄之梭。巖頭點出至今不知。所以同條死者無多也;蛑^巖頭如化龍之杖。雪峰如居蟄之梭者。請細看前話。雪竇佛果以雙明雙暗。頌此話結(jié)。非飽參者不知。東漢方術(shù)傳。費長房。汝南人。嘗為市掾。遇壺公。斷青竹杖。偽為長房縊死于家。遂同入深山。學(xué)道不成。辭歸。公與竹杖。騎此至家。投葛陂。長房投杖于陂;埗。又晉陶侃少時。漁于雷澤。網(wǎng)得一梭。掛壁。后聞雷電。化為龍而去。雪峰如杖。這僧如梭。巖頭如風舟載月。萬松似個甚么。鞏縣茶瓶。
- 上一篇:禪坐時,怎樣放松身體
- 下一篇:禪修最忌諱的是什么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