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蘊皆空

  <五>五蘊皆空

  五行。

  1、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進(jìn)行、止觀行。

  2、圣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

  圣行——是菩薩修習(xí)戒定慧三學(xué)。

  梵行——是菩薩以清凈心去運用慈悲,為眾生拔苦與樂。

  天行——是天然之理的意思,菩薩順著天然之理,而成妙行,叫做天行。

  嬰兒行——是譬喻人天小乘,菩薩以慈悲心,示現(xiàn)人天小乘之行,叫做嬰兒行。

  病行——是菩薩為度眾生,以大慈悲心與一切眾生同受煩惱與病苦。

  五力。五根堅固的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進(jìn)力、念力、定力、慧力。

  信力——是信根增長,能破諸邪信;

  精進(jìn)力——是精進(jìn)力增長,能破身之懈怠;

  念力——是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

  定力——是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

  慧力——是慧根增長,能破三界之諸惑。

  五法。楞伽經(jīng)唯識論等,把一切有為、無為、有漏、無漏、諸法歸納為五法:相、名、分別、正智、如如。

  相——森羅萬象的事物,其形相各各不同;

  名——依彼種種相,假設(shè)種種名,以作表詮;

  分別——依萬物的相及名,思量之,識別之,於是有所謂大小、高低、美丑、是非等出現(xiàn);

  正智——指無漏心心所,離虛妄分別,觀名相互為其客,離常離斷,如理而知,是為正智。

  如如——由正智所證的境界,心境皆寂,一如真如的體性,是為如如。

  五宗。指大乘之五宗:天臺宗、華嚴(yán)宗法相宗、三輪宗、律宗。

  五食。能夠長養(yǎng)出世善根的五種食法。即念食、法喜食、禪悅食、愿食、解脫食。

  念食——修道人常持正念,以長養(yǎng)一切善根;

  法喜食——修道人愛樂妙法,心生歡喜,以長養(yǎng)其慧命;

  禪悅食——修道人因得禪定而心身喜悅,以長養(yǎng)其慧命;

  愿食——修道人以誓愿持身,以長養(yǎng)一切善根;

  解脫食——修道人解脫惑業(yè)的系縛,依法得自在,以長養(yǎng)一切菩薩之善根。

  五悔。五種懺悔的方法。

  懺悔——發(fā)露自己已往之罪而誡將來;

  勤請——勤請十方諸佛以轉(zhuǎn)*輪;

  隨喜——對於自他一切之善根隨喜贊嘆;

  回向——以所修之功德回向於眾生及佛道;

  發(fā)愿——發(fā)四弘誓愿以引導(dǎo)前面的四行。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遇昏暗、遇障礙,就不能見;

  天眼——是天人的眼,遠(yuǎn)近晝夜都能看見;

  慧眼——是聲聞的眼,能看破假相,識得真空;

  法眼——是菩薩的眼,能徹了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法門;

  佛眼——是如來的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的四種眼。能無事不知,無事不見,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五欲。色、聲、香、味、觸。也有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欲之解。

  色欲——指美麗的色相;

  聲欲——指宛轉(zhuǎn)的聲音;

  香欲——指芬芳的香氣;

  味欲——指可口的味覺;

  觸欲——指適意的觸樂。

  五根。眼根能生眼識;耳根能生五識;鼻根能生鼻識;舌根能生舌識;身根能生身識。

  五祖。禪宗第五代祖師,湖北黃梅縣人,俗姓周,法名弘忍,十三歲拜謁四祖道信,隨從三十年而得法,主化於東山的東禪寺,傳法於六祖慧能,七十四歲圓寂,諡號大滿禪師。

  五樂。出家樂、遠(yuǎn)離樂、寂靜樂、菩提樂,涅槃樂。

  出家樂——是世人有許多的惑業(yè)煩惱,如果出家修道證果,便能永斷這種痛苦

  遠(yuǎn)離樂——是色界初禪天的樂,初禪能遠(yuǎn)離欲界的愛染煩惱,而生禪定的喜樂;

  寂靜樂——是二禪天的樂,二禪離初禪尋伺之散動,澄心寂靜而發(fā)深妙的喜樂;

  菩提樂——是成就無上妙道,於法界得自在的法樂;

  涅槃樂——即離生死的痛苦,而入於無余涅槃,獲得究竟寂滅之樂。

  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人乘——是乘著五戒的教法而生到人間來。

  天乘——是乘著十善的教法而升到天上去。

  聲聞乘——是乘著四諦的教法而證得阿羅漢果。

  緣覺乘——是乘著十二因緣的教法而證得僻支佛果。

  菩薩乘——是乘著六度的教法而得到至高無上的佛果。

  五濁。命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劫濁。

  命濁——是眾生煩惱叢集,心身交瘁,壽命短促;

  眾生濁——是世人每多弊惡,心身不凈,不達(dá)義理;

  煩惱濁——是世人貪於愛欲、瞋怒諍斗,虛誑不已;

  見濁——是世人知見不正,不奉正道,異說紛紜,莫衷一是。

  劫濁——是生當(dāng)末世,饑謹(jǐn)疾疫刀兵等相繼而起,生靈涂炭,永無寧日。

  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為五蘊。

  色從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識由妄念而生,故此五蘊諸法,如幻如化,從因緣生,本無實性,當(dāng)體即空,故名五蘊皆空。

  五正行。凈土宗所立。專修下列五法者,名為正行。

  專讀誦凈土三經(jīng),名讀誦正行;

  專觀想極樂國莊嚴(yán),名觀察正行;

  專禮拜阿彌陀佛,名禮拜正行;

  專稱念彌陀佛號,名稱名正行;

  專贊嘆供養(yǎng)阿彌陀佛,名贊嘆供養(yǎng)正行。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殺生——是不殺傷害眾生生命;

  不偷盜——是不盜取別人的財物;

  不邪淫——是不作夫婦以外的淫事;

  不妄語——是不說欺誑騙人的話;

  不飲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類及毒品。

  五陰盛苦。五陰是色、受、想、行、識,為構(gòu)成人身的五種要素,人生的種種痛苦,都是由這五種要素組成的人身而來的,所以說五陰盛苦。

  五臺山。又名清涼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山西五臺縣,相傳為文殊菩薩道場。

  五種散亂。眾生的心有五種散亂。

  1、自然散亂是眾生的五識不守自性,隨逐外境,念念變遷。

  2、外散亂是意根馳動,隨逐外塵,起種種分別。

  3、內(nèi)散亂是心生高下,念念遷流而不定。

  4、麤重散亂是計我所麤重之法而不得解脫。

  5、思惟散亂是棄捨大乘,憶念小乘而不得寂靜。

  五種凈食。一切食物要依照五種法清凈之后才能食用。才能適應(yīng)比丘進(jìn)食。叫做凈食。凈是離過的意思。

  1、火凈。即食物宜用火燒煮的,就應(yīng)如法用火燒之后才食;

  2、刀凈。即果物如須用刀去皮核的,就應(yīng)如法用刀去其皮核之后才食;

  3、爪凈。如果物須用爪去其皮殼,就應(yīng)如法用爪去其皮殼之后才食;

  4、乾凈。如果物已乾掉失去生氣,不堪再拿來作種子的,方可取食;

  5、鳥啄凈。取鳥啄食殘余東西來食。

  五增上緣。又名五緣,是念佛人現(xiàn)在與未來二世所得到的五種增上緣。

  1、滅罪增上緣。又名現(xiàn)生滅罪增上緣,即由佛為增上以消除一切業(yè)障;

  2、念護(hù)得長命增上緣。又名護(hù)念增長緣或現(xiàn)生護(hù)念增上緣,即彌陀、觀音、勢至等隨時都護(hù)著他;

  3、見佛增上緣。又名見佛三昧增上緣,即獲得彌陀之三念愿力加被於外而見佛;

  4、攝生增上緣。就是靠彌陀之愿力能攝眾生使得往生;

  5、證生增上緣。就是保證命終之后的凡夫,乘佛愿力,都能往生凈土。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