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度萬行

  <六>六度萬行

  六入。眼入色、耳入聲、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觸、意入法。是六根的別名,入是涉入之義,謂根境互相涉入。

  六凡。天、人、修羅、畜牲、餓鬼、地獄。因這六者都是凡夫位,故叫六凡。

  六行。指佛的六行:十信行、十住行、十行行、十回向行、十地行、等覺行。

  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六位。十信位、十住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覺位、佛地位。

  六賊。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為媒,自劫家寶,故喻為賊。有道之士,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味味、身離細滑,意不妄念,以避六賊。

  六欲。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tài)欲、語言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即能生六識,亦復(fù)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識,各有其界限,不相混。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

  六道輪回。這六道的眾生都是屬於迷的境界,不能脫離生死,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一世生在哪一道,總是在六道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永遠轉(zhuǎn)不出去,所以叫六道輪回。

  六道四生。在六道之中有胎、卵、濕、化的四類眾生。

  六和敬。即理和與事和。

  理和是證擇滅,就是大家一同修證此共同選擇的寂滅的道理。

  事和共有六項。即所謂六和敬:

  1、身和同住,是身體的和平共處;

  2、口和同語,是言語不起諍論,同念經(jīng);

  3、戒和同修,是戒律共同遵守;

  4、利和同均,是利益的一體均沾;

  5、意和同悅,是心意的共同欣悅;

  6、見和同解,是見解的完全一致。

  六種調(diào)伏。菩薩調(diào)伏惡法障礙的六種方法。

  1、性調(diào)伏。菩薩有善根種性,故修習(xí)善法以調(diào)伏身心之煩惱障;

  2、眾生調(diào)伏。菩薩要調(diào)伏眾生,先知道其根性,然后說法使之得道;

  3、行調(diào)伏。菩薩修六度萬行以調(diào)伏諸煩惱,為眾生修苦行而不后悔。

  4、方便調(diào)伏。菩薩以種種方便去調(diào)伏一切眾生,對初發(fā)心的人,勸他持戒以離生死,對已發(fā)心的人,勸他多親近善友以及受持經(jīng)法。

  5、熟調(diào)伏。對於無善根的眾生說人天快樂,以使他發(fā)菩提心;對於有善根的眾生則說出世間法,以使他善根增長,早日成熟善果。

  6、熟調(diào)伏印。菩薩自身修行之善法成熟而印於自己之心。

  六種巧方便。菩薩六種的善巧方便。

  1、隨順巧方便。即菩薩順次教誡眾生,令生信樂;

  2、立要巧方便。即菩薩先滿足眾生之所求,然后才次第教化他,使他多行善事。

  3、異相巧方便。即菩薩教導(dǎo)眾生應(yīng)供養(yǎng)父母及受持禁戒等事而不順利時,便乘異瞋遣,使他畏懼。

  4、逼迫巧方便,即菩薩遇到有人犯戒等事,便斷切供給或加以指責(zé)和責(zé)罰,以使其舍離惡法。

  5、報恩巧方便。即菩薩將財物布施給眾生,以令他生起報恩之心。

  6、清凈巧方便。即菩薩自天降生人間出家學(xué)道,就成無上菩提,使一切眾生皆信樂正法,并使所有感染悉皆清凈。

  六度。六種行門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

  1、布施是財施、法施、無畏施。能度慳貪;

  2、持戒是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能度毀犯;

  3、忍辱是生忍、法忍、無生法忍。能度瞋恚;

  4、精進是斷精進、修精進、求化精進。能度懈怠;

  5、禪定是身定、口定、意定、能度散亂;

  6、智慧能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能度愚癡。

  六度萬行。略則六度,廣則萬行,而六度是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

  六齋日。每月農(nóng)歷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小月二十八、二十九),乃為四天王視察人間善惡之日。

  六著心。六種執(zhí)著的心:貪執(zhí)著心、愛執(zhí)著心、瞋執(zhí)著心、疑著心、欲著心、慢著心。

  六法戒。學(xué)法女所應(yīng)受持的戒法,即不淫、不盜、不殺、不虛誑語、不非時食。

  六妙門。

  1、數(shù)息門。即善調(diào)身息、數(shù)息一至十,以攝亂心;

  2、隨門。即不加勉強,隨呼吸之長短,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曖,皆悉知之;

  3、止門。即息心靜慮,心安咱凈,毫無波動;

  4、觀門。即要觀心分明,知五陰之虛妄,破四顛倒及我等之十六知見;

  5、還門。即轉(zhuǎn)心返照能觀的心,知能觀的心是虛妄無實。

  6、凈門。即心無所依,妄念不起,不住不著,洞然清凈,此六者因其次第相通,能到真妙涅槃,故名六妙門。

  六祖三話頭。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念佛是誰。是由他的自性理論產(chǎn)生的。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