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凈土宗

  第十三課 凈土宗

  凈土宗是以往生極樂凈土為目的的宗派。因為東晉慧遠大師在廬山結白蓮社,取義生西方凈土者皆由蓮花所化生,而極樂國土亦名蓮邦,所以又稱蓮宗。本宗特別以稱念佛名為主要修行法,藉彌陀本愿的他力,祈獲生于西方極樂凈土,故又稱念佛宗。

  凈土思想廣見于大乘諸經(jīng)。凈土,是指清凈國土,也就是以清凈功德莊嚴的處所。其中極樂世界彌陀凈土自古以來即被視為諸佛凈土的代表。

  彌陀凈土思想乃依據(jù)《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三經(jīng)所成立!稛o量壽經(jīng)》主要敘述阿彌陀佛成道的本緣、四十八大愿,廣宣穢土五惡、五痛、五燒的劇苦,勸修往生法門,及揭示三輩往生的條件。《阿彌陀經(jīng)》以阿彌陀佛的西方勝境為主體,以往生不退為宗,以「凈土三資糧」--信、愿、行為用!队^無量壽佛經(jīng)》則陳述往生西方的凈業(yè)正因「三福行」及「十六觀行」法門。四世紀間,世親菩薩造《往生論》,力勸往生西方。此「三經(jīng)一論」先后傳入中國,成為凈土宗成立的重要典據(jù)。

  東晉弘揚彌陀凈土最力者,是廬山慧遠大師。他在廬山與大眾共修念佛三昧,據(jù)《般舟三昧經(jīng)》修行,以期能往生見佛,是我國「結社念佛」的始祖,也是我國凈土的主流。

  北魏永平年間,菩提流支來華,授曇鸞《觀無量壽佛經(jīng)》,傳承完備的凈土經(jīng)論,使中國凈土法門有劃時代的進展。曇鸞依龍樹的《十住毗婆沙論》明示難、易二道,他力、自力的差別,主張依靠他力本愿為五濁惡世中修行的易行道,并專重持名念佛,以求生凈土。其后,道綽著《安樂集》一書,開示末世眾生的要路,依難易二道的說法,立圣道、凈土二門的教判。至唐代善導大師集其大成,立正行、雜行,撰有《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凈土法事贊》及《往生禮贊偈》等,甚受凈土宗重視,故經(jīng)其闡揚而確立的凈土宗,特稱善導流,對凈土宗影響至鉅。

  唐開元初,慧日大師自印歸國,見當時禪家視凈土為引導愚心的「方便說」,于是提倡念佛往生的必要,主張戒凈并行、禪凈雙修、教禪一致,以一切修行皆回向往生凈土。于是中國凈土宗在唐代形成三種教系,即:慧遠系統(tǒng)、善導系統(tǒng)、慈愍系統(tǒng)。

  其后,三祖承遠大師承慈愍慧日三藏之說,專修凈土,營立「彌陀臺」,遠近皆附。四祖法照大師于南岳般舟念佛道場勤修般舟三昧,禪定感應彌陀親授五會念佛方法,乃創(chuàng)「五會念佛」法門。五祖少康大師于烏龍山建念佛道場,率眾日夜行道唱贊。

  六祖宋永明延壽大師,撰《萬善同歸集》,主張理事兼融、禪凈雙修,又作〈四料簡〉,宋代僧俗的禪凈雙修皆承其遺風。七祖省常大師結社集眾專修凈業(yè),往昔廬山白蓮社的盛況于焉再現(xiàn)。八祖明代蓮池大師(即云棲袾宏)精修念佛三昧,一生行持凈土,重視經(jīng)教,撰《阿彌陀經(jīng)疏鈔》,強調「信、愿、行」三資糧為往生凈土之要;力倡「禪凈同歸」之說,融和二宗,令凈土宗凌駕諸宗之上,成為主流。蕅益智旭大師承襲蓮池教說,著《阿彌陀經(jīng)要解》,選定《凈土十要》,為凈土行者必讀之書;又精研八宗教義,著作等身,主張禪、教、律三學一源說,并將此三學歸結于凈土法門,是為凈土宗九祖。

  清代以來,凈土信仰受到在家居士熱心提倡,如彭際清居士等,尊截流行策、省庵思齊、際醒徹悟為凈土祖師。其中,省庵大師結蓮社,制定〈凈業(yè)堂規(guī)約〉,互相策勵,屏絕諸緣,專修凈業(yè),世人皆謂永明大師之再來。民國初年有印光大師,主張以凈土法門統(tǒng)攝禪、教、律各宗,力倡持名念佛,又致力社會慈濟事業(yè),各地僧俗漸次興起結社念佛的風氣,被尊為凈土宗第十三祖。政府遷臺后,凈土宗在臺灣持續(xù)受到廣大歡迎。

  綜觀凈土宗的發(fā)展,千余年來,闡揚凈土法門的高僧大德難以計數(shù),也有廣大的信眾,但此宗不若他宗有師徒授受的法系,因此沒有祖師的直接傳承系統(tǒng),一直到宋朝宗曉法師才將歷代弘揚凈土法門有重大貢獻者列為蓮宗七祖,即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大師。后人復舉明代云棲袾宏大師為八祖、蕅益智旭大師為九祖,清代行策大師為十祖、省庵大師為十一祖、徹悟大師為十二祖,近代則推清末民初印光大師為十三祖。這是凈土宗不同于其它宗派之處。

  凈土法門歷久不衰的原因,在于易修易持,有所謂「千經(jīng)萬論,導歸極樂」的統(tǒng)攝八宗之勢。除了祖師大德親見彌陀、放光見佛、往生瑞相等事跡外,歷代緇素及物類的往生實錄,也都令人生起無比信心

  凈土宗的行持以念佛法門為主,一般可分為四種念佛法,即:

  一、持名念佛:系心一佛,專心稱念名號,凈念相續(xù),如《阿彌陀經(jīng)》所云。

  二、觀像念佛:諦觀佛像,歷歷分明。

  三、觀想念佛:以觀像念佛為基礎,對所觀佛像留下深刻印象,再至靜處閉目憶念觀想,如《觀無量壽佛經(jīng)》第十六觀及《觀佛三昧海經(jīng)》所云。

  四、實相念佛:觀自身及一切萬法的真實自性。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念佛法,又名「法身觀佛」。

  其中以持名念佛最為普遍,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深入民間,影響最廣。

  歷代以來,凈土修行者對于持名念佛也有多種方法,如:明持、默持、半明半默持,觀想念、追頂念、禮拜念、記十念、十口氣念等。星云則主張在不同的心境也可以有不同的念佛方式來修持,如:

  一、歡歡喜喜的念(如歷凈土)

  二、悲悲切切的念(如子憶母)

  三、空空虛虛的念(如入法界)

  四、誠誠懇懇的念(如見彌陀)

  修持凈土法門者,應廣發(fā)菩提心,以「上求下化」的愿心來稱念佛號,才能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相應。念佛,不一定要到寺院里;但是,到寺院參加念佛法會,藉著大眾共修的力量,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極樂世界是我們幸福的國土,是身心永久的故鄉(xiāng);清凈佛國是我們究竟的依止,是身心永恒的歸宿。但是極樂世界的往生,需要靠現(xiàn)世人生的千番歷鏈,萬般修行,才能達到蓮華化生,不生不滅的境地。佛國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來時光,而在當下人間凈土的建立,現(xiàn)世人生的莊嚴。因此,凈土行人希望求生凈土,就要以現(xiàn)實的世界做為立足點,老實念佛、修持,凈化我們現(xiàn)世生活。尤其對現(xiàn)代的家庭,對忙亂的社會人生,凈土是安定我們身心的殊勝法門。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