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jīng)
《觀無量壽經(jīng)》,簡稱《觀經(jīng)》。與《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部經(jīng)。宋畺良耶舍譯。另有異譯一種,已佚。此經(jīng)進一步發(fā)揮了《無量壽經(jīng)》的凈土思想,敘述釋迦牟尼佛應(yīng)韋提希夫人之請,在頻婆娑羅宮為信眾講述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和極樂凈土莊嚴的十六種觀想方法(十六觀)...[詳情]
觀無量壽經(jīng)第七講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從這一段開始就是第七觀。我們前面講了六觀,講的都是依報世界。后面還剩下十觀,十種觀法,講的都是正報世界。第七、第八、第九講的是觀佛。下面還有觀大勢至菩薩、觀觀世音菩薩這兩大菩薩。最后三觀是觀上、中、下品往生的人。從佛到菩薩,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許多眾生,三輩九品,后面的十種觀法呢,主要就是觀正報世界。
在修了第六觀之后,佛緊跟著告訴阿難尊者及韋提希夫人。韋提希遇上娑婆世界兒子殺父害母的違緣后發(fā)出離心,求往生的方法。他是當機眾,阿難是要聽聞這樣的經(jīng)典為眾生解說。聽眾就不是很多,有阿難尊者,這樣的觀法聽下來然后傳到后世。所以說,佛叫住阿難和韋提希的名字,勸誡他們諦聽諦聽。諦聽就是實實在在,真心實意地聽,一心一意地聽。不要耳朵在這里心在那里,那就不叫諦聽了,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起來,叫諦聽。一個方面是勸大家要一心一意地聽講,聽講之后呢,要隨著佛所宣說的這種觀察法門,這種觀修法門善思念之。就要從我們內(nèi)心里面依佛所說的如理作意、如法觀修,那叫善思念之。
什么叫善?佛怎么說我們就怎么修行,這是最善的,老老實實的。所以說我們今天從念佛、念法、念僧三皈依法門當中,把我們自己的私心雜念要能完全去除。真心實意地聽佛所說,按照佛所說善思念之。修行修的是這一顆心,如果說依照這樣的佛法去修行,其他的妄想就生不起來。所以說我們要去除業(yè)障也好,要消災免難也好,最直接的訣竅就是思念于佛法僧,按照這樣的三皈依法門讓我們的心緣于佛法而想而思,這是最好的消災免難的方法。平時這種災難從什么地方來呢?從這些虛妄妄想當中來。你的心沒有按照佛法教你的去修行,那叫無妄之災,就是本來可以避免的,但我們不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那些災禍就從我們自己的心念當中產(chǎn)生。所以要消災免難最重要的是我們內(nèi)心要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釋迦牟尼佛教大家要好好地思念,念之再之,我要給你解說出苦惱法。我們想除去煩惱,釋迦牟尼佛告訴韋提希夫人及阿難尊者將要為他們分別解說這樣出苦惱的方法?嗄?我們有三苦、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是乃人生八苦,是所有的苦。惱呢,是現(xiàn)實上的苦法在我們內(nèi)心里來擾亂我們內(nèi)心,我們平地所說的煩惱就是這樣。所以說苦是外在的三苦、八苦。惱是我們內(nèi)心的煩惱,貪嗔癡慢疑,還有身見,邪見那是見解上的錯誤。所以這五利使,五鈍使是我們內(nèi)心的。三苦八苦無量諸苦是外在的結(jié)果。所以因果,一個是內(nèi)心的,一個是外在的。但是外在的諸苦都是從內(nèi)心的煩惱所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的煩惱也是從我們現(xiàn)在所受到的這些苦法當中產(chǎn)生的,是輾轉(zhuǎn)相生。
今天為什么而煩惱呢?就是受了苦了,受了怨屈了,我們的心起心動念就會煩惱,會發(fā)生這樣的邪見。所以外在的苦和我們內(nèi)在的煩惱是輾轉(zhuǎn)相生的,互相影響。往往等外在的苦顯現(xiàn)出來呢,我們一般的眾生就沒有辦法了。所以當這種因果表現(xiàn)為結(jié)果的時候,我們說定業(yè)難逃。你受這結(jié)果,起心動念上,認知態(tài)度不一樣,同樣是一種結(jié)果,不同的心態(tài)接受下來就是兩樣結(jié)果,我們今天就要認識這一層道理。
到底是外在的苦法一定把我們內(nèi)心限制了嗎?還是我內(nèi)心還有自己的自由呢?實在的說,我們內(nèi)心還是有自由的。外在的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盡管由它去,那是過去的業(yè)障造成的。我們今天要做得到的,力所能及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我們用什么心態(tài)來接納它,我們用什么態(tài)度來面對它。我們選擇我們自己的心態(tài),這是我們當前的自由。利用這一種自由你選擇不同,對于我們結(jié)果也會不同。所以說怎么樣才能出苦惱法呢?佛在下面將要為我們解說。告誡我們要認認真真的聽,要像佛所說的那樣去思念它,要依法起心動念,不要背離佛法去起心動念。有法可依,有佛法可以作為我們安身立命的處所。那是救我們出三界六道的生死輪回的根本所在。那就是佛法,佛成佛也是這樣的方法。對佛法的認識要提高到一種高度上來,我們起心動念要依照這樣的佛法來起心動念,我們身口意三業(yè)都要依照這樣的佛法來運作,不要背離于這些佛法,這就是我們今天皈依三寶的核心,就是依法修行。
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告訴阿難尊者及韋提希夫人,不僅是你們要依法修行,而且把這樣的佛法要在內(nèi)心里接受下來,還要堅持修行。自己內(nèi)心要意想不斷,不要忘記了,忘記了這種法就漏掉了。你們不僅僅是自己修行,要廣為宣傳佛法。你只有自己不忘,自己先修行,你才能弘揚佛法。如果你自己都記不起來,你怎么為眾生宣說呢?勸阿難尊者要把這樣的經(jīng)典記憶在內(nèi)心,永遠不要忘記。還要為其它眾生分別解說這樣的法門。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這是西方三圣開始直接顯身。為什么西方三圣能直接顯身呢?因為釋迦牟尼佛內(nèi)心在意想。因為釋迦牟尼佛講說觀修阿彌陀佛的相貌,觀修大勢至、觀世音菩薩的相貌。佛請佛非常容易,彼此心心相通。正當要講觀修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親自顯身。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要講經(jīng)說法,要講觀修阿彌陀佛這種法門的時候,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本尊就顯現(xiàn)在大家面前,讓你親自看到,諸佛是相通的、和合的。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釋迦牟尼佛就講西方極樂世界如何地好。這是釋迦牟尼佛幫助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將要講這種方法的時候,阿彌陀佛又親自現(xiàn)身,阿彌陀經(jīng)幫助釋迦牟尼佛。到底誰幫誰呢?相互幫助。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是什么?有的說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是阿彌陀佛,佛佛道同。諸佛就有這種互為體用的關(guān)系,有大神通,所以說佛心無二心。
釋迦牟尼佛在說這樣的語言的時候,這樣的話一說出來之后,無量壽佛駐立空中。阿彌陀佛直接顯現(xiàn)在阿難及韋提希夫人的面前,而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兩個大菩薩立在阿彌陀佛左右。觀世音菩薩站在左邊,大勢至菩薩站在右邊。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大放光明。只要有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是無量無邊了,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也在大放光明。所以說光明熾盛,非常顯赫,能照破一切黑暗,這種光明我們眾生能看到。這種光明的一種細致地方還不是我們眾生的眼力能看得清楚的。我們娑婆世界閻浮檀金色與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的光明不可相比。要知道這些菩薩的光是無量光,光明非常殊勝。
西方三圣顯身,一個是輔助釋迦牟尼佛說法,二是直接啟發(fā)阿難尊者與韋提希夫人的信心。這種是無言說法。釋迦牟尼佛許諾要給大家講說出苦惱法,就是觀修西方三圣的法。剛一說了,西方三圣親自現(xiàn)身。雖然語言上還沒有說出來。西方三圣就顯身說法,讓你親自見到。我們見佛一面都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因緣。顯發(fā)的同時,我們見到了,這種信心自然而然就啟發(fā)起來了。我們顯前直接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我們再想觀修的進修也比較容易。釋迦牟尼佛還沒說,西方三圣就以無言的姿態(tài)給大家體現(xiàn)在面前了。親自見到西方三圣佛。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韋提希夫人見了無量壽佛之后,接足作禮,五體投地,用自己的雙手和佛的雙足相接,這叫接足頂禮。白佛言,向釋迦牟尼佛報告。韋提希夫人知道自己是業(yè)障凡夫,要親自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太可能。今天能見到是因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力量,還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力量。所以說這種佛力呢就包含了釋迦牟尼佛的力量和阿彌陀佛的力量。這兩土世尊的加被,所以能見到無量壽佛。我們現(xiàn)在的眾生如果說稍微見到一點什么相狀欣喜若狂。你看我修行好到位。你看人家韋提希夫人時時刻刻都推功于三寶,沒有自私自利心,沒有自我意識,這都是佛的一種加被。這種說法里直接體現(xiàn)了韋提希夫人對三寶的恭敬虔誠和對自己的一種如實認識。
韋提希夫人是菩薩發(fā)心,現(xiàn)在西方三圣顯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說我和阿難都見到了,但是未來的眾生呢?她自己得到好處了,她還想著未來的眾生怎么樣才能夠見到無量壽佛,怎么樣才能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她請問未來的眾生怎么見到呢?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觀是心量。就是幫助眾生請問因地里面的修行。見佛是最后的結(jié)果。觀,現(xiàn)前人人都能辦到。起心動念的修持,因地的修行。
我們現(xiàn)在很多眾生想見,但他就是不觀不修行。他自己的觀想思維一概不做。我稱為偷心法門。只是想著一種結(jié)果,而不努力,成語上叫守株待免。老是想我要什么要什么,所以說今天修行人就不要這樣去等,要自己自信自重,自信自救。所以佛法是啟發(fā)我們自尊自重心,要我們力所能及地來承擔自己的修行任務(wù)。所以說觀無量佛,觀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這樣的觀想就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之間不離于無量壽佛,不離于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那是講生死輪回境界。菩薩就非常害怕這種輪回的生死的因,有這種因就會有這種結(jié)果。眾生不怕生死輪回的因,在大量造作生死輪回的因。在結(jié)果沒有現(xiàn)前的時候,他什么也不怕。稍微等到一點小苦小難出現(xiàn)的時候,他就發(fā)慌了,所以那些眾生不見棺材不落淚。而菩薩不是這樣,菩薩知道這樣的結(jié)果有原因,在自己身口意三業(yè)上深怕做了錯事。所以韋提希夫人代眾生請救觀修的方法。
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要見阿彌陀佛,要見觀世音菩薩,要見西方極樂世界自己要好好地修。我們現(xiàn)在的眾生就是把心放到一邊,不知道怎么修行,平時口念心不念!觀無量壽經(jīng)》就是對治口念心不念。就可以把我們身心世界的所有能量全部放在修行凈土法門上。這個就是最容易成功的,但如果我們沒有這樣一心一意,全身心地修行,要想成功也不容易啊。雖然說念佛法門是那樣的直截了當,但念佛法門成佛一心成辦,一念頓超三大阿僧祗劫,時間、空間都非常迅速,但要用全身心。這個法門這樣好,我們偏偏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
現(xiàn)在的眾生不是愁法門不靈驗,而是“偷心”太多。越是簡單的法門他認為越是容易。再簡單你偷心不死很難成功,所以關(guān)鍵在我們內(nèi)心是否具備。這是韋提希夫人為我們今天散漫的眾生來請法,韋提希夫人的恩德非常大。我們今天能聽聞到這樣的經(jīng)典我們要感謝韋提希夫人,他在代我們請法。你得到好處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在代眾生請法呢?你吃飯,有好飯好菜的時候,你注意供養(yǎng)沒有?我們往往端起來就吃,這就是自私自利的心。你要學韋提希夫人,端身正坐,合掌供養(yǎng)盡虛空遍法界三寶,供養(yǎng)一切受苦受難的眾生,我們的心量頓時拓寬許多。當晚上要睡覺的時候,你僅僅是想著自己在睡嗎?你想著許多眾生也許還在上班,也許還在受苦受難。我們但愿一切眾生都有充足的時候,有充足的能量,有自己隨心所欲的生活。你行住坐臥,世間上所有的好處都可以拿來回向布施供養(yǎng)。所以修行人如果說把韋提希夫人的方法一學會了,世間上他的財富是不可限量的。
就像古人所說的,山間有明月有清風,我們耳得之為聲,鼻嗅之為香,我們把這種東西都可以拿來布施供養(yǎng)。你中午要吃飯的時候,你做了一桌子的菜。我首先用這一桌子的菜來觀想盡虛空遍法界的菜供養(yǎng)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今天聽經(jīng),你看到現(xiàn)前這么多同修,你可以邊聽邊想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都在聽經(jīng)聞法,這本身就是一種觀修。以這種聽經(jīng)聞法的場面來供養(yǎng)諸佛,供養(yǎng)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這本身就是一種布施和供養(yǎng)。在這種發(fā)心當中念念之間會增加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慈悲心、喜舍心、供養(yǎng)心、孝順心念念之間都能得到不停止的增加。這種修行在這種心態(tài)當中自然而然的,我們的福德智慧就在增加,我們的業(yè)障就在改變。我們這些煩惱和錯誤的知見呢,在這種修行過程中逐漸地得到對治了。所以前面一段是作為第七觀。
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
怎么樣觀無量壽佛呢?我們要把我們的起心動念的能量要用起來。先想念什么地方呢?于七寶地上。先觀七寶、琉璃寶地。觀修起來之后,在地上作蓮花想。七寶地上蓮花,我們想象這種蓮花開始出現(xiàn)。為什么要想蓮花呢?這是總的說阿彌陀佛他坐在蓮臺之上。你要把阿彌陀佛觀修起來,先觀他的坐處。我們今天要請老師,老師沒來我們就把凳子放好了。所以先把蓮花要觀修起來,佛有蓮花寶座。我們在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的身像還沒有觀修起來的時候,我們先把蓮花寶座觀修起來。你平時看過蓮花嗎?你可以想象琉璃寶地在你面前顯現(xiàn)一朵蓮花。所以這是總的來說蓮花寶座觀。
令其蓮華,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晝;脈如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具有八萬四千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於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偏覆地上。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臺;此蓮華臺,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珍珠網(wǎng),以為校飾;於其臺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偏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驗榻饎偱_、或作珍珠網(wǎng)、或作雜華云,於十方面,隨意變現(xiàn),施作佛事。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
蓮花寶座就按這樣的次第來觀想。個別來說有次第,先說蓮花的葉子。令其蓮華,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我們先一片葉子一片葉子地觀想清楚。有百寶色。都是各種寶貝這種顏色。而一色葉呢,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就像非常美妙的畫面。蓮花每一片葉子上有八萬四千脈。脈有八萬四千光,每一脈中能發(fā)八萬四千種光明。每一了了分明,皆令得見。這種光明了了分明,首先要把花葉觀起來。每一片葉子都是百寶的顏色。先總觀想百寶的顏色,非常明亮,極致華麗。觀葉子的脈,清晰,組成非常美妙的圖畫。在這些脈當中呢,每一道脈能放出八萬四千種光明。把蓮花葉子觀得清楚,明白。先把這種觀起來。這是第一種次第。
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葉子這樣觀修起來了,葉子的大小呢?蓮花的葉子小的有二百五十由旬。多少里?葉子就有這么大,蓮花有多大呢?這是蓮花的大小。有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具有八萬四千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在每一片葉子間還懸掛著有摩尼寶珠。還不是一個兩個,有百億個摩尼寶珠。還不是一般的摩尼寶。而是摩尼寶中的王,那是最殊勝的。所以這一片葉子間都有百億個摩尼寶珠,以為映飾。摩尼寶珠不僅能出生種種莊嚴,而且能大放光明。摩尼寶就是如意寶。想出現(xiàn)什么就能出來什么。所以這是兩葉交匯之處的如意寶珠。
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每一個摩尼寶珠都能放出一千種光明,如果我們的心能把這樣的境界觀想起來,我們的心是相當細致了。這種光明還不是一般的光明,這種光明投射在空中能形成一種寶蓋。這種寶蓋呢,七寶合成,遍覆地上,就能把地上都覆蓋起來。
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臺。前面是摩尼寶放一種光明,光明在空中放光明把地上全部覆蓋起來。覆蓋著蓮花寶臺。是釋迦毗楞伽寶形成的,是非常殊勝的一種寶貝。此蓮華臺,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wǎng),以為校飾。于其臺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在這種蓮花臺上有這種寶貝來莊嚴它。有八萬金剛,金剛非常堅硬,能破壞掉世間上的一切,而世間上的一切不能破壞它。表示我們坐在這樣的蓮花寶臺上能摧毀一切煩惱。甄叔迦寶,是西域的一種樹子的名稱,花是紅色的,形狀象手一樣。這種寶呢,就象甄叔迦樹一樣,也是象手一樣的,有紅色的寶貝非常珍貴。梵摩尼寶,以清凈如意的摩尼寶莊嚴著蓮花寶臺,不僅是一種寶貝,是多種。而且還有妙珍珠網(wǎng)覆蓋在蓮花寶臺之上,裝飾蓮花寶臺。這一段專門觀蓮花寶臺。蓮花寶臺之上還有東西。
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蓮花臺上有四根柱子,各種各樣的寶貝所形成的寶幢。這四根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很高,很大。須彌山無量無邊,我們現(xiàn)在娑婆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四大部州都圍繞著須彌山,所以須彌山非常高大的。但這里的四根寶幢呢就比百千萬億須彌山那樣大,還有許多的寶結(jié)成的幔。不是單獨的,其間有聯(lián)系的,窗簾也可以叫幔。所以覆蓋著四根寶幢,每一個寶幔里顯現(xiàn)的世界都像夜摩天宮那樣的莊嚴。
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每一個寶珠能放出許許多多的光,都可以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顏色非常繁富。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放無量光。所以這種光明,我們現(xiàn)在世間上憑我們自己的心力想像出這樣的光明是沒有辦法的。但是你還要想,還要把它想出來。怎么樣才能想出來呢?不要憑我們凡夫的業(yè)力,要憑三寶加被的力量,有三寶加倍的力量就能真實見到。所以處處變化,各作異相。這種光明還能發(fā)生多種多樣的變化。而且每一時每一處都能發(fā)生變化,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
或為金剛臺,或作真珠網(wǎng),或作雜華云,于十方面,隨意變現(xiàn),施作佛事。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梢宰兓鼋饎傁,或者變化出真珠的網(wǎng)絡(luò),或者變化出各種各樣的花,在空中如云籠月的相狀,稍微給你舉出三種。這個光明所變現(xiàn)出來的這些金剛臺,真珠網(wǎng)隨意變現(xiàn),變現(xiàn)出種種的相狀。還能大做佛事,度化眾生,講經(jīng)說法。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簡直是不可思議。是為華座想,你要把蓮花寶座想出來就好了。我們今天要請阿彌陀佛顯身,我們自己先成就一個寶座。
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都是不太具足了,供佛的佛臺你要清洗干凈,那樣你在生活過程中就非常如意了。這是我們自己寶貴的法身性命父母,是我們最應(yīng)該有恭敬心的。我們大殿上供的東西三個月了沒有什么變化,開始是怎么樣最后還是這樣。雖然你把東西供在那里了,但你有沒有把心供在那里。那么多東西不是說你要換來換去,而是你要有那種心。物質(zhì)上的供養(yǎng)是非常有限的,心靈上的供養(yǎng)是無限的。以心上的供養(yǎng)為轉(zhuǎn)換心機的一種方便修行。所以說萬萬千千的佛法,不管是布施供養(yǎng),為的是修心。所以你把東西放在那里三個月不去動,你就可以想象你的心已經(jīng)忽略了很多,看供養(yǎng)的東西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你每個人不管是自己在家里供也好,在寺廟上供也好,你把東西放在那里就不變?現(xiàn)在有的人覺得燒香麻煩,買一個電香在那里,三年五年不去管它都可以。那你是裝樣子,欺騙自己。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修行的心就非常不具足,所以整體的修行上就是一種缺陷。所以我們要從這些細節(jié)上去修行。
我們供一個佛,蓮花寶座,叫你觀修,就是在教我們,你把佛請來之后安住在什么地方?在外在的世界里面,你要把蓮花寶座觀修起來,蓮花寶座一觀修,觀成了,佛自然就來坐上了。當你把這樣的觀修具足的時候,后面阿彌陀佛的相,真金色身都非常容易觀修起來。如果蓮花寶座沒有觀修起來就不容易。時時刻刻你要把經(jīng)文讀得非常熟悉,要讀熟,每一天你要去讀幾遍。然后自己要把經(jīng)上教的方法一個一個地觀修。需要我們自己好好地一個一個地觀修,做到。所以說這是蓮花寶座觀,要把這要的蓮花寶座觀修起來。
佛告阿難:如此妙華,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
這里總結(jié),第七觀前面正式的觀法教給我們,應(yīng)該知道的還有許多。要知道哪些呢?佛告訴阿難,我們今天觀修的這種蓮花寶座不僅是我們思想里面虛構(gòu)的,不是虛構(gòu)的,而是釋迦牟尼佛按照阿彌陀佛的蓮花寶座親自給我們宣說出來的。這種蓮花寶座呢,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后就可以見到,它真真實實就是這樣的。我們依于阿彌陀佛的蓮花寶座來觀修,應(yīng)該知道這樣的蓮花寶座是法藏比丘的本愿力所成就的,他發(fā)愿成就這樣的世界。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做法藏比丘發(fā)四十八個大愿,就成就了這樣的蓮花寶座,這是阿彌陀佛的本心所成就的。
阿彌陀佛既然用心可以成就這樣的蓮花寶座,我們用心也可以成就這樣的蓮花寶座。怎么樣成就呢?從這樣的如法觀修當中成就。將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坐的也是這樣的蓮花寶座,都是阿彌陀佛的愿力成就的。我們今天用心力和阿彌陀佛感應(yīng)道教,我們也坐這樣的蓮花寶座。當我們發(fā)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已經(jīng)開了,而我們今天的觀修就是因地當中的修行,可以成就和阿彌陀佛一樣的蓮花寶座。今天我們心里在觀想,時時刻刻以這樣的蓮花來觀想,一是鍛煉了我們自己的心力,用自心來莊嚴這樣的蓮花寶座,用蓮花寶座來禮請阿彌陀佛,都在修供養(yǎng)法門。
在這一種一種的事相當中,當我們與這個事相一個一個相應(yīng)了就是密法。密宗觀修一個一個的事相干啥?對治煩惱的。我們今天觀修一個個的事相也是對治根本的執(zhí)著、無明、妄想。觀起來了,就消業(yè)。所以從這些事相當中來達成理性的一種作用,來讓我們開智慧。這種理性上開悟、智慧上開悟,這是阿彌陀佛愿力所成就的。我們今天結(jié)合阿彌陀佛的愿力再從我們自己的心力來觀想,一心一意地觀想,一個次地一個次第地觀想起來。在我們自心蓮花寶座一起來就能滅除多少種罪。當你觀修起來就能滅除五萬億劫生死重罪。
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華座想。
教我們要先觀阿彌陀佛的色身,首先要把華座要觀想起來。
作此想時,不得雜觀,皆應(yīng)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一一光,一一臺,一一幢,皆令分明,
都應(yīng)該一個一個地來觀想。首先觀在琉璃寶地上有蓮花顯現(xiàn)。首先觀它的葉子能做百寶之色,每一片葉子有八萬四千脈,一脈能放出八萬四千種光。你觀想一片葉子成就了,一直觀想到八萬四千脈,你的心要細致,不要一忽而過。觀修一片葉子,慢慢地來,不要急。所以說,先把一片葉子觀起來。先觀一脈,一脈能放八萬四千光,兩個脈,三個脈,由一到十,由十到百,這樣的境界,逐漸地擴大。所以說,一一葉觀想起來了,有多少葉?有八萬四千葉。每一片葉子都是這樣,八萬四千葉都觀想起來了,葉子之上有什么?葉與葉之間呢,有摩尼寶珠。而且每一片葉子間有百億摩尼珠。次第觀修。把摩尼寶珠觀修起來了,每一個寶珠能放出多種光,放出一千種光明。每一個摩尼寶珠都能放出一千種光明,在空中形成寶蓋,把這樣一一種光明形成的一一種寶蓋顯現(xiàn)出來。這種葉上呢,有這種蓮花寶臺。這種蓮花寶臺是眾寶所成就的。在臺上呢,有許許多多,每一個臺上有四根寶幢,為什么叫一一臺呢,不僅是一個蓮花寶臺。在盡虛空遍法界蓮花寶臺都能成就。每一個寶臺有四根寶幢,有百億須彌山那么高大,把每一根寶幢顯現(xiàn)出來。
如於鏡中,自見面相。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要觀想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我們面對鏡子能看得清自己的面相。這種蓮花寶臺一旦觀修起來了,它的功德利益是什么?現(xiàn)前就可以滅除五萬億劫生死重罪。這是現(xiàn)前的功德利益,將來必定當生極樂世界。一旦把這樣的蓮花寶臺觀想起來,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沒有問題的。你要沿著觀無量壽經(jīng)教給我們的方法去觀察,去觀修。當我們沿著這個去觀修的是正觀,不要去想其它的觀法。按照經(jīng)書的,與經(jīng)書上相合這樣觀修就比較容易了。我們在觀想的時候,這種次第要能記會。我們觀想的時候,你開始不熟悉,你看著經(jīng),一遍一遍地觀修,觀察一夜,基本上次第已經(jīng)知道了。再一個一個地深入,把葉子觀修起來,葉子上的八萬四千脈,一脈放出的八萬四千光,每一片葉子間有百億個摩尼寶珠王,形成寶蓋,能形成無量百千萬的寶蓋。每一個寶蓋下,都有一個蓮花寶臺。開始你就是依照經(jīng)書把這樣的次第一遍又一遍地過,你過了十遍二十遍你自然就把次第清楚了。
就像白骨觀一觀成,對眾生就不再生起淫欲心,不再貪想。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這樣的寶座,最初在我們自己心里這樣清楚,最后在我們自己睜眼閉眼都能看到這樣的寶座,轉(zhuǎn)化娑婆世界為西方極樂世界。當你能這樣睜眼閉眼都看到的時候,我們的心已經(jīng)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了。我們這種大菩提心,普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開始成就了。所以在觀修當中千萬不要急,水道渠成。
你要這樣觀修,一個一個的妄想就被降服了。所以說金剛經(jīng)上給你說如是降服其心。我們看《觀無量壽經(jīng)》怎么樣教你?你這樣觀修起來,我們的虛妄煩惱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對治了。非常善巧的安住,我們的心從有相建立起西方極樂世界的相,而成就我們的往生心。一旦往生,我們見佛聞法,從有相而入無相,在這樣的觀修法門當中成就了。從有念入于無念。我現(xiàn)在想,一想到這種境象的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證無想無念的法門就容易了。從有生到無生。通過這樣的現(xiàn)象的生滅觀,能把蓮花寶座觀起來的時候,從有生有滅到無生無滅。
一般的眾生有相執(zhí)著才能修行。你要叫他徹底達到般若的無執(zhí)著,好多人就沒有辦法。所以你可以從無相入門,也可以從有相入門。當你沒有得到的時候,有相你也入不了道,無相也入不了道。所以說,這個時間是非常欠缺的。蓮花寶座觀就是這樣。
- 上一篇:觀無量壽經(jīng)第六講
- 下一篇:觀無量壽經(jīng)第八講
- 善知識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 眼瞎不可怕,可怕的是眼明卻看不見真相
- 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 掌控欲望的開關(guān)
- 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
- 逆緣是成就你的菩薩
- 奉獻自己,就是成就自己
- 離苦得樂的秘訣
- 你喜歡的,往往是造就痛苦的因
- 你的痛苦、歡樂、糾結(jié),都是業(yè)力的顯現(xiàn)
- 眾生如果要解生脫死,方法要落實在戒德、行處上
- 菩提心,佛眼中的“命運共同體”
- 臨終的人為什么需要助念?
- 打孩子的母親
- 為什么會處理不好與父母、家庭、社會的關(guān)系?
- 別讓“成就”成為苦,慎重處理自己所擁有的“成就”
- 行善,你有準備嗎?
- 認識情緒,管理情緒
- 《觀經(jīng)》注疏者甚多,為何采用善導大師的《觀經(jīng)四帖疏》修學?
- 禮拜三十五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