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札記 阿賴耶識淺說
阿賴耶識淺說
一、阿賴耶定義
梵語阿賴耶,華譯為“藏”,有能藏、所藏、我愛執(zhí)藏三義。
1. 能藏:謂此識能含藏染、凈、善、惡、無記三性諸法種子,如倉庫能收納稻麥等五谷種子。
2. 所藏:此識為前七現(xiàn)行識之所熏,熏成習氣(種子異名),收藏在此識中,遇緣再現(xiàn)行。就受熏言,前七識為能熏,此識為所熏。
3. 我愛執(zhí)藏:此識系生命主體,常被第七末那識執(zhí)為自我,包括人我相、法我相,生起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為生死根本。
4. 此識有三相:以被第七識執(zhí)我為自相,以含藏種子能生現(xiàn)行為因相,以此識體為業(yè)力招感受異熟總報為果相。
二、阿賴耶三位
從凡夫起,到發(fā)心修行的歷程中,共有三位,即:1. 阿賴耶識位,2. 善惡業(yè)果位,3. 相續(xù)執(zhí)持位。
1. 從凡夫到第七遠行地菩薩位——阿賴耶識位
2. 從凡夫到第十法云地——善惡業(yè)果位
3. 從凡夫到佛果——相續(xù)執(zhí)持位
其理由:
1. 由資糧位、加行位、入見道位、悟契真空,登初歡喜地,了達諸法自相、共相,最初轉為妙觀察智,至第七遠行地,二障伏盡,方得圓滿;第七末那識,不再執(zhí)我,觀諸法,眾生平等,同時轉為平等性智,即舍去阿賴耶之名。
2. 凡夫有分段生死,菩薩有變異生死(俱生習氣未斷盡,猶有起伏故),至第十法云地,都屬業(yè)果相續(xù)。
3. 十地以后,經(jīng)金剛道、解脫道,證入佛位,為純善無漏的凈種相續(xù)。此識亦名阿陀那識(譯名執(zhí)持),謂此識無論在凡位、圣位,都執(zhí)持種子,相續(xù)不斷故。但在佛位,因純屬清凈,以大智大悲,分身利樂有情,此識轉為庵摩羅識,譯云無垢識。
三、阿賴耶識轉依
第八識于究竟位,方得圓滿轉依。
(二)舍所知障,得大菩提(真性菩提)
此識轉成的智,名大圓鏡智,何謂大圓鏡智?如成唯識論云:“大圓鏡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忘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凈離諸雜染,純凈圓滿現(xiàn)種依持,能現(xiàn)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xiàn)眾色相”。(詳解可參考釋論)前五識亦于此時,圓滿轉為成所作智,分身塵剎,利樂有情。
佛果具足的三身四智,如下圖:
┌1.法身:自性清凈身
┌三身┤2.報身:受用身
││自受用身、他受用身
│└3.化身:應化身、變化身
究竟位:佛果┤
│┌1.轉前五識:成所作智
││2.轉第六識:妙觀察智
└四智┤3.轉第七識:平等性智
└4.轉第八識:大圓鏡智
四、阿賴耶存在的理由
(一)經(jīng)論依據(jù)
成唯識論根據(jù)佛說,以五教十理證明有此識的存在。
五教的經(jīng)典有:《大乘阿毗達摩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入楞伽經(jīng)》及小乘上座部,化地部的原始論著等。此不繁引。
十理者:
1. 契經(jīng)說此識能集起雜染清凈諸法種子(集諸種子,起諸現(xiàn)行),故名為心。若無此識,一切染凈諸法的功能無處潛存,也無從現(xiàn)起。豈不唐捐?事實并不如此。
2. 契經(jīng)說:此識名異熟心,由執(zhí)持善惡業(yè)種遇緣而感受有情的正報依報,若無此識,彼異熟心名即不能成立。
3. 有情流轉五趣四生,若無此識,趣生之體即不可得。
4. 有色報身,是由此識執(zhí)受。
5. 壽暖識三,構成壽命,若無此識,壽暖即不能久住,以前六識有間斷,不能恒時相續(xù)。
6. 此識“去后來先作主公”,若無此識,生死相續(xù),三世輪轉,即不能成立。
7. 初生剎那,“名、色、識”三相依而住,若無此識,名色(初形成的胎體和未現(xiàn)行的六、七識)即無所依。
8. 有情依四食而住,即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此識食即指第八識。
9. 入滅盡定,六識不起,壽暖尚存,仍有生命,即由此識執(zhí)持故。
10. 此識能持染凈諸種,契經(jīng)說:“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凈故有情清凈”,因果不雜亂,即由于此識持種不失。
(二)現(xiàn)代觀點
1. 中國的傳統(tǒng)說法,心臟是思想的主體,所謂“心之官則思”、“心藏神”等。實際上,心臟是主血液循環(huán),心血旺則氣爽神清,心衰則引起各種疾患。
2. 現(xiàn)代生理學主張,腦神經(jīng)是思想的主體,20世紀50年代蘇聯(lián)學者巴甫洛夫,編著出版有《神經(jīng)學》,主張神經(jīng)有:第一信號系統(tǒng)(思想),第二信號系統(tǒng)(語言),并有興奮性過程、抑制性過程、有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等等,可謂詳細。但談到神經(jīng)細胞是怎樣組合成思維的?神經(jīng)的交流電波是如何產(chǎn)生的?腦部神經(jīng)有病被截除后,為什么還會有意識和生命存在(中外都有實例)?則沒有解釋,仍然是謎。
西方科學家愛因斯坦、愛迪生……中國現(xiàn)代科學家錢學森都說:意識和生命的潛在力還存在著,沒有挖掘出來,不能隨意否定;否則不是科學家的態(tài)度。
3. 依現(xiàn)代科學實驗,物質(zhì)、能力,都是不滅的。唯物論者講,思想、意識是最高的物質(zhì),怎樣就消滅了沒有?
4. 歐洲的宗教家和印度的吠壇多派,都認為萬物有一個始因,但根據(jù)生命相續(xù),物質(zhì)不滅的道理,這是說不通的。譬如說:此谷種之有,是由于此前谷種發(fā)生功能的結果,前復有前,后復有后,前前無始,后后無終,決不會有一個始因主宰,也不會斷滅。因此,現(xiàn)在心力的存在,不過是過去心力的繼續(xù)。現(xiàn)在的心力,還要相續(xù)未來,不會停頓。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名言:“一個知覺自然地從另一個知覺而來,等于一個運動自然地從另一個運動而來一樣!
太虛大師曾比喻說:“人工制造的生姜決不能生芽,制造的雞蛋決不能生出雞子,因為它沒有生機或生命”,這是很有意義合符事實的譬比。
像這樣的譬喻,在《佛說譬喻經(jīng)》、《百喻經(jīng)》等里面還很多。不否定生命存在,而有圣凡十法界的存在,這是佛陀經(jīng)過修行的實證境界,是客觀存在的真理。佛是大智慧者,佛法是燦爛的指路明燈。
2003年3月在慈云寺為居士解說
- 上一篇:唯識札記 論轉識成智
- 下一篇:唯識札記 因明十四相似過類略釋
- 日常修行過程中,如何磨掉習氣?
- 佛家慈悲與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 如何才能降魔?
- 到底該怎樣做個真正的三寶弟子,有哪些戒律?
- 抄寫佛經(jīng)也是殊勝的修行法門
- 認識佛教 佛教不可單以宗教看待
- 佛教慈善:與觀世音菩薩一起布施
- 從五方面解讀玄奘法師的卓越成就
- 佛弟子擁有快樂的秘密
- 一個學佛者學佛的基本精神
- 人間佛教也要注重三大傳統(tǒng)和五個建設
- 讀《大般若經(jīng)》的真實感應
- 如何理解《道德經(jīng)》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佛教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禮節(jié)?
- 如何擁有一顆快樂的心?
- 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yè)的關系?
- 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 惟賢長老學佛答疑
- 中國佛教大乘八宗指哪幾宗?
- 佛教是不是只關心來世?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