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無常、當下、柔軟

  愛的無常、當下、柔軟

  愛的無常

  有人說,情愛一場,在法國是一出喜劇,在英國是一出悲劇,在意大利則是一出歌劇;如果在美國,現在的情愛已成為一場鬧劇。不知道情愛在我們中國,是什么劇呢?反正是一場劇。

  從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上,可以看到許多怵目驚心的報導,情愛的結果不是毀容就是傷害、毒殺,制造了很多駭人聽聞的丑陋事端。于是,很多人似乎覺悟了,這個世界并沒有真正存在的感情;有的人執(zhí)迷不悟,仍然在苦苦地追尋那心目中的王子或公主,期望奇跡的發(fā)生。

  世間流傳著一個神話,在很早的時候,男女是合體的,但是由于觸犯了上天的神靈,被天雷劈成了兩半。所以,人的一生都在尋找他(她)的另一半,盡管路途遙遠而艱辛,但是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沒有找到。而電影和電視劇卻常常順著這個思路不斷的重復相同的情節(jié):在某個特別的地方,一個特別的時候,一個特別的人,正在等著自己,冥冥之中注定兩人要在一起了,畢生的幸福就會降臨到這兩個人的身上。

  但是,感情世界真是太無常了,昔日的情人成為今日的仇人;前一刻她還是含情脈脈,現在她卻是怒目圓睜;電話里他還是信誓旦旦,當他出現在你的面前時,是要來跟你說再見的。在西方式的教堂結婚儀式上,雙方都在神父前發(fā)誓,將手放在圣經上,發(fā)誓要相愛一輩子,至死不渝。可能在發(fā)誓的那一時刻,當然認為可以做到。

  其實,在我們的內心世界里,永遠在不斷的變化著,感情也是如此。但是,人類由于天生的執(zhí)著,對于這種無常根本不去面對,堅持要找到一個“!,所以?菔癄、天涯海角,從而制造了無與倫比的痛苦。

  這種無常要求我們能夠認清感情世界的有限性與變動性,平靜接受感情世界的種種變化。

  愛的當下

  佛教反對世俗生活的焦點在于“貪”,“貪”是希望將一個心愛的人或物擁有,或希望將一個愉快的感覺能夠不斷重復,它是一種盲目的沖動。“貪”的背后有一種假設,就是以為世上有一些東西是我們可以無限期地擁有的,所以我們希望永遠擁有自己的眷屬,希望自己所愛的人永遠不變心,希望能夠永遠生活在浪漫中。其實,在這個無常的世界中,什么是我們自己可以真正擁有的?所以,“貪”是一種無知或不肯接受現實的表現,那么苦則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般所謂的“愛”其實只是一種“貪”,是妄想將一種快感無限期地延續(xù)下去,這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表現,它的本質是占有欲。因此,一般的“愛”有種回報的心理,不少人在失戀的時候會有被欺騙的感覺,他們認為自己付出了許多,卻得不到應得的回報。愛情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投資,所以失戀時可能會殺人或自殺。真愛應該不是一種占有,是一種奉獻,是一種“無心”,沒有任何機心,只是自然的流露而已。

  禪宗強調“活在當下”,我們則說“愛在當下”。人生中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得到自己所渴望得到的東西,實際上當我們得到這些夢寐以求的東西,覺得沒有那種追求過程的快樂。真正的幸福,是學會珍惜及欣賞在當下中已存的美和樂趣。所以,如果你在熱戀中,會想這段戀情有什么結果?其實等于結束了這段戀情了。我們不能掌握未來的幸福,只能保證當下的幸福。

  很多人說,結婚是愛情的墳墓,好象都成為至理名言。這其實就是因為將愛情的位置永遠定位在過去的花前月下、甜言蜜語,而忽視當下的鍋碗瓢盤、吵吵鬧鬧的現實生活。心理總是覺得結婚前的她既溫柔又漂亮,現在的她怎么這樣啰嗦、煩人;以前的他既溫柔又體貼,現在的他為什么變得這么冷漠、無情。于是,愛情失去了眩耀的光環(huán),過去的一切都是一種夢、一種謊言,一切好象都已經結束了,只剩下一種維持、無奈。

  其實,換一個角度看,現在的她或他仍然非常可愛、溫柔、體貼。鍋碗瓢盤可以奏出生命的交響樂,吵吵鬧鬧似乎也樂趣無窮,這完全在一種“愛在當下”的心情。以前的他很好,現在的他更好;以前的她很溫柔,現在的她更溫柔。因為,“愛”現在的他或她。

  愛的柔軟

  愛情以玫瑰作為標志,就是意味著愛情要承受痛苦,所以流行歌曲中經常唱“愛情是一杯苦澀的酒”。痛苦是成熟的必由之路,但我們對痛苦的恐懼往往會造成對成長的阻礙。所以,流行歌曲又唱道:“一顆懼怕破碎的心,是永遠不會學會如何去愛的。”修行不是去逃避煩惱和痛苦,而是如何在煩惱痛苦中去“自我發(fā)現”,認識真理,這就是“煩惱即菩提”。我們不必要去自尋煩惱,但它來臨時我們不要去抗拒它,要學會如何在痛苦中增長智慧,這就是柔軟的生命。

  玫瑰是有刺的,愛情似乎永遠和猜疑、妒忌、怨恨和不安不能分開,但這并不意味著人類必須逃避愛情和婚姻。佛陀說:“諸受皆苦”,生命不可能沒有痛苦。痛苦是真實的,無法逃避的,所以平靜地接受痛苦,不再與痛苦對抗。創(chuàng)傷與痛苦會使每一個生命變得更充實、更加柔軟。可以想像,一個從來沒有跌倒,沒有受過創(chuàng)傷的人,是很容易變成高傲和不能容忍別人的。

  如果說愛情是一種浪漫,而婚姻則是走向“后浪漫”的現實,F實總是有限制的,于是出現另外一種呼聲追求婚姻的自由,其實那是一種放縱、不負責任。真正的自由并不在于這些外在限制的消除,而是清楚地看到這些種種限制而不抱怨,反而能欣然接受它們,這樣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所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意味著婚姻已經走向另一個階段,是一種成長與深化。一位美國的佛教徒說:“戀愛是心靈的冒險,婚姻則是心靈的安頓;戀愛是常軌的超越,婚姻是常軌的回歸;戀愛是現實的拋離,婚姻卻是現實的重認;戀愛像短暫的假期,婚姻則像長久的工作!币虼,不管當愛情發(fā)生時實在極動人心弦,但是人總不能永久地生活在浪漫中,就象我們不能無限期地放假一樣。

  戀愛與婚姻都是痛苦的,這是肯定的,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反對的理由。佛陀提倡覺悟,而正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具有覺悟的智慧了。如果我們鄙視、詛咒、逃避戀愛與結婚,倒不如將它作為一次修行的機會,來激勵自己的成長。因為,戀愛與婚姻的所有問題,其實正是我們內心世界中的問題,而正是在柴鹽油米中,我們發(fā)現了這些問題。修行人應該是欣賞問題的美麗,正如到一叢荊棘中,可以看到那些黃色的美麗小花。當我們覺悟了這些問題,其實問題本身也就不會成為問題了。

  所以,一顆柔軟的心,能夠無條件的接受生命所帶來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愛。這是每一位在家佛教徒應該記住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