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化度事跡
地藏菩薩的大悲、大愿,我相信,只要是佛門弟子,沒有人不知道的。甚至地藏菩薩的名字,即使不是佛門弟子的教外人,也大都是知道的,因為地藏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愿力太偉大了。觀世音菩薩現三十二應身、尋聲救苦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佛弟子所宗奉與崇拜的,那么,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偉大精神,正好與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尋聲救苦的精神等量齊觀,而為我們佛弟子,所同樣宗奉的。
相傳,農歷的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薩的生日。這是一個誤傳,七月三十日,實在是唐朝時安徽九華山肉身地藏菩薩的成道日。佛弟子對地藏菩薩的熱烈崇拜,實在由于肉身地藏菩薩,偉大的苦行所引起。今天雖然是國歷的七月月底,但農歷的七月,今天才初二。主辦本會佛學座談會的吳仲老,老早邀約我來講這個題目,想借此機會,使沒有弄明白地藏菩薩事跡的人,把它弄明白了。即使已經明白了的人,也可以多一次的熏習,使我們大悲、大愿的種子,能很快地發(fā)生出嫩芽來。
尤其對于人民,乃至教胞們的拜拜,可以增加一點正確的常識。我現在把它分成幾段,略述如下:
一、釋地藏名
地就是土地,也可以說,就是我們腳下的地球。我們看人世間的萬事萬物,有沒有一件,不是出生于地;有沒有一件,不是依靠于地?所以“地”字的意義,是出生一切事物,荷擔一切事物。而且,如五谷、花木、瓜果之類,只要你種子、肥料、雨水的條件具備,它絕不會拒絕你在它的身上生長;也絕不會拒絕擔負你的重量。所以護國仁王般若經上說:“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華嚴經三十四卷講初地菩薩的經文里說:“愿一切眾生界,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三界所系、入于六趣;一切生處、名色所攝,如是等類;我皆教化,令入佛法;令永斷一切世間趣;令安住一切智慧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這是荷負義。
華嚴經講第四地菩薩的經文說:“佛子!菩薩住此焰慧地,則能以十種智成熟法故,得彼內法,生如來家故。”這里所說的地,就是我們的心地。
各位!我們能否認,我們是有心的嗎?人如果是沒有了心,則與木石無異。既然有心,我們就應該承認,心是萬能,心能出生一切,支配一切,負擔一切。所以華嚴經上又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十二因緣中的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就是說明,無明妄心為生死之總因。雖然就世間法上,如五谷、花木,可以自為因緣,如種子為因,水、土、陽光、空氣等為緣。但是沒有人為的力量和眾生的業(yè)力,自然界的現象,絕不會安排得這樣條然不紊。出世間的無漏功德——如佛陀的智慧、辯才I——所產生出來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由于佛陀證窮此心,而后從無漏根本智所流露。所以世間有漏的生死法,和出世間的無漏功德法,都是眾生與佛陀的真、妄二心為其主要因素。因為眾生造生死因,受生死果;佛陀修出世因,往來三界,化度眾生,這都是由于心力能出生,能荷負。因此,心理猶如大地?v然有些經論上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以因果來說吧,如因中有果,則不須生果;因中如無果,則永遠不會生果。因、緣、自、他,皆不生果。然則果是無因而生的嗎?又不盡然。實在是因緣幻合,幻生諸法。這是因為眾生的愚癡、無智,易于依言生執(zhí),死在文字、語言的句下。所以佛陀說:無法可說,無法可得;無有定法,名阿耨菩提。甚至連心的名詞,亦都予以否認。這是佛法的極致,我附帶說說的。心既能出生,能荷負,所以拿地來比喻它。這出生、荷負的功能,皆含藏于地,含藏于心,所以叫地藏。
二、佛陀時代的地藏
地藏菩薩的來歷,當然是出于地藏本愿經。還有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yè)報經,也可以做參考。不過占察經,有人說它是偽造的。我們如果要以凡夫知見,打破砂鍋問到底,地藏菩薩姓甚名誰,籍貫是那一國、那一州縣,是男是女,兄弟姊妹幾人,那就成為笑話了。所以地藏經上,佛陀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有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于上喻。”按:仁王般若經上說,初地以上的菩薩,離色煩惱縛,得色自在;四地以上的菩薩,離心煩惱縛,得心自在。十地菩薩能于億數的恒沙佛土化導群生。地藏菩薩已于久遠劫以來,證得十地的果位,以變易身分化十方。如果我們一定要問他的姓名、年齡、性別、籍貫,等于敲冰取火,顯得多么愚癡啊!所以我們對于地藏菩薩的認識,只有信仰他是十地菩薩的地位,不同凡夫受血肉身,有拘束性。他以變化身,在天現天,在人現人,是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地隨類化身。所以不可以凡夫的心理,問他個究竟如何如何。若論地藏菩薩的遠因;那在地藏經上說得很明白:過去久遠不可說劫以前,菩薩曾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因問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告之言:“欲得此身,當需久遠度脫一切苦惱眾生。”時長者子,因發(fā)愿言:“我今盡未來劫,為是罪苦眾生,廣設方便,悉令解脫,我方成佛。”這是地藏菩薩發(fā)愿修行之最初的歷史。于中曾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像法中,為婆羅門女,是一個十足的孝女。又于無量劫前為小國王,曾發(fā)誓愿:“若不先度罪苦眾生,令其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愿成佛。”于此可見,地藏菩薩在發(fā)愿之后,始終是以犧牲自己、度盡眾生、而后方成佛道的大悲愿行,超過其他菩薩的。
三、唐朝時代的地藏
宋高僧傳上有釋地藏傳。說釋地藏是新羅國王的族屬。新羅,就是現在朝鮮的一部分。釋地藏生來,就聰明過人,身材高大,力氣也很大。他在讀遍了儒家、道家的書以后,覺得皆不夠味。后來讀到佛經,乃以為:“六籍寰中、三清術內,唯第一義,與方寸合。”乃剃發(fā)出家,誓志學佛。又以為,新羅的佛法出自中國,乃航海至中國,參禮名勝。他游到安徽的九華山,認為,是不可多得的勝地。在一個峰頂上,選擇了一塊向南的平地,土色、泉水都相當好。于是晏坐其中,淡泊度日。曾經為毒蟲所螫,端坐不顧。忽然有美婦人,作禮饋藥,并向他道歉說:“小兒輩無知,乃傷尊體,愿出甘泉以補過。”師視左右,果有泉水流出,潺潺有聲。后人以為,這是九子山神,現泉水以供眾的。唐肅宗皇帝至德年初,山下居民諸葛節(jié),率父老登高游覽。到深邃處,惟見釋地藏閉目石室。石室中有折足鼎、鼎中白土和少許白米。這大概就是他的生活。這許多人相與驚嘆說:“和尚如斯苦行,而無居處與供養(yǎng),這是我們山下人的罪過。”于是大家集合資金,選購材料,沒到兩年,就建筑成一座很大的寺廟。寺廟既成,消息傳至新羅,同鄉(xiāng)、同族,慕道心切,相率渡海而來。徒眾漸多,資糧可敷。師乃掘石得土,土色青白。大眾就以為食,而不以為苦。這些人都是重法、不重食的。他方遠處稱他們?yōu)榭蓍卤姟L频伦谪懺拍晗?(計算年代似有錯誤),忽召眾告別,但也不說,那里去。只聽山鳴石隕,眾藏哀嚎。師于是跏趺而滅,時年九十有九。徒眾斂尸于龕中。及三年,將入塔,但見顏貌如生,因而為建塔于南臺。南臺為師晏坐之地,至今香火綿延不絕。
神僧傳又有一說:佛滅度后一千五百年,菩薩降跡于新羅國王家,姓金,號喬覺。唐高宗永徽四年,廿四歲,祝發(fā)出家。攜白犬善聽,航海而來中國。至江南池州東青陽縣九華山,端坐九子山頭七十五載。至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計年九十九歲。又說:時有閣老閔公,素喜布施供養(yǎng)。每齋百僧,必虛一位,請山洞里僧人足數。僧人向閔公乞一袈娑地,閔公許之。僧撤袈裟,乃遍覆九峰。閔公大喜,悉皆施舍。閔公之子因求出家,乃道明和尚。閔公亦隨之學佛,而師入定經二十年,至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顯圣。信眾乃為之聚資建塔,成大道場。
這兩種說法雖微有不同,但其人其事,都不是虛構,只以年湮代遠,傳聞異辭罷了!
四、地藏經的產生和內容
我們知道,有地藏菩薩,無異地是因讀地藏經。地藏經是因為釋迦世尊,為報母恩,升到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對文殊師利稱揚、贊嘆地藏菩薩。由文殊師利與定自在王菩薩的請問,釋迦世尊敘述其往昔發(fā)心修行,與乎當中的的大悲、大愿度生的偉業(yè)。地藏菩薩也云集十方分身,共到忉利天宮,受佛付囑,而顯其度生的悲愿,直至彌勒下生,尚不能了。
至于觀眾生業(yè)緣品第三,因摩耶夫人之問,說明閻浮提人因造不孝父母等惡報,而受苦無間。地獄名號品第五,因普賢菩薩之問,說明地獄名稱及其前因后果,以警覺世人。利益存亡品第八,更是將善惡因果垂涕而道,如說:“若是罪人隨業(yè)受報,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罪苦。”真是語短情長,用心良苦!其余如閻羅王贊嘆、稱佛名號、咐囑諸品,皆是教人敬信地藏,積功累德,勉做好人。一本地藏經,可以說,是社會道德教育的課本。然而地藏經的譯文,并不見得怎樣高妙,而其彌入人心,不脛而走。于此可見人心之趨向了。
五、地藏經最重要的三點
我剛才說,地藏經是一部最好的社會道德教育課本。這課本里面,有三點最重要:一是注重孝行,二是闡明善惡因果,三是大悲、大愿的菩薩行。
這課本在第一品里,釋迦世尊說,地藏菩薩往昔為婆羅門女。其母不信因果,毀謗三寶,死墮地獄。婆羅門女賣去舍宅,廣求香花,供養(yǎng)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如來告以端坐思惟佛之名號,因得身游地獄。其母因女供養(yǎng)覺佛之功,遂得生天。又清凈蓮華目如來之世,地藏菩薩為光目女,亦因其母多殺生靈,死墮惡道。光目女為他供養(yǎng)清凈蓮花目如來,更發(fā)大愿,度盡眾生。其母乃得轉生人中,而為婢子;復脫婢子身,生于善道,展轉而至于成佛。我國自有史以來,就以孝為立國之大本,所以說:“先王以孝治天下。”又說:“百善孝為先。”地藏經有此一長。梵網經亦說:“孝名為戒。”所以出家佛弟子,雖別離父母,但不廢棄孝道。所以佛教到中國來,與中國人固有之思想道德一拍即合,因之而流傳永久,深入人心。而地藏菩薩過去孝母、救母的精神,是為天下后世的模范。此其一。
人性如水,專門喜歡向下。雖然導之以禮,齊之以刑,仍然不能使惡劣根性的人就范,所以更以善惡因果的定律,來補其不足。書經上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這都是圣人維持世道人心,以安定社會秩序,使大家能夠各安生理,度著平安生活的苦心。佛教最高的目標是希望,人人皆能成佛,而其下手處,首先須要明白善惡因果,保持人格,因為人且做不好,怎能說得上學佛、成佛!所以五乘教法中,有人天乘的教法。佛經中說明善惡因果的,無如地藏經這個課本。觀眾生業(yè)緣品里說:“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無間地獄的無間有五種無間。其第四種說:“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惡業(yè),悉同受之。故稱無間。”這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至于“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等,這都是對癥下藥的對治法。地藏經上,關于這一類,文字的記載甚多。人類為著自己以及他的兒孫,沒有不希望將來、甚至后世的福壽康寧,衣食豐足。如沒有善惡因果的理論加以維系,則以強凌弱、以眾暴寡的惡現象,應還不止于現時代的這程度。人們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只相信,世間上只要有力量,則沒有一件事不會成功的。但一到了中年以后,受過了磨折,增多了經驗,知道,任何事,不一定都是可以力取的。都如清朝的紀曉嵐輩諸名公,以及民國以來的丁福保、聶云臺諸前輩,專一喜歡搜集善惡因果的故事,以為化導人心、改良風教的依據,而地藏經實為此類文字的先導。此其二。
人們的天性,都是喜歡為自己辯護。一毫之善,自己以為是了不起;甚大的過失,自以為,是不得而已,或者不致有什么惡果。都如我們偶爾行一點小惠,布施窮人三元、五元錢,偶爾一次、兩次,還可以。假如一天來過三次、兩次,準會冒火而討厭其麻煩了。這就是菩提心沒有發(fā)得足,甚至夠不上稱為發(fā)菩提心。惟其如此,才顯得地藏菩薩的大悲、大愿,悲愿無窮。囑累人天品第十三:“釋迦世尊舉金色臂,摩地藏菩薩頂,對地藏菩薩說:‘吾今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于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獄,動經萬劫,永無出期?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v發(fā)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吾今殷勤,以人、天眾,付囑與汝。’爾時地藏菩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無上道永不退轉!I’”而且在分身集會品里,不但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地,現三十二應身,并且能現山林、川源、河池、泉井,以利于人。而其分身,則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于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發(fā)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地藏菩薩的大悲、大愿,于此可見。此其三。
六、說一個故事作結束
上海大*輪書局出版之佛學小叢書中,有聶云臺老居士編輯之地藏菩薩靈感錄,搜集地藏菩薩靈感記數十篇。茲錄其一篇,以供眾:
有黃德春、吳敬仁二居士,原為學佛道友。黃德春,寧波人,在上海浦東周浦衣莊街開怡源紙?zhí)?已數十年。早年歸依印光法師,每日誦金剛經,月持六齋。三十三年,周浦蓮社舉行彌陀佛七,吳敬仁日日參加念佛。十一月二十日功德圓滿。吳因寄信至郵局,局長告吳說:“隔壁黃居士,去冬迄今,因病,將多年受持之金剛經、六齋,一概廢除。因而魂游地府,日夜呼號,歷受地獄諸苦,并現受苦形象。曾請道士作法祈禱,無效。你與他是師兄弟,可去一視,看他還認識你吧?”吳敬仁以與黃久不晤面,故此次佛七,亦將之遺忘。及聞郵局長之言,急往黃家探視。一進門,即聞呼號之聲。乃近榻前問之:“你還認識我嗎?”黃說:“認得,老師兄,救救我吧!我已盡受地獄諸苦。”吳敬仁看他神識昏迷,胡言亂語。桌上骨肉狼藉。因誡他,不應吃此等物;并勸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吳亦助念,但未見效。吳敬仁記起,他母親病時,似有怨業(yè)糾纏,請凈侶念地藏圣號及地藏本愿經,得解。乃勸其眷屬,速請凈侶,念地藏經七部及地藏圣號一萬,必能蒙菩薩加被速得痊愈。又勸黃本人,專念圣號。作別而去。十二月初六,因蓮社會期,吳敬仁到會參加。即聽陳家俊居士告訴他說:“黃居士候你多日。他以蒙菩薩加被,日漸痊可。日前念完七部,即見奇效;今許念滿一百零八部,F在精神日佳,已如常人,F將素所珍愛之金表一只出售,更另籌若干,候你去,托你,請地藏大士圣像。供于永定寺及周浦蓮社,并愿隨力籌措,助印老師尊造塔經費。此后一心念佛、菩薩圣號。現持十齋,須漸進至長齋。他深盼望你去。”及吳敬仁與黃晤面,黃即合掌致謝,并述菩薩靈感與此后心愿,且懇代作靈感記,以顯菩薩圣德,以報菩薩深恩云云。
臺灣教胞們的中元普渡,殺生祭祀,其拜拜的范圍,比較其他月分為大。這未嘗不是受到地藏菩薩七月三十日成道紀念日的影響。地藏菩薩特別哀憐地獄眾生,所以常入地獄,救其苦難。臺胞們的中元普渡,是超度、祭祀鬼眾,其用意很相同,應該效法地藏菩薩,以佛法的力量,用香、花、果品、素飯、素菜來超度、祭祖,才合情理。如果因祭祀鬼道而大殺其畜生,那恐怕鬼既不得實惠,而祭祀的人反因而大造殺業(yè),墮落地獄,增加地藏菩薩的擔負。那才真愚癡呢!
- 上一篇:一切唯心造
- 下一篇:小兒驚風暴亡,菩薩垂救回生
- 南亭法師:六道輪回問題
- 南亭法師: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解 三十六
- 南亭法師:一切唯心造
- 南亭法師:小兒驚風暴亡,菩薩垂救回生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一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二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三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四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五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六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七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八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九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十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十一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十二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十三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十四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十五講
-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講話 第十六講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的六種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