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解 三十六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解(三十六)

  南亭老和尚

  “時彼眾中第一法師為普明王而說偈言:‘劫火洞然,大千俱壞,須彌巨海,磨滅無余!

  此引斑足王文中第二、偈頌也。頌前為引言!暗谝环◣煛,眾中之上首也,有道、有學(xué),是善知識,故能對普明王有合乎般若至理的開導(dǎo)。

  合有八偈:一、二偈,諸行無常觀,分二:一、依報。“劫火”之“劫”,據(jù)佛經(jīng)所說,我們所依止的這一地球,有成、住、壞、空之四大劫。以人壽八萬四千歲至十歲,一增一減為一小劫;集二十增、減為一中劫;集四中劫為一大劫。而成、住、壞、空,則各有二十增、滅也!敖倩稹敝,為水、火、風三大災(zāi)之一。世界之壞,皆三大災(zāi)。所謂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刮三禪也。劫火祗是指三災(zāi)中之火災(zāi)而言。劫火起時,七日并出,時經(jīng)二十小劫。一物皆無,名為“洞然”。所以名為洞然者,以三千”大千”世界,一時“俱壞”。三千大千世界中,包括了一百億個須彌山、日、月、四大部洲。彼時百億”須彌”山,須彌山四周之“巨!,皆“磨滅無余”而進入空劫。你這一個小小國家還有存在余地嗎?

  “梵釋天龍,諸有情等,尚皆殄滅,何況此身?”

  第二、正報。正報指眾生身體而言!拌蟆敝歌筇,“釋”是帝釋天,“天”泛指諸天,“龍”為八部護法神之一;“諸有情等”泛指六道眾生。意思是說,劫火起時,不但依報的三千世界化為灰燼,即正報的六趣眾生,下至阿鼻,上至梵天,“尚皆殄滅”。“何況”區(qū)區(qū)你一個人的血肉之“身”,有什么值得留戀的呢?

  “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怨親逼迫,能與愿違!

  二、二頌,諸受唯苦觀,分二:一、苦果。上一偈“何況此身”句既結(jié)束上文,也是生起下文。何以言之?血肉之身固然是微不足道,何況它還擔負了許多痛苦呢!所以說諸受唯苦,而教我們觀察。諸如“生、老、病、死”!吧笔欠卜蛑鶜g樂的。殊不知,一個嬰兒孕育在母胎中,一住,就是十個月,和人體的直腸隔了一層肉壁,飲母血以為營養(yǎng),腥臊、臭惡、骯臟、齷齪,難以筆墨來形容。最后從產(chǎn)門里擠出來,這是多么丑惡的一件事!佛陀以慧眼看穿了,這一幕無有可喜,祗足悲傷。至于老、病、死苦,我們祗要到殯儀館、醫(yī)院里一看,就會恍然大悟了。此外,還有臺風、地震、山崩、海嘯、大水、大火,飛機、車、船的失事、盜賊的竊搶,造成我們多少的“憂悲苦惱”!霸埂奔业摹北破取笔抢硐胫械氖。至于“親”有什么逼迫呢?這要問在家人,才能洞悉。以我所知,諸如一位有佛教信仰的老婦人,她要念經(jīng)、拜佛,卻被那些孫男孫女吵得要命,兒媳又都有職業(yè)。這老媽子的事,就到了老太婆身上了。你能推開不管嗎?佛教也不教人放棄家務(wù)而學(xué)佛。果爾,就于事有礙了。所以國事、家事,皆“能與”你的“愿”心相“違”背,使你雖有怨氣而無法發(fā)泄。

  “愛欲結(jié)使,自作瘡疣,三界無安,國有何樂?”

  第二、苦因。我們再觀察:這些苦果從何而來的呢?“愛欲結(jié)使,自作瘡疣”!皭塾,因欲而有愛,其根本則在于貪、嗔、癡三毒的“結(jié)使”。結(jié),糾纏不清也。它能迫使我們貪著生死,但其性本空,如水上之泡,而是我們飛蛾投火,“自作瘡疣”。所以“三界無安,國有何樂”呢?

  “有為不實,從因緣起,盛衰電轉(zhuǎn),暫有即無!

  三、二偈,諸有皆空觀,分二:一、總明法空。這是申明上文無常、苦觀更深一層的理論!坝袨椤笔世間法,是”不實”在的。其理由是”從因緣起”。親能生起為因,疏能助長為緣。譬如稻子為因,日光、空氣、水、土、人工、肥料為緣,有稻苗生。我們固然不否認稻苗的存在,但壽命短促,轉(zhuǎn)眼成空。我們也不否認富貴榮華的存在,但一“盛”一“衰”,有如閃“電”一樣,“暫有即無”!皶河屑礋o”,就是“轉(zhuǎn)”變。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其淫威冠絕古今。死后,秦國也就旋踵而亡。假如有人說“三十七年到底有三十七年的享受呢!有何不滿?”這才是真正的消極、悲觀呢!

  “諸界趣生,隨業(yè)緣現(xiàn),如影如響,一切皆空!

  二、界趣空,此是法空的引申!爸T界”,三界也!叭ぁ,六趣也!吧,四生也。所有眾生受報好丑,皆“隨”各個眾生所作的善惡“業(yè)緣”而顯“現(xiàn)”,“如”光”影”、聲“響,一切皆空”。

  “識由業(yè)漂,乘四大起,無明愛縛,我我所生!

  四、二偈,諸法無我觀。“我、我所生”者,顯無我故,又無主宰也。我們的“識”心,雖說是諸法之大本,但它是毫無主宰的。它完全“由”于善惡的“業(yè)”因牽著它的鼻孔,“乘四大”而“起”;蛏咸焯,或入地獄,或投驢胎,或入馬腹,“漂”浮在水面上,看波浪的起伏而顯著高低。所以然生來死去、永無了期者,“無明”的繩子、“愛”的枷鎖,捆“縛”得結(jié)結(jié)實實,無法接近到解脫的邊緣!楞伽經(jīng)》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波鼓冥壑,無由斷絕時!庇衷:”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zhuǎn)生!熬藓、藏識海,皆心識也。風,五光十色的境界也。海水遇到猛風,滔天的波浪無有寧息之時。生死輪轉(zhuǎn),可怕也夫!

  “識隨業(yè)遷,身即無主,應(yīng)知國土,幻化亦然!

  偈中初二句指正報色身而言!弊R”既”隨業(yè)”所”遷”,當即無我、無我所、”無主”。正報既然如此,依報的”國土幻化亦然”。

  三、普明王悟解

  “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聞法、悟解,證空三昧,王諸眷屬得法眼空!

  “王”及“眷屬”聞第一“法師說””偈”以后,各各豁開心地,“悟解”宇宙萬有緣起正理、無我、無我所,而王則”證”到了“空三昧”,眷屬們則都得到了“法眼空”。王之悟解深刻,于真空之理一定不移,故曰三昧。眷屬們則于諸法之緣生無性認識清楚,故曰“法眼”。無性,即空也。王及眷屬,都是有福報的人。有福,即有智慧。歷朝以來,帝王、貴人,不肯親近佛學(xué)者,財色、權(quán)勢蒙蔽了他的智慧。朱夫子熹言:“祗為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也。

  四、諸王悟解

  “其王即便詣天羅國諸王眾中,而作是言:‘仁等!今者就命時到,悉應(yīng)誦持過去諸佛所說般若波羅蜜多偈。’諸王聞已,亦皆悟解,得空三昧,各各誦持!

  “其王”,普明王也。普明王既得空三昧已,歡喜踴躍,思有以度人。于是很快地回到“天羅國”,見過頂生王后,馬上跑到被囚禁的”諸王眾中,而作是言:‘仁等!今者就命時到。’“就命”,如《孟子.梁惠王章》:“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中的“就死”來講,非常適合。我已聞?wù)f《般若經(jīng)》偈而開解,視死如歸,諸”仁”者亦可向我學(xué)習。于是就教他們”劫火洞然”的偈語。諸王皆非常人也。一聞偈已,“亦皆悟解,得空三昧”。于是”各各誦持”偈語不已。

  五、斑足王悟解,分三

  “時斑足王問諸王言:‘汝等今者皆誦何法?’爾時普明王即以上偈答斑足王。王聞是法,亦證空定,歡喜踴躍!

  一、聞法悟解!鞍咦阃酢庇袝r會到囚禁諸王的地方看看。奇怪呀!他們的嘴巴不斷地挪動,好像是在念什么!于是亟”問諸王”:“汝等””皆誦何法?”“普明王即以上偈答斑足王”。真是奇跡!斑足王聽過偈語以后,亦悟解而“證空定”。于是“踴躍歡喜”,以其聞所未聞也。

  “告諸王言:‘我為外道邪師所誤,非汝等咎。汝各還國,當請法師解說般若波羅蜜多!

  二、改過而遣諸王。斑足王大徹大悟了,知道過去的錯誤,而且錯得離奇。于是”告諸王言:‘我為外道邪師所誤。\’”以暴力加諸汝等,實在地說,“非汝等咎”,你們是無罪的!皑胰旮鬟國”,修習般若。般若的威力太偉大了!

  “時斑足王以國付弟,出家為道,得無生法忍!

  三、棄國修道。文顯易解!盁o生法忍”者,諸法皆從因緣生。因緣分散,則各歸消滅。無有能生之者,亦無有能滅之者,更沒有我和我所存在其間。忍可安住于此理者,即無生法忍。斑足王有此勇氣,故成就亦大。我國歷史上以帝王而出家者,固不乏其人,然皆窮途末路,借此以逃死耳。南宋滅亡,末帝隨元軍北去,封天水公,后來曾請求出家,詔許之。明太祖朱元璋,出生鳳陽。青年時年荒榖貴,父母雙亡,無以為生,乃出家于皇覺寺。明建文帝,皇位為燕王棣纂奪,亦逃而出家。傳說清順治帝,以母后下嫁多爾袞,以為恥辱,亦逃五臺山出家。此事正史所不載,傳說而已。此外,大權(quán)在握、皇威鞏固時,棄國舍世榮為求道而出家的,則闃其無人。

  “大王!過去復(fù)有五千國王常誦此經(jīng),現(xiàn)生獲報。”

  三、引過去諸王!斑^去”當然在世尊以前。古人筆記上記載:誦經(jīng)或念觀音圣號,獲消災(zāi)、滅罪、得福者,指不勝屈。

  五、大慈付囑

  “汝等十六諸大國王修護國法,應(yīng)當如是受持、讀誦、解說此經(jīng)。若未來世諸國王等為欲護國、護自身者,亦應(yīng)如是受持、讀誦解說此經(jīng)!

  世尊大慈,在引證過去諸王解經(jīng)獲福以后,復(fù)苦口婆心,叮嚀付囑,現(xiàn)在世的“諸大國王”固應(yīng)如是行,即未來世的諸大國王也應(yīng)當如是做去。既“護自身”,也保護了“國”土。而且護國,即所以護我黎民也。

  六、聞法得益

  “說是法時,無量人眾得不退轉(zhuǎn),阿修羅等得生天上,無量無數(shù)欲、色諸天得無生忍!

  這是本品結(jié)束的文字,也是表明聽眾獲得的法益,以增強我們的信心。一、“無量人眾得不退轉(zhuǎn)”者,這是人間的人眾所獲得的利益!辈煌宿D(zhuǎn)”者,功德善根愈增進而無退失或退轉(zhuǎn)也。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之別。(詳見《佛學(xué)大辭典》六○○頁)此中沒有明文規(guī)定是那一種不退轉(zhuǎn),我也不必武斷。二、“阿修羅等得生天上”者,“阿修羅”譯言非天或無德,以其因中帶嗔心而修布施,性好斗爭,有天福而無天德。他的居處在須彌山之四周海底。因聞此品,而得生天上。三、“無量無數(shù)欲、色諸天得無生忍”者,“欲”,欲界六天;“色”,色界十八梵天。這些諸天,俱因聞此品而得到無生忍。斷人我執(zhí),名無生忍;斷法我執(zhí),名無法忍。諸天僅得無生忍也(待續(xù))。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