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jīng)
《無量壽經(jīng)》全稱《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亦稱《大阿彌陀經(jīng)》(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為“凈土五經(jīng)一論”中的一經(jīng),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jīng)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jīng)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四十八愿 第十二講:無真實信心,則心、行不一
四十八愿 第十二講:無真實信心,則心、行不一
講解:純祥法師
傳統(tǒng)凈土教特別注重專念,《佛說無量壽經(jīng)》講“一向?qū)D顭o量壽佛”,《佛說阿彌陀經(jīng)》也講“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一心不亂”,依經(jīng)文要有正確的理解。凈土法門依阿彌陀佛的本愿有往向回向的真實行、真實信,念佛有時指“心”;有時指“行”,一心一行,“心”屬于安心,“行”屬于起行,我們?nèi)菀自凇鞍残摹焙汀捌鹦小鄙匣煜?/p>
沒有真實信心時“心”和“行”不一
因愿文和成就文重點都是信心,沒有成就信心前,念佛的行不能稱為“真實行”。凈土教次第特殊在佛的“行”在前,信心的獲得從“真實行”上成就,是倒過來的次第。其它通常修法是先通過教理、再自己修行、證果,是先行后證的次第。“真實行”屬于佛的純他力。獲得信心進(jìn)入到“真實行”,才“信”、“行”合一。佛的“行”成就了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攝持你,就叫做“行”,念佛是佛用愿力把你攝到名號里,“行”是佛已經(jīng)成就的。沒有信心就是心口不一,即使是念佛也沒有進(jìn)入到“真實行”里。開顯了信心才是跟“行”合一起來,就是有“心”、有“行”。不知道次第就會依常識慢慢地修行,凈土法門是果教,是佛已經(jīng)“行”好給你的。關(guān)鍵就在于對佛“行”的信心,反而不在于你的修行。有信才能夠進(jìn)入到佛的真實行中,沒有信,佛的真實行已經(jīng)成就,但你并沒有真實的。
信心就是一心,進(jìn)入到一心一行。沒有成就信心,雖然口里念佛,由于有懷疑帶有自力的原故,就沒有真實的信心,這是需要明確認(rèn)知的。當(dāng)成就信心以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念佛,叫做專心專念。信心是念佛的成就,是佛用“行”來救度我們,你被救度了,佛的“行”也就落實在身、心上,跟佛的“行”合一,就是念佛人。如果沒被救度,佛的“行”在運行,但你還沒有跟佛的“行”合一,佛是在救你,還在救度的過程里,好像還沒有把你救起來。
往生極樂凈土要發(fā)無上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念佛獲得“即得往生”的信心,所以“是心做佛,是心是佛”。菩提心是佛道的正因,是度眾生的心、成佛的心。念佛最后還是要落在心的上面,所以說“心外無佛”。念佛成就在信心,信心就是信佛的心,也就是念佛的心。信佛的心是真實的心,念佛的心由于真實信佛,念的心就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我們通常念佛,口里像打工一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心里念得再怎么樣,如果還有懷疑、沒有成就信心,心口還是不一。只有被阿彌陀佛所救度,得到法藏菩薩回向的信心,才是一心一向、一心專念、專心專念。念佛是法藏菩薩發(fā)愿讓你來口念,口念要回向給你的是信心,在沒有成就之前,念佛就是佛用“真實行”在攝取你,用誓愿力、光明力把真實心給你,你獲得就跟佛合一了,就是被救度了,不單只是保證。念佛有的時候可以指口念,但更真實的念佛是指信心念佛,誰成就了信心就是真正的念佛人。如果沒有成就信心,還只是阿彌陀佛在救度你,在阿彌陀佛的愿力攝取中,保證你一定獲得往生,只有獲得了一心,你的行與佛的行合一,才是你真實的修行。不然還是帶有自力懷疑的,就是帶有虛假的、諂曲的,所以“一心專念”就是正教、正義、正行、正解、正業(yè)、正智。
佛的誓愿是保證,即得往生是信心。
首先確定佛肯定要救你,并且救你的“誓”、“愿”力量已經(jīng)成就,佛力可以保證你一定往生。知道佛一定要救你,還不是信心,這是佛的誓愿,你還沒有到達(dá)“即得往生”,要救你還是落在佛的這邊。被救起來了就“即得往生”,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狈鸬谋WC才落實在你的身上,自己明確知道,已經(jīng)被救度,獲得了往生,這才是信心。一個是保證,一個是落實,保證的東西不見得就是落實。知道佛肯定會救你,并不代表你就被救起來了。比量屬于道理的層次,現(xiàn)量是經(jīng)驗。佛的保證已經(jīng)拿到,獲得了救度才叫真實的信心,但信心一定要在保證的基礎(chǔ)上。這樣我們應(yīng)該非常清楚地知道有沒有被救,保證是保證,得救是得救,是兩回事。當(dāng)然如果得救了,這兩回事就是一回事,保證就落實了,這是細(xì)微的地方要理清楚,不然容易混淆。佛的誓愿很多人都知道,比較歡喜。以前不相信能夠往生,現(xiàn)在相信了,但是什么時候得到往生還是不知道。真正的要得到,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得到了,不是未來時。不是說佛給我保證,我就往生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得到往生才叫信心,得到了就是得到了,沒有就是沒有。
獲得“即得往生”才是真實的念佛人
善導(dǎo)大師解釋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是堅固不動搖的決定心,“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就是深信的、堅固不動搖的“一念”,“一念”是佛回向給你的,并不是你自己聽了這個道理覺得很相信的一念。深心、決定心必須是已經(jīng)被救度,得到了往生的信心,就是無上上心、真實的心,是相續(xù)、不間斷、什么時候都是往生的。相續(xù)是因為“心”與佛的“行”合一了,佛的“行”是淳一、相續(xù)、決定的,真實心也是憶念佛的心,成就了就不離開你,口里面沒有念時,信心也沒有間斷。憶念并不是要故意去念,信心成就自然就憶念,所以這個心叫真實一心,真實一心就明確地知道三界六道已經(jīng)結(jié)束,已經(jīng)不再輪回,這時就是大慶喜心。只有得到才能體會,自己得到了別人都沒有的寶藏、真正的利益,知道無窮的苦惱要結(jié)束了,而不單只得到了保證。就像證得阿羅漢果,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經(jīng)“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后有”,知道不會再輪回了。獲得往生自己也非常清楚,生死輪回要結(jié)束了就非常歡喜,是發(fā)自于內(nèi)心深處、非常真實的。
大慶喜心平常是不可能生起來的,只有獲得了阿彌陀佛的救度,“即得往生”才有這種真實的金剛不動搖的信心,也就是愿做佛的心,獲得了愿做佛的心多少大阿僧祇劫都不動搖,超出了時空的界限!我們在時空中的緣起心全部都是動搖的,只有獲得了佛回向給你的往生決定的信心,就金剛不可動搖。愿做佛的心也就是度眾生的心,度眾生的心也就是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的心,你自動的就生起了愿一切眾生往生凈土的愿望,對別人的最大的關(guān)懷就是勸他往生凈土,勸他皈于佛愿就是你生命的目的。
如果你還沒有這個,就是沒有獲得,至少沒有這么殊勝。拿到了最珍貴的東西以后向別人介紹,就像把家里最好的寶藏拿出來,把獲得最大、最真實的利益介紹給別人,歡歡喜喜地向別人介紹往生凈土成為你的自然本性和價值觀,而不是世間人說的這個經(jīng)好、那個咒好、哪個法會很好、朝山有多殊勝,到這時,什么也沒有獲得了金剛不動搖的信心殊勝!見到了這個寶藏,任何東西往這上面一碰,全部都沒有價值,不能比較。這時就是真正的念佛人,勸導(dǎo)別人也具有力量,這就是信心的功用和德用。
信心就是大菩提心、大慈悲心,因為你已經(jīng)跟佛的心連在一起了!觀無量壽經(jīng)》里說,“以見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蓖ㄟ^名號被阿彌陀佛救度后,就見到了佛的心,佛心者即是大慈悲,就成為你的菩提心,這個心由無量光生起,信心中就生起了對眾生平等的慈悲。獲得了信心是非常殊勝的大成就,是阿彌陀佛要給我們的真實利益。名號落實到你的身上就是信心,沒有獲得之前,名號就是佛保證一定要救度你的金剛誓愿力,救度了就是攝取不舍,跟你合一、入了你的心,在心上已經(jīng)放出光來。
念佛人必定成佛
信心的獲得不分賢愚貴賤、造罪多少,信心跟深信心、金剛心、真實心、菩提心一體,有了信心,后面的種種心都會有。里面包含這么多寶藏,獲得了信心,這些寶貝都是你家里的了,極樂世界就是你的家,家里所有的寶藏都是你的。開始可能有點陌生,通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地熟悉起來。信心是阿彌陀佛愿力所成,愿是平等的,“愿海平等故發(fā)心等,發(fā)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者是佛道的正因故!鲍@得了平等的真實就是進(jìn)入到佛道的正因,你就真實地知道自己可以成佛,是真正的佛子了。
法藏菩薩本愿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就是信心,就是“信心歡喜,乃至一念”,所以“三心”即“一心”,“一心”即“信心”。獲得了真實的信心就橫超、斷除了生老病死,阿彌陀佛的光明力量幫你過了死魔關(guān),現(xiàn)生就住于正定聚之中,來生往生報土決定成佛。本愿是“超發(fā)無上殊勝之愿”,所有的法門里,凈土法門是最為殊勝、頓超的,五逆十惡臨終一念就往生凈土進(jìn)入到正定聚。真正的生死凡夫惡人通過信心馬上就入正定聚,來生成佛,非?焖,沒有什么法門比凈土教應(yīng)機(jī)更廣。像我們這種沒有智慧、沒有福報、充滿了罪業(yè)的眾生,其它法門不要說成佛,證得小果都很難。本愿力就直接進(jìn)入大乘不退轉(zhuǎn)的阿鞞跋致位,發(fā)起菩提心轉(zhuǎn)生就成佛,非常殊勝。是阿彌陀佛經(jīng)過五劫思維,超發(fā)無上殊勝的本愿。“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要把成佛的果實給你,所以法藏菩薩的成佛跟你的成佛是一體的,《無量壽經(jīng)》說“會當(dāng)成佛道,廣度生死流”,《平等覺經(jīng)》說,“會當(dāng)作世尊,將度一切生老死”,獲得信心成就的人,就是要成佛,念佛成佛。
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凈土不可輕而不忻。
不過我們可惜就是對生死生不起厭離之心,善導(dǎo)和尚說,“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凈土不可輕而不忻”。我們在六道輪回的生死苦海中,長劫以來受盡了痛燒,但還是很貪著這個地方,并不覺得討厭,所以每個人都怕死,還是希望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為了什么也不知道,凡夫就是顛倒得不得了,苦中作樂、無知!胺卜蛏啦豢韶澏粎挕,本來就沒什么可貪的,但是生不起厭離之心;“凈土不可輕而不忻”,其實我們心里是非常輕視凈土的,與對娑婆世界的貪戀比起來,向往凈土的心是非常輕的,貪戀娑婆世界的心是非常重的。如果不打妄語,可以量一量自己的心,肯定知道孰輕孰重。既使是遇到了這么殊勝的救度、大慈悲的呼喚,心里也不重視,沒有覺得有多么殊勝。別人隨便說有什么事還沒有做、世間還有什么愿望沒有滿足、這個事、那個事情都很重要,然后你就覺得:哦,是啊,其實你也是這么想的。反正我們有很多很多的理由去輕視往生凈土、輕視念佛,反正還有時間,慢慢念嘛,我現(xiàn)在還沒有往生,那不著急,反正我是愿意去的,但是我不著急,更多的人是在做這種自欺欺人的游戲,沒有深信之心。真正討厭娑婆世界,既使在這里,你已經(jīng)是凈土的人,你跟別人的價值觀不一樣了,對這里的一切并不是那么貪戀,真正向往、看重的是極樂凈土,是阿彌陀佛無量光的世界,所以“忻則凈土常居,厭則娑婆永隔!
凡夫的心就是寧肯在污泥里跋涉、沉淪,也不愿意去念佛體會凈土的安樂,飲苦食毒習(xí)慣了,離不開貪嗔癡毒品、離不開各種的色身香味觸法、五欲六塵,盡管受盡苦楚,還是貪戀它,哪怕一刻也不愿意離開。所以既使念佛也是口是心非,內(nèi)心里并不真正想離開這個讓身心受盡苦惱的娑婆世界,真想離開就不會怕死,從對死亡的態(tài)度就可以看出你對娑婆世界的留戀程度。因為凡夫都是留戀娑婆的,要自己成就忻、厭之心萬難萬難,所以就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的狀態(tài)里。還沒有得到往生,就是求生不得;在六道里輪回,聽到招喚又不想放下,認(rèn)為娑婆世界確實很苦,但就是不想把苦連根拔掉,還得留著,所以就很慢。本來阿彌陀佛保證“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就可以把你救起,但是你非常留戀,怎么能一下子就死了呢?我的罪還沒有受夠,要多體驗體驗,慢慢地死。雖然念佛,一邊阿彌陀佛在招喚著,一邊跟阿彌陀佛較量,那邊拽著我去,手搭上了,但不愿意去。
善導(dǎo)大師勸導(dǎo),不管什么人,既使獲得了救度,也要行住坐臥,白天、晚上都要念佛“上在一行,似如少苦,前念命終,后念即生彼國,長時永劫,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不經(jīng)生死,豈非快哉!”其實我們都做不到,確實中毒很深,在娑婆世界里都是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好在進(jìn)入到阿彌陀佛的本愿海,得到了救度固然是大慶喜,沒有得到也遇到了殊勝的誓愿,也將會得到救度,是值得安慰的。但還是要獲得真實的信心,不能只處在這種上不來、下不去的狀態(tài)。
皈入功德大寶海,必獲入大會眾樹。
獲得了真實信心的人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的真實弟子,入了佛家,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凈大海眾菩薩都是我們家里人,都是真實不虛,并不是開玩笑。金剛心行人就是在佛的心里面出生,跟清凈大海眾一體。法藏菩薩本愿里說:“設(shè)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獲得金剛信心就是光明照到你的心,被光明所融入,攝取不舍,所以“身心柔軟,超過人天”。你對身、心的固執(zhí)、三界的執(zhí)著已經(jīng)比天人還要殊勝。沒有那么剛硬、貪戀三界六道了,所以天人是不如你的!霸O(shè)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生總持者,不取正覺!鲍@得信心就是獲得了大總持和菩薩的無生忍,總持是持佛的智慧大寶藏,智慧的鑰匙交給你來看著。當(dāng)然沒有信心就拿不到鑰匙,打不開寶藏。
佛家比你家是富得太多了,所以我們沒必要死命在這里賺點東西再鎖起來,直接拿佛家的鑰匙過來,永遠(yuǎn)用不完。在這出了事,那點積蓄還不行,真正的死亡來了,啥積蓄也沒有用,除了往生的積蓄,其它的積蓄都不好使,擋不住的,閻羅王不吃這一套。我們生了病,有的病可以治,好多病治不了,老病哪里治得了呢?積累再多的錢都治不了的,我們直接的“南無阿彌陀佛”就無量壽,當(dāng)然你要有信心,沒有信心就寧愿去賺錢。要對佛言生起信心“聞法能不忘,見敬得大慶,則我善親友”,佛對待真正的念佛人說是他好的親戚、朋友。佛不會跟我們打妄語,也用不著跟你客氣、拉關(guān)系,不過我們跟佛菩薩攀上親戚還是很有必要的,是佛菩薩的親友、跟觀世音菩薩有關(guān)系就厲害了,觀世音菩薩威德廣大,攀求的人多了,信心念佛人就是觀世音菩薩家里的親戚、朋友,求他當(dāng)然更靈一點了。
“其有至心,愿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dá),功德殊勝!闭嬲干鷺O樂世界的人,就是有真實智慧和功德的。這并不是由于你怎么樣,是你得到了佛回向的信心,跟佛的行合一了,佛德回向給你,你就有了,是這樣的緣故。信心念佛是廣大勝解的人,有大威德,能生佛法廣大異門,這個利益非常殊勝,《觀經(jīng)》里說:“念佛者當(dāng)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花、妙善好人!毙判臎]有成就,利益還沒有充分地顯現(xiàn),再上一步,一定要獲得真實的信心。
設(shè)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
要想獲得真實的信心就要好好的聞教,信心是從“諸有眾生,聞其名號”而來,本愿怎么聽聞呢?《大集經(jīng)》云:“于說法者作醫(yī)王想,作拔苦想;所說之法作甘露想,作醍醐想。”要對說法的人想作醫(yī)王在拔苦救度我,痛苦得要死時對醫(yī)生妙手回春的渴仰,聽法要有這種感覺,急救車我們要給讓路的原因是太急了,苦得要死,要找醫(yī)生,所以都要讓路,比別的都重要。如果沒有,像逛超市,隨便挑一下,那麻煩了,就沒有特別重要的感覺。對所說的法要做甘露想、醍醐想,甘露就是不死藥,現(xiàn)在不要說得到不死藥,保健品做廣告可以年輕一點,都要花大筆的錢去買,還不是醍醐、甘露,就想方設(shè)法要得到了。信心非常珍貴,實際上就是真正的不死藥。
現(xiàn)在是物質(zhì)崇拜的時代,有些人特別看中錢,注重財布施,不看中法義和法供養(yǎng)的殊勝。法義可以引導(dǎo)你的心,聽法就是接受法布施,只有重視法義才能增長智慧。智慧從聽法而來,財布施只能增長福報,諸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最。佛法一向注重落在心上,不能落到物質(zhì)上,主次一定要分清楚,不然法義就看輕了。有的人雖然聽了幾年,還沒有多少利益,甚至一句都沒有聽進(jìn)去,這樣聽法就沒有意義。有些人說聽不懂,聽不懂有諸多原因,自身的障礙是最主要的方面,比如往生都不愿意,跟你離得太遠(yuǎn)了就聽不懂。人的心力是不可思議的,再難懂的法義,只要好好用心還是可以聽得懂的,凈土教的法義并不是很難聽懂,你稍微有那么一點點吃力就不想聽,因為沒有渴求的心。確定想得到往生,哪有聽不懂的障礙?《無量壽經(jīng)》里說沖過三千大千世界的猛火也要去聽聞佛法,何況一點點的聽不懂,也是業(yè)障太重,效果就差。我們在這里連續(xù)地念佛共修好幾年,是阿彌陀佛的愿力加持,畢竟佛力不可思議,雖然這樣,落實到自身上還是要好好的反省,要盡快地獲得信心得到大慶喜。南無阿彌陀佛!
錄音:白蓮花整理:如意審核:純祥師
- 三定死
- 平生業(yè)成和臨終往生
- 發(fā)愿是起點
- 我們以本來的模樣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 平生業(yè)成,業(yè)力成就當(dāng)下
- 人生最緊要的事就是獲得往生決定
- 凈土法門可以結(jié)果,其它法門多是結(jié)緣
- 五逆、誹謗正法是彌陀本愿救度之機(jī)
- 凈土三經(jīng)以信心為本
- 《無量壽經(jīng)》要點----信疑得失
- 《阿彌陀經(jīng)》的信心成就
- 《阿彌陀經(jīng)》的臨終接引
- 名號真實義包含了信、愿、行
- 信佛就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不發(fā)愿就說明你不信佛
- 五濁惡世的“難”
- 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 信心成就
- 信心即得往生
- 二河白道喻
- 四十八愿講記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