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不二法門】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是什么意思?

  「不二」指一實(shí)之理,如如平等,沒有彼此之別;「法門」指修行入道的門徑。「不二法門」原指不靠言語傳授,只靠內(nèi)心思考求得大徹大悟的修道門徑。后指最好的或獨(dú)一無二的方法。出自《維摩詰經(jīng)·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怎么理解不二法門?(眾法師開示)

  怎么理解不二法門?(星云大師

  據(jù)《維摩經(jīng)》記載,有一天,維摩居士示疾,文殊菩薩率領(lǐng)諸大菩薩前往探病,雙方就在維摩丈室裡討論起「不二法門」之意來。

  首先,在場的三十一位菩薩,各就所見,提出發(fā)言。最后文殊菩薩說:「照我的見解,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這才是入不二法門!

  文殊菩薩說后,反問維摩詰說:「現(xiàn)在換我來請問你,菩薩是怎樣進(jìn)入不二法門的。」此時(shí)維摩詰默然無對,眾皆愕然,唯有文殊菩薩智慧超人,懂得此中奧祕,乃向大家說:「善哉!善哉!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

  像這么奔放美麗的人生哲學(xué),真是令人不禁拍案叫絕!

  在世間上,「善和惡」,善的不是惡,惡的也不是善,我們要分清楚;「是和非」,是不是非,非也不是是,我們要分清楚;好不是壞,壞不是好,我們要分清楚。等于大不是小,小不是大,因?yàn)檫@是世間法,必定要有一有二,要承認(rèn)這個事實(shí)。

  所謂「不二」,這是佛法上的出世法,佛法講「煩惱菩提」,理上是不二的。例如,原本酸澀的鳳梨、柿子,經(jīng)過和風(fēng)的吹拂,陽光的照耀,就能成熟而變成滋味甜美的水果,可見酸即是甜,甜離不開酸。所以「煩惱即菩提」,這是出世法。

  出世法看世間,是從理上來解悟,但是在還沒有覺悟的時(shí)候,不可以在理上廢事。我們可以用理來解事,可以因事而明理,能夠「理事圓融」,那才是真正的「不二」。吾人若能將「不二法門」的哲學(xué)應(yīng)用在生活上,自能「人我一如」、「自他不二」也!

  怎么理解不二法門?(圣嚴(yán)法師

  佛為適應(yīng)眾生的根性,說有無量法門,通稱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塵勞的煩惱,若就實(shí)相而言,法法平等,無差別、無彼此、無高下,所以是不二法門。

  依《維摩經(jīng)》的《入不二法門品》所載,因維摩詰居士問諸菩薩:「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于是引出一共三十三位菩薩各自宣說所見的不二法門是什么。那就是:生與滅不二,我與我所不二,受與不受不二,垢與凈不二,是動與是念不二,一相與無相不二,菩薩心與聲聞心不二,善與不善不二,罪與福不二,有漏與無漏不二,有為與無為不二,世間與出世間不二,生死涅槃不二,盡與不盡不二,我與無我不二,明與無明不二,色與色空不二,四種異與空種異不二,眼與色不二及至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與觸、意與法皆不二,布施回向一切智不二,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不二,佛、法、眾為不二,身與身滅不二,身口意善為不二,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不二,從我起二為不二,有所得相為不二,闇與明不二,樂涅槃與不樂世間不二,正道與邪道不二,實(shí)與不實(shí)不二,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為不二,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其中第三十二位是文殊菩薩,最后的第三十三位是維摩詰居士本人默然無言,文殊為他做結(jié)論:「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惯@也可說是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宗旨所依的一部經(jīng)典。禪宗主張參禪頓悟的方法與態(tài)度是「離心意識」,也能在〈入不二法門品〉中得到依據(jù)!秹(jīng)》所引《維摩經(jīng)》的「直心是道場,直心是凈土」以及「實(shí)時(shí)豁然,還得本心」的「直心」與「本心」,都是指的「離心意識」的不二法門。

  怎么理解不二法門?(凈慧長老)

  就像《維摩經(jīng)》所顯示的那樣:維摩居士生病了,佛派弟子去看望。大家都知道維摩居士辯才無礙,聲聞弟子、諸位菩薩,都不是維摩居士的對手,都不敢去,只有文殊菩薩答應(yīng)下來,率領(lǐng)眾人前去探望!毒S摩經(jīng)》上有一品,叫做《入不二法門品》,前去探望的眾人,都從理論上講了什么叫入不二法門,最后輪到維摩居士,叫他說說什么是不二法門,維摩居士卻默然無言。最后,文殊菩薩贊嘆維摩居士說: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者,無說無示,不是言語可以表達(dá)。有言語可以表達(dá)的都不是不二法門。因?yàn)橛醒哉Z就有分別,有言語就是二,就不是不二。不二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

  禪堂就是修不二法門的地方。禪堂本身就是一個不二法門。有許多禪堂的門口就掛著這樣一塊牌匾:不二法門。禪是唯一的,禪是完整的,禪是一個整體,所以是不二法門。

  怎么理解不二法門?(宣化上人)

  《維摩詰經(jīng)》中有這樣的記載,維摩詰居士問眾菩薩:「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有三十二位大菩薩,互相研究怎么樣是「不二法門」?你說你的道理,他說他的道理;無論誰說誰的道理,都是講這個不二法門。這個不二法門,本來是沒有話可講、沒有話可說的,為什么呢?一說,就不是不二法門了。想用言語說出來「不能言的道理」,又用言語把這個「能說出來的道理」也要不說它。

  那么這三十二個菩薩,各說各的「不二法門」的道理,研究來研究去,也沒有結(jié)論。于是乎,就請問文殊師利菩薩:「什么叫入不二法門?」前對聯(lián)是:一切眾生入不二法門,同證三覺地;百界諸佛上座千華臺,莊嚴(yán)萬德天),怎么叫「不二法門」呢?就是沒有話講了。所以我們這佛堂里邊很少人講話,沒人說話這就是不二法門了。

  文殊師利菩薩就說了:「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顾f,照著我的意思來講,對于所有的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沒有什么可以講的,也沒有什么可以表示的,也沒有什么可以認(rèn)識的;「離諸問答」,既沒有問,也沒有答,這就是入不二法門。并不是說或者寫出一個字來,你認(rèn)識這個字;或者畫出個圖來,你認(rèn)識這個圖。不是的!所謂「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這就是不二法門。文殊師利菩薩就這么說,沒有問也沒有答,這就叫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菩薩說完之后,他自己也不知道對不對——不是他自己不知道對不對,是他覺得一般人還沒有明白。因?yàn)樗f了這個話,一般人就懷疑「不二法門」怎么沒有話講呢?當(dāng)時(shí)有幾個羅漢或者菩薩這小境界的,就不知道「不二法門」怎么不能講、也不能說、也沒有表示,怎么就叫「不二法門」了呢?

  于是乎,文殊師利菩薩就轉(zhuǎn)問維摩詰居士,說:「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dāng)說何等是入不二法門?」就是說,你說怎么樣?我說是這樣子講,你看我講的對不對?我們每一個人都說了這不二法門的道理,唯獨(dú)「仁者」你啊——就是維摩居士,你怎么樣講這個「入不二法門」呢?

  「時(shí)維摩居士默然無言」,這時(shí),維摩居士坐在那個地方不講話;「默然」也就是不講話的,「默」也就是不開口?偠灾,這個不二法門,我現(xiàn)在傳給你們,就是:不開口!誰若問你「不二法門」,你就不要講話,那就是不二法門。你若不講話,他就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人家問你一個問題,你像放機(jī)關(guān)槍似的,嘟嘟嘟嘟……講了一大堆,人家就知道你一點(diǎn)真東西都沒有。

  好像那個果某,人家問他一個什么問題,他就比人家問的那個問題講了多幾百倍。人家問一個問題,他就講得七扯八拉的。這個問答,答非所問,問非所答,都沒有意思了。人家問你什么,你就答什么;再不然,你不要答,就是默然。

  文殊師利菩薩考驗(yàn)維摩詰居士,說:「你說這個『不二法門』是怎么樣講呢?」維摩詰居士坐在那個地方不講話。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就贊嘆說:「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二法門休開口」,絕對不可以開口的!「第一義諦莫妄談」,妄談,就是人家問你一句,你講十句,這講就沒有意思了。

  所謂:

  亡言者可與道合,

  虛懷者可與理通,

  冥心者可與真一,

  遣智者可與圣同。

  「亡言者可與道合」:你若能亡言,就可以和「道」合。亡言,就是不知道怎么樣講話,不會說話了。你本來會說話,但不知道怎么樣說這個話;不是說我不知道怎么樣說、不知道怎么樣開始。若是話還可以說得很多,那就不是亡言。亡言,就可以合道,與道相合了。

  「虛懷者可與理通」:你要能以「虛懷」,就是虛心。怎么叫虛心呢?就是沒有貢高我慢,沒有我執(zhí)和法執(zhí)。所謂「有若無,實(shí)若虛」,自己有道德,也就好像沒有道德似的;自己有智慧,又好像沒有智慧似的。不要以為你自己有一點(diǎn)點(diǎn)的道德,就覺得:「這個法界都沒有地方可以放我了,我怎么辦呢?到什么地方去呢?」你把法界都充滿了,法界都放不下你了,就自滿了;自己滿了,那就不是虛懷了。真正的虛懷,就是自己不自滿、不貢高我慢、不妒忌、不障礙,這都叫虛懷。本來這個人不如我,但是我也覺得他比我好,覺得他什么都比我自己好,這是虛懷。

  「有若無」,有,就像沒有似的;「實(shí)若虛」,你有真實(shí)的智慧,也不要自滿,要謙虛。你若能以虛懷、不自滿,這樣才能和真理相通。

  「冥心者可與真一」:你若再能做到不生心,就和「真」合成一個了。

  「遣智者可與圣同」:你再能把你這個智慧不用了,把智慧不要了,這就和佛是一樣。

  我們?yōu)槭裁礇]有成佛呢?就因?yàn)槲覀冇X得:「噢,看我多聰明!我這個智慧比旁人高!褂羞@一種執(zhí)著,所以就不成佛了,和這個圣人就不一樣了。圣人看一切人都是圣人,所以他自己就是圣人;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他自己就是佛。

  維摩居士不說話了,正顯明出來這「不二法門」,就是前面所說這個道理的意思。

  怎么理解不二法門?(慧律法師)

  所謂不二法門,是指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獲得超越和解脫,因此不能離開現(xiàn)實(shí)的煩惱而求解脫。因?yàn)殡x開煩惱,也是找不到解脫境界的。

  好比說有的人習(xí)慣每天吃山珍海昧、大魚大肉,那天餐桌擺的是青菜粗飯時(shí),他可能感到氣憤、很丟臉、沒胃口。但是,禪的意境,是讓我們把物質(zhì)降到最低點(diǎn),才比較容易體悟到真理平凡、平淡的一面;唯有當(dāng)精神生活領(lǐng)域升華到最高點(diǎn)時(shí),我們才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所以在禪的境界中,是絕不會因?yàn)槌缘蒙伲蛉狈Υ蟛投桓吲d,因?yàn)樵谑フ哐壑,這不過是一種幻化的東西而已,根本不值得生氣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shí),有個女孩受外道指使,喬裝成孕婦來毀謗釋尊,她見到釋尊,劈頭就罵:‘喬達(dá)摩,你真沒良心,我懷了你的孩子,你卻不聞不問。’釋尊聽了并不為所動,且笑臉依舊。面對這種情況,若換成是現(xiàn)代人還得了,你敢毀我清譽(yù),那就等著法庭上見吧!‘以諍滅諍只有更增加困擾’,爭論、氣憤、對簿公堂并非真正解決之道;生活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超越你所面臨的現(xiàn)實(shí)問題,才是不二法門的圓滿現(xiàn)量,換句話說:眼見、耳聞、口說,都不會在你的內(nèi)心里造成壓力。‘生活就是佛法’,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現(xiàn)實(shí)不離超越,超越不離現(xiàn)實(shí),這才是修行最高的境界。

  怎么理解不二法門?(妙華法師)

  如果大家對佛法的不二法門要想了解,就必須要看一本經(jīng),這個經(jīng)叫《維摩詰所說經(jīng)》,《維摩詰所說經(jīng)》當(dāng)中從開始維摩詰示疾,裝病,因?yàn)榉ú还缕,他得了病佛必然要派他的弟子前去問候,先派十大弟子去,十大弟子都說我不敢去問疾,因?yàn)橥粑倚扌械臅r(shí)候見到維摩詰菩薩他把我訓(xùn)斥了一頓,由此我得了法,并且提高了修行的境界。表面上是維摩詰在對十大弟子進(jìn)行修行和人生的點(diǎn)化,而本質(zhì)是演這場戲給我們看的,如果是聰明人你就要想到我的修行到了什么境界,我是不是粘住在空性上了,我是不是對佛法的認(rèn)知上還有不圓滿的地方,他的機(jī)關(guān)是非常巧妙的。緊接著是四大菩薩前去問疾,四大菩薩前去問疾,最后一位去的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智慧第一。

  然后文殊菩薩就和維摩詰居士(維摩詰居士是金粟如來化身),他們兩個在方丈室里開始論法。整個莊嚴(yán)城傾城出動,因?yàn)榫S摩詰是大福德因緣的大居士,而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他們兩個見面必定有一場好戲,辯論非常激烈,那一品叫入不二法門品。辯論到最后文殊菩薩這樣的能言善辯,這樣智慧辯才無礙,他反倒一默如雷不說了,因此維摩詰居士贊嘆說文殊菩薩是真入不二法門,這就是一默如雷的來歷。在這里提出了不二法門,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分析,我們一般的凡夫,我們煩惱的總開關(guān)就是二,我是我,你是你,我是主觀你是客觀,我是信佛的你是不信佛的。因?yàn)橛卸覀兊男睦镱^或者說我們的意識里頭永遠(yuǎn)是二元對立的,因?yàn)槟闶嵌獙α⒌,你?dāng)下就不自在。更何況你拿著自己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人生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你周邊的人,起心動念就是煩惱,這都是二分法在精神世界給我們帶來的迷亂。佛教是不二法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是真如法,因此佛法是不二。

  那我現(xiàn)在講經(jīng)有人問:你現(xiàn)在講是二還是不二,我講的是二因?yàn)榉ú还缕,你要買藥我給你藥,但是不管是聽經(jīng)的人還是講經(jīng)的人,我們的內(nèi)心是真如心,是清靜的,是如如不動的,不要把自己分裂成二,這是心上的功夫來說的。如果你在世間做人過于自私,或者以自己為標(biāo)準(zhǔn),久而久之,輕則導(dǎo)致亞健康,重者導(dǎo)致精神性的疾病,很多人得了亞健康乃至得了精神性疾病,自己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問題,通俗的講是你做人的觀念出了問題,是你的心境出了問題,你的心境為什么出問題呢?你老把自己和別人對立起來,久而久之當(dāng)然會出問題,我們在社會教育學(xué)層面告訴大家,要包容別人理解別人,包容和理解是讓你盡量的往不二法門靠近。如果一下叫你達(dá)到不二法門、悟到真如佛性,悟不到。因此在社會中勸別人要包容別人,這是量的變化并沒有達(dá)到質(zhì)的變化,如果一個人真的開悟了就入不二法門了。

  由此大家可以品位到一個風(fēng)味,如果按照教育或者按照北宗的漸悟法門,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一定要通過禪定和解脫,制心一處,去除心里的粘附,六祖慧能說不論禪定解脫唯論見性,佛法是不二法門單刀直入,不要停留在次第上不要粘連在語言文字上,當(dāng)下承當(dāng),勢如破竹,一聞千悟如醍醐灌頂。達(dá)到這樣的境界是六祖慧能最希望看到的,有沒有這種可能呢,這種可能是完全可以發(fā)生的。如果用西方的觀念來講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從量的積累達(dá)到質(zhì)的飛躍,如果你平時(shí)參佛悟佛修佛,總有一天你的心可以和佛變成一個,不會成為兩個,可以做到的,不是不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