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修學導引》-第五章(四)

  (三)行善

  “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是行善,又稱行福,是大乘福。

  發(fā)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也即是求往生極樂之心,只要信愿行具足,求生凈土,就是發(fā)菩提心,愿與諸眾生,同生極樂,同成佛道,同度眾生,就是無上菩提心。不求生極樂凈土,就沒有發(fā)凈土宗的無上菩提心,所以真正的凈土行人都是發(fā)了菩提心的。我們天天念發(fā)愿文,念回向文,就是在發(fā)菩提心。有人說菩提心是雜行雜善,應舍棄,這是不對的。

  深信因果是學佛修行的基礎,也是佛法的核心。念佛必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住不退轉(zhuǎn),一生圓滿成佛,這是凈土法門的大因果,我們必須深信。不相信這一至高無上的因果大法,就是懷疑佛智佛語,否定佛法,即使念佛,由于無真正信愿,也是不能往生的。

  讀誦大乘可以開發(fā)般若智慧,善導大師說:“言讀誦大乘者,此明經(jīng)教,喻之如鏡,數(shù)讀數(shù)導,開發(fā)智慧,若智慧眼開,即能厭苦快樂,涅盤等也。”凈土宗同樣是以般若智慧為先導的,有條件的凈土行人,在對凈土了然于心,信愿堅定后,可以盡可能多的讀誦大乘。對于一般太忙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年老的念佛人,還是按蓮池大師的“一句佛號,一部經(jīng),一生成就”的開示行持為宜。

  勸進行者就是隨緣弘法利生,勸人學佛念佛求生凈土。念佛不忘眾生,念佛不忘報四恩,念佛不忘佛法久住,念佛不忘世間法,念佛念心,要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行善積德。

  圓瑛法師依凈業(yè)三福提出“求福、求慧、求生凈土”,自稱“三求堂主人”。我們在凈土行持中也應成為全面奉行凈業(yè)三福的三求堂主人。

  在信愿念佛求生凈土的前提下,以上三福中,只行一福并回向極樂即可往生凈土,行持二;叵蛞嗫赏,具行三;叵蛞嗫赏。

  具行凈業(yè)三福,老實念佛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四攝、六度萬行,一切善行全皆具足,其重點卻在念佛正行,助行只要隨緣隨分盡心盡力即可。

  印光大師指出:“念佛之人,必須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過愆,知錯必改,見義勇為,方與佛合。如是之人,決定往生。”也是指明正助雙修的重要性。

  三、折伏現(xiàn)行煩惱是修清凈心的要務

  佛法是心法,學佛就是識心修心,修心就是去除妄心,令心清凈,以清凈心而回復本具真心。學佛就是明心見性,彰顯真心的過程。凈土法門也不例外,也是去妄求真。凈土法門就是以一句阿彌陀佛的無上妙法來去妄住心,以蒙佛接引往生不退為捷徑的心開見性,究竟成佛的妙法。我們在平時修行中,就是要折伏現(xiàn)行煩惱,來修清凈心。心清凈,念佛才得力,往生更有把握,所以修清凈心是凈土修行的助行。

  凈土宗第十二祖徹悟大師提出:“以折服現(xiàn)行煩惱為修心要務。”就指明了修清凈心的內(nèi)容和方向。

  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言行,也即是修正我們的身口意三業(yè),關鍵在修心,修心的關鍵在去妄,即去除妄想執(zhí)著。佛陀悟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以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所以學佛修行就是去妄修心。凈土法門認為念佛就是念心就是修心。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即是“是心是佛”。持戒修正行比較容易,修心去妄想執(zhí)著很難。佛說:“閻浮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yè),無不是罪。”所以修行要修在起心動念處。如果不盡可能地去除妄想,修清凈心,就會業(yè)障現(xiàn)前,障礙我們的深信切愿,老實念佛,求生凈土的信心和決心。所以修清凈心是凈土修行的重要助行。

  凈土法門不但特別重視念佛的正行也很重視持戒、行善積德,發(fā)菩提心,六度萬行,修清凈心等助行。發(fā)菩提心,六度萬行在前面章節(jié)已多次討論過,不再贅述。

  徹悟大師提出凈土宗的十六字綱領:“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印光大師強調(diào):“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老實念佛,求生凈土”。這些都是凈土行人應誠敬謹遵的正助雙修的準則。

  四、潛修普賢十大愿王

  普賢十大愿王是凈土修行的重要內(nèi)容!普賢行愿品》是凈土五經(jīng)之一,它是經(jīng)中之王《華嚴經(jīng)》中的一品。華嚴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依普賢菩薩以十大愿王導歸極樂。在《無量壽經(jīng)》中參加無量壽如來法會佛子,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愿。精修普賢十大行愿,方能與阿彌陀佛本愿相耦合,保證圓成佛道。

  普賢十大愿王的內(nèi)容是:

  (一)敬禮諸佛

  敬禮就是恭敬禮拜,就是虔心皈依,就是恭敬信仰。無信不會誠敬禮拜。禮拜可破除我慢心,破除我執(zhí),一切依佛的圣言量為準則。禮敬三世一切諸佛,也要禮敬一切眾生,因為一切眾生皆當成佛,是未來佛,也要禮拜自己的自性佛,敬重己靈,自己也一定能成佛,不可妄自菲薄。凈土宗的敬禮諸佛,就是專誠禮敬阿彌陀佛;禮敬阿彌陀佛就是禮敬三世一切諸佛。因為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所以善導大師提出:“身業(yè)專禮阿彌陀佛。”禮拜也是《往生論》五念門之一的禮拜門。

  (二)稱贊如來

  贊佛偈唱道:“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釋迦世尊因念佛贊佛先于彌勒成佛,證明贊佛功德不可思議。稱贊如來,就是贊嘆佛的功德智慧神威猛力。稱贊如來就是以虔誠恭敬心皈信如來。稱贊如來必可培植福德,增長智慧。稱贊如來就是念佛。稱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是稱贊阿彌陀佛,稱贊阿彌陀佛也即是稱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善導大師提出:“口業(yè)專稱阿彌陀佛。”稱贊如來就是稱名念佛,也是《往生論》五念門之一的贊嘆門。

  (三)廣修供養(yǎng)

  一切菩薩常以種種上妙供具,供養(yǎng)諸佛,皆有廣大殊勝的功德果報。念佛行人應隨力隨分在佛前供一燈一香,一果一杯清水,只要心至誠,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供養(yǎng)阿彌陀佛就是供養(yǎng)一切佛。

  供養(yǎng)可分為財供養(yǎng)和法供養(yǎng)兩類,法供養(yǎng)最為殊勝,法供養(yǎng)又可分為七種:一者如說修行供養(yǎng),二者利益眾生供養(yǎng),三者攝受眾生供養(yǎng),四者代眾生苦供養(yǎng),五者勤修善根供養(yǎng),六者不舍菩薩業(yè)供養(yǎng),七者不離菩提心供養(yǎng)。只要是三輪體空,財供養(yǎng)也就是法供養(yǎng)。供養(yǎng)離慳貪。

  (四)懺悔業(yè)障

  宿世惡業(yè)皆成出離生死的障礙,因此有罪障必須懺悔。垢除障滅,諸苦自息,任修一法,皆易成就。要懺悔業(yè)障,應該發(fā)起十種心:一明信因果,二自愧自責,三怖畏惡道,四不覆瑕疵,五斷相續(xù)心,六發(fā)菩提心,七修功補過,八隨喜他善,九念阿彌陀佛如說修行凈土,十觀罪性本來空寂。懺是明白講出自己的過失錯誤,悔是改過自新,決不再犯。要勇于自我批評,且不怕別人批評,應發(fā)大慚愧心,大勇猛心,至誠懺悔,改惡遷善。至誠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懺除惡業(yè)的最好妙法,懺悔業(yè)障能離愚癡。

  (五)隨喜功德

  看見他人行善積德,弘法利生,勸人念佛等,都要贊嘆歡喜,就是隨順歡喜他人所作功德,即是隨喜功德。隨喜功德能除嫉妒,發(fā)起平等心。凈業(yè)行人要只見眾生之善,不見眾生之惡。印光大師說:“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此硕际瞧兴_,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六)請轉(zhuǎn)法輪

  轉(zhuǎn)法輪就是佛將自己悟得的實相佛理,轉(zhuǎn)至眾生心中,自覺覺他,輾轉(zhuǎn)不息,如輪常轉(zhuǎn)。請轉(zhuǎn)法輪的行愿,能除謗法障,生起慈善心。佛在世時,可請佛轉(zhuǎn)法輪,佛滅度后,也可以請懂佛法的法師大德講經(jīng)說法,代佛轉(zhuǎn)法輪。有條件的寺院、居士林、念佛堂等都應常請法師大德講經(jīng)說法,組織聽眾,提供講堂。一切菩薩聲聞無論在家眾或出家眾,只要是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人,都有弘揚佛陀正法的責任和義務,也有講經(jīng)說法的資格。勸人念佛求往生,乃至一句兩句,功德都是很大的。另外利用錄音磁帶、錄像帶、光盤、互聯(lián)網(wǎng)、刊物雜志,印贈佛經(jīng)佛書廣為流傳,都是請轉(zhuǎn)法輪。

  (七)請佛住世

  佛住世弘化,能令眾生脫離生死苦海,圓證無上菩提。有佛住世是稀有難值的,所以請佛長久住世是眾生心愿。請佛住世也是請佛法長久住世,正法久住,一切善知識都在勸請之列。念念阿彌陀佛名號,無有間斷,就是請佛住世。

  以上七愿是菩薩的愿行。以下三愿是菩薩的回向行。

  (八)常隨佛學

  常隨佛學是回向菩提的自利之行愿。常隨佛學可以提升人的生命品質(zhì),速證佛果。佛是最完美的人。學佛就是學習佛的所言所行,人佛的知見。佛是人天導師,行為的楷模,我們一定要虔心信佛,虔心永遠常隨佛學,凈業(yè)行人常隨本尊阿彌陀佛學,也向?qū)б覀兊闹T大菩薩學。無量壽如來會上諸大菩薩及賢護等十六大士,咸共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愿,我們也要恭敬學習。

  (九)恒順眾生

  對一切根性的眾生都起恭敬心、大悲心、平等心、忍辱心。不說他人過失,只看他人優(yōu)點好處。眾生是未來佛,當起恭敬心。眾生受苦,生同體大悲心,解除眾生苦難,就是解除自己的苦難,全心全意為眾生求安樂、拔苦根。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性等同不失不缺,人人平等,不起分別心。眾生對不起自己,不起瞋恨心,忍辱解冤,不起報復心。眾生歡喜,諸佛歡喜。平等饒益眾生,隨順供養(yǎng)承事,善以權(quán)智,恒順眾生根性而度脫。對迷茫眾生,導向菩提正道,對無明愚癡眾生以法施給予光明,勸人學佛念佛,讓眾生走上真正解脫之道,才是真正恒順眾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人人都實踐這一行愿,就能創(chuàng)造和睦的家庭,和諧的社會。凈業(yè)行人,往生極樂,才能圓滿成就這一行愿,在此世間,也應隨分力行。

  (十)普皆回向

  普皆回向,是將前九大行愿的善行功德,回轉(zhuǎn)趣向三處,回向?qū)嶋H,回向菩提,回向法界眾生。凈土宗的回向,正如《往生論》說:“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愿回向為首”。又說:“回向有二種相:一者往向,二者還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一切眾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彌陀如來安樂凈土。還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觀)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眾生,共向佛道。若往若還,皆為拔眾生渡生死海。故言回向為首,成就大悲心故。”我們常念的回向偈說:“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登極樂國。”普賢教我們普皆回向,就是要利益一切眾生,所作功德全部布施給眾生,舍去有所得心,舍去有所舍心而成就廣大心,大慈悲心,唯求無上菩提,速證佛果,普度一切眾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