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jīng)論 >

凈土深義【法藏法師】(十)

  我們是凡夫,在凡夫的立場看,眾生才會有你犯戒,他守戒;你是惡人,他是善人。站在佛的至高無上的智慧上看,一切眾生都是一樣的了,都是無明種子,差異性并不是很大。所以佛才能同體大悲,不會有分別,佛是這樣證悟的。所以你認(rèn)為有惡,在佛的眼中沒有惡。不是彌陀佛不能分別,而是彌陀佛證得諸法實相,徹底的畢竟空。有人說:“五逆十惡還能下品下生,我這個善人反而不能往生,太不公平了。”你認(rèn)為你是善人,他是惡人,那是你的分別,當(dāng)然你會疑惑。

  有人會問:“法師你這么一說,善惡都沒有分別了?”我這樣講的意思,并不是你就可以造惡。作為眾生來說,這當(dāng)然是明確的。“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凡夫當(dāng)然要講分別,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但是彌陀佛是徹底覺后的大圣,覺后空空是講理體,就理體來說,佛并不分別善與惡。所以佛能接引一切善惡眾生,就正是在理體上來看侍的。所以你對于善與惡,要回歸到六祖《壇經(jīng)》上說的“不思善,不思惡”而平等看待。凈土法門、彌陀本愿是了義法,我們要分別善惡,要止惡修善,可是在彌陀法門底下,一切善惡都被本愿慈光所攝。

  寶蓮香比丘尼謗佛說:“犯淫欲非障道法。”她講了此話后,女根立刻出火,大地裂開,現(xiàn)身下地獄。她為什么不求懺悔、不求往生呢?首先是那一剎那來得太急太快,她身邊沒有善知識嘛!其次是她缺少《彌陀經(jīng)》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她一直未栽培福德、因緣,沒有遇到善知識講凈土法門,結(jié)果就深陷地獄了。更何況凈土法門難值難遇,累劫見過佛的人,才能聽聞到這個法門,才能聽聞后生歡喜心。

  如果深陷地獄,又一念至心的念佛,火焰能否化成清涼呢?當(dāng)然是的,這有公案可循。不但你化成清涼,在你旁邊同樣在地獄沸湯里被煮的人,只要聽到南無阿彌陀佛圣號,一入耳根,全部火焰就化成蓮池,人當(dāng)下就浮在蓮花上面。小鬼立刻跑去報告,閻羅王說:“那沒有辦法,那是彌陀大愿,他們將被接引走了。”這樣地獄一下全空了。妙境長老曾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太容易了。”是啊!只要在地獄中,用麥克風(fēng)大聲喊南無阿彌陀佛,讓彼處所有眾生聽到,他們一念仰信彌陀本愿,剎那佛心充滿地獄,依據(jù)唯心所現(xiàn)的道理,地獄相滅,一下全空了。要地獄空并不難,不過要將眾生度盡才難!

  為什么會那樣呢?因為在那樣極度痛苦的環(huán)境下,只要你聽到彌陀圣號,你的心靈能夠領(lǐng)受,這就是大善根。那深心的仰信、悲戀正是眾生往生的契機(jī)。這也最能彰顯彌陀佛深奧不可思議的功德。

  問:有位居士菩薩戒,與媳婦相處不來,常常怒罵咀咒,現(xiàn)在她長了喉癌,唯一的兒子又出車禍死了,這位居士平常也念佛,現(xiàn)在卻怪菩薩不保佑,她這樣子的念佛,功德怎樣評價?

  答:念佛功德不可思議,現(xiàn)身的果報也不可思議,只是反應(yīng)出來的時間有速有遲。念佛還是功不唐捐。她邊念佛邊罵人,這樣念佛功德會遲一點發(fā)芽,因為她罵人的嗔心強(qiáng)烈嘛!她罵人一定臉紅脖子粗,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好象一句話要把別人罵死。所以祖師說:“眾生造惡時,勇猛精進(jìn),念佛時畏畏縮縮。”但是不要懷疑念佛的功德。

  就是現(xiàn)在她開始謗佛了,造惡有眷屬的惡,造了一個惡,又產(chǎn)生下一個惡,容易讓她斷善根,所以光念佛不懂道理也不行呀!有人念佛七弄八弄念到毗盧遮那佛去了,他的師父、師公也沒有這樣念,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沒有人這樣念的。所以懺公聽了搖搖頭說:“唉!念佛還是需要懂點道理。”念佛功德如何評判?對此你不要懷疑,她的念佛還是有功德的。她可能在謗佛,那都是分別計算的,惡有惡的果報,善有善的果報。既然她愿意念佛,只要她“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還是可以往生。彌陀佛已把往生最簡單的條件——信心,告訴一切眾生,他只怕眾生不往生,不會再設(shè)一個門檻。因此只要眾生愿意念佛,我們就應(yīng)該贊嘆他,不管他多惡、多懶散,眾生業(yè)力不可思議。

  問:出家人貪、嗔、癡具足,自贊毀他,互相誹謗、斗爭,如此心態(tài)念佛能否往生?

  答:這種人倒也很難得,一方面造惡,一方面還愿意求往生。這種人基本上是有善根的。何以故?他能造惡,又能念佛。嘿!念佛很不容易呢!要有清凈心,才能念得下去。這種人很怪,一邊很猛烈的造惡,一邊又無慚愧的念佛。讓我說,只要他“欲生我國,至心信樂”,只要他不要罵到正法上去,不誹謗正法,不造五逆,還是可以往生。

  你會說:“法師你這么說,是不是太寬容了?要是這樣,任何出家人都可以造惡而不怕了。”話不能這么說,彌陀本愿沒有所謂寬容不寬容,他把往生最簡易的條件教給一切眾生,他只怕眾生不往生。你大概想這樣嚇唬他:“你這樣造惡,再這樣罵人,你不能往生哦!”這大可不必,你可以用另外的道理去引導(dǎo)他。他既然能夠念佛,你還是要贊嘆他,不管他多惡。

  如此心態(tài)能否往生?你是指這樣心態(tài)很惡,還在斗爭堅固。其實兩個小孩整天見面就打架,可是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兒子。有兩個兄弟打架打得不是你死,便是我活,他們的父母只是把他們拉開,罵一罵,罰個跪,還是承認(rèn)他們是自己的兒子嘛!世間人尚且如此,何況是佛?

  他們兩個兄弟就是斗得不可開交,互相誹謗,可能是過去的惡緣。你看提婆達(dá)多,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犯五逆罪,又叫阿阇世王子去把他爸爸干掉,再去殺他媽媽,誰都說他下地獄?墒亲屗腥说蒲坨R,釋迦佛卻在法華會上給他受記成佛,所以說往生業(yè)力不可思議,佛法愿力不可思議,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僧團(tuán)里誰打架,誰怎么樣,如幻如化的看待這些,不要過于認(rèn)真。你看他兩人今天罵得水火不容,可是過兩天哥倆又好了。誰能知道呢?但是我們可以這樣勸他:“唉呀!你這樣心能平和嗎?這樣念佛會給人家笑話呀!你這么恨他,萬一臨終不湊巧他一現(xiàn)前,那你不能往生怎么辦?”你可以拿這個來唬他。

  問:僧團(tuán)里面有人不守公約,心懷諂曲,好象也念佛求往生,如果這種人心態(tài)不改,是不是不易往生?

  答:對!這種人倒是不易往生,這種人不是造惡,而是內(nèi)心諂曲,當(dāng)然也會對彌陀佛內(nèi)心諂曲。或是過度的小雞肚腸,不自信,只追求討好別人,而不是念念投歸阿彌陀佛的攝受。老是在虛無之事上面爭奪,在臨終時還想這些事:“唉呀!我的僧服怎么辦?我的袈裟怎么辦?我的錢又怎么辦呢?”老想這些,不想彌陀佛,這種心態(tài)有些危險。這種心態(tài)對于往生的確是個障礙,這是他的性格問題。剛剛說的那兩個人是惡緣問題,他們本性沒有這么糟,而是惡緣現(xiàn)前。可是如果是你的性格,那就很麻煩。你對一切很諂曲,彎彎曲曲不直心,那你對彌陀佛就可能一直無法契入。

  有一位章能法師,在家時當(dāng)流氓,成天打架滋事。后來夢中有人讓他出家,他又遇到廣欽老和尚也讓他出家,結(jié)果迷迷糊糊出家了。昨天還在喝酒吃肉,今天就被剃度。理了光頭,穿上僧衣,走起路來還是一付流氓樣。別人跟他講:“你已出家了。”“哦!出家了。”這才搞清楚。他沒有文化,聽說拜《法華經(jīng)》可以開智慧,他就要拜經(jīng)。可是經(jīng)上的字不會讀,去問師父,那位師父給他泄氣,訓(xùn)了幾句趕他走,他捂著鼻子回來就哭了,還是硬著頭皮照常拜,經(jīng)還沒有拜到一半,就開始明白經(jīng)文的道理。拜到三分之二的時候,經(jīng)上就生出很多舍利子,放在手里玩,一掉地下不見了。后來他三步一拜修苦行,就有感應(yīng)。今后只要他發(fā)愿往生,就能往生。這種人很值得贊嘆,懺公很贊嘆他。

  問:念佛法門平常怎么用功?臨終時容易起顛倒心,怎么樣去預(yù)防呢?

  答:這是兩件事,傳統(tǒng)的中國凈土宗告訴你平常修諸功德、植眾德本,念佛一心不亂。這當(dāng)然是對的,不過我加深這個說法,就是念佛的時候要“帶理念佛”。就是平時要多了解凈土法門的真實意義,體會彌陀佛的本愿,尤其是要體會十八愿,這樣把十八愿跟二十愿合并起來修。念佛之前,思維一下,自己為什么要往生?彌陀佛本愿為什么是大乘法門?為什么是大乘的真實之教?為什么彌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議?

  為什么說愿力不可議?你想一想,你們當(dāng)中在這里出家的或是在別處出家到這里參學(xué)的,你們愿意在此修學(xué),雖然跟悟光師沒有關(guān)系,各人的因果各人了,表面上看好象是這樣。可是如果沒有悟光師當(dāng)時發(fā)愿,在這里蓋廟住下去,你們就是想修學(xué)也兜不攏,所以雖然各人的因果各人了,不過還是跟某人的發(fā)愿有關(guān)系。道觀師從遙遠(yuǎn)的竹南來到這里,但是如果這里沒有人發(fā)愿請人講經(jīng),他就是發(fā)愿要來也沒有用?梢娔銈兘裉煸谶@里聽講經(jīng),就受到別人愿力的籠罩了。

  假如這位尼師是位大比丘,他的哥哥是總統(tǒng),道觀師要來的時候,他讓他哥哥派個汽車或者派個直升飛機(jī)把道觀師送過來,那么道觀師就在這位大比丘的愿力籠罩底下,來的更快。我們再接著想,這位大比丘就是法藏菩薩前身,現(xiàn)在是彌陀佛,具足無量功德,那么只要你愿意來,他就讓你一下子就來了。就這么簡單。所以你不要覺得彌陀愿力他是他,我是我,他怎么攝受我?愿力又看不到,也拿不到,我怎么能一念就往生呢?上面的比喻就是說明看起來悟光師和你沒有關(guān)系,她有什么愿力可以攝受我呢?其實今天你已經(jīng)在她的愿力攝受之中了。將這種道理推而廣之,就容易理解愿力本來就能攝受人的。

  我們一般把愿力想成是虛無飄渺的事,其實它本來就是存在的,世間的凡夫都有這樣大的愿力,何況法藏菩薩歷劫勤苦修行,就象《法華經(jīng)》上釋迦佛描述的那樣,每一顆微塵都是法藏菩薩用他的血肉和愿力編織出來的。你我踏在他愿力的國土上面,所以他的慈光、愿光時時照攝我們,只要你愿意,彌陀佛自然就攝受你了。

  可是有人就是不能往生,我打一個簡單比方,太陽光照耀在大地上,它毫無私心,平等普照,可是有人不走出房子,陽光就永遠(yuǎn)照不到他。到底是陽光有偏袒呢?還是各人有愚癡、聰明的差別呢?佛的慈光當(dāng)然普遍照耀一切眾生,然而眾生有愿、有不愿,有敢領(lǐng)受與不敢領(lǐng)受的差別。

  平常怎么能夠保證臨命終時正念不失,我說過平時“帶理念佛”的方法。當(dāng)然如果你信愿堅固、專心一意的念佛,那也不會有問題。另外一種是思維啟發(fā)你那種大喜充遍身的信心,徹底的導(dǎo)向彌陀本愿?墒怯腥苏f這樣只有彌陀的愿力,沒有自力,這怎么可能?我說過愿力不可思,這是第一。第二,這個沒有自力的說法也不對。我問你:“你去思維彌陀本愿,然后領(lǐng)受彌陀本愿,那不是你的自力嗎?”我說徹底導(dǎo)歸他力,可是那個導(dǎo)歸的力量還是你的呀!就好像陽光普照,可是走出去讓陽光照曬的還是你自己嘛!所以怎么樣保證臨終不起顛倒,正念不失,平常要帶理念佛。

  問:經(jīng)上說念佛人,無量諸佛菩薩來護(hù)念,所以念佛的人不會有冤親債主來搗亂,也不會有意外災(zāi)害,也不會生重病,是不是這樣?

  答:理論上說,一句佛號,諸根具足。若“聞我名字,……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覺。”聞一句佛號,具足無量的功德,但是只有你能深入理解大乘佛法、彌陀本愿,得到“大喜充遍身”的那種大喜,才會有這種力量,才能迅速地在當(dāng)生或來生改變你的身心結(jié)構(gòu)。然而一般人總是恍恍惚惚的,念佛還帶有偷心,對佛法還是不懂、不太信、懷疑,甚至還在造業(yè)。這樣在惡緣尚未消除時,念佛雖然可以種善根,但是業(yè)障的力量還太大,自己懺悔修行還不能將業(yè)障轉(zhuǎn)過來時,當(dāng)然還是要隨業(yè)受報。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說念佛沒用,它仍然會使你今生重報轉(zhuǎn)輕,遠(yuǎn)報轉(zhuǎn)近,惡報轉(zhuǎn)善。我們常說念觀世音菩薩神咒、大悲咒,一切所求皆能滿足,唯除不善與不信,《大悲陀羅尼經(jīng)》上是這樣說的。很多人參加大悲懺,求到最后沒有效果,這就是他的信心不堅固嘛!你不能說佛法無效哦!

  問:有人出家受具足戒,在學(xué)習(xí)坐禪時得了癌癥往生了。有人說那是他出家的因緣,是不是出家才得這種病?

  答:怎么是出家才得這種病呢?我講兩個公案來說明。過去有一位王子,極度的揮霍玩樂,一位婆羅門對他講,“你再過七天就要死翹翹,死翹翹之后,因為你的福德都被你用得光光的,你要下地獄去了。”他很害怕,跑去找迦葉佛求救,迦葉佛說:“好吧!你去受八關(guān)齋戒。”他剩下七天生命,還舍不得去,又玩了六天,到第六天傍晚才跑到寺院里受八關(guān)齋戒。一日一夜,受完戒就死了。其實他后升到天上修行去了。

  另一個公案是說一個老年人年老得子,非常高興。他供養(yǎng)一位尊者,那位尊者對他說:“你供養(yǎng)我,有什么祈求嗎?”老人說:“我年紀(jì)大了,我希望能老年生活過得好一點。”尊者說:“好吧!你把你兒子抱過來。”尊者抱過他的兒子,一下子扔到河里溺死了。那位老人說:“我供養(yǎng)你這位尊者,你還問我要什么好處,我竟然把我的兒子溺死了。這算什么呢?”他簡直要殺掉那位尊者。那位尊者說:“你別急,稍等一會兒。”那條河里冒出一團(tuán)黑煙,對老人說:“你還不趕快頂禮尊者,要不是尊者替你說情,我就是要來害你,要你晚年生活痛苦不堪,我是你前世的仇人,我投胎到你家是來報仇的。因為你供養(yǎng)尊者,尊者幫助你,為你解怨釋結(jié)了。”

  各位,禍福難測呀!世間常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是世間人的宿命論,可是對佛教徒來說,是福是禍唯心造。所以,他今天發(fā)心出家,表面上看,出家后得了癌癥,這一定是過去有不可思議的因緣,不要隨便的評論說:“出家好倒霉哦!不出家沒事,一出家就得病死。”他就是這一世有一個大的惡緣,可能他早該死,可是這大惡緣必須等它完全消除掉了,才能壽終。但是出家功德殊勝,所以不讓他再受那么多苦,立刻得癌癥結(jié)束生命,換另外一期新生命好好修行。在歷史公案里講這種情況的有很多很多,唉!眾生業(yè)力不可思議!

  問:第十八愿只說到“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便能往生,難道不需要發(fā)菩提心嗎?

  答:第一、至心信樂本身就是菩提心的一種;第二,他能夠至心信樂也是他帶理念佛的結(jié)果。他理解大乘佛法,懂得大乘佛法的徹底方便。因而他當(dāng)下能夠至心信樂。所以至心信樂并不是表面上喜歡而已,它是有理證的。不過也有一種人完全不懂得道理,也能夠至心信樂,表示他過去有善根、福德、因緣。盡管他眼前不懂得什么是菩提心,可是他已經(jīng)冥合了菩提心。為什么?因為彌陀佛的本愿會引導(dǎo)他到極樂世界之后發(fā)菩提心。

  但是在三輩往生當(dāng)中的下輩往生是十八愿所攝,也是要發(fā)菩提心的呀!是的,那是指修十八愿的最高價位也要發(fā)菩提心的。萬一沒發(fā)呢?譬如下品下生臨命終時,地獄相現(xiàn)前,他怕都怕死了,能念佛就很不容易了,還能叫他發(fā)菩提心嗎?他照樣能夠被攝受往生。

  也有人說發(fā)菩提心是往生極樂世界的重要資糧,這個說法其實應(yīng)該檢別,不盡然如此。我們可以說發(fā)了菩提心可以保證上品生,但是不一定是上品上生,這要看你發(fā)的多不多,證的深不深來分上生、中生、下生。但是如果你不發(fā)菩提心,仍然可以往生,不過品位在中品以下而已。因為是否能夠往生是在于信愿的有無,不在于菩提心有無。雖然信和愿很容易帶有菩提心,然而萬一你不帶菩提心,一樣可以往生,這就是彌陀愿力不可思議。

  問:什么叫泛修行論?為什么說“泛修行論”是錯誤的?

  答:在我們中國人中間,其實不單在中國人,在人類修行方面一向都有這種“泛修行論”的觀念。如果說這個人是個老修行,就認(rèn)為他說的都對。舉個最實際的例子,假使一個人死后燒出了一些舍利子來,一般人是認(rèn)為他有道德、很有修行,證明他生前的一切做法,一切說法都符合佛法,這種看法就是“泛修行論”。這種觀念當(dāng)然是十分荒謬的。

  第一、一個造五逆十惡的人,臨終懺悔念佛,也能下品下生,往生極樂,乃至于“但覺法師語,盡皆得往生。”甚至于一條狗、一只貓假如宿世有善根,在因緣會合時,也能往生。據(jù)說佛光山有一條狗也能燒出舍利子來。眾生都有佛性嘛!也有那些老人一輩子沒有皈依,臨終時才聽聞佛法,死了以后照樣燒出舍利子,我們能說他一生所做的都合乎佛法嗎?

  第二、佛法太深了,眾生太愚癡了,常常有人過去有一些善根,今生能夠?qū)嵭?可是由于佛法的博大精深,他有少分的實修,就以為他可以代表所有佛法的真理,這種觀念是會害死人的。我們看自古以來有不少這樣的修行人,他因為自己有修,又少有所證,可是他又不知道自己證悟的階位如何,就把他所修、所行、所知、所解拿來解釋一切的佛法。旁邊的人認(rèn)為他有修有證,他所說的都不會錯,這叫依人不依教,也叫依人不依法。我們要講“依法不依人”,不依人不是單指沒有修行的人,也包括有修行的人。一切有修行的人都可能對佛法的某些部分不懂,或是知見不正確。下面舉一個最明顯的例證。

  佛滅度之后一百年,戒律分割為五部律。這五部律的開山祖師都是阿羅漢(即使燒出舍利子,并不能證明他是阿羅漢),阿羅漢號稱無諍,可是對法的看法,仍然有歧見?梢姲⒘_漢在佛的智慧下,仍然有迷惑。更何況今天稍有修行的人,當(dāng)然他對佛法有所迷惑,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他有點修證,就肯定認(rèn)為他說的都對。這種依人不依法的泛修行論,害死佛教了。

  中國的佛教常常被人譏笑有祖師法,有家廟法,有家法而沒有佛法,師父說的都對,可是偏偏忘記了佛法。有人就這么糊涂。有人在臺灣訪問了一些道場,提出男女眾共住道場是違背戒律的。他們回答說:“我們老師父是這么說的,男女相是假相,我們應(yīng)該在男女相中修無相。”可是釋迦佛沒有這么說,所有的祖師也沒有這么說,他們的師父敢這么說,他們就拿著他們師父的話把釋迦老子推掉了,把所有的祖師大德推掉了,把戒經(jīng)完全否定了。因為他師父有修行,所以他師父都對,他師父最高、最大、比釋迦佛還要了不起。

  象這樣的“泛修行論”常?梢砸姷健“呀!他燒出了舍利啦!”“唉呀!他知道我心中在想什么哪!”“他能飛啊!”“他是開悟了的啊!他的話都要聽啊!不能懷疑啊!”佛法不可思議,一個人稍有修行,或者稍有感應(yīng),那不過是佛法大海中的一滴水珠而已。眾生愚癡,以少為足,就象我們常說的“尊瓦礫如金玉,敬獼猴如帝室”,把那個碎石頭、破瓦礫尊崇得象金玉一樣。對在樹上跳來跳去的獼猴敬重的象對天神一樣,這不是愚癡嗎?看到有人稍有一點“修行”,稍有一點“感應(yīng)”,就認(rèn)為他代表一切佛法的真理,連釋迦佛親口宣說的佛法都不要了,其后果不就是使佛法逐步的被扭曲、被偷換,一點點的變質(zhì)而最終毀滅嗎?

  凈土法門是特異法門,它有彌陀佛的大愿攝受,乃至于一條狗因為過去有善根、因緣,往生以后照樣可以燒出舍利,這是不可思議的彌陀本愿攝受的結(jié)果。甚至于五逆十惡的人也可以往生。當(dāng)然我們沒有說這種有修行的人是惡人,我們只是說這種“泛修行論”的不可取。既然此人是一個善人,而且又好樂修行,那么蒙佛接引,燒出一些舍利子來,不是很平常普通的事嗎?何必去搞惡性膨脹,把他捧得那么高,甚至比釋迦佛還高呢?

  西藏有位喇嘛后來去了美國,在天華書店出過一本書,他講了這樣一句話,真是肺腑之言。他說一個修行人,尤其是大修人,名利財色迷惑不了他,可是有一件事容易迷惑他——自以為有修行的修“慢”。我想你們大概不會有修“慢”,因為你們還不知道怎么修嘛!現(xiàn)在還是很謙虛的?墒悄囊惶熳屇銈円姺稹⒁姽、見花的時候,那就可能不一樣了。一個修行人,因為他的親證,讓誤解為證得了什么了,這是一種“慢心”,這種“慢心”很難除去,他以為他能為眾生做什么了,他能代替諸佛說法了。他以為他應(yīng)該行慈悲,為眾生做這個做那個,甚至要超出他的能力范圍來做事,那就是著魔了。所以戒律上訂上有增上慢。修行人要是有了增上慢,就會走到糟糕的地方去。

  佛陀告誡我們要依法不依人,這個不依人是指有修行的人。有修行的人敗壞佛法比不修行的人更加厲害。因為他所知多嘛!他的信眾多嘛!如果他在扭曲佛法、否定佛法、你不知道嘛!有些地方的凈土行者就是這樣,佛經(jīng)上怎么說的他們不知道,祖師們怎么說的他們不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的師父是怎么說的,他們把他們的師父的話當(dāng)成了真正的全部佛法,這就是泛修行論造成的嚴(yán)重的依人不依法。這種現(xiàn)象很可悲,很可怕。

  我再舉一個眼前的例子,對于廣欽老和尚的修行成就,沒有人敢懷疑?墒墙裉焖z留下來的道場道風(fēng),連懺公都要有一點點話要說了。懺公說念佛還是要聽點經(jīng),懂一點佛法的道理。那我們能說廣欽老和尚這么有修有證,所以傳下來的脈都對嗎?廣欽老和尚在承天寺曾經(jīng)有男女眾共住的時候,懺公雖然并未批評,但是曾竭力勸請老和尚蓋專屬女眾的道場?梢蕴拱赘嬖V各位,其實老和尚之所以在六黽蓋女眾道場,就是因為懺公勸請的關(guān)系。我們能不能這么說:廣欽老和尚修行時,男女眾共住道場,因此我們也可以這么做。這樣說法對嗎?

  連釋迦佛都這么說:我說過的法你都可以思維、懷疑。除非大乘法,你要用你的善根去領(lǐng)受,因為對佛說的大乘法,你是無法思維的。這里說的是佛說的大乘法,不是別人說的大乘法。別人說的“大乘法”,當(dāng)然你還是要經(jīng)過思維去領(lǐng)受。所以佛陀在說法時,告訴大家不要對人產(chǎn)生權(quán)威的看法。我們今天來給大家介紹凈土法門,不過是給你們一個參考,不信就算了。我沒有以權(quán)威自居,我不敢也沒有能耐以權(quán)威自居。我在談“泛修行論”這個問題時無意去貶低或是批評哪個人,只是說明我們不要“泛修行論”。

  你們昨天不是提出了一個例子,說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死后舌頭燒不壞嗎?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他是發(fā)愿要做證明:“如果我翻譯的經(jīng)沒有錯,我死后舌頭不會燒壞。”所以他的舌頭在火化中燒不壞,是隨著他的愿而顯示的感應(yīng)。他并沒有說以此來證明他很有修行呀!他沒有完全修梵行,他娶了妻子,有非梵行的行為。他只是要將這一件事來證明他翻譯的經(jīng)沒有翻錯。希望大家了解這個意思。

  問:有人說研究這部經(jīng)、這部論,今世研究不完來世可以繼續(xù)研究,真的是如此嗎?

  答:是真的如此,沒有錯。因為他好樂這部經(jīng)論,臨死也放不下。如果他生前沒有造很多惡業(yè),來世還會做人,由于宿緣所牽,他又來研究這部經(jīng)論了,不過他也就死在這部經(jīng)論上面了。如果有人這么說:“我們要跟師父一起發(fā)心,累劫在娑婆世界度眾生。”大家也都同意這樣發(fā)心,結(jié)果果真都來了,可是有人就換成了四只腳,跟著師父跑來跑去。所以跟師父一起發(fā)心,要看自己的功夫怎么樣嘛?師父說不定是大菩薩,你跟師父一起發(fā)心,那就有一點不自量力了。

  研究經(jīng)論是要你早一點成佛度眾生,可是你卻只是為了研究這部經(jīng)論,不愿往生,不愿成就。這好象你坐飛機(jī)到美國去,到達(dá)以后本應(yīng)該下機(jī)辦事,結(jié)果你看到飛機(jī)上太美了,空中小姐那么親切,到了美國,我不下飛機(jī),我要繼續(xù)在飛機(jī)上坐下去,這不是過了河又背起船嗎?這不是無聊、愚蠢嗎?研究經(jīng)論的目的是幫助你往生,往生的時間到了就往生去,一到極樂世界,有諸佛給你說法,你是一聞百悟乃至千悟,干嗎還要留在娑婆研究經(jīng)論,聽法師們講經(jīng)說法,那有什么用處呢?這種執(zhí)著真是可憐呀!

  問:儒家講:“未知生,焉知死?”佛教對此的看法怎么樣?

  答:你提問的意思大概是生都搞不好,還去管往生的事情干什么?“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是孔子說的?鬃邮蔷垂砩穸h(yuǎn)之。他不談鬼神的問題,他只談今生,不談過去,不談未來生,總之,他不談眼前看不到、思維想不到的事情。

  可是,在佛教來說,人生是在輪回當(dāng)中,因此,“生”與“死”其實沒有差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是死的結(jié)果,死是生的開始,一切生命在出生之后,即一步步走向死亡,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生、死事實上是同一體的。透過佛教這種寬闊的生命理念,佛弟子從來就不只是贊嘆“生命是很美妙”而已,其實“死亡也很美好”啊!因為死亡還是生命的另外一種形式!在大乘佛教的究竟理念里頭,生命根本沒有“生”與“死”這回事,整個生命只是個不斷的流程。我們應(yīng)注重的是:生命在整個流程中,應(yīng)當(dāng)如何安置,而凈土法門正是在教導(dǎo)一切眾生,如何自我安置好這個生命的流程。

  所以有些人說:我們助念,度死也要度生,這是方便善巧的說法,度生即是度死,哪里有生與死的差別,你死了就去投胎了嘛!下一世只是這一世的延續(xù)而已。為什么要講高調(diào)說:我度死更要度生,不必要那樣講法,那是善巧方便度眾生,可以這樣說,不要被人家舌根騙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