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三

  【譯文

  又次,在聚集的物類中,本沒有實體的由極微構(gòu)造物類的過程存在。物類從自己的種子生成的時候,就有所謂的聚集相同時顯現(xiàn),有的體量細小,有的體量中等,有的體量碩大。而且,這并非是由極微集合成聚集相的物類,只是人們憑藉覺悟智慧分析各種物達到不可再細分的微小量的邊際,并在思量識別這微小量的邊際時借用極微的名詞來稱呼它。

  而且,聚集的物類有空間方角處所及其顯現(xiàn),極微也有空間方角處所及其顯現(xiàn),然而聚集的物類雖然可以細分,極微就不能再細分。為什么呢?因為極微就是物類細分的結(jié)果,它歸聚集成的物類所有,并非極微還可以分析出其他更細小的極微,所以極微就不能再細分。

  而且,極微與極微聚集的物類不相離的義蘊有二種,一是同處不相離,即世界基本元素極微與由世界基本元素極微聚集的物類在處所方式上是同一不相離的,意指世界基本元素與色、香、味、觸等,在不存在感官的主體外物質(zhì)器世間生成沒有感官的聚集物類,在存在感官的主體內(nèi)生成具有執(zhí)受性的感知功能的聚集物,這就叫同處不相離。二是和雜不相離,意指這些世界基本元素和那些基本元素的極微,聚集生成不同物然后相結(jié)合,它們與這些相結(jié)合的物類在處所方式上同一不相離,這就名為和雜不相離。

  而且,這和雜不相離的結(jié)合物,各種物全面緊密的結(jié)合,應當知道這如同將各種物,同石磨磨成粉末,然后混合起來用水調(diào)勻,使它們密合互不相離;不是像把許多胡麻、綠豆、粟米、稗子混合在一起那樣。

  而且,一切被構(gòu)造的物類,都就其本體依居世界基本元素的處所,它們的體量不會超過世界基本元素;乃至世界基本元素存在的處所,各種被構(gòu)造的物類也就此作為存在的處所。由于這些因緣,就說被構(gòu)造的物類依賴世界基本元素;根據(jù)這道理,就說眾生世界基本元素的名是大種——由于是大種,所以它們的本性周遍廣大,它們作為種,能造生物類。

  【原典

  復次,于色聚中,曾無極微生①。若從自種生時,唯聚集生②,或細,或中,或大。又非極徽集成色聚,但由覺慧③分析諸色極量邊際④,分別假立以為極徽⑤。

  又色聚亦有方分⑥,極微亦有方分,然色聚有分非極微⑦。何以故?由極徽即是分⑧,此是聚色所有⑨,非極微復有余極微⑩,是故極微非有分。

  又不相離⑾有二種:一同處不相離⑿,謂大種極微與色、香、味、觸等,于無根處⒀有離根者⒁,于有根處⒂有有根者⒃,是名同處不相離。二和雜不相離⒄,謂即此大種極微與余聚集能造所造色處俱⒅故,是名和雜不相離。

  又此徧滿聚色⒆,應知如種種物⒇,石磨為末,以水和合(21),互不相離,非如胡麻、綠豆、粟、稗等眾(22)。

  又一切所造色,皆即依止大種處,不過大種處量(23)乃至大種所據(jù)處所,諸所造色還即據(jù)此。由此因緣,說所造色依于大種;即以此義,說諸大種名為大種——由此大種,其性大(24)故,為種生故。

  【注釋

  ①于色聚中,曾無極微生:佛家各宗派對物類由極微聚的表述上大體相同,但在極微是否實有,是否存在著極微積聚成物類的實際過程問題上則意見殊異。

  一種是以說一切有部為代表的小乘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極微是實有的,但卻并非眼見的現(xiàn)實現(xiàn)象,只能憑藉智慧逐漸分析到最極位。大乘評價這種極微觀不過是假極微。

  一種是以瑜伽行派為代表的大乘觀點,他們認為極微不是實有的,一切物類不過是阿賴耶識的種子變現(xiàn),識變時物類也隨著變量,并不存在什么由極微積集成可見粗物的過程。但是這派學者為了破除我執(zhí)的戲論和分析空觀,也借用極微概念,他們藉智慧的想象將可見的粗色漸次分析到不可析位(若再分析即不再成其為色而成其為空),于是藉極微來稱呼它,并說極微是色邊際,然而仍有方所現(xiàn)相。本論持瑜伽行派思想,但也揉入了小乘的說法。

  ②若從自種生時,唯聚集生:意思是物類只是隨著種子的萌發(fā)而生長成,長大所顯現(xiàn)的物相本身就是聚集相,即所謂「唯聚集生」;并不是由實體的極微集合成物類。

 、塾X慧:覺悟的智慧,即佛家倡導的觀悟真理所具有的智慧。

 、芊治鲋T色極量邊際:分析各種物達到不可再細分的微小量的邊際。

  ⑤分別假立以為極微:具有思量識別能力的智慧,借極微的名字命名所分析的物的極量邊際。假立,借以立名。

 、薹椒郑嚎臻g方角處所及其顯現(xiàn)。

 、呱塾蟹址菢O微:聚集相的物類雖然可以分析,但分析成的極細小物的極微卻不能再分析。非極微,非極微有分。

 、鄻O微即是分:極微就是色聚的分析結(jié)果。此句的意思不能理解為「極微就是有分」 。

  ⑨此是聚色所有:極微是聚色所有。色聚本意是極微聚集,所以能分析成極微,極微為聚色所有。

 、夥菢O微復有余極微:佛家說極微的涵義就是無分,即不能再往細分析;另外,極微不存在聚義,即極微不是由其他什么更極微聚成,否則極微就非是極微。

 、喜幌嚯x:指極微與聚色不相離。這是在極微聚成聚色的命題基礎上,更進一步推闡其中的義蘊。

  ⑿同處不相離:指大種極微與由大種極微所聚集的物類的處所方式是同一而不相舍離的。佛家認為物類是可以分析為四大種的,四大種又是可以分析為極微的,不同的物類是由大種極微的各種不同的結(jié)合方式聚集成的。

  ⒀無根處:主體外的自然器世間處所。器世間稱為無根,因為它不像眾生體內(nèi)一樣具有執(zhí)受陸的能生識的感官,即根。

 、译x根者:在無根處所聚集的色,稱為離根者,即離感覺器官的聚色。

 、佑懈帲褐黧w內(nèi)的處所。眾生體內(nèi)的處所是有執(zhí)受性的能生識的感官所在。

 、杂杏懈撸壕哂凶鳛楦杏X器官而存在的聚色。有根者,在有根處所聚集的色。所謂離根者、有根者與前面講述的內(nèi)外大種相呼應。

 、蘸碗s不相離:意指構(gòu)成不同物的大種極微聚集成不同物互相結(jié)合,大種極微與這些物的結(jié)合體的處所方式同一而不相舍離。和雜,不同物結(jié)合。

 、执舜蠓N極微輿余聚集能造所造色處俱:這些大種和那些大種的極微,它們聚集生成不同物然后相結(jié)合,并與這些相結(jié)合的不同物處所方式同一。

  ⒆此徧滿聚色:這和雜的全相密合的聚集物。此,指和雜不相離的。徧滿,指不同物結(jié)合緊密全面。

 、胤N種物:指結(jié)合物中的各種不同的物成分。

  (21)石磨為末,以水和合:用石磨將不同的物磨成粉末,然后相混用水調(diào)合。比喻物的和雜不相離的性狀。

  (22)非如胡麻、綠豆、粟、稗等眾:這些類顆粒物混在一起,并不是密和不分的,比喻非和雜不相離現(xiàn)象。

  (23)不過大種處量:被構(gòu)造的物類不會超過世界構(gòu)成基本元素處所的大小或體量。這是說明世界構(gòu)成基本元素與被構(gòu)造物類的體量同一。

  (24)其性大:是說大種可以作為一切物類的基本元素,沒有物不依憑大種而存在。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