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心經(jīng) >

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jǐn)?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jǐn)?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第三講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xué)習(x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前面兩節(jié)課,我們從五個方面,對這部經(jīng)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們來正述經(jīng)文。一般經(jīng)文,前面有序分,后面有流通分。序分就是經(jīng)的開端、六種成就和譯經(jīng)的發(fā)起因緣,流通分就是經(jīng)文的結(jié)尾: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去。而我們今天讀到的這個《心經(jīng)》,為什么沒有序分和流通分,只有正宗分呢?因?yàn)椤缎慕?jīng)》是從《大般若經(jīng)》里面節(jié)選出來的,所以序分和流通分都被省略掉了,沒有采用一般經(jīng)文的格式,但是對經(jīng)的義理方面,沒有絲毫的影響。

  在《心經(jīng)》的七種譯本中,除了玄奘法師和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本,其他的五種譯本都具足了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比如唐代的般若共利言的譯本中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爾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xu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于是,觀自在菩薩說出了這部《心經(jīng)》。這段經(jīng)中,世尊入于廣大甚深三昧,就像拈花微笑的公案一樣,這里也是這樣,世尊也是無聲說法,當(dāng)機(jī)者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并不是不懂,而是要為眾生闡繹大法,所以去祈請觀世音菩薩來講解。正如俗話所說,要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觀世音菩薩(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化現(xiàn)),早已位超等覺,離諸苦厄。這就像兩位大學(xué)教授相互配合著講課一樣,世尊入甚深三昧,給大家做示范,另一位旁邊在做講解,觀世音菩薩講解如何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在經(jīng)的后面,釋迦如來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那由此看來,《心經(jīng)》應(yīng)該是世尊和觀世音菩薩共說,菩薩說即是佛說。我們今天用的這個譯本,沒有這首尾兩段,非常的簡潔,從短篇經(jīng)典來看,這樣更能受大家的歡迎。

  下面我們來看經(jīng)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yùn)皆空。度一切苦厄。這開頭的四句經(jīng)文,就是《心經(jīng)》的總綱,《心經(jīng)》的一切義理,乃至整個佛法的義理,都包括在這四句之內(nèi)了,下面的經(jīng)文都是闡述、描繪、分解這四句的無量含義。而第一句,觀自在菩薩,更是這四句的綱中之綱,單單這一句,就能包括六百卷的《大般若經(jīng)》。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因?yàn)橛^就是觀照,我們前面講過了,做一切功夫都離不開觀照,三藏十二部經(jīng)文都離不開觀照,所以它能總賅一切法。

  我們先看第一句觀自在菩薩,可能有人會問了,觀自在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兩位菩薩嗎?不是的,觀世音菩薩就是觀自在菩薩,因?yàn)楸矸ú煌,所以這里用的名號不同,但是都是一位菩薩。觀世音菩薩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是因中自利的修行功夫;第二是果上利他度生的大用。

  我們先來解釋因中自利。這位大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從耳根圓通修起。他在海島上,聽聞海潮漲落的聲音,追問能聽到聲音的是誰?那這個聽不到聲音的又是誰?這就是用耳根來聽海潮音,因而證圓滿菩提的這種修證方法。人們往往認(rèn)為,聽到了這個聲音就是有聞,就是聽到了;而沒有聽到聲音的時候就是無聞,沒有聽到。其實(shí)有聲音的時候你聽到了聲音,沒有聲音的時候也是聽到了聲音,聽到的是寂靜,聽到的是沒有聲音。如果你沒有聽到,那怎么會知道沒有聲音呢?怎么會知道是一片寂靜呢?就像我們大家在看東西,我們的眼睛看見東西了,就說是見到了,那如果眼睛不好的、有眼疾的,他們看不見這個東西,就說是看不見,其實(shí)不是不見,還是見了,他見到的是黑暗,見到了黑暗也是見,這就是我們見性和聞性的作用。它是永遠(yuǎn)不壞的,至于有光還是無光、有聲音還是沒有聲音,那是色塵和聲塵,與見性和聞性無關(guān)。塵是有生滅的,它是因緣法,光也是有生滅的,有聲音是生,沒有聲音是滅,是因緣法。因緣合和了,就產(chǎn)生了;沒有因緣了,就滅了。聲塵、我們所見的色法,還有光、六塵都是生滅的,而性是不生不滅的,是不增不減的。我們的眼睛能見色,如果眼球壞了,雖然不能見色,但是我們的性,我們的見性還在。就像電燈,如果電燈的燈絲斷了,燈不亮,但是還是有電的,如果你換了一個好的燈泡,那它還是亮的,你不能說沒有電,而是電燈壞了。所以不能住在相上,見光是見,見黑也是見,聽到聲音是聽到,聽到?jīng)]有聲音也是聽到。我們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性和塵它是怎么來的,我們所聞到的聲塵,都是我們的性一直在起作用。所以我們的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凈,永遠(yuǎn)沒有生滅的。就像我們用鏡子來做的一個比喻一樣,鏡子你把它正面來照,它能照到我們,你把它翻過來,其實(shí)它還是在起作用的,放到桌子上它照到的就是桌面,只不過我們看不見,不能因?yàn)槲覀兛床灰娢覀兙腿シ裾J(rèn)它,所以這就是見性。

  觀世音菩薩就是從耳根聽聞上悟了道,海水漲潮落潮,潮聲有生有滅,但是能聽聞的自性無生無滅。正因?yàn)樗粶,所以才能聽到有聲和無聲,能聽聲音的聞性是不生不滅的,它是亙古長存的。我們凡夫都是耳根對聲塵而起耳識,隨著聲境流轉(zhuǎn),因而生起貪嗔癡的心。聽到悅耳的聲音心里歡喜,聽到煩燥的聲音,不對自己心的聲音,生起嗔恨煩惱之心,生厭惡心,這就叫妄聞。我們都是活在妄識當(dāng)中的,沒有反聞去聞自性。不管是好聽的聲音和不好聽的聲音,它的根在哪里?反聞聞自性,它是聞性的作用。而觀世音菩薩稱性起智,聞一切音聲,不起妄識來分別所聞之聲,只是觀照能聞之性,這就是反聞聞自性,也叫做回光返照。參究聽見聲音的是誰,聽不見聲音的又是誰,究竟是誰呢?就是自性,就是我們所說的佛性。一切處它都是在起作用的,所以經(jīng)中說不生不滅。沒有滅的時候,也沒有生,它一直都在起著作用。就像異見王問婆羅提尊者,性在何處?婆羅提尊者說,性在作用。在眼,眼能看見是性的作用;耳能聞到是性的作用;在鼻辨香,鼻子能聞到這種味道,也是性的作用;像師父在談話,也是性的作用;在手,執(zhí)提能夠起作用;在足,運(yùn)奔也能夠起作用;這些都是佛性的妙用。所以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這一切作用就是我們的靈明覺性,就是佛性。我們要保護(hù)這個佛性,時時刻刻觀照,來除盡我們的妄執(zhí)、我們的習(xí)氣,才能究竟成佛

  觀世音菩薩在因行當(dāng)中,由反聞自性,從耳根下手來用功,圓成了無上道。《楞嚴(yán)經(jīng)》中說,我從耳門圓照三昧,得三摩提,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這是觀世音的第一個方面的含義,因中自利的修行功夫。我們在行住坐臥當(dāng)中,千萬不要忘了,這是我們的自性在起著作用,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你非常高興的,修行會非?焖俚摹N覀冋f,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是我們的性在起作用,不過凡夫卻執(zhí)著外境,把這個塵、把這個我,認(rèn)為是真的了,而我們背后清凈本性的這種性的作用,我們沒有看到。如果你看到了,你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的性在起作用,不管你是樂于布施還是殺人放火,都是你的性在起作用。我們看不到,我們所見到的都是我執(zhí)了,是我見、我執(zhí)了,是錯誤的。

  第二方面是果上利他的度生大用。凡世間一切眾生,遇有災(zāi)難之時,能夠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圣號,菩薩尋聲赴感,無求不應(yīng),無苦不拔,所以稱為觀世音菩薩!法華經(jīng)·普門品》中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千手千眼來幫助我們解脫苦難,這是在果上利他度生的大用。由上可知,觀世音菩薩這個圣號,是根據(jù)因中自利、果上利他這兩種事實(shí)來建立的。

  那么,我們再來看觀自在這個圣號,根據(jù)本經(jīng),觀自在這個圣號是因依菩薩修證的功夫來建立的。菩薩行深般若,照見五蘊(yùn)身心空寂,了達(dá)五蘊(yùn)虛妄不實(shí),所以不生執(zhí)著,不被所轉(zhuǎn),因而得解脫自在,所以本經(jīng)稱為觀自在菩薩,這是解釋名號的建立。那我們怎樣來理解這個觀自在呢?我們要時時刻刻觀照我們自己本來的面目,這個自,就是自性、佛性,一切現(xiàn)象都是佛性的作用。我們剛才講了,一切的現(xiàn)象、一切的事物,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假的、不可得的。我們要時時刻刻觀照佛性、這個本來不被客觀環(huán)境所左右、不被物鏡所牽引、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佛性。要勤除習(xí)氣,等習(xí)氣消除,我執(zhí)法執(zhí)都盡了,分段、變易二死也就沒有了,就得到了大自在。

  那修行主要是除習(xí)氣,所謂的習(xí)氣,我們常說的主要是五種習(xí)氣:財、色、名、食、睡。我們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財,就是我們對錢財?shù)挠⒇澯,錢越多越好,哪怕花不完,放到銀行里,自己沒有事拿出存折來看看,也是心里的一種滿足,這個就是對錢財?shù)挠,被迷惑了,甚至為了得到錢財,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情,來傷害我們清凈的本性;色,就是一切的色相,不僅是男女之色,其他一切的飲食起居、聲色犬馬、穿著打扮等等都包括在色相里面;名,就是好名譽(yù),喜歡聽別人的夸獎,聽到別人的贊嘆,心里就特別的高興,別人要是指出我們的缺點(diǎn),我們就特別的懊惱,甚至嗔恨去攻擊別人,還有一些人沽名釣譽(yù),做一些偽善的事情,這個都是不好的習(xí)氣,沒有看到我們清凈的本性,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贊嘆也好、誹謗也好,只不過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因緣合和法,剎那生滅的,回光返照,能聽到別人贊嘆我的是誰,能聽到別人誹謗我的是誰,沒有離開你清凈的本性,何必留下痕跡呢?沒有必要的;食,就是飲食,我們說嘴饞、好吃、貪求美味佳肴,造了種種殺業(yè),果報肯定就是三途;睡,就是睡眠,我們說的懶惰,主要是指懶惰。我們想想,如果我們一個人每天睡八個小時,那你一天就睡了三分之一,如果再加上兩個小時的午睡,一天就是十個小時,你們都很能活,活到一百,師父都講你們活到一百,那你們會有四十年的時間是在做夢,在夢眛之中,這樣就是一種懈怠,浪費(fèi)了大好時光,這個就是我們主要的五種習(xí)氣,障礙了我們的修行。

  我們再來具體的解釋一下觀自在。觀的內(nèi)容有三種:空觀、假觀、中觀。什么叫做空觀?簡單的說,就是以般若妙智先觀一切外境,都是緣起假相,當(dāng)體即空,都不是實(shí)有的;再觀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終歸要壞滅,沒有一個本來的實(shí)我,我們沒有一個本來的實(shí)我,大家一定要認(rèn)識清楚,不要有我執(zhí)的;還要觀六識妄心,生滅無常,離開六根和六塵,本無自性,這就是空觀。空觀就是要讓我們明白,一切都是因緣合和而生,沒有自體。就像師父一樣,四大假合而成,種種的因緣,身體的細(xì)胞也是剎那生滅,你們今天見到的師父,和昨天見到的師父,甚至和前一秒見到的師父,細(xì)胞已經(jīng)在變化了,剛才的細(xì)胞已經(jīng)滅了,又生出新的細(xì)胞,剎那生滅的,和昨天的又更不一樣,所以他就是因緣變化合和而生的,本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師父在。我們再說遠(yuǎn)點(diǎn),你們今天見到的師父,和一百年以后再見到的師父,都不是一個師父了,都不是師父現(xiàn)在的面貌,他是合和而生,隨著師父的善惡業(yè),師父的修行,他都是因緣合和而生的,法不孤起的,都是在變化的,所以本無自性,這是空觀。

  假觀,就是用般若妙智觀一切外境,雖然了達(dá)一切法,當(dāng)體即空,雖然知道這是空的,這是沒有自體的,但是不廢緣起諸法,應(yīng)物隨緣,于一切境上不生執(zhí)著,這是假觀。明白了都是因緣合和而生,但是你還不舍一切法,你不能舍一切法,要舍一切法了,那不就成頑石了,像師父這樣怎么給大家講課?對不對,怎么和大家共修?所以不舍一切法,這是假觀。

  中觀,就是用般若妙智觀一切法都是中道,徹證性相不二,色空不異之理,不取不廢,圓融無礙。雖說師父這個相是假的,因緣合和而生,但是這個相、這個作用沒有離開性,沒有離開我們的本性而起的作用,見到相了,你就要立刻見到性,反聞聞自性。

  總之,空觀不著一切法,假觀是不舍一切法,中觀圓融一切法。中觀,雖不著,而同時不舍;雖不舍,而同時不著,這個境界是非常高的。觀自在菩薩就是由這三觀而得到自在的。

  自在也有三種。一是觀境自在,就是菩薩用般若妙智,了達(dá)真如之境,于一切法圓融無礙,觀境自在;二是觀照自在,菩薩在修般若觀照時,能不假分別,不加思索,直接徹見五蘊(yùn)皆空、了無障礙,親證諸法實(shí)相;三是作用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親證法身本有,從體起用,隨緣赴感,觀機(jī)設(shè)教,恒常往返于生死涅槃之間,以三十二相、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等神妙作用,深入世間,尋聲救苦,無所障礙,這是作用自在,利益眾生自在,沒有障礙。以上三種自在,觀境是所觀之境自在,觀照是能觀之智自在,這兩種自在是屬于智、屬于因,是自利;作用自在呢,是度眾生自在,屬于悲、屬于果,這是利他,這就是所謂悲智雙修自利利他。

  另外,自在指自性常在不變。菩薩由觀照般若證入實(shí)相般若,實(shí)相般若就是真如自性,此性萬古不變、歷劫常在。菩薩修習(xí)般若,親證自性常在之理,而成覺悟之人,所以稱為觀自在菩薩,就這么明了。

  如果我們大家明白了觀自在,那你修行真的是非常快樂的,處處都是我們這個自性的顯現(xiàn),就觀照這個自在,我們的真如本性歷劫常在。你睡著了,自性還在起作用,怎么知道的?晚上做夢,打呼嚕,都是自性的常在,就是這樣的。所以師父剛才大膽地說,殺人放火也是自性的作用,只要你有作用,準(zhǔn)是性的作用,沒有跑的。所以佛法修行最徹底的,不是叫你在點(diǎn)點(diǎn)滴滴上修,而讓你在根上找到你的自性,找到你的根本。就像我們前面講的那個公案一樣,道教修識神,他所落的神通,神通是什么作用?神通還是自性的作用,他只落在神通上了,沒有落在自性常在上,所以黃龍祖師說他還不究竟,就這么一個道理。你處處想著,我的一舉一動誰奈何了我,都是我的自性在作用。

  我們再來看菩薩,菩薩是梵語,全稱是菩提薩埵,簡稱菩薩。菩提就是覺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合起來講就是覺有情。我們眾生都有感情,但是感情,師父給大家說叫私情,不是大情,我們的這種感情。昨天有個居士,外地的,到師父這地方來參訪,師父跟他談了一個小時,他問了師父好多的世間的問題,師父就給他談到這個感情,包括夫妻感情、朋友之間的感情。師父給他談,就像我們這個感情都是私情,都是帶著自我的,有我執(zhí)的這種執(zhí)著夾雜在里面,你對這個朋友付出的越多,你最后受的傷害越深。師父給他舉個例子,就像我對你們付出的特別多,如果我要是用的覺有情,我會只付出,不問收獲;如果我要是感情的話,我對你付出的越多,也許不想得到金錢的回報,但是要有一個這種感謝,要有這種認(rèn)可,我對你付出的越多,你越不認(rèn)可,你越?jīng)]有感謝,這種傷就越深,什么原因?

  因?yàn)槲覀兊倪@種付出都是感情的,而不是覺有情。包括兒女之間、夫妻之間,就像兒女孝順了,孝順以后得不到父母的諒解,認(rèn)為你對我再好,還不如你哥哥或者你弟弟對我好,那這個付出的孩子就會非常的傷心,為什么他會傷心?他用的是感情,他用的是私情,自私的私,他用的是私情。包括我們世間所有的感情,用的是不是都是這種私情,沒有用這種大愛,而佛菩薩用的是這種大愛,我們說覺有情。覺是覺悟,覺有情就是要覺破這個私情,私情覺破了就是大情,不用私情,我就是無怨無悔的付出,就是我們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管你是冤,你還是親,不管你對我是好還是不好,我都是用這種大愛去付出,不問任何的收獲,這就是覺有情。觀世音菩薩把世上一切的眾生,都看作他的孩子,佛把一切的眾生都看成他的獨(dú)子。師父曾經(jīng)講過,佛把波旬魔王當(dāng)成他的獨(dú)子一樣的愛護(hù)、來度化;像觀世音菩薩把一切眾生都當(dāng)做他的子女;地藏王菩薩把一切的眾生,都當(dāng)做他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這就是菩薩覺有情,覺破了這個私情。菩薩不但自己覺破私情,這叫自覺;還幫助他人也覺破世間一切的妄情,超越世間,共證大道,這叫覺他,自覺覺他就是菩薩,菩提薩埵。

  菩薩不是在覺破私情之后才發(fā)起度眾生的(愿),他在初發(fā)心的時候,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要度眾生,為了度眾生他才學(xué)佛修道。就像我們看到菩薩的四弘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發(fā)起了眾生無邊誓愿度的愿,繼而他去斷煩惱。煩惱無盡誓愿斷;斷煩惱就要去學(xué)法門,用種種的法門,來對治我們種種的煩惱。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繼而,佛道無上誓愿成。他這個就是從初發(fā)心的時候,他就立了眾生無邊誓愿度的愿。從《悲華經(jīng)》當(dāng)中我們可以知道,《悲華經(jīng)》中說,在距離釋迦牟尼佛很久以前,有佛出世,號寶藏如來,師父也經(jīng)常用《悲華經(jīng)》來做我們的公案。寶藏如來的時候,有一尊轉(zhuǎn)輪圣王,叫無諍念轉(zhuǎn)輪圣王,就是現(xiàn)在的阿彌陀佛,他有一千個太子,其中一個太子叫做不恂,他這一千個太子最后都證佛道了,這個不恂太子他懇請寶藏如來到宮中來受供,在三個月當(dāng)中,他一粥一飯、一茶一水,不恂太子都必恭必敬親自奉上,從不讓別人來代替自己做。最后,寶藏如來就問這個不恂太子說,你想要什么樣的果報,就是什么樣的報酬,太子說了,世尊,世間無常,物質(zhì)虛幻,不堪留戀,弟子唯一的希望,就是能盡未來際,救度眾生,令所有眾生離苦得樂,但愿世間所有苦惱的眾生,當(dāng)他們在苦惱煎熬中,能夠念我名號,我就立即尋聲救苦,幫助眾生脫離苦厄,獲得快樂,慈悲的佛陀,愿你滿我所愿。寶藏如來就賜給他觀世音的名號,并鼓勵他,盡未來際,深入人間,觀世人求救之音聲,而施予救助,令眾生離苦得樂。

  師父一講到這里自己都特別激動,說明我和觀世音菩薩有同感,師父也有同樣的善根。當(dāng)時的不恂太子,就是現(xiàn)在的觀世音菩薩。所以說,菩薩初發(fā)心就是發(fā)菩提心、修大乘法、行菩薩道,以自覺覺他為準(zhǔn)則,而不是以自了為目的。所以菩薩不是指小乘羅漢、辟支佛,更不是指天神、鬼道、外道。但是有些人卻冒充自己是菩薩,說自己是菩薩再來,我們現(xiàn)在見到非常多。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師父是深有體會的。好多居士問我,師父,別的地方,不是出家人,講了一些神神通通的問題,怎么人還這么多?我就跟他說了,你看世間成佛的有幾個?不能以人多而去決定法是對的還是邪的,佛在四依法當(dāng)中跟我們說了,依法不依人,包括師父在內(nèi),依法不依人。我們世間現(xiàn)在,好多人把佛法講到什么程度,去增加眾生的欲望,而不是幫助眾生放下,而不是幫助我們放下貪嗔癡的,都是增加貪嗔癡。包括我們學(xué)佛,我們剛才看到觀世音菩薩,他是幫助眾生,沒有為了自己,而我們現(xiàn)在學(xué)佛,一到寺廟先上香、先磕頭,最后就開始求,求名利、求官位等等的所求。如果佛要滿足你這個的話,因?yàn)槟闵舷懔四阋,佛也是耳根非常軟的,他也是有所?zhí)著的,不是這樣的。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為小人,你命中有的終須有,你命中無的也不要強(qiáng)求,但是我們修行,把我們的欲望放下,我們的這種寶藏,自自然然的顯露無疑了,而不是去求。我們只要學(xué)佛學(xué)的是看破和放下,你看破了,放下了,我們的清凈本性自然就恢復(fù)了。

  就像《楞嚴(yán)經(jīng)》中說的,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佛法是教我們無所得而得,得什么?得清凈本性,照破五蘊(yùn)皆空,看到我們的回光返照、我們的清凈本性。師父這個道理一再講,但是能聽的人真的不多,什么原因?大家都不肯去放下欲望,都在欲望上拼命地追逐,甚至不惜去學(xué)邪法,不惜去用邪法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得到,也傷害你的法根慧命,也傷害你以后的幸福,我們就不明這個理。你學(xué)邪了,學(xué)邪了怎么辦?墮落,而且這一世愚癡,我們地藏寺,大家都知道,從師父來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撥亂反正曾經(jīng)遺留下的根基,法師不是講法,而是講神神鬼鬼,F(xiàn)在我們曾經(jīng)的居士眼不是直,就是腦子轉(zhuǎn)不動,你一給他提看破放下,他就給你提護(hù)法,他就給你提外道,師父苦口婆心也沒有用,什么原因?他放不下自己的這種自我,放不下。即使他知道,學(xué)佛了要放下利,但是你跟他說,法也不可得,他就跟你急了,何況他這個法都是不正的法,都是邪法、都是有所執(zhí)的,最后執(zhí)來的都是什么?都是一些低能的眾生。

  就像《法華經(jīng)》中說的鼬鼠,我們這地方叫黃鼬,黃鼬去冒充這個神、那個神,我們天天就是這個護(hù)法、那個護(hù)法,我的護(hù)法又點(diǎn)化我了,點(diǎn)化你又買彩票又買多少號了,我們都是這么執(zhí)著。都不知道一切都是我們自己修來的,我們把一切的五蘊(yùn)照破,把它放下,恢復(fù)我們清凈的本性,這個才是我們本來的自我,真我常在,是不是。不去學(xué)佛,而是去拜這些鼬鼠,我們現(xiàn)在就是這么可悲,因?yàn)樗麄兡軒椭黾佑鸱ń兴麄兎畔,他們不肯放下,反而去增加欲望。好多看這些邪病的,我不知道我們這個地方怎么稱呼,這些大仙們,最后處理不了了,把問題推到地藏寺,我?guī)阏規(guī)煾溉,然后他們把錢收了,問題處理不了了,來找?guī)煾。師父要給他們講通了,回家去誦了經(jīng)了,好了,好了是門頭厲害,他能認(rèn)識師父,不是佛法厲害,是他們厲害,他們能看到這個地方能給他們解決問題;如果他們不肯誦經(jīng),又解決不了,他們不是說他們不行,而是說佛法不行,他們把錢收了,事都怪到佛身上來了,我不說怪到師父身上來了,都怪到佛身上來了。而我們眾生就愚癡的隨著他們轉(zhuǎn),別人說欺騙的話,他們總認(rèn)為是真的,而師父叫他們放下,你把這些因緣法放下,把欲望放下,你就會非常的幸福、非常的自在,而他們都不肯去;蛘哒f有一些明白了,然后又把自己曾經(jīng)給供的仙位,又不用那種禮貌的方法給處理了,這也是偏執(zhí),他們也是眾生,佛法就講究一個平等,一切的眾生都是佛性的顯現(xiàn),都是佛性,都本來是佛,然后又去貶低他們,不對的。

  師父是從這個覺悟上來說問題,從性德上來說,一切眾生一律平等,我們可以尊重他們,我們可以勸他們來學(xué)佛,叫他們在佛法的大道上走向光明,往生凈土,直至做佛、做菩薩,這個才是對一切眾生最公平的。而我們都是去利用一切的眾生,師父也替這些眾生感覺到可悲,你利用我,我利用你,互相利用,最后互相墮落。而不是像師父這樣,你幫助我,我?guī)椭,我們共同成就佛道,師父心胸多坦蕩,我們?yīng)該這么做,一切的眾生本來成佛,我們一定要禮敬他們,他們有不對的地方,我們把他引到佛道上來,這樣就對了,不要用到人家的時候給人磕頭,用不著別人的時候就把別人給扔了。你看我們寺廟門口,天天扔了多少牌位,你們?nèi)恿,師父還要把他們恭恭敬敬的給請進(jìn)來,給他們說三皈依法,讓他們在寺廟里好好的修行,去求生凈土,這才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所以,真正的菩薩不是口頭上說的,他是存菩薩心、行菩薩行、做菩薩事。我們大家一定也不要聽世間的人來欺騙我們,說這個是菩薩、那個是菩薩,你要知道別人是菩薩的時候,你準(zhǔn)也是菩薩了,要不你有什么智慧來辨別別人是菩薩?這不是為了說明別人是菩薩,而是想顯示自己。如果菩薩要是你看破他了,他不會住世的,他不會讓我們搞個人崇拜的。從我們地藏寺的規(guī)矩來說,任何的法師我們都要恭敬,因?yàn)樗?a href="/remen/sanba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三寶的形象,不論他是修行好、還是修行不好,甚至不管他是破戒還是守戒,我們都要一律平等的恭敬,他代表三寶的形象。我們絕不搞個人崇拜,你崇拜了這一個人,你會把整個佛法給滅了,佛法是靠僧團(tuán)來護(hù)持的,佛法僧三寶,為什么僧寶這么重要?他是佛法的火種、佛法的延續(xù),他再不好他是僧團(tuán)內(nèi)部,他們自己加以改正,不是我們要滅了他的,我們誰都沒有這個權(quán)利和能力去滅僧寶的,我們一定要愛護(hù)僧寶,不管他個人怎么樣,他代表僧團(tuán),代表佛法的延續(xù)。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個,不能去毀滅哪個出家人,也不能沒有理由的去贊嘆哪一個出家人,絕不搞個人崇拜。

  我們要學(xué)菩薩沒有私情,而是覺有情,冤親平等,甚至好壞平等,你看佛,把魔都當(dāng)獨(dú)子一樣的愛護(hù),這都是我們所學(xué)習(xí)的榜樣。我們每天為什么要拜佛?不是這一尊泥像,常住三寶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他們的精神,見賢思齊,我們拜佛的目的是見賢思齊,向佛看齊,向菩薩看齊,學(xué)習(xí)他的覺悟,學(xué)習(xí)他們廣大的慈悲、平等的慈悲,這是我們禮佛的作用。

  觀自在菩薩五個字連起來,是說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法門,返聞聞自性,證到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了知一切法都不出本心,證成了涅槃的妙果。如果我們今天,要是能按照這個,了知一切法都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你很快也就覺悟了,覺悟非?斓,但是就看你肯不肯降伏自己的習(xí)氣,師父還接著剛才的話說,看你肯不肯放下。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你每天鍛煉著放下一點(diǎn)點(diǎn),每天這么一點(diǎn)點(diǎn),時間長了你就放下了,就看到了你的自在了,自性常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