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二十五卷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二十五卷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緣起品第三之五
已說內外羯剌藍等種等道理。因果相續(xù)。應知此即說名緣起。如是緣起。非唯十二。云何知然。如本論說。云何為緣起。謂一切有為。然契經中。辯緣起處;驎r具說十二有支。如勝義空契經等說;蛘f十一。如智事等經;蛭ㄕf十。如城喻等經。或復說九。如大緣起經;蛘f有八。如契經言。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如實知。諸法性等。諸如是等所說差別。何緣論說與經有異。論隨法性。經順化宜。故契經中。分別緣起。隨所化者機宜異說;蛘摿肆x。經義不了。或論通說情及非情。契經但依有情數(shù)說。依有情故。染凈得成。佛為有情。開顯此二。但為此事。佛現(xiàn)世間。故契經中。依有情說。為欲成立大義利故。分別緣起。諸有支中。具無量門義類差別。今且略辯三生分位。無間相續(xù)。有十二支。頌曰
如是諸緣起十二支三際
前后際各二中八據(jù)圓滿
論曰。十二支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處。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言三際者。一前際。二后際。三中際。即是過未及現(xiàn)三生。云何十二支。于三際建立。謂前后際。各立二支。中際八支。故成十二。無明行在前際。謂過去生。生老死在后際。謂未來生。所余八在中際。謂現(xiàn)在生。前際二因。所招五果。后際二果。所待三因。非諸一生皆具此八。據(jù)圓滿者。說有八支。圓滿者何。謂支無缺;蛴蓤A滿;髽I(yè)所招。謂先增上惑業(yè)所引。此中意說。補特伽羅。歷一切位。名圓滿者。非諸天中及色無色。羯剌藍等諸位闕故世尊但約欲界少分補特伽羅。說具十二。如大緣起契經中說。佛告阿難。識若不入胎。得增廣大不。不也世尊。乃至廣說。是故若有補特伽羅。于次前生。造無明行。具招現(xiàn)在。識等五支。復于現(xiàn)生。造愛取有。招次后世。生等二支。應知此經依彼而說。若依一切補特伽羅。立諸有支。便成雜亂。謂彼或有現(xiàn)在五支。非次前生。無明行果。及次后世。生老死支。非現(xiàn)在生愛取有果。彼皆非此。經意所明。勿見果因相去隔絕。便疑因果。感起無能。應知緣起支。略唯二分。前后際如次七支五支。以果與因屬因果故;蛞蚺c果。五支七支。以因攝因。以果攝果故。謂現(xiàn)愛取。即過無明,F(xiàn)在有支即過去行,F(xiàn)在世識。即未來生。余現(xiàn)四支。即當老死。是名因果二分差別。此緣起言為目何義。今見此中差別義者。謂缽剌底。是現(xiàn)前義。壹女界是有義。一字界中。有多義故。由先缽剌底。壹女界成緣。訖埵緣是已義。此合所依變成獵比參。是和合義。嗢是上升義。缽地界是有義。由以嗢為先。缽地界成起。此總義者。緣現(xiàn)已合。有法升起。是緣起義。緣現(xiàn)前言。即目和合。復言和合。有何別用。為成無法唯一緣生;蝻@俱生前生緣故。緣現(xiàn)前者。顯俱生緣。緣和合者。顯前生緣。此則顯成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是緣起義。又缽剌底。顯應行義。壹女馱都。顯不壞法。參顯正集。此意總顯世出現(xiàn)因。說名緣起。謂壹女界。由缽剌底為先助故。轉變成緣。正集及升。為先助故。令缽地界轉變成起。依如是義。立緣起名。經主此中。釋差別義。缽剌底是至義。醫(yī)底界是行義。由先助力。界義轉變。故行由至。轉變成緣。參是和合義。嗢是上升義。缽地界是有義。有藉合升。轉變成起。由此有法。至于緣已。和合升起。是緣起義。如是所釋。越彼所宗。且彼有界。由先助力。轉變成起。非異有故。再顯有義。竟何所成。以彼所宗無有非起無起。非有一應無義。經主自立此句義已。復自假興如是征難。如是句義。理不應然。所以者何。依一作者。有二作用。于前作用。應有已言。如有一人浴已方食。無少行法有在起前。先至于緣。后時方起。非無作者可有作用。故說頌言
至緣若起先非有不應理
若俱便壞已彼應先說故
又自釋言。無如是過。且應反詰聲論諸師。法何時起。為在現(xiàn)在。為在未來。設爾何失。起若現(xiàn)在。起非已生。如何成現(xiàn)。現(xiàn)是已生。復如何起。已生復起。便致無窮。起若未來。爾時未有。何成作者。作者既無。何有作用。故于起位。即亦至緣起位者何。謂未來世。諸行正起。即于起位。亦說至緣。非如是言能釋前難。以正起位許屬未來。彼宗未來。猶未有體。至緣及起。依何得成。故前所難。無少行法有在起前。先至于緣。后時方起。非無作者?捎杏醚。仍未通釋。又言聲論。妄所安立。作者作用。理實不成。有是作者。起是作用。非于此中見有作者。異起作用。真實可得。故此義言。于俗無謬。此亦非理。所以者何。作者作用。義非無別。若非依有得有起用。則畢竟無。應成作者。又縱彼說。作者作用。若異若同。且彼未來。以無體故。不成作者。故彼所說。不免前過。大德邏摩。作如是說。為詮表義。故發(fā)音聲。生滅等聲。皆于諸行相續(xù)分位差別安立。于多義中。方得究竟。非一剎那細難知故。于相續(xù)位。立相既成。于一剎那。亦可準立。如是所說。但有虛言。既說音聲為詮表義。彼宗生等。其體實無。故生等聲。無義可表。無法不可說為義故。又生等相。非行相續(xù)分位安立。前于思擇有為相中。已遮遣故要剎那位。立相得成。行相續(xù)中。方可準立。由相續(xù)假攬實成故。又彼起言。依何而說。非無有用可說用言。非畢竟無?裳杂杏。故彼于難。亦非善釋。唯對法宗說已無過。起及起前。皆可有故。謂對法者言法起時。如已生位。其體實有?呻S俗說作者無謬。諸說起位。同畢竟無。而說作者。如何無謬。若謂俱生因果論者。于已言過。無由解脫。已言于我進退無違。作者及時。俱非定故。雖依一作者說有已言。而見有已言依別作者。如依我已汝得不行。雖有已言依前時說。而亦見依后。如開口已眠。雖有已言。依別時說。而亦見有依不別時。如世有說言闇至已燈滅。是故俱生因果論者。于緣起理。進退無失。緣起句義。唯此極成。何故世尊。為釋緣起。先作是說。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而不唯說無明緣等。釋緣起義。且上座言。緣起有二。一有情數(shù)。二非有情。前兩句文。通攝二種。言無別故。無明緣等。唯攝有情。有情有故。然彼上座。親教門人。有自斥言。此釋非理。與摽釋理。不相應故。前摽后釋。理必相符。如何雙摽。后唯釋一。又外緣起。于此經中。不應先摽。以無用故。此斥非理。上所釋言。不違摽釋。非無用故。謂無明等。后所釋言。不越摽中有情緣起。故摽釋理非不相應。夫置先摽。擬生后釋。后既無釋。先何用摽。是故但應摽有情數(shù)。摽非有情數(shù)與釋不相符。且非別摽。不釋何咎。既無別釋。何用總摽。此中總摽。有大義用。謂以現(xiàn)見非情緣起。顯不現(xiàn)見內緣起故。種子生芽等世所現(xiàn)知。無明緣行等非世現(xiàn)見。世尊顯示。如依種等有芽等得有。及種等生故芽等得生。如是應知。依無明等有。行等得有。無明等生故。行等得生。是故總摽。有大義用。此總顯示一切有為無一不從眾緣起者。若爾何故。不釋非情如于有情。先摽后釋。非情易了。但藉總摽。情數(shù)難知。故須別釋。諸緣起教。多為利根。是故不應所摽皆釋。又有情勝。故應廣辯。外法亦以內為因故。若爾何故。余契經中。亦有廣辯外緣起處。如種喻經等故。所釋不然如是師徒。未為賢善。自師勞思。所造論宗。為逞己能。輕為彈斥。善說法者。理不應然。我于此中。詳彼所釋。一切皆與自論相違。謂彼論說經皆了義。而今釋此違彼論宗。釋不具申摽中義故。彼便許此非了義經。故此定非彼宗經義。大德邏摩。于自師釋。心不忍許。復自釋言。若十二支。許依三際即為略攝。三際緣起說。依此有彼有。及此生故彼生。若不許然。即此二句。如次顯示親傳二因。此亦不然。且應詳辯。為攝三際。說此二門。如是二門。義為同異。義若同者。但說一門。于義已周。余便無用。又違后釋。別顯二因。非此二言。前后再說?闪盍x旨;蛲虍。若如后釋。兩義異者。為攝三際。說此二言。即此二言。各應重說。若異此者。非遍一切。則摽與釋。義不相符。謂于摽中。所不攝義。釋中廣辯。義豈相應。故彼還成違摽釋理。由此親傳。皆無重言。于諸有支。但隨摽一與后廣釋。不相應故。若謂此二遍屬諸支。謂初無明為緣生行;蛴H或傳。行等亦然。此但悕望。而無實理。后無如是分別說故。是則摽釋還不相符。又譬喻宗。過未無體。如何可立親傳二因。且非業(yè)無間能生異熟故。業(yè)望異熟。親因不成。亦非傳因。傳義無故。非業(yè)滅已后有余因。由先業(yè)力。招異熟果。要先因滅已。余因感果時。遠由先因力。方名傳因故。諸有橫計舊隨界等。思擇因中。已廣遮破。設許有彼傳。亦不成遠近二因。滅無異故。依何而說。彼遠此近。據(jù)曾有說。理亦不成。隨一有時。隨一無故。無法無容說為傳故。由此亦破據(jù)當有說,F(xiàn)在雖有。未來無故。非無所待?烧f有傳。是故定知。譬喻論者。但為誑惑。迷真理教。無覺慧人。輒有所釋。上座徒黨。有釋為破無因常因。有釋為顯因果住生。說斯二句。經主已破。故不重遣。上座復言。依此有彼有者。依果有因有滅。此生故彼生者?忠晒麩o因生。是故復言。由因生故。果方得起。非謂無因。經主難言經義若爾。應作是說。依此有彼成無。又應先言。因生故果生已。后乃可說。依果有因成無。如是次第。方名善說。若異此者。欲辯緣起。依何次第。先說因滅。故彼所釋。非此經義。如是上座。凡有所言。親教門人。及同見者。尚不承信。況隨圣教。順正理人。可能忍受。東方貴此。實謂奇哉。經主何緣。但言彼釋非此經義。我今說彼上座所言。全無義理。諸有唯說前生為因。及唯現(xiàn)世。有體論者。曾無果有因方有滅。以果有時因已無故。于果起位因可有滅。故因滅時果猶未有。若果有位。因方有滅。許因猶有便壞剎那。又果有時因方許滅。則成因果俱時有過。以果有時因未無故。果于爾時亦有滅故。又若爾者。應不致疑果無因生。俱現(xiàn)有故。謂果有位因方有滅。果現(xiàn)從彼未無因生。如何有疑果無因起。則不應復說。因生故果生。若彼救言。我意不說果有位因方滅。我意但言。要果有位因方有滅。是于果有時因方有無義。設許如是。亦不應疑。謂果有時。因方非有。是則已顯因先非無。何容復疑。果無因起。又余處說。依種等有。芽等得有。此有何義。若即有彼義便失自宗。若別有余義。何緣定執(zhí)。未來名有許非即彼義。過去名有許即彼義耶。又無體法。不應說有。思涅槃中。已具遮遣。又果未有。應立有名。由因已無。仍名有故。由此義故。依此有彼有言。義便不定。然不許爾。是故應知。上座所言。全無義理。然彼經主。差別遮言。非此經義。無異有說此石女兒。非極勇健。又經主述自軌范師釋二句義。顯己仁孝。彼雖有失。而不彰顯。師資之道。理固應然。我于彼師。無所承稟。設為彈斥。無虧大望。故我于此如實顯非。謂彼諸師釋此二句。為顯因果不斷及生。謂依無明不斷諸行不斷。即由無明生故。諸行得生。如是展轉。皆應廣說。此釋不然。經義若爾。即亦應說。行緣無明。亦依行不斷無明不斷。以行與無明同對治故。非取斷位。而可說言。愛猶不斷。同對治故。若謂此就現(xiàn)行斷說。則后生言應成無用。曾無有一無明現(xiàn)行而不名生。何須重說。故知經主所稟諸師。于諸法相。未為明達。對法諸師。釋此二句。諸有支起。必由二因。俱生前生。有差別故。或有但以有體為因。或有為因有之差別。先為標此二種因故。說依此有彼有及此生故彼生。后為釋此二種因故。說謂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或此二句。義雖無別。而緣起支。略有二種。謂前后際。因果不同。略標前際。故說依此有彼有。略標后際。故說此生故彼生。由此前際定說已有現(xiàn)有。謂依此有彼有。因果如次。在過現(xiàn)故。若于后際。定說現(xiàn)生當生。謂此生故彼生。因果如次。在現(xiàn)未故。前際中果有義已圓。故說為有。后際中果有義未滿。故說為生。果正所求故隨果說。或依二諦。釋此二言。二諦即是。世俗勝義。依多立一。名世俗諦。安立界體。名勝義諦。前諦隨順世間言說。后諦隨順賢圣言說。世俗諦法。得有名生。失有名滅。勝義諦法。用起名生。用息名滅。言得有者。謂假所依。眾緣和集。合立一有。言用起者。謂諸實物。眾緣合時。引果用起。唯現(xiàn)有論。亦定應許。如是所說。二種有義。若不許此。應舍契經。依此有彼有者。是假所依有假便得有義。此意說假是有非生。即所依緣和合立故。何緣證知。如契經說
- 上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二十四卷
- 下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二十六卷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