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法海浩瀚中

  深入法海浩瀚中

  佛法真的是無上甚深微妙法,自古以來,人人開始要誦經(jīng)時,經(jīng)頭序都有這段文,「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確實我們能夠遇到這么好的法,我們能不珍惜嗎?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在六道輪轉(zhuǎn)中,到底是累積了多少福?才能夠在今生此世,遇到善法、正法,而且甚深無上的微妙法,所以我們應(yīng)該要很珍惜,而且要拳拳服膺,我們必定要用心,細(xì)思,好好地去想,到底我們聽來的法,是對我們有什么用處?對人、對事,我們有什么能夠發(fā)揮的良能嗎?

  這每一句的法,入我們的心,就是用在我們自己與他人,這才是真實法,幾十年來也跟大家說,我們信佛要信入心,念佛也是要念入心,念到佛的心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佛心,這才是真正入佛心的境界。

  我們法入心,自然我們時時刻刻,與佛心在一起,所以我們?nèi)裟苋敕鹦牡木辰?那就是大慈悲心,在人群中就悲智雙運;因為佛的境界,就已經(jīng)是入法海中,所以我們就自然入法海中,「慈懷教化菩薩道」,我們?nèi)?a href="/remen/zhihu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智慧已經(jīng)開啟了,與佛的心同等,好像我們?nèi)敕êV小?/p>

  記得若是在皈依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佛,我們就是要體解大道,那能夠皈依法,「深入經(jīng)藏,智慧如!,我們就是如入智慧的大海里,所以我們?nèi)裟軌蝮w解大道,又能夠入智慧大海,這個境界那就是佛心了,佛心是大慈悲心,「慈懷教化菩薩道」。

  佛陀的心心念念,無不都是要來教化菩薩道,佛陀所體會到的,是天地萬物的道理,是有這么浩瀚,一直想和眾生人人分享,只是眾生智淺,我們的智慧很淡薄,很淺,無法體會。

  佛陀這么久的時間,四十二年間,這樣「牽藤挽豆」很辛苦,彎曲隨順眾生的根機,慢慢地引導(dǎo),還是能夠在佛法里面,只是那精粹大法沒有了解,就像在法海中,還無法能夠深入到,海藏里有多少寶物,海藏的里面有多么美的境界,佛陀知道,但是我們凡夫都不知道,我們只能夠知道,現(xiàn)在海,看得到的很大、很廣,我們還不能進(jìn)去。

  但是佛陀慈懷,所以佛陀他現(xiàn)在要暢本懷,將他內(nèi)心的法完全要呈現(xiàn)出來,所以「慈懷教化菩薩道」,要教化菩薩行菩薩道,所以在法華會的這個時刻,那就是演說大法,就是大法華經(jīng),這就是佛陀他來人間,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無上甚深微妙法

  必須用心細(xì)思惟

  入佛心境法海中

  慈懷教化菩薩道

  演說大法妙法華

  自利利他一乘法

  所以說佛陀為一大事因緣,無非就是要「開示悟入」,眾生佛的知見,他要開示眾生,眾生能夠悟入,所以「開示」在佛,「悟入」在眾生,所以我們眾生是不是能夠體會,能夠覺悟這個道理,現(xiàn)在就要看眾生的根機,是不是很用心來體會,這是佛陀很辛苦,四十多年來,只為了一件事情,要讓大家知道這個道理。

  現(xiàn)在接下來的經(jīng)文,上面是彌勒菩薩,和文殊師利菩薩在對答,彌勒菩薩為所有的眾生,在當(dāng)時道場的人,最重要的也是為了未來的眾生,要讓大家能夠更加了解,所以他就找一個對機者,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是菩薩中的大智慧者,文殊菩薩他過去在修行,都是「智慧第一」,甚至他也教過七尊佛成佛了,以這種智慧這么深的菩薩,來解釋《法華經(jīng)》,佛陀還沒有出定,他開始要對大家說,這本經(jīng)的奧妙。

  那時候佛陀《無量義經(jīng)》,是說完了,還在那里入定,彌勒菩薩開始請教文殊菩薩,這個當(dāng)中,后面的人又一直不斷地來,彌勒菩薩開始在長文的地方,解說之后,看到人陸續(xù)還在來,所以他又再重復(fù)一次,用偈文。

  偈文就是四字一句,或者是七字,偈文都是前面說過的,很重要,怕人很快就忘記,所以用短句,讓人比較容易了解,容易記住,所以再重復(fù)偈文,前面的偈文已經(jīng)是說完了,現(xiàn)在開始就是文殊菩薩,要回答,彌勒菩薩的經(jīng)文,下面說:

  爾時

  文殊師利

  語彌勒菩薩摩訶薩

  及諸大士

  《法華經(jīng)序品第一》

  這段經(jīng)文就是說,那時候彌勒菩薩在請問的時候,我現(xiàn)在要回答你,所以他就特別叫起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大菩薩,所以稱「彌勒大菩薩」,還有在座這么多人,我要跟你們說,我要來回應(yīng),回應(yīng)彌勒菩薩所問的,所以這里又說:

  善男子等 如我惟忖

  今佛世尊 欲說大法

  雨大法雨 吹大法螺

  擊大法鼓 演大法義

  《法華經(jīng)序品第一》

  這段經(jīng)文就說,「如我惟忖」,惟忖就是說,你正在問我時,我就很用心思惟、惟忖,惟就是思惟,我好好地想,想過去,我好好來忖度,就是來測量,來想一想,想過去,我要說在哪一段時間,釋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來教化?除了釋迦牟尼佛,我應(yīng)該要選擇,我過去所看到的佛,他在人間是怎么樣在度眾生?因為太多了,所以我應(yīng)該好好想想看。

  這不就和我們?nèi)硕家粯訂?雖然智慧這么的超越,文殊菩薩他要來回答彌勒菩薩,他要很慎重,他必定要反思過去,也要忖度未來,現(xiàn)在要將過去的釋迦佛,怎樣在教化,這四十幾年間用什么方法教化,他也要忖度,未來這些眾生如何來接,所以若要說到佛陀今生的教化,必定要再引述更長更遠(yuǎn)的古佛,在人間教育的形態(tài),所以這就是智慧的菩薩。

  他要回答這段文,也是很重要,所以說,「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

  現(xiàn)在釋迦牟尼佛,他是要說大法,和過去四十幾年間,所說的法不同,來一個大轉(zhuǎn)彎,他要說的是大法。

  而且「雨大法雨」因為眾生的心地,失去了法很久了,是過去,是現(xiàn)在,是未來,所有在大地的眾生,已經(jīng)心地缺了法水,應(yīng)該人人的心地都是很酷旱,已經(jīng)是很干燥了,所以現(xiàn)在佛陀開始要雨大法雨,開始用法雨滋潤,滋潤所有眾生的心地。

  所以這段經(jīng)文要聽清楚,這也就是文殊菩薩要回應(yīng)佛陀,不只是回應(yīng)彌勒菩薩,是要回應(yīng)佛陀,他講經(jīng)完,打坐,眉間放毫光,而且其境界照萬八千佛土,這種現(xiàn)神變相在這個法會中。

  所以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就是,要讓當(dāng)場的人起信心,要起信心之前,他要先有疑問,所以常有句話說,大疑大悟,有疑心的人就會想要趕快來聽,尤其是彌勒菩薩,現(xiàn)在要為現(xiàn)場的這些人,要來鼓勵,你們?nèi)羰莾?nèi)心有疑,你們?nèi)舨粫䥺?我來代替你們問,因為我代替你們問,你們?nèi)羰墙Y(jié)上這個緣,未來也能夠來人間再補助。

  所以一佛出世,千賢,很多的賢人都能夠同世來,這是準(zhǔn)備要教育普天下眾生,不是一尊佛而已,所以現(xiàn)在就要有很多的好緣,大家共同一起,都來了解釋迦佛,現(xiàn)在所要宣說的大法。

  所以他就代替在當(dāng)場的人來問,你看,彌勒菩薩的慈悲,他還為了陸陸續(xù)續(xù)來的人,前面沒有聽到的,他又以偈文讓大家都有聽到,這也是慈悲,文殊菩薩他的智慧;所以不只是,這個道場上的人聽到,是要知道佛的本懷,不是只為了現(xiàn)在,還要再為了未來的眾生,佛陀要暢演本懷,他也要顧及未來,還沒有接觸到佛法的人。

  所以佛陀三根普被,也要讓小教的人,他開始漸漸進(jìn)來,一進(jìn)來就能夠慢慢來體會,所以這是「雨大法雨」,三根普被,三草二木,我們前面說過三草二木,不管是小株的草,或是一粒種子在地下,或者是大樹,三草二木。

  二木就是菩薩,發(fā)菩薩心,志成佛道這二種,不只是要行菩薩道,而且一直追隨到佛的境界,這就是二木。

  所以這個當(dāng)中,文殊菩薩他就說,雨大法雨,吹大法螺」,開始要降法雨了,要來滋潤眾生的心地,開始要來吹大法螺,還要有聲音,法從聲入,所以聲音號召,趕快來叫人來。

  就像佛陀入滅之后,迦葉尊者開始思惟,法若沒有傳下去不行,所以他就到須彌山最高的地方,去擊犍椎,那就是擊法鼓,讓分居在每一個地方的人,能夠聽到這個鼓聲,知道有事情召集的時刻來了,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才會集合,開始結(jié)集經(jīng)典,這在前面也說過了,這就是要演大法義的時刻。

  各位,我們學(xué)佛,必定要很用心,雖然這樣說了這么多,也是怕大家聽不清楚,反復(fù)再一直說,還是希望人人能了解,佛法是甚深微妙法,所以我們必定要很用心,用心去體會,才有辦法,將佛法這樣入我們的心,我們才有辦法,深入佛法的大海里。

  我們必定不要有一點點的疏忽,不要想今天沒有聽到明天還有,不要這樣,我們必須要用心細(xì)思惟,所以我們要細(xì)細(xì)思惟,我們要入佛心境界的法海中,了解佛陀這慈懷,他是要演大法,微妙法,所以我們還是要好好用心,深思,慎思佛陀的教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請大家要多用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