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人生 人生是否需要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從,很難確定,原因是個人的力量有限,對人生的認識亦不夠,對人生世界所發(fā)生的許多復雜問題實在不易解決,所以應有一個信仰的對象,那 面對現實社會,會更理智更有信心,不致於傍徨歧路,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人認為人生不需要有什 信仰,只要信仰自己就好;那些信仰神靈,求神問卜,信仰宗教唯神是賴,小看了自己都是不對的。
說這些話的人,有沒有理由?理由是有的,他們只是太看重自己,沒有看到自己以外的道理與宗教,想法未免過於偏激或偏差了一點!試問自己五官所接觸到的、所知道的事物有多少?五官所接觸不到和不知道的事物還有很多,所以信仰自己或尊重自己本無有錯,只是自己所知所見的力量有限,對於一切未知未見的東西,都解決不了,成了問題。因此,要對人生的各種問題有透視的認識,信仰宗教還是需要的,尤其是佛教。
佛教雖然亦屬於宗教,但佛教不是教人信一全知全能的神,以為人生都在痛苦之中,唯有信仰全知全能的神,才能得救;佛教則不然,它是教人先信仰自己,信仰人生一切的痛苦都源自自己過去所造的業(yè)因,既是自己做出來的, 須要自己負責自救,不是專仰賴一神來解救。自己不救自己, 也是解救不了的。因為自己所作的罪業(yè)自己不負責,把它推給神來負責,那是極不合理的。
佛教雖然和其他宗教一樣很重信仰,但更重視理智;因佛教有自力教和他力教,自力教是靠自己的力量,他力教是靠佛菩薩的力量加被。在自力教方面, 佛教根據輪回的因果律,說明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皆由自己造成,自己造了善因,自然感受善果;造了惡因呢,自然也逃不了惡果的,縱使要求佛力加被 ,佛力也只能指示做法,要你自已去改造。自己如不肯改造,佛也無法幫你的。如老師教導學生讀書,并指示好的方法,如果學生自己不努力,即使老師教導 得怎 好,甚至盡力提攜,也起不了作用;佛教既注重自力教,什 都要靠自己努力,自己不努力,佛也無從幫忙的。所以叫我們拜佛、念佛,多是一種他力 助緣吧了,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勇猛精進,努力不懈,那 ,最後必定會獲得成功。
有人說:如佛教說人生是苦的、空的、無常的、無我的,教人不貪戀這個 世界,不是厭世嗎?人人厭世,世界上的事情誰來做?世界上的事無人做,世 界豈不是不會進步,反會趨於毀滅嗎?
佛教說苦、空、無常、無我,是教人認識人生的事實真相。人生有生老病死,怨親會離,不是苦的嗎?幾千年人世光陰,轉瞬即寂,不是空的嗎?一切事物的新陳代謝,剎那生滅,不是無常的嗎?萬法因緣所成,緣會則聚,緣散則滅,那里有我可得,不是無我的嗎?佛教作這樣說法,要人看破世情,不貪 有相,減少爭執(zhí),和樂相處,并不叫我們去厭世自殺,是要我們知道人生苦空無常無我之後,進求不苦、不空、常住、真實的所在,才能究竟離苦得樂。你 看釋迦牟尼佛,先觀人生苦空無常無我之後,證到出世的真理,然後出入行化,入世度生,做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偉業(yè)。這不正是證明了佛教究竟的精神在救 世而非厭世的嗎?亦有人誤會佛教的禮佛、燒香、燃燈、供水等等,覺得這樣做沒什 意義 ,而且是迷信的。
宗教都有儀式,這是佛教的儀式。禮佛不是拜偶像,偶像是代表我們所尊敬的對象,如子女對祖先禮拜、軍人敬奉長官、學生敬重老師。佛陀修養(yǎng)高貴 ,人格偉大,精神不死,影響後世無量眾生,使之舍惡行善,不值得我們尊敬嗎?有什 迷信!燒香是清除濁氣,表示敬信;燃燈象徵光明,代表智慧,表示學 佛為求智慧,破除人生的愚暗;供水以示清凈,水可洗滌外界穢污,表示以佛法的圣水,洗掉我們的心垢,成為純潔的人生。研究起來,這禮佛、燒香、燃 燈、供水,那里有半點迷信的氣氛呢?
還有些人以為佛教叫人念佛誦經,燒紙求財,不但迷信而且是浪費金錢, 它的好那里呢?
念佛是教人除妄念,妄念除則定慧現前,自然會斷惑證真。誦經使人從文 入觀,觸發(fā)智慧,這有什 迷信?至於燒金銀紙扎,及拜神求財,原是中國民 間的習慣,為道教所提倡的作法,被人搬入佛門,就把這筆賬記在佛教身上, 其實與佛教是沒有什 關系的!
據說以前有個貪心的財主,怕死後沒有錢用,所以臨死時異想天開,派人去買了一大堆黃紙,在這些紙面印上了金錢模型,同時吩咐兒女在他死後把這 些紙錢焚化,以便給他在陰司地府享用,於是造成燒金銀紙扎的風俗,一代一代的傳下來。其實在所有佛經中,都沒有這種偽造金錢的記載。反之,這卻與道教提倡符 打醮,燒紅綠紙有關,這種荒謬不正確的傳說,與佛教是沒有什么關系的。
佛教的教義,既重信仰,又重智慧,故不盲目崇拜,亦不感情用事。佛經說:「有智無信增我慢,有信無智長愚癡!箍梢姺鸾淌且粋智信并重,; 雙修的宗教,其真理給予人生莫大的啟示,其修養(yǎng)給予人生莫大的裨益。所以我們不信宗教則已,若要信仰宗教,那 應選擇佛教的信仰,是十分正確和需 要的。
因此,人生應有一個信仰,確立自己事業(yè)的目標,決定自己的志行,做起事來,精神貫注,不會散漫無章,才有所成就。這還是對信仰普通學問而說。一個人若是信仰宗教,則會更實際,因對宗教有真誠的信仰,可保證這個人是好人而不是壞人,因宗教都是勸人舍惡向善的;若在宗教中選擇佛教的信仰,那更是自己一生幸福的勝算,甚至來世可得到一個踏實的、永恒、清凈莊嚴的歸宿。
- 上一篇:佛教與人生 佛法示壽命之理
- 下一篇:竺摩法師法語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