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眼看臺灣》放生新形式

  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這些年,由于大陸民眾經濟收入的增加與佛教信仰人數的增長,放生人數與放生活動越來越多,但由于放生不當引發(fā)的問題也越來越普遍。比如,不少人將雞、兔等家禽放入寺院,造成寺院花草樹木損壞,環(huán)境污染;不少人于城市公園放生小鳥、魚類,引來前放后捉的專門吃“生”者;有些人不加選擇地放生,造成外來物種入侵,破壞本地生物系統;而有些人竟然放毒蛇等有毒生物在公園或近郊,致使人畜受到傷害……

  放生引發(fā)的諸多問題,已經引起媒體的關注,造成部分民眾的怨責,我在報紙上與電視新聞中,都看到過類似的指責。甚至,已經聽說有警察阻止放生的事情。這對佛教造成很大負面影響,甚至令一部分人因此對佛法產生誤解。

  靈鷲山就在海邊,加上弘法理念比較貼近民間一般大眾,所以放生是寺院里重要的一項活動,但他們對放生加以正確地引導、處理,帶來了不一樣的效果。

  靈鷲山妙莊法師說,他們在海里放生水族生物時,提前都會與大學里專門研究海洋生物的教授、學者們聯系,請他們鑒定要放的物種可放不可放,會不會造成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如果不行,立刻更換。這樣,就不會形成與社會、民眾的對立問題。而且,放生的水族盡可能選擇自然中被捕撈的,便于成活,少放人工養(yǎng)殖的,因為它們的成活率太低,會造成信眾資金的浪費。

  與上同時,他們將放生與救生聯系在一起。前幾年東南亞的海嘯,致使成千上萬的民眾生活陷入困難,有些至今沒能擺脫。他們選擇斯里蘭卡那些失去牲畜的貧窮農民,從臺灣的屠宰廠里買下要屠殺的耕牛,作上標簽,排好編號,與農民簽訂協議,免費送給他們,供他們耕田使用。但只可耕種,不能屠宰轉賣,必須讓牛的生命自然老死。為了有效監(jiān)督,他們每年還會派人調查。——本文寫完之后的第三天,于“南陽佛教文化網”上看到河南南陽的居士們也在集資購買將要被殺的耕牛,送與山區(qū)貧困農民耕作,我為此消息欣慰至極!

  我覺得,這是一個放生的新形式、新理念,值得推廣和借鑒。其實,放生本為救生,如若達不到救生的目的,放生再多,有何意義?即便沒有放生的形式,能救生于屠刀之下,濟人于困厄之中,何嘗不是慈悲心的體現?

  從這里看,學佛與弘化的道路永遠不能停頓,必須不斷地創(chuàng)新,不斷地與時俱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