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yè)道之不貪欲
十善業(yè)道之不貪欲
經(jīng)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與無明共為起三界輪回之根本煩惱。
貪欲者,大致分為貪取、貪愛、慳貪三種,為十惡之一,三毒之一,十大煩惱之一。不知足之貪心,于國土、人、財、物,總想占有及控制,貪而無厭,是名為意貪業(yè)。
無想則無欲,無欲則無愛憎,無愛憎則無貪嫉,無貪嫉則一切群生不相傷害,貪者必自相害,亦誣謗于他人;世間人為錢財相諍,父與子諍,兄與弟諍,妻與夫諍,知識朋友共諍,或諸家內(nèi)外共諍,彼此背后之惡說,都是由貪樂所致。世人為錢財相斗,王者與王者斗,道人與道人斗,商家與商家斗,士人與士人斗,各人相罵或相殺害,都是貪的緣故。人為錢財而相欺,口相欺,身相欺,意亦相欺,為貪欲所奴役,甚而以貪獲病,乃至喪身。
佛陀對貪的比喻在《百喻經(jīng)》卷三之「奴守門喻」中,有這樣的開示:「以前有一富人,將要出門遠(yuǎn)行,他命令奴仆好好看守門戶,亦要好好看管系驢的繩索,不要讓驢跑掉。主人走后,鄰家請來了做戲的人演劇,唱及彈都很好聽,這守門奴忍不住出門觀看戲劇去,但想到主人臨行囑咐,要他好好看守門戶和驢子,于是他就把鎖門的門板放在驢背上,再把繩子系于驢上,然后緊緊牽著驢看戲去了。戲畢回家,家中財物盡被賊人偷竊一空,主人回來后,十分震驚,查問財寶所在及事情真相,奴仆答曰:『主人,你只叫我看管門、驢及索,我都辦好了,這三樣?xùn)|西并無損減,其他事情我一概不知了』。主人聽后氣得七竅生煙,大聲責(zé)罵他說:『你這笨蛋,留你守門,目的是保管家中財物,你守著門,而財物盡失,那留著這門有甚么用呢?』看門而不看賊,于事何益?是故大家應(yīng)當(dāng)攝心,守護(hù)六根的「門」(眼、耳、鼻、舌、身、意),勿令六塵的「賊」(色、聲、香、味、觸、法)入侵,如果大家不奉佛教,貪求利養(yǎng),雖然靜坐,心意卻貪著名利食色五欲,為色聲香味之所惑亂,令無明覆心,正念覺意道品功德全都失散,就如牢守著驢子和貪愛的繩索,大「門」卻開了個洞,讓「賊人」乘機(jī)溜入,把「財寶」偷走!
賊人是魔王,貪欲是罪惡的根源,魔王時刻以貪欲引誘我們做壞事,稍一不慎,即墮其圈套。
日常生活中,「貪取」的禍害多不勝數(shù)!論語》里,「子張」之「見得思義」,是儒家的戒貪學(xué)說!缸訌垺挂姷接欣傻脮r,立刻想到,是不是本份所應(yīng)得的,是不是合于道義的,所謂不義之財不可貪。現(xiàn)今社會很多罪案,都是由貪引起,政府官員貪污舞弊,市民莫奈其何,于是有廉政公署的誕生,重現(xiàn)宋朝大官范仲淹「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大公無私宏觀政治理念;不法之徒針對群眾貪的心理,想出五花八門的行騙方法,如賭局、做會、假倫敦金、網(wǎng)上銀行騙案、乃至街頭兜賣假貨、兌換假錢及跌錢等,招致?lián)p失的人都起于貪心,證實貪字變貧的真理。不但財不可貪,色、名、食、睡都不可貪。貪色的禍害,在「不邪淫」章里已說得很多,現(xiàn)再補充說「捉黃腳雞」的事,騙徒利用美色引誘事主行淫,然后女子的丈夫出現(xiàn),反誣捏事主誘惑良家婦女,向事主勒索金錢,否則就報警拉人,被屈者因貪色而自取其咎,有冤難訴,惟自嘆倒霉;貪名也不是好事,所謂人怕出名豬怕肥,人出名以后,原來的敦厚氣質(zhì)被外來的吹捧改變?yōu)榘谅淇?只懂向上攀緣,對人的愛心沒有了,為追逐名利權(quán)勢,不惜笑罵由人,折損己福,相反,孤臣孽子,不為上級寵信,不為父母喜愛,常懷著危險戒懼的心行事,所憂慮的比一般人深刻,這樣的人容易成為一個通達(dá)事理的人;食不可貪,所謂厚于味者即仁道薄,仁道薄者豺狼心興,為口腹而殺生造業(yè),觸犯仁慈;睡也不可貪,除正常的睡眠外,貪多睡易墮無明、懈怠。
《十善業(yè)道經(jīng)》云:若離貪欲,得成就五種自在。
一、三業(yè)自在,諸根具足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
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xiàn)故
五、所獲之勝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
- 上一篇:十善業(yè)道之不瞋恚
- 下一篇:十善業(yè)道之不綺語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