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的現(xiàn)代意義之七

  五戒的現(xiàn)代意義之七

  菩提之旅靜修營97演講稿之十一

  凈因法師

  飲酒為其他罪惡之根源

  飲酒之後,往往不能自制;醉了,不但誤事,而且平時不能說不能做的惡行,都會做出來。在律本中記載:一位佛弟子,本來持戒謹嚴,一次飲酒醉了,失去理性,見著鄰家的一只雞走來,隨趁機順手抓住雞,烹煮當著下酒菜,(犯殺、盜二戒),之後,鄰婦前來尋找失雞,他答不見(犯妄語戒),酒醉飯飽後易起淫念,見著鄰婦,隨之強迫成奸(犯邪淫戒),因一時的酒醉,而致五戒全犯,所以說飲酒為“敗眾德"。

  飲酒能亂性,令人失去理智

  自古以來,為著飲酒而失敗誤事的不勝其數(shù)。如紂王、幽王等,廣作酒池,不分晝夜的長飲,以致失去常性,亂殺大臣,逐致國破身亡。如號稱詩仙的李太白,也是一個醉翁,因為飲了過度的酒而亂性,誤認月在河底,為欲取月,投入水內(nèi),而被溺死。

  在佛本生故事中還有一則故事:一天,一只蒼蠅喝了幾滴酒後,它便覺得頭重腳輕,於是便回到它自的王國--一堆牛糞上休息,當它感覺良好時,來了一頭大象,它的腳碰到了蒼蠅的王國--牛糞堆,蒼蠅很不高興地說:“我的朋友,回來,讓我們比一比高低,今天我已準備好與你決斗。"大象向後回退了兩步,只對準蒼蠅所在的位置又拉下一點糞便,甚麼也沒說便照常走它的路,可當蒼蠅見到那堆大象的糞便向它身上壓來時,心知不妙,想逃命,但因飲酒過多,雙不聽使喚,六腿又發(fā)軟,結(jié)果白白的送了性命!

  這都是酒後失去理智,而狂妄所得的結(jié)果。類似的事件在日常生中時有發(fā)生,情節(jié)重者酗酒滋事,情節(jié)輕者酒後人們感到懶洋洋的,不積極進取做事,酒醒後人也是無精打彩,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有氣無力的,所以在任何一個國家,飲酒和勞動力緊密地連系在一起。如果一個國家失去了勞動力,這個社會就會衰退。只要國人中大部分人酗酒,這個社會就不可能發(fā)展,只要家庭中的主要成員酗酒,這個家庭就很難興盛!只要一個團體中大部分人酗酒,這個團體就不可能有活力!如果一個社會大多數(shù)人都是老弱病殘,這個社會的生產(chǎn)力就會下降,生活水準就會降低。所以勞動力是提高生產(chǎn)的重要因素。這非常重要。因為在公元前六世紀的佛陀時代,沒有現(xiàn)代科技,沒有大機器生產(chǎn),是農(nóng)業(yè)社會,只能靠勞動力去生產(chǎn),所以強而有力的勞動力是社會繁榮的重要條件,酗酒與強而有力的勞動力從來就不可能在一起。所以佛陀要求我們要持不飲酒戒,道理就是這兒。

  討 論

  有人跟我講,“我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每周只喝兩杯酒,很有節(jié)制,從來不貪杯,這對我的身體絕無壞處,我是否也有戒酒的必要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告訴他,“不錯,三十年來由於你飲酒適度,有傷你的健康還未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這是幸運之事,但為了你的子女健康成長,你仍必須戒酒。因為你的自控力很強,意志很堅定,所以飲酒一直有節(jié)制,但在你的子女眼中,他們只知道你每天飲酒,好像還有益健康,所以他們有可能也跟你學(xué)習,開始飲酒。但一旦開始飲酒,你是否能保證你的每一位子女都像你一樣理智很強、每天只飲一杯酒嗎?萬一出一位不孝之子,情感脆弱,變成酒鬼,這豈不是因你而起,令你遺憾終身。所以為了你子女的健康成長,你也有戒酒的必要。如果你能放棄這杯酒,給子女與青年一代做個好榜樣,豈不是功德無量!"

  也有人講,“我也知道飲酒不對,但由於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一下子斷不了,從現(xiàn)在開始,我會慢慢地減少飲量。"這種做法固然比不做有進步,但為甚麼不能橫下一條心一下就除去呢?要知道飲酒就是一種有上癮的行為,對於一般人講,如果你喝第一滴酒,就有第二滴,如果你喝第一杯酒,就會有第二杯,如此下去,很難控制,損己不利人。為甚麼不一下子斷掉呢?法國電視臺為酒做的廣告說:“一杯沒問題,三杯就會有危險。"看起來很開明,但他們從來就不警告人們,第一杯酒下肚後,會有喝第二杯酒的欲望,第二杯酒會鼓勵你再試第三杯!英國有句俗語:“第一杯是人喝酒,第二杯是酒喝酒,最後酒喝人。"

  記得古代有一位小偷,每天都要偷百只雞,搞得他的臭名遠揚。他也知道不對,很想改變,但又不知從何下手,所以去問孟子。孟子告訴他,“你最好從現(xiàn)在起不偷,重新做人就可以了。"小偷也接受了孟子的建議,不過說,“我每天偷一百只雞,多年來已成習慣,見雞不偷就難受,你要我一下子全斷了應(yīng)該很困難,我可不可以每天減少偷雞量,一天減少一只,一百天後就可以完全停止偷雞了。"孟子回答說:“好是好,但既然你決定不偷,為甚麼不痛下決心,從現(xiàn)在開始一只也不偷,這樣人們才會改變對你的看法。但如果你每天減少偷雞量,不管你偷少偷多,那怕是一只,你還是偷雞賊啊!"小偷聽後似有所悟,決定從此以後徹底改掉偷雞的習慣。

  同樣,不管你喝多少酒,只要你喝,酒精在你身體中就會發(fā)生效應(yīng),就有麻醉作用,你還未能成為新人。

  在現(xiàn)代社會中,甚麼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有人問我:“身體是我的,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別人管不著,我有權(quán)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他這樣堅持,法律也會支持他,因為民主、自由在憲法中有特別重要的位置。

  但根據(jù)佛教教義,世界一切事物(包括人類)是由種種條件和關(guān)系組成的,事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關(guān)系,絕對不依靠任何其他事物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社會有影響,社會上的每一個發(fā)展反過來對每一個人也有影響,因此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自由是不存在的。譬喻:年輕的母親,她的一舉一動,都會對體內(nèi)的嬰兒都有直接的影響;如果年輕的母親堅持嬰兒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堅持飲酒,這不僅對她自己的健康有害,而且對胎中嬰兒更有害。科學(xué)證明,母親飲酒對嬰兒腦細胞有很大的損傷。有些人,因常在醉鄉(xiāng),生下兒女來,也精神失常,或者患著嚴重的白癡癥。

  如果你健康,努力工作,別人會因此而受益;如果因酗酒而遭蹋了身體,別人就得花錢為你治療,父母妻兒為你操心,又怎能說你的好壞與別人毫不相干呢?再說若酒後開車,威脅到的直接是他人的生命財產(chǎn),怎能說你喝酒跟他人不相干呢?所以不飲酒戒是讓我們這個社會成為更安全地方居住。

  又有人問,“做菜時,為了去除怪味,在菜中放一點酒調(diào)味,算不算犯不飲酒戒?"

  有時,為了治病,用酒調(diào)藥,根據(jù)戒律不算犯戒,因為此時酒的性質(zhì)已發(fā)生變化,不再是麻醉人的東西,而是治病之藥。同樣,在我們做菜時,在菜中放少許調(diào)味也不應(yīng)算犯戒,因為一大鍋菜中放幾滴酒,酒早已失去麻醉作用。

  五戒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其實五戒中,每一戒都包含其余四戒,F(xiàn)以第四戒--不妄語戒為例說明這個問題。

  第四戒包含第一戒,很多人因語言而被殺頭。當你堅信某種思想是世界上最好的思想時,如果有人與此思想不同時,你自然會千方百計地改造他,當你發(fā)現(xiàn)無法改造他時,你可能會想辦法去除他,這就和第一戒──殺生發(fā)生了聯(lián)系。堅持某種思想,受害的不僅是一人,而是千百萬人!譬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因種族問題,使得幾百萬猶太人喪生毒氣罐。

  第四戒包含第二戒--不偷盜,F(xiàn)在也有說謊工業(yè)。很多人為了政治的目的而說謊,產(chǎn)品推銷員必須講產(chǎn)品的優(yōu)點而不講缺點以便騙取客戶買他的產(chǎn)品。有一位推銷經(jīng)理告訴我,他也想不說謊,告訴產(chǎn)品的缺點,但他不能,一旦他這樣做了,就沒有人買他的產(chǎn)品。很多人都有同樣的困境。在政治領(lǐng)域,政治人物為了能獲得選票而說謊。所以我們講,在這個世界上,有說謊工業(yè)。說謊的目的就是為了騙取別人的信任,獲得支持,得到某種利益,所有這一切就是偷盜的行為。

  第四戒與第三戒--不淫欲也有聯(lián)系。當有人說,“我愛你。"這有可能是說謊,這有可能僅僅是為了迎得某人歡心而故意做的“廣告",其用意是為了與她發(fā)生性關(guān)系。

  第四戒當然包含第五戒──不飲酒。有一位很體面的教授,如果你晚上打電話找他,他的妻子會說,“他很忙,不在家。"其實,他在家只因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無法接聽電話。

  結(jié) 論

  以上所述的五戒,不僅是學(xué)佛者必須受持,而且是社會上每一個成員都要共守的規(guī)則。持五戒不僅對個人有意義,對社會也有很大的價值。一方面來說,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人又是社會的一分子。所以任何一個動作,不僅對他個人有影響,而且對他所處的環(huán)境也有影響。他的每一個行為影響著社會;社會的每一種變化反過來又影響他自己。由於這種互相影響的關(guān)系,個人的生活必須對他自己有益,對他所處的社會也有益。持五戒幫助我們保持這種健康型態(tài)的生活。

  古今中外,為安定社會,綱維人倫的立法條目,都無法超越這五戒的范圍。佛陀所制的五戒,若能依法受持,則有自利利他之功效。約自已方面說:受持五戒就是入道的正因,精進不懈的守持,則惑業(yè)漸漸消滅,功德漸漸增長,最後即證圣果。約利他方面說:五戒是凈化人心的良藥,一人受持,一人得益,萬人受持,萬人得益,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受持五戒,則天下太平。

  當然,受持五戒并非易事,正如印順導(dǎo)師說,“受持戒行,要克制自己的私欲,所以要有`堅'毅的決心,`忍'受種種的考驗:忍受艱難困苦;忍受外來惡劣環(huán)境的誘惑,威脅,強迫;忍受內(nèi)心的欲而不讓他胡鬧,甚至要有`寧持戒死,不毀戒而生'的決心。要這樣堅忍的克制情欲,克伏環(huán)境,才能`持'戒而保持`凈戒',不致毀犯戒行;不致多年來的持戒功德,毀於一旦(只要一犯,就全部失敗了。如人一生守法,一次犯法,就要受法律的制裁)。"2

  總 結(jié)

  1、第一講為“戒定慧三學(xué)概論",主要說明人類花了五千年的時間,才意識到:戒定慧三學(xué)為人類解脫之唯一道路;重點論述了戒定慧三學(xué)必須并重,不可偏廢。第二講從十一個方面討論“戒學(xué)之重要性",從而說明戒為佛法壽命,正法久住之根本。第三講為“戒學(xué)概論",通過對戒律的制定、實施和執(zhí)行,探討了佛教僧團為世界上最早的實行民主議事的團體。同時也說明了七眾戒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佛陀制戒的精神與特色。其余的三講為“五戒的現(xiàn)代義"。若能守五戒,則有自利利他之功效。約自已方面說:受持五戒才能保證你獲得人生,這是入道的正因,精進不懈的守持,則惑業(yè)漸漸消滅,功德漸漸增長,最後即證圣果。約利他方面說:五戒是凈化人心的良藥,一人受持,一人得益,萬人受持,萬人得益,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受持五戒,則天下太平。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嚴持凈戒,以戒為師,因為這是我們解脫之根本。但在特殊情況下,以菩薩三聚凈戒3為依據(jù),運用智慧,在不傷害菩提心的前提之下對小小戒作適當?shù)耐ㄈ?以便適應(yīng)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時間和地點是必要的。

  3、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滅後,以戒為師?梢娊渎珊头鹱陨硗戎匾。今天領(lǐng)導(dǎo)教團的不是佛自身,而是戒律;戒律在一日,便是佛在世一日。所以說戒律為佛法慧命所依。佛教一切修證都是建立在戒行之上的,無戒之修行,不但不能獲得解脫,最終淪為魔業(yè)。所以嚴格說起來,在末法時代,戒學(xué)所起的作用,比定慧更顯得重要。

  學(xué)佛的目的是為了當下活得瀟灑、自在;生活美滿、幸福、社會安定,最終獲得涅槃。在日常生活,如果你們當中有人因持戒,或?qū)W佛而感到越來越不自在,麻煩越來越多,這說明不是佛法不好,而是求學(xué)佛法時,經(jīng)常會遇到的一種現(xiàn)象,是進步的一種表現(xiàn)。

  【注釋】

  1、Firstaman takesadr ink,The nthedr inktakesa drink,The nthedr inktakes the man。

  2、印順,(1994),《成佛之道》,第106-107頁。臺灣:正聞出版社

  3、攝律儀戒(止惡)、攝善法戒(行善)和攝有情戒(利他)為菩薩三聚凈戒。

  【全文完】

  刊載于《澳門佛教》16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