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的現(xiàn)代意義之五

  五戒的現(xiàn)代意義之五

  菩提之旅靜修營97演講稿之九

  凈因法師

  不妄語

  此戒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滿口謊言會使人與人之間互不相任;惡口傷人會增加社會沖突,至使社會一盤散沙。所有這一切都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反之,如果人人講真話,不講謊話,人與人之間就會相互信任;如果人人使用善言,人們就能和睦相處。那麼,與人爭吵、誤解的機會就會減少,去法庭打官司也就減少了,社會自然變得井然有序。因此不妄語戒對改善人際關(guān)系、保持祥和的社會起著很大的作用。

  制戒因緣

  有一年,跋耆地方饑餓,白骨遍地,餓死無數(shù)。在此安居的比丘生活也極端困難,難以生存下去。這時有少數(shù)比丘為了獲得信眾供養(yǎng)食品,以渡過難關(guān),於是在信徒面前相互贊嘆上人法:某比丘已證初果、二果、三果;某比丘已得初禪、二禪乃至得六神通。信徒得知後,信以為真,便把僅有的食物拿出來,也不供養(yǎng)父母、親朋好友,自己也不吃,而拿來供養(yǎng)這群比丘。其實他們都是凡夫僧。結(jié)夏安居三月過後,比丘們又聚集在一起聽佛講法,其他所有的比丘都因缺少食品而餓得面黃肌瘦,形體枯瘦,唯獨這群比丘容光煥發(fā),腰肥體胖。佛陀得知原因後,呵責(zé)他們?yōu)閻罕惹?打大妄語,於是就給比丘們訂了不妄語戒。所以對妄語戒來說,最初的制戒因緣是對未得道而妄稱得道以博取施主布施的一種教誡。

  定 義

  根據(jù)巴利律藏分別,不妄語戒的定義為:任何比丘,未證知,而認(rèn)為己有上人法,主張“己已得"具足正智正見,而作如是宣說:“我如是知,如是見。"彼於其後,或被追問、或不被追問,冀望清凈其罪,而如是言:“友!我不知而言如是知,不見而言見,言虛誑妄語"者,除增上慢外,此亦波羅夷不共住。

  很顯然,對出家人說,不打妄語是指:自己修行時,尚未獲得超越世人的殊勝功德信仰或神通力,而向信徒說:我已獲得殊勝功德和神通力,以獲得更多的布施。這就犯了大妄語戒,他的比丘資格便會自動失去。除此之外,對出家人來說,不打妄語戒要求他必須講實話,說與事實相關(guān)的事,當(dāng)他講話時,他必須在事實的基礎(chǔ)之上語氣肯定,他不應(yīng)講任何給社會造成不和的語言。

  對在家信徒來說,打妄語有與出家人不太相同。在中阿含經(jīng)SaleyyakaSutta中,佛陀給了如下定義:當(dāng)他去集會,或親戚中,或團體中,或政府官員中時,當(dāng)他被要求提供證據(jù)時,或當(dāng)他被要求告知所知的詳情時,如果見言不見,不見言見;知言不知,不知言知,他就犯了不妄語戒。為了避免打妄語,佛陀告誡我們1、在集會或公共場合,發(fā)言平正、真實,直述其所見所聞2。不評論尚未發(fā)生的事。在已發(fā)生的事件中,如果我們不太了解,我們最好也能保持沉默是金的原則。因為也許我們所知僅是一知半解,或是一點皮毛3。我們只講我們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這樣我們就能做到少犯或不犯妄語戒。一般人們,因爭強好勝或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沒有見過的事,稱說見過;沒有聞過的事,說已聽過,捏造妄言,不講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而致自己失去人格和信用,這都是打妄語帶來的惡果。

  經(jīng)上講,打妄語者有三個目的:1、為了自己避免懲罰;2、為了別人的原故;3、為了物質(zhì)的益利。如果你打妄語是為了有所得,而且別人也被你的妄語誤導(dǎo),并獲得你所需要的東西,這就犯了妄語戒。佛陀在《如法經(jīng)》中進一步說,“在大庭廣眾或社交埸合,不應(yīng)該對人說謊,也不指使他人說謊,也不贊同他人說謊,他應(yīng)該戒絕一切謊言。1"由此可知,妄語有三方面內(nèi)容:1、在社交埸合(至少二人以上),自己打妄語;2、指使別人打妄語;3、贊同別人打妄語。根據(jù)此經(jīng),如果我們犯了以上三種之一,都犯了打妄語戒。

  總而言之,不妄語戒,為了自己的利益,親族好友的利益,或使怨敵受害,而作不盡不實的妄語。不知道的說知道,知道的說不知道;有的說沒有,沒有的說有;是的說不是,不是的說是。因此虛誑的語言,使自己或親屬得益,使別人受害,就是犯了嚴(yán)重的妄語罪。

  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

  此戒的根本精神在於尊重真理。今天我們無論是講話、發(fā)表演講,還是寫文章,或教學(xué)生時,都必須尊重真理,實事求是,講真話,不講假話、或無益的話,任何一個人違犯了這一原則,他就打妄語。佛陀本人一生講法,就是只宣講真理,讓世人明白真理,從而按真理的準(zhǔn)備去生活,去修行,因而獲得快樂。對於一個學(xué)佛人來說也是如此,僅僅不講謊話還不夠,他必須只講真話,講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體會,對他人只講真理,尊重真理,因為它是引導(dǎo)我們向上,求得解脫的唯一道路。

  本戒的社會意義

  人類有史以來有很多非凡的創(chuàng)造,如電腦、飛機、宇宙飛船,但人類最有意義、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應(yīng)該算是我們?nèi)祟惖恼Z言。語言是一切文化之母,沒有語言,就沒有人類的文明!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又根據(jù)自己所講的語言而劃分不同的社團,例如漢族人、藏族人、蒙古族人、泰族、英國人、僧加羅人等,在漢人中,又因說不同的方言,我們又被區(qū)分為廣東人、上海人、客家人等?梢哉f。有多少種語言,就有多種社會,任何一種社會的文化背景都是建立在它的語言基礎(chǔ)之上的。文化、語言、和社會三者總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如果語言不存在,它所表達(dá)的文化就會自動消失。這也就是為甚麼英國入侵斯里蘭卡、印度、南非等國之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推廣英文教育,第二件事傳播基督文化。

  同樣在社會中,如果我們語言得不到凈化,人人講粗語、謊話、大話,人與人之間就會互不信任、相互猜疑和相互仇恨,社會中不和、混亂與沖突會明顯增加,最後整個社會會成為一盤散沙,這樣的社會就不可能有任何希望。由此可見惡言給社會造成多麼大的破壞作用!反之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凈化我們的語言,做到人人講愛語、善語、誠實的語言,大家就會相互信任,坦誠相待,人與人之間緊張的關(guān)系就會得到改善,大家就能和睦相處,每個人內(nèi)心就會平靜,社會就會滅少爭執(zhí)。這樣大家愿意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而奮斗。如此再難的事件都能做到,甚麼樣的奇績都會創(chuàng)造出來。社會自然繁榮,百姓自然安樂。

  由此可見,語言的凈化對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持不妄語而獲得。

  如何持不妄語戒

  佛教講,我們造業(yè)的方式有三種:身、口、意?跇I(yè)占了我們造業(yè)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持不妄語戒是多麼的重要。不妄語戒其實是要求我們凈化我們的語言,以免口造惡業(yè),F(xiàn)就如何在不同的場合守此妄語戒,談?wù)勎覀人的看法。

  個人如何持不妄語戒

  認(rèn)識妄語之得失是持妄語戒的良藥。在《十善道經(jīng)》上說:“若離妄言,即得八種所贊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凈,優(yōu)曇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fā)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yè)清凈,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fā)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

  反之,犯了妄言戒,在《分別善惡報應(yīng)經(jīng)》說:有十種惡報:“一、口氣恒臭,二、遠(yuǎn)離正直,三、諂曲日增,四、非人相近,五、忠言不信,六、智慧淺薄,七、稱揚不實,八、誠語不發(fā),九、愛論是非,十、身謝惡趣。惡報如是,凡屬佛教徒,當(dāng)宜慎重!

  現(xiàn)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對妄語之害略分析如下。

  我認(rèn)識一位學(xué)生,天生是說謊的能手,打妄語的水準(zhǔn)很高,不用預(yù)先編造,只要需要,隨時隨地就可以編一段謊言騙人,真能做到面不變色心不跳。我開始時很佩服她的技巧,便向她請教說謊的奧秘。通過交談,我才了解到,她也有難言的苦衷。長期以來,她深深地體會到,她自己講一句真話,心中坦然,無須費心去記,如有人再問時,如實作答,無須多思考,問一百遍,回答一百遍的答案都相同。但如果她說一句謊話,她必須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更糟糕的是,她必須記住每一次自己所說謊言的細(xì)節(jié),預(yù)防別人舊事從提時,再重復(fù)一遍同樣的謊言。如果說一次謊還能記住,如果說了幾十個謊,那就十分辛苦,因為她必須同時記住她在各種場合下說的幾十種不同的謊言,十分辛苦。有時因說的謊言太多,自己也記不清楚了,相互串通,結(jié)果回答別人問題時所答非所問,前言不答後語,自然會引起別人的猜疑,謊言經(jīng)常會不攻自破,那種處境十分辛苦,F(xiàn)在想來,倒不如老老實實做人,不說謊,有甚麼說甚麼,如此心中十分坦然,睡覺也甜,吃飯也香。

  在家中如何持不妄語戒

  在家中,第一,對自己的子女不要輕易承諾,一旦有所承諾,就必須去做,否則給子女一生的成長都有害。有一對夫婦六月和孩子一道去巴黎渡假,我感到很驚訝,因為那時是他們工作最忙的時候。他們跟我解釋說,他們曾對大兒子講,如果他考試成績優(yōu)秀,就會帶他去巴黎渡假。結(jié)果他們兒子拼命讀書,果真獲得特優(yōu)的好成績。所以他們說再忙也得帶他們?nèi)ァB犪嵛矣X得這對夫婦真是合格的好父母,也是好的佛教徒。

  第二,對自己的愛人不要打妄語,既然雙方結(jié)合在一起,一定有其殊勝的因緣。古人說:“百年修得同舟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所以能結(jié)為夫妻,因緣十分難得,應(yīng)當(dāng)珍惜。夫妻雙方若能互敬互愛,坦誠相待,互相交換信息,家庭一定會變成溫馨的避風(fēng)港,夫妻就會同舟共濟,和睦相處。

  第三,子女對父母親應(yīng)講真話?蓱z天下父母心,天下沒有那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做人,工作順利,事有所成。父母又因年齡長的關(guān)系,飽經(jīng)風(fēng)霜,見多識廣,所以子女遇到難事時,跟父母親講真話,應(yīng)是最安全不過的人選,而且經(jīng)常都能獲得不少有益的忠告。

  學(xué)佛人如何持不妄語戒

  對於學(xué)佛的人來講,若能認(rèn)識到世事無常,人身短暫,去日苦多,老實學(xué)佛,那有時間去說謊、講費話!再者我們?nèi)裟苌钚?a href="/remen/ying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因果,那敢再造口業(yè),因此而墮落!弘一律師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胡樸居士是弘一律師的老友,曾有詩贈師弘一大師,其中有句云:“弘一精佛理,為我說禪宗。"於是,律師即書“慈悲喜舍"四字付之,而貽以書曰,“佛不但以理,切要在修持,行事重在不欺,名如其實,今我并未為君說禪宗,君詩言之,即為妄語,君其懺悔,免遭墮落。"這才是真正的學(xué)道人,一絲不容虛偽,一毫不容做作,何等精嚴(yán)?!何等慈悲?確實值得效法。

  在社會中如何持不妄語戒

  在社會中,我們應(yīng)該強調(diào)語言凈化的重要性。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只有人類才能創(chuàng)造、學(xué)習(xí)、使用很多語言的優(yōu)勢。鸚鵡雖然也能學(xué)人言,講單詞、短語甚至幾句話,然而那不是語言,只是模仿人言,而不知其意;收錄機雖然也能發(fā)出各種聲音,那不是語言,只是按照人給它的指令無感情重復(fù)播放。只有人類的語言,不單純是聲音的符號,而是表達(dá)我們的感情、思想與觀點的運載工具,它帶有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每說一句話都有它特定的含義,都是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反映,是心靈的窗戶。

  譬喻當(dāng)你喜歡一個人時,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才會說,“我喜歡你。"語調(diào)都比較柔和,聽起來也很舒服;相反,當(dāng)你恨一個人時,只有在緊張的環(huán)境下才會說出,“我恨你。"講此話時,語氣也非常僵硬,否則便無法表達(dá)你的恨意。人的語言又帶有強烈的傾向性,或個人色彩。譬喻同樣是一個人送你一盒精美的巧克力,如果你從好處想,你會用“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來形容他的好意,如果你從壞處想,你會用“黃鼠狼給雞拜年,沒按好心"來丑化他的好意;如果一個人堅持自己的意見,贊同他的人會用“一言九鼎"來形容他的堅定,而不喜歡的人會用“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來批評他;如果一個人的父被殺,有人會用“父仇不共戴天,此仇不報何以人"來鼓勵他殺人,明智者會以“怨怨相報何時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勸他放棄仇恨,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上來;生死危急關(guān)頭,有人會以“寧為玉碎,不作瓦全"來鼓勵他選擇死,也有人會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來勸他活著;如果一個人為另一個做事很盡力,贊同他的人會說“忠心耿耿",而反對他的會以“助紂為虐,為虎作倀"來否定他的努力;一個人智力過人,喜歡的人會用“足智多謀"來形容他,恨他的人會以“鬼計多端"來丑化他;一個人喜歡冒險,有人會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來鼓勵他繼續(xù)探險,而不贊同他人會以“膽大包天"丑化他;如果我們要肯定一位名人時,常以“名垂千古"來形容他,而當(dāng)我們要否定一個人時,又以“遺臭萬年"來表達(dá)我們的恨;當(dāng)一個人想干一番事業(yè)時,贊同他的人會以“雄心勃勃"來形容他,反對他的人則以“野心勃勃"來否定他;一群人在一起做事時,有人會以“志同道合"表示贊許,也有人會以“同流合污"表示否定;如果一個人學(xué)他人長處時,有人會以“見賢思齊"表示鼓勵,而反對者則以“東施效顰"來反對他;如果一個人平時不注意穿著打辦,贊揚他的人會說他“不拘小節(jié)",反對他的人會說他“不修邊幅"。

  將以上所舉事列表如下:

  肯定否定

  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黃鼠狼給雞拜年,沒按好心

  一言九鼎——一意孤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寧為玉碎,不作瓦全

  怨怨相報何時了——父仇不共戴天

  忠心耿耿——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膽大包天

  足智多謀——鬼計多端

  破釜沈舟——孤注一擲

  名垂千古——遺臭萬年

  志同道合——同流合污

  見賢思齊——東施效顰

  雄心勃勃——野心勃勃

  一箭雙雕,一舉兩得——一只腳踏兩條船

  不拘小節(jié)——不修邊幅

  由此可見,語言在社會交流中又辦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們賴以表達(dá)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所以平時講話時,一定要鼓勵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多講愛語、善語、具有建設(shè)性的語言,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己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社會自然會安定。

  【注釋】

  1、郭良譯,(1990)《經(jīng)集》第54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未完待續(xù)】

  刊載于《澳門佛教》14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