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生命觀 五
本文根據(jù)錄音整理錯漏之處敬請指正
整理人:悲松 校稿人:悲賢
(接上)那么修行夠了,我們就會轉物,修行不夠,你就會抱怨,修行夠了,你就能夠轉變這種心態(tài),不執(zhí)著了,不掛礙了,那么做什么應該像什么,而且在承當?shù)倪^程中定位。
如果在承當過程中你能轉物,你會對你所承當?shù)呢熑?義務會非常的負責。在家里做母親好好做,單位做職工好好做,做妻子好好做,做丈夫好好做,都做的非常到位,因為你一個人在社會中演不同的角色,所以會高度地負責任,因為你能轉物。如果你不能轉物,那你會非常的痛苦,做不好你的身份。所以我們認為修行很夠的人一定是一個高度負責的人,是一個在社會上讓人感受他比較優(yōu)秀的人,如果在社會上他是不負責任的人,在修行的過程中也很難說他會負責,當然我們不能說是定法,因為他是改變的。
所以說關于這一點我們給生命的現(xiàn)象定位,你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如果你的心態(tài)改變了,你容易轉變外境。所以這符合楞嚴經所說的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若被物轉,即名凡夫。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就是不斷轉物的過程。如果你被物轉你就失敗。你能轉物你就解脫,其實是這樣的一個過程。無論做什么就像什么,于是我們可以做苦瓜,我們可以做老師,我們可以做學生,我們可以做清潔工,我們可以做出家人,我們可以做在家的佛教徒。我們非常的負責任,我們定位,我們在定位中快樂著,自在著。所以應該說就是解脫。
因為你的因緣是這樣,你要對你的因緣負責任,因為你現(xiàn)在的身份就不要期望把頭發(fā)和我一樣剃掉。因為我現(xiàn)在的因緣是這樣,所以我也沒理由說你長頭發(fā)就很好,我已經習慣了,如果過一段時間不剃,就會發(fā)癢的。這沒辦法,習慣了,養(yǎng)成了。你也一樣啊,習慣了,我也一樣。只要負責任,就是最好的感覺。當然我們也可以做菩薩,也可以做佛。請問你是佛嗎?你們說我是,請問那個時候你就是一種成長了。當然你是用身心在成長,你是用改變在成長,不然的話,你說我是,那是假的。你說我是,承當就很不容易。當然這要去轉物,你不轉物就很麻煩,所以能隨心轉,整個功能就會自在發(fā)揮出來,于是你解脫了,于是你自在了,于是你非常的快樂,苦難不再是苦難了,幸運也不再是幸運了,那都是緣起法。緣起法都是如幻如化,其實是這樣的。這是第二個本有。
第三個死有,人都怕死,不死不行啊。誰不怕死,佛教徒也怕死,必須理性地定位。佛教徒不怕死,真正的佛教徒不怕死,但我們離真正的佛教徒有沒有距離?我想是有的,包括我自己,我從來不吹牛皮,吹牛皮有什么用?糊弄自己,那不很尷尬?現(xiàn)在馬上讓我死的時候,我在猶豫在考慮,當然我也在鍛煉自己。死是可怕的,但是我們又沒有辦法回避死,沒有辦法不面對死,所以我們就面對死亡吧,來研究死亡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去解決它。不然你怕死,怕死能解決嗎?怕死死得更快。因為怕身體機能受影響,有副作用啊,然后怎么樣啊?就死得更快了。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家鄉(xiāng)有個老人怕地震,弄個地震棚在外面,最后在屋里沒死,在外面死了。怕死不能不死,我們終究要告別我們擁有的這段因緣,這個世界。但生命沒結束,是換了另一種狀態(tài),依然存在。只是按著這種標準我們死了,按著另一種我們活了,我們生了。就是換個頻道而已。生命因為身心結合而變化,我們的精神物質身體結合,在不斷地變化,最后怎么樣?這個物質的身體壞了,心當然離開了。合作的時候沒關系,四大和合,沒問題,五蘊和合的時候,是很好的身體,一旦不和合,就壞了,分家了,這沒有辦法,緣聚緣散而已,你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你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你就會受傷。
緣聚緣散而已,最后身心必定分離,這就是死亡,誰也無法抗拒,無論他活多大年齡。據(jù)說我們中國古代有個彭祖活了八百多歲,那是年齡很大了,但是八百歲之后還是死亡。沒有辦法,所以說最終必定死亡,也就是身心結合的生命體變化到元素分離為止,四大五蘊和合,然后又回歸四大。稱之為死有。分離了,就是死了。讓我們分析一下,就六大而言,地,水,火,風,空,識。地是什么?是我們的骨骼,沒有骨頭,你這個人沒有架子啊。骨頭要是散了,你就完了,骨頭壞了,你就完了。水是血液,尿液,唾液,血液要壞了,膀胱壞了,也不行啊;鹗俏覀兩眢w的溫度,你現(xiàn)在三十六度五,一下子三十八度,你就病了。三十五度低燒,三十九,四十度高燒,你三十四度,你死了,沒辦法,風是呼吸,呼吸要停就完了,空是我們身體中空間的間隙,你的骨,這里沒間隙(指骨節(jié)接合處),你能回過彎來嗎?所以說要有間隙啊。識,就是我們的心意識,我們的分別心啊,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沒有了,完了,不能產生作用了。當然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尤其是前六識。他不能發(fā)生作用了,完了壞了,沒有辦法。
楞嚴經講六大是空皆如來藏,因為空了不可得,就如來藏。你現(xiàn)在不愿意空,老認為有,有是變化的,告訴你,你都不信,比如說學佛難,一點都不難,就是你不愿意,不愿意不執(zhí)著,不愿意不生氣,不愿意不犯傻。你要愿意的話,你說能不容易嗎?每個人都會成佛,所以說六大分離了,壞了。就器官而言,六大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六大是這樣,器官而言,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是這樣的,六識六根,你外在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還有感覺,第六意識,而且你想想看,你相信這些東西帶給你的信息,當你面對外界色聲香味觸法,外界,眼睛能看到的,張三李四,看見張居士,看見王居士,看見很清楚。然后你相信有個實在的張居士,王居士,我也自己認為有個實在的法師,我。于是輪回就這么產生了。如果你認為法師假,王居士,張居士,假的,我的眼根是假的,都是不可靠的,我利用他,我不相信他,那你就會解脫。但你現(xiàn)在很難解脫。所以就身體器官而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它表現(xiàn)出六根,但是你要壞了,六根就得壞,六根不壞,你就不老不死啊。所以沒有一個人死了,耳朵還在聽,瞪著眼睛在看,那不是死啊。還能感覺別碰我,那你一定嚇死了?隙ǖ。所以你還能聞聞別人弄點飯給你了,聞聞這個味好不好,那你可是沒死,因為死了,這些東西都壞了,那就是這樣的,不能發(fā)生作用了。所以叫死亡。那么識有分別、了別的作用,可以認識意識到很多的知識和常識。
我們今天學佛首先要有知識,知識是工具,所以我們說四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工具啊,沒有工具你沒有辦法,怎么去改變自己的各種各樣的貪嗔癡慢疑,不正見的煩惱障礙?你沒有辦法下手啊,所以說它就是工具,這也可以認識到很多的知識和常識。很多的知識常識就是我們修學的工具,就是你的下手處,下手處,怎么樣去改變這種執(zhí)著和煩惱,我們的根,境識和合才產生了別的作用,所以眼對外境,然后發(fā)眼識,于是你看見那是佛像,那是地藏王菩薩,你明白了,那是張居士,那是王居士,因為你熟,于是你憑著經驗,你一下給了了別的結果。但是如果王居士離你二里地,你一下說,哦,那是王居士,你不正常。如果他靠近你,你說是王居士,也不正常,你靠近沒距離怎么靠近,就像我們把手靠近了,你能看見手是什么樣的嗎?靠近不了。這是緣分不具足的過程。緣分具足了,恰到好處,你能認識,它也是不固定的。那你不要認識這個東西是固定的,哪有固定的啊。所以說恰到好處,緣聚,所以有最健康的時候,有身體最糟糕的時候。那沒有辦法。
第六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前六識我們都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我們都知道,你不知道,你也不正常。我們都習慣了,但是我們不知道第七識,甚至也不知道有第八識。但是佛教告訴你有潛意識,他就有第七識,第八識,沒有生命沒有辦法來完成。所以我們要走進潛意識,你根本感覺不到,因為你知道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潛意識你不知道,所以我們來認識他,山在水面上凸現(xiàn)出來,山是浮在水面上的嗎?不是。下面的你不知道,所以下面我們就告訴你下面的那一塊,上面的那一塊誰都知道。毛主席有個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書,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那里面也說了,下面的就不知道了。我們就探討不知道的這一塊,這個第七識啊是以自我為中心,我告訴你,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這就是第七識在作怪,前六識不能完成,第七識完成了。就像我舉個例子,你在床上睡覺,你在床上睡覺的過程,你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起沒起作用啊?沒起作用啊,睡覺啊,酩酊大睡,悍然入睡,睡的很香,但是在睡夢中你就做了一個夢,請問你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都不起作用了,前六識都不起作用了,為什么你還能做夢?為什么你還是活人而不是死人,第七識在,沒第七識你就死了。前六識都不起作用了,所以你要記住,第七識在做怪,我們打七,就是把他打碎了,把執(zhí)著打碎了。有這么一說,你就上第七識的當了,你才轉圈沒完沒了,不讓你轉你還受不了,所以你就上第七識的當,沒第七識你就不能活,只是根深,緊緊抓住這個身體。也就是末那識,翻譯過來我們叫他意根,意識的根就是第七識。
第六意識所依的這個根,一直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的病根在哪?就在第七識這。一直以自我為中心,我們修行也是這樣,比如說捐錢,我們一定要比別人多捐點,當然你有能力多捐點沒關系,但是你捐的過程中我執(zhí)就大了。我比別人多,別人還恨你,他老出風頭,別人都恨他,都有我執(zhí)啊。沒有我執(zhí),贊嘆真好啊,你了不起,大菩薩,沒人這么說,恨他,背后叨咕他,裝什么裝,就是這樣。這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彼此之間不能相容,這就是輪回啊。
無論法師也好,無論居士也好,都有這個病,法師要是沒這個病就成佛了。你要沒這個病,你也成佛了。所以以自我為中心,這是根本的病啊。前五識和第六識在面對境界時,會產生種種的執(zhí)著,前五識看見佛像歡喜了,看見你不喜歡看的人煩惱了,前五識靠第六識所產生的一個結果,于是你產生了種種的執(zhí)著,于是根源就在第七識。所以我們消滅第七識,而消滅不是把它干掉,自殺,干掉還是我執(zhí)啊,那是我執(zhí)的另一種轉換形式,存在形式,還是不行。自殺了我執(zhí)還在,你脫離不了。它的作用是從哪里來的?而且第七識有四根本煩惱跟著它,跟著你的第七識,于是你怎么樣啊,我慢,我了不起,我比別人強啊,我聽法師講經了,我聽的比他多,我比他念佛念的多,我比他走路走的多,你看我歸依證比他多。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啊,有我慢,我了不起,偷偷地說,你看誰給我傳法了,誰給我印心了,故事都挺多的,我慢我了不起啊。接下來,我愛,我喜歡這個東西,然后你就住在這個東西上面,你又上當了。我愛,都是我啊,就是我,沒有這個我,就不會壞事,有我就麻煩了,所以我愛,不是別人愛它,是我愛它,為什么愛它?我跟它有緣啊,我就跟它有緣,那緣是借口,事實上你就住在里面了,是一種錯覺。但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然后你就愛,然后你就鉆牛角尖,然后你就煩惱痛苦,這是我愛。
我見,我以為是這樣,我認為是那樣的,我認為是怎么怎么樣的,都是錯誤的。包括我們今天認為的凈土法門是最好的。包括我今天認為佛法的生命是最好的,這也是我見。因為我們往往覺的心里不夠安全,因為身邊沒有什么人陪伴,想拉幾個增加一種安全感。請問,這個是不是我執(zhí)?我執(zhí)啊。是因為你希望大家都跟你學,而你還沒有受益,這里面體現(xiàn)的問題就是我執(zhí)。就是我見,我認為是這樣的,你認為是那樣的,跟佛法沒關系,所以我們說,那個佛字是個人,只要是人都可以來學,但你不能是人的思維你才能成佛。所以你在向別人推銷佛法理念的同時,是不是帶著我執(zhí)啊,帶著我見啊,帶著!所以你要改變。我曾經坐火車的時候,我一路上一句話都不講,那法師你也不慈悲啊,沒事我瞎講啥?法師一上車,就把你拉過來,我給你講法,你不聽就白活了。那是瞎撤,人家膩死你了。他問我就講幾句了,不問拉倒。很多人不感興趣,讓我算卦,對這個感興趣,我說不會。不會算卦沒本事,沒本事就沒本事吧。你說法師為了顯示本事說我會算,瞎算,你不是讓佛教走進誤區(qū)了嗎?那不行。他不感興趣,不能給,感興趣的,就跟他說說,我也自在。要不我說了半天也累,法師你講的啥,那我也很尷尬。弄了半天我一廂情愿,得兩廂情愿,你愿意聽,我愿意講,這才有用啊。我愿意講,你不愛聽,那不行。你愿意聽,我不愛講,也不行。兩廂情愿,還是緣分聚足。我見,我們大家都有,這是第三個。
我癡,我癡什么,貪嗔癡慢疑嘛,不正見嘛,我自己看不透,看不明白事理,我什么都不懂,一個居士到我屋里,他是好人,真是好人啊,到我屋里的都是上級機關的、宗教局的領導,然后我們的居士說啥:老居士你好啊。管人叫老居士,還好人家有點心量,要是換一般人急了,會告訴你我不是佛教徒。我就擔心你讓人煩,這也不行啊。他們不是老居士,他們是領導,所以你不要管人家叫老居士。那就是有點我癡了。他認為寺院了,都是老居士。管他老的小的,都讓你信佛,全給你戴這頂帽子。不行,人家是什么就給人家戴什么帽子,你別好心,總說我覺得吃素好,吃肉有毒,吃肉身體不好,弄得人家跳了起來,該信就信你的,管我干什么?還是你不平衡,所以這里面我癡,我就犯傻。
一個居士給我打電話,法師,我們這里有個師父給他看了,犯什么東西,最后說要花九百九十元,給他破一破,法師你說他犯嗎?我說不犯,那他犯啥?我說他犯傻。可不是就這么回事嘛。你自己不改變自己,老讓別人拿個小旗晃悠,然后你就跟跑,你說你犯不犯傻?學佛嘛,是最有智慧的人,應該變成最有智慧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變成有智慧的人。把根本煩惱給他轉化了,什么我慢,我見,我愛,我癡啊,都消融,都化解,都改變了,那你不就是沒有了嗎?轉成第七識,成為平等性。平等啊,我和你一樣。沒有我,不就平等自在了,我執(zhí)轉化了,變成智慧了,不一樣的。
所以要改變,改變當然很難。它的作用從什么地方來的呢?有情生命如何從前生到今生?我說怎么從前生跑到今生來了啊?所以很多人很關心前生,尤其是因果的故事,這是很多佛教徒執(zhí)著的,高度執(zhí)著的,要知道我是什么變的,我說你甭關心你原來,你現(xiàn)在已經是人了,你別再考慮原先當牛做馬了,現(xiàn)在是人,你考慮過去干什么?我們珍惜現(xiàn)在的緣不好嗎?佛緣,非常好,非常非常好,你為什么不珍惜現(xiàn)在呢?老是計較過去,不要再計較了,過去已經過去,亡者以依依,已經過去了。所以今生到來生的不斷輪回,前生到今生,今生到來生,是怎么輪回的呢?我們又如何把昨天學的生命的經驗牢牢記住,而且越到老,你記得越清楚。所以一個加拿大醫(yī)生把一位老人的腦殼打開,一個儀器碰到一個敏感的神經,這個人就唱起兒時的兒歌了。請問這是為什么?種子的潛意識嘛。
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識沒有辦法完成,所以以自我為中心,然后生命的流轉過程,從前生到今生,從今生到來生,我們必須把這些經驗牢牢記住的。那是什么,阿賴耶識,種子識,我們輪回就是這么來的。它不計較好啊壞啊,它什么都要,就是讓眼耳鼻舌身意在第七識的作用下,都收繳。我都搜集,儲藏了大堆的種子,錄像帶攝像帶,都在那放著。其實就是這樣的,這是具有種子觀儲存的功能,顯然不是身體部分能承擔的。你說大腦嗎?不可能的。大腦的細胞新陳代謝,一會兒生,一會兒死,一會兒死,一會兒生,一直都這樣,你說它有儲存功能?沒有。它只是一個輔助的條件,因緣。即使你的胳膊斷了,你的耳朵沒了,怎么樣啊?也不會影響我們回憶過去的經驗,也不會影響啊。耳朵斷了,我的耳朵為什么斷了?胳膊斷了,為什么斷了,不會影響的。你會記憶力非常好,也不可能有我們的腦神經細胞來承當。腦神經細胞是生生滅滅的,因為他們是在不斷的生滅變化過程之中,他們在無常,都無常,應該隨著生死沒有了。應該是這樣的,所以他們不能承當這樣的責任,這個使命。
小時候的經歷應該早就忘掉,可年齡越大,印象越深刻。所以老年人往往經常的回憶過去,年輕人經常憧憬未來。將來不可知,于是他對將來充滿了很多憧憬啊,幻想啊,甚至不切實際。老年人來日不多了,回憶過去,聊以自慰,而且過去非常的清晰,非常的深刻。是這樣的。對于雙胞胎而言,雙胞胎差不多,幾乎都是同時出來的,然后長的也差不多,個頭一樣,幾乎你看不出來哪個是老大,哪個是老二,但是個性不同?有的特別溫順,有的特別激烈,往往不一樣,不會完全一樣的。所以應該還有一種心識來承當這些功能,F(xiàn)實中我們往往會有靈光乍現(xiàn)的感覺,突然間靈感上來了。你要捕捉能記下來,你自己都被感動了,為什么?那是你儲存的種子。靈感來了,一個好主意馬上上來了,那說明你生命中原本擁有這些功能。靈感啊,突然間靈感現(xiàn)前,小時候生活的經驗,會跑出來,突然間跑出來,或睡夢中夢到未來將發(fā)生的事情,一些生命中未來有預感。我將來會印證這種預感是正確的。有時候會啊,或是意識到生命過程中,所沒有的經驗現(xiàn)象。做夢從來也沒經歷過,這個夢非常的怪,你自己也會覺得很新鮮。所以你一直在好奇,想要打破這種好奇的狀態(tài)中,然后就來探索到底為什么?依佛教而言,有因必有果,做夢有靈感,你做夢啊,有靈感啊,有感應啊,討厭某人啊,討厭某事啊,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會是沒有原因的。所以很多人瞎支招,說王某啊,你要倒霉了,那你不就害怕了嗎?所以你要有災了,你更懵了。你家要死人,你更傻了,所以很多時候,你要了解佛教的第八阿賴耶識,你就不再問別人了。你就問你自己了,你就會覺得很釋然,很坦然,正常,那有什么奇怪的。
而這些原因是怎么保存下來的呢?就是有原因怎么保存下來的啊?又是怎么從過去影響到現(xiàn)在的呢?現(xiàn)在又如何影響到未來呢?這都是我們非常關系的問題。對此,佛法與腦神經科學家有不同的看法,曾經有本書說《意識的歧路》,就是岔路,你走這,他走那了。不同的路,對意識的看法不一樣的。所以怎么樣呢?記錄佛法與科學的生活,記錄了佛法與科學的對話,佛法是怎么認為的,科學是怎么認為的,所以有人說,佛法是哲學,不是的。哲學僅僅是種看法,沒有實踐。有人說佛法是科學的,不是的,科學永遠不完美,永遠在發(fā)展,佛法就是這樣。所以說佛法與科學的對話代表佛法的是高僧,高僧把佛法的理念表達出來,代表科學的有美國心里醫(yī)師,也就是所謂的心理醫(yī)生。腦神經科學家,精神治療師,也是心理醫(yī)生,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他們進行了五天的交流。五天的時間探討,他們探討的結果自然科學家和醫(yī)學家都是站在唯物論的角度認識生命,就事論事,唯物論就是物質存在,第一性,物質存在第一性。即死亡等現(xiàn)象,他們認為我們之所以有認識的作用以及會有興趣,有認識的作用,我能認識張三,我能認識李四,而且我非常愿意認識張三,非常愿意認識李四,而且我堅持這個認識,什么原因?那么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都里不開腦神經細胞。他們認為是腦神經細胞在起作用,你所有的靈感啊,所有的討厭啊,歡喜啊,都是腦神經細胞在起作用,這是物質啊。腦神經細胞有物質的現(xiàn)象。那么這種物質現(xiàn)象決定著你討厭或者你愿意或者你堅持,或者你喜歡。他們把生命現(xiàn)象,宇宙的來源,都歸到唯物論,就是物質,沒什么可說的,太簡單了,太武斷了。即以物為中心,為原點,就是物。但以佛法的角度看,那些問題顯然不是單純的以腦神經細胞就可以解釋的。科學家的角度,醫(yī)學的角度,心理學家的角度,就是唯物論,就是腦神經細胞在起作用。佛教徒,佛法不是這么看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因為佛法的角度不是單一的,不是片面的,我們認識的單一的,片面的。但是佛法不單一不片面。所以那些問題不只是物質,生理部分的問題而已,不是單純的腦神經細胞,不是這樣,還包含了心里的層面。精神的作用也很重要,為什么會有種種不同的眾生相?為什么大家長得不一樣?為什么物質形狀也不一樣?為什么樹長得不一樣?人長得不一樣?無論是有情眾生還是無情眾生,他們?yōu)槭裁磿灰粯?因為業(yè)力不同,舉個無情眾生,一塊地里,都播種了一樣的麥苗,但突然間有一縷麥苗顯得非常高出一頭來,仔細一看,原來一只死狗埋在那里。業(yè)力不同啊,它得到的養(yǎng)料和別的不同啊,和別的不一樣,所以它一下長得很高。
燒香,有的原來一直看香,香的粗細不是絕對的均勻,它就是有差異,那里面有雜質的時候,它到那里就不著了,然后我們就圍著香轉悠,哎呀,要倒霉了,犯傻啊,業(yè)力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所以你要考慮它不同的原因在哪里?業(yè)力存在在哪里?以唯識學派的說理,在前七識里含有一個意識,人為什么不一樣,你喜歡唱歌,你喜歡喝酒,那能單純的說受環(huán)境影響?沒有受環(huán)境的影響。它帶來的生命的痕跡對于植物來講,那是基因,對有情眾生來將,那是阿賴耶識,基因就是生命的痕跡。
我們現(xiàn)在的科學也說,基因是什么,基因是精神范圍,不是物質范圍。生命的痕跡,生命的記憶力,你說是什么?是精神范疇。是第八阿賴耶識種子,那么這個第八識,也叫藏識。你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身口意造作的行為的痕跡全都藏在第八識里面,所以也叫藏識,一個大倉庫。但是這個倉庫也許就這么一點點,濃縮的,因為你不能說這個倉庫很大,就這么一點點。就是你生命的痕跡,而且那里面肯定比MP3還厲害,高度壓縮,高度精粹,高度精華,就是這樣的。所以這是種子識,藏識,就像基因一樣,但是基因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所以稱為種子識,什么都要。只有第七識拒絕。第八識不拒絕,沒有任何的遮蓋,也不計別好壞,來了就好,所以你說你將來的輪回靠什么?靠這個,不是靠上帝,是靠你的阿賴耶識,靠你的種子識,你靠誰呀?就靠你。就靠你自己,你生前的所作所為決定你輪回到哪里去?是升還是墮,是解脫還是輪回那就是這樣的?渴裁?就是靠這一識。就像樹的種子,把樹的特征全部包含到其中,樹的種子它有記憶力,你種樹,它就得樹嘛,你種瓜,它就得瓜嘛,為什么?它有基因在。它有那種記憶力在里面含藏著,所以它長出來就是這樣的。有人說你看蘋果梨一嫁接,那不是增加了別的條件了嘛。所以增加條件和減少條件不一樣,但它的根沒有改變,它的根本沒有改變,只要種子和其他的因緣配合,就會發(fā)芽成長,開花結果,所以蘋果就要結蘋果,梨子就要結梨子,因為樹的種子的基因決定著它結蘋果還是結梨,那么人也一樣啊。你自己想要怎么收獲,就怎么去耕耘。你怎么去耕耘,你就怎么收獲。所以佛教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當然流傳下來的,不修不得,你不修行當然得不到了。誰修誰得,我吃飯?zhí)娌涣四?我上廁所也替不了你,你也不干,你也不會同意,所以誰也替不了誰,只能產生相互之間得影響。不能替代任何一個人。
一個居士前些天跑我那里去了,當然了,后來把門的讓他進來了,一問怎么樣?十幾萬元讓一個和尚和居士合伙騙走了。有四點,第一點,就是給他兒子變成王母娘娘的童子,花了好幾萬,他問我能不能變?我說不能,如果都能變,我也花點錢。最后他又問,能不能過陰,我說不能,除非佛菩薩,那沒有障礙,否則就是業(yè)障,過了也麻煩,你跟著學這干什么?第三,能不能凈身,我說凈身的事好像是太監(jiān)的事,這都花了好幾萬,最后他說極樂寺的老方丈到錦州建廟,然后他又拿了好幾萬。我說也沒有這么回事,你說的幾點都沒有,所以你所你去求助于外在,你自己內在不把握,你說行嗎?結果他傻了,他真傻了,錢都弄出去了。所以說你說這是學佛帶來的嗎?自己愚癡,業(yè)障。我們可憐他,但我們沒有辦法,你說他也不是我們廟里的啊,不是我們廟里的我們也管不了,就是我們廟里的,你想想他干了這樣,我頂多能把他攆走,你說我能把他怎么樣?我也沒辦法。這就是佛教解釋心的部分。
所以心分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七末那識,就是根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第八識,阿賴耶識,藏識,大倉庫,往那里放著,你不白做的。告訴你做好事不白做的,同樣做壞事也不白做啊。為什么讓你相信因果啊,相信因果就是沒有白做的事。有人老嘲笑他傻,誰傻啊,誰傻還不一定呢。就這么回事。你表面上看著你很精明,其實你最傻了。人家看著你很傻,其實你和很精明。是不固定的,就是這樣。那么前面生有之際,于是心,阿賴耶識,進入了父精母血結合的心,這個心就是什么?就是阿賴耶識,父親母親,阿賴耶識誰的啊,你的啊。你有阿賴耶識,我也有阿賴耶識。不同的阿賴耶識成就了大家不同的模樣,不同的因緣,別期望你做別人,這是你的種子,別期望別人做你,是不能一樣的。所以做好你自己,不要去做別人。蘋果別要求做香蕉,香蕉別要求做蘋果。做好你自己。因為我們的來源是有生命的痕跡的,你不認帳行嗎?認吧,認了就是一種改變,你不認,更加苦惱。就是這樣。
那么其次當我們的生命接近死亡時,將從明顯的眼耳鼻舌身五種器官開始變壞,生命一點點接近死亡了,人到老了,怎么樣啊,種種器官不如壯年時靈敏,為什么?我記的在家鄉(xiāng)看到一位七十的老人,他說花椒面沒有原來那么香了,他跟我叨咕好幾次,我當時就覺得這質量下降,后來我還是承認質量下降,但是還有個根本原因,他老了,他的嗅覺器官下降,這一點不承認不行。過去講,眼睛不治不瞎,耳朵不治不聾,什么意思?是因為你老了,越治他不會是年輕的啊。越治可不越糟糕唄,突然間下到一點五,三點零的,那不正常。除非你年輕,收縮性大。老了,真的很難。所以老了,先從器官上開始變,不像原來那么敏感了,動作不那么敏感了,腳開始笨了,頭腦思維慢了,確實是這樣啊。這是老了的一種征兆。他們腦部也不像過去那么靈活,記憶會比較差,死亡時,眼耳鼻舌身五根會慢慢的分解。你把人放在那,眼睛一點點鼓出來了,耳朵也不是那個樣子了,他分解了,如果你埋上,一點點壞了,死了,沒有營養(yǎng)了,不活動了,他就壞了。臨命終時的四大變,沒有辦法支撐他的身,地水火風,骨骼啊,血液啊,尿液啊,還有我們身體的體溫啊,還有我們的呼吸啊,沒有辦法支撐他了,就壞了,散了。所以沒有辦法坐著,躺著又很難過,一點點變壞的時候,他不是一下變壞,他開始坐不住了,就躺著。臨命終時很麻煩,躺著也很難過啊。當四大分離,第七識跟著第八識離開肉體時,這個第七識也比較狡猾,實在不行了,跟第八識跑了,沒辦法了,抓不住了,抓不住怎么樣了,不抓了,就跟第八識走掉了。離開肉體時,那才是真正的死亡,死亡是這樣完成的。
佛法對死亡的定義比醫(yī)學家的定義不同。醫(yī)學上對死亡的定義是瞳孔放大,心臟停止,循環(huán)停止,或腦死亡,F(xiàn)在說腦死亡才是真正的死。比原來進步了。很多人還沒有徹底的死,所以按腦死亡的標志,這是醫(yī)學上的界定。法律上對腦死亡的定義是一個人喪失行為能力,就是腦死。然而佛教對死亡的定義是什么呢?壽暖識三個基本元素離開,才可以稱之為死亡。受,就是你自己不再跳動了,不再延續(xù)下來了,你的脈搏心臟。暖,身體的溫度下降,識,就是你沒有感覺了,這是佛教的界定,才可以稱之為死亡。壽,就是自己的壽命,停止了,自己的壽命已經結束了,不再活動了,心臟脈搏不動了。以佛法的觀點,壽命的長短是過去世,于今世的業(yè)力所決定,比如說,你去投擲一個皮球,這個比喻我們自己的生命,你的力量特別大,就可以把它丟的很遠,力量小的,就丟的比較近。如果丟的時候碰到墻壁,皮球就會反彈回來。因為你遇到阻力了,遇到阻力你生命恐怕就遇到挫折了。遇到挫折了,非死即傷,就是這樣啊。那代表不僅過去世的業(yè)力,業(yè)力會影響我們今世壽命的長短,另外你的力量很大,你就會丟的很遠,那式過去世的,我力量很大,丟的很遠。但是今生的,彈回來了,不僅僅過去世決定我們壽命的長短,今世所造的業(yè)也會影響今生壽命的延長或縮短,F(xiàn)代也很重要啊。你老做好事,壽命得到延長,你老做壞事,壽命會短壽,所以這里面舉個例子,就如同把球往東面丟,丟過去之后,本來可以丟十米遠,突然間有股逆風,頂風吹來了,于是你就沒有丟出十米遠,在八米的地方就停止了,什么風大了,可能在兩米的地方就停下來了。所以你說外在影不影響我們的壽命,影響。是這樣的,因為風的阻礙,所以皮球就停的近了,所以就掉下來了。不過無論壽命有多長,終究是有限的,當然你可以遇到順風,你本來投到十米遠,你壽命本來應該是八十歲,因為順風啊,一下到一百歲了。順風,延長了啊。你說外在影不影響我們?內在影響,外在也影響。所以你說命運決定在誰啊,在我們自己,當然外在也很重要,影響你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